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缝合法在切口缝合中的应用及其改善术后疲痕外观的作用。方法80例手术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缝合法或新的缝合方法缝合切口,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和0。结论传统的切口缝合方式不能避免切口皮肤区“蜈蚣样”痕迹,改良缝合法能减少切口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利于改善术后疤痕外观。

  • 标签: 切口缝合改良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方法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然分娩112例行会阴左侧切开缝合的产妇进行讨论分析,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取会阴切口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对两组产妇产后4天观察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采取会阴切口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的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具有术后愈合好,疼痛小,反应少,且不需进行拆线,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因此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会阴侧切 皮内缝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开术传统缝合法和皮内连续缝合法的特点、优越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01月至2011年06月我院采用会阴侧切术分娩产妇行传统法缝合205例,以及同期行皮内连续缝合法205例对照,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缝合时间、疼痛程度及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皮内缝合法操作简单、缝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轻、愈合快、切口美观、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会阴切口缝合方法 愈合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横切口皮下脂肪层缝合的最佳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385例剖宫产横切口分别采用皮下脂肪层缝合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4.78P<0.05)。结论采用Z—OPGA带针缝合线三针缝合皮下脂肪的方法优于改良传统(未经碘伏消毒)丝线常规间断缝合脂肪层方法

  • 标签: 剖宫产切口 皮下脂肪层 缝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部切口全层与分层缝合的术后恢复愈合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05月-2012年11月腹部中大手术直切口176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88例,分全层、分层缝合切口,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3个月。分层缝合有3例切口全层裂开,重新缝合2例,1例长期换药愈合。全层缝合未发生裂开。分层缝合有2例切口疝形成,全层缝合无。分层缝合有5例切口感染,全层缝合无切口感染。结论腹部在长切口采用全层缝合技术是一种安全、节时可行的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扩大应用。

  • 标签: 不吸收丝线 腹部大长切口 切口裂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缝合方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0例病例,其中50例使用双层间断全层缝合术式,标记为对照组,另外50例使用单层间断内翻缝合术式,标记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为(62.37±21.65)min,术中出血量为(45.32±21.73)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8.64±37.14)min,术中出血量为(79.62±38.4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层间断内翻缝合术操作方便快捷,安全可靠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首选缝合方法

  • 标签: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双层间断全层缝合术式 单层间断内翻缝合术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线缝合针应用于剖宫产术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的效果。方法300例剖宫产横切口采用2-0带线缝合针进行切口皮内连续美容缝合。结果用2-0带线缝合针进行皮内连续美容缝合,术后疼痛较轻微,无切口感染,瘢痕小呈线形,住院时间短。剖宫产横切口采用2-0带线缝合针进行皮内连续美容缝合是一种非常满意的缝合方法,受到广大患者欢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部切口 2-0带线缝合针 皮内美容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娩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会阴侧切角度,不同缝合方法对会阴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本院施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施行30°会阴切开,采用连续缝合法,对阴道粘膜、会阴肌层、皮下脂肪与皮肉进行连续缝合;对照组施行45°切开,采用间断缝合法,对阴道粘膜、会阴肌层与皮下脂肪实行间断缝合后,最后皮肉连续缝合。结果实验组30°会阴侧切后进行连续缝合,会阴切口出血少,缝合时间短,重度疼痛发生率降低,切口炎性反应轻,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30°会阴侧切连续缝合法操作简单、切口愈合良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产后身心健康。

  • 标签: 会阴 侧切术 缝合 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皮内连续缝合法与传统皮肤间断缝合法的效果对比。方法对18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会阴切口用皮内连续缝合法;对15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会阴切口用传统皮肤间断逢合法,分别观察病人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缝合方法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在切口局部硬结、红肿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天数,产妇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会阴侧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产妇切口愈合情况优于传统皮肤间断逢合法。

  • 标签: 会阴侧切 皮内连续缝合法 传统皮肤间断逢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改良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对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切口采取改良缝合,与同期传统分层缝合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改良缝合法(腹膜外单层缝合法)的病人,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分层缝合法组。结论阑尾切口改良缝合法具有缝合简单、省时,切口平整、创伤小、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阑尾切口 改良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正中切两层缝合法和传统的切口四层缝合法的区别。方法通过对照试验将100例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两种方法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恢复的情况。结果通过对这两种缝合方法进行缝合的患者的术后调查,采用两层缝合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液化、红肿、切口感染等病症为0例,采用四层缝合方法的患者切口出现液化、红肿、切口感染等病症为5例,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部的正中切口,采用两层缝合比采用传统的四层缝合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所以具备了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腹部正中切口 两层缝合 四层缝合 对照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皮肤和皮下组织缝合方式对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2600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即间断缝合皮下脂肪4-5针,观察组皮下脂肪不予缝合。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98.85%,显著高于对照组95.78%(P<0.01);观察组脂肪液化切口裂开1.15%(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3.46%;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日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皮下脂肪不予缝合,对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省时、易行、疗效好、简单的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皮下脂肪 脂肪液化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手术路径及缝合方法治疗小儿疝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便捷性。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6例腹股沟疝患儿根据具体情况分为3组,60例行腹腔镜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A组),26例于腹腔镜下双重结扎内环口(B组),20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并用脐内侧韧带覆盖内环12(c组),观察对比3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操作难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3组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术后1例脐部切12发生线结反应,余均无大出血、肠管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无明显疼痛。3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5个月-3年,A组复发2例,B组术后2年复发1例,c组无一例复发。A、B两组复发率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疝应依据患儿年龄、疝环类型与大小、初发复发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主要步骤“疝环高位缝扎”不变的基础上,灵活选择附加术式,以期取得更完美的疗效。对于巨大疝及年长患儿单纯行腹腔镜单重或双重高位结扎疝囊是不够的,镜下用脐内侧韧带覆盖内环口是有必要的,且操作便捷、安全、有效。

  • 标签: 腹股沟 儿童 腹腔镜检查 个体化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缝合术对肛瘘的治疗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8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切开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将切除缝合术法应用到治疗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瘢痕大小、痊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发生情况,并随访患者并发大便失禁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15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76%;对照组患者治愈9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8.97%。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7.76±2.01)天,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19.64±2.79)天,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论切除缝合术治疗肛瘘具有愈合时间短、感染率低等优点,对于治疗肛瘘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切除缝合术 肛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式剖腹产腹壁切口缝合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接受诊治的行新式剖腹产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再次妊娠而行再次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为逐层关腹者,在治疗中采用0/1号可吸收线扣锁缝合子宫肌层,观察组50例患者为未逐层关腹者,在治疗中通过0/1号可吸收线全层扣锁缝合子宫。观察术后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未出现伤口感染,对照组腹腔粘连轻,手术时间短,观察组腹壁粘连较重,手术时间长。结论新式剖腹产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缝合效果显著。

  • 标签: 剖宫产术 新式剖腹产 腹壁切口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在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的治疗。结果在给予按摩药物等治疗后,效果不满意,快速的进行子宫背带式缝合,出血明显减少。结论改良子宫背带缝合是治疗产后出血安全有效,简便快速容易操作的方法。是目前降低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改良背带式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尾窦切口改良缝合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自2012年以来对诊断明确的19例患者采用改良缝合缝合切口,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切口全部1期愈合。结论该缝合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切口美观,效果确切。

  • 标签: 骶尾窦 切口 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切口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胆总管探查切口一期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1例全部痊愈,术中结石取尽,未发现胆漏、胆道狭窄或残余结石。平均住院时间12.5天。结论胆总管探查切口一期缝合术,安全可行,经济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胆总管探查 小切口 一期缝合 多孔潘氏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