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秦皮乙素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传代ARPE-19细胞贴壁培养后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0 μmol/L秦皮乙素组、40 μmol/L秦皮乙素组、80 μmol/L秦皮乙素组和100 μmol/L秦皮乙素组,空白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培养液培养,模型对照组使用900 μmol/L t-BHP单独作用细胞4 h,后4个组分别使用900 μmol/L t-BHP+不同浓度的秦皮乙素共同作用细胞4 h。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荧光染色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活性;采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0 μmol/L秦皮乙素组、40 μmol/L秦皮乙素组、80 μmol/L秦皮乙素组和100 μmol/L秦皮乙素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1.58)%、(49.19±1.06)%、(76.82±3.48)%、(103.90±1.60)%、(111.70±3.36)%和(113.40±3.08)%,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44,P<0.01),其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秦皮乙素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ROS荧光强度相对值、MDA水平、SOD活力值、CAT活力值、GSH-Px活力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5.20、40.61、1 802.00、41.62、38.31,均P<0.01),其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秦皮乙素组ROS荧光强度相对值、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活性、CAT活性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秦皮乙素通过上调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或抗氧化蛋白的表达对氧化损伤的ARPE-19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秦皮乙素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 抗氧化酶
  • 简介:摘要研究采用氰酸盐负荷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结果显示,氰酸盐可引起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升高;细胞内的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氰酸盐处理后显著下降;细胞产生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丙二醛和高反应性自由基一氧化氮在经氰酸盐负荷后显著升高;此外,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及一氧化氮合成酶蛋白水平下调、肝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加。由此可见,氰酸盐可以打破肝细胞氧化应激平衡,ROS大量产生,肝细胞内脂质沉积。

  • 标签: 氰酸盐 肝细胞 活性氧 脂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羧基末端连接蛋白反应蛋白(CtIP)对脑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添加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刺激诱导脑内皮细胞氧化应激,采用过表达和干扰慢病毒技术制备CtIP基因表达和沉默表达细胞系,Caspase-3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损伤程度,免疫印迹检测细胞CtIP、Caspase-3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检测CtIP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CtIP后,Caspase-3的表达降低至正常细胞的1/3水平(相对表达量),表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而干扰CtIP表达后,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至正常细胞的4/5水平(相对表达量),提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提高。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CtIP基因显著上调BRCA1和ZBRK1基因的表达,而抑制了p21基因的表达。结论证实CtIP基因对脑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确定了CtIP基因与BRCA1、ZBRK1和p21基因在损伤过程中的调控关系。

  • 标签: CtIP基因 氧化损伤 脑血管内皮细胞 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亚砷酸钠(NaAsO2)致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为砷致肝损伤氧化损伤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分别以0(对照)、25、50、75、100、125、150 μmol/L NaAsO2处理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根据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以IC50的0、1/8、1/4、1/2倍剂量NaAsO2处理L-02细胞进行分组实验。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02细胞中和细胞核内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25、50、75、100、125、150 μmol/L NaAsO2组的L-02细胞存活率[(69.53 ± 0.06)%、(41.33 ± 0.08)%、(23.65 ± 0.04)%、(26.51 ± 0.04)%、(31.63 ± 0.01)%、(26.24 ± 0.02)%]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 ± 0.00)%,P均< 0.05];细胞存活率的IC50为40 μmol/L,分组实验的NaAsO2剂量分别采用0(对照)、5、10、20 μmol/L。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10、20 μmol/L NaAsO2组L-02细胞中Nrf2、HO-1及L-02细胞核内HO-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均< 0.05);10、20 μmol/L NaAsO2组L-02细胞中GPx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均< 0.05),L-02细胞核内Nrf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均< 0.05);5 μmol/L NaAsO2组L-02细胞核内NQO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 < 0.05)。结论NaAsO2对L-02细胞中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影响,其致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亚砷酸盐类 肝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型血红素加氧酶(HO-1)/一氧化碳(CO)介导的槲皮素对大鼠原代肝细胞酒精性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二步胶原酶技术分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在乙醇染毒同时,加入槲皮素(100 μmol/L)或/和血红蛋白(100 μmol/L),或不同剂量的CO释放分子(CORM-2,5~50 μmol/L)共同作用,作用结束后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细胞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乙醇染毒肝细胞与槲皮素、CORM-2、血红蛋白、锌原卟啉Ⅸ单独或联合作用,检测细胞微粒体内CYP2E1的活性。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ANOVA)和组间比较(SNK-检验)。结果乙醇染毒同时加入100 μmol/L的槲皮素,乙醇诱导的AST与LDH的释放明显减少,GSH消耗与MDA升高程度也明显下降;而血红蛋白(CO阻断剂)不仅使槲皮素的保护效应丧失,反而进一步加重了乙醇所致的脂质过氧化。CORM-2能减少乙醇诱导的肝细胞AST与LDH释放,GSH消耗与MDA生成也明显减轻,且这种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乙醇导致细胞CYP2E1活性显著升高,槲皮素或CORM-2能抑制CYP2E1的活性,血红蛋白或锌原卟啉Ⅸ则消除了槲皮素的这种抑制效应,使CYP2E1活性升高。当槲皮素、CORM-2和锌原卟啉Ⅸ与乙醇共同孵育肝细胞时,CYP2E1活性并未升高,与乙醇组比较反而明显下降,P值均<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O-1的代谢产物CO介导了槲皮素对肝细胞酒精性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效应可能与其抑制CYP2E1活性有关。

  • 标签: 氧化损伤 槲皮素 一氧化碳 I型血红素加氧酶 细胞色素P4502E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 1 receptor,NK-1R)拮抗剂WIN 62,577是否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3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分为4组:对照组,IL-13组,IL-13+SP组[IL-13+感觉神经肽P物质(SP)],IL-13+WIN 62,577组。IL-13组给予IL-13(25 ng/ml)处理48 h,48 h后IL-13+SP组给予感觉神经肽SP(10 nmol/L)处理1 h,IL-13+WIN 62,577组给予WIN 62,577 (10 nmol/L) 处理1 h。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L-13组细胞增殖活力减低(P<0.001)、ROS水平增高(P=0.001)、MDA含量增高(P<0.001)、SOD活性降低(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IL-13组比较,给予感觉神经肽SP刺激后,细胞增殖活力减低(P=0.016)、ROS水平增高(P=0.031)、MDA含量增高(P<0.001)、SOD活性降低(P=0.011);而给予WIN 62,577干预可抑制IL-13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增殖活力降低(P=0.018)、ROS水平增高(P=0.018)、MDA含量增高(P<0.001)、SOD活性降低(P=0.001)。结论感觉神经肽SP可加重IL-13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NK-1R拮抗剂WIN 62,577可抑制IL-13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白细胞介素-13 神经激肽1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脓毒症大鼠肠损伤时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的变化。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3月龄,体重20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脓毒症组(Sep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盲肠穿孔结扎的方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2组术后均以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右颈静脉留置静脉营养管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于术后12、24、48和72 h(T1-4)时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取肠系膜淋巴结和结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Treg细胞及Th17细胞百分比,ELISA法测定结肠IL-17、IL-23、TGF-β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Sep组T1时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T3,4时Treg细胞百分比和T2-4时Th17细胞百分比升高,T1-4时结肠IL-17和IL-23含量、T3,4时TGF-β含量和T2-4时IL-10含量升高,T2时TGF-β含量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肠损伤的机制与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失衡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T淋巴细胞,调节性 Th17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氧化应激诱导下人正常黑素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和不同时间处理人正常黑素细胞细胞活力,以探讨构建良好氧化应激模型的条件。然后,他克莫司以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干预氧化应激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他克莫司最佳干预浓度和处理时间。将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组和他克莫司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构建氧化应激模型的H2O2最适浓度为0.4 mmol/L,处理时间为24 h,他克莫司最适处理浓度和时间分别是10 μg/ml和24 h。与H2O2组相比,他克莫司组细胞内ROS和MDA表达水平均下降,细胞内SOD、GSH-Px活性均增高(均P<0.05)。结论他克莫司可保护黑素细胞抵抗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他克莫司 白癜风 氧化应激 黑素细胞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逐年增加,且手术等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有限。肺作为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外界导入的活性氧与内源性的抗氧化体系失衡共同导致肺部容易出现氧化应激损伤氧化应激所产生的低浓度活性氧(ROS)参与了肺部肿瘤特别是NSCLC的发生与发展,而高浓度的ROS又可启动肿瘤细胞的自噬凋亡进程,并能促进NSCLC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从氧化应激所产生的低浓度ROS所造成的线粒体损伤、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和细胞信号通路异常出发,系统梳理了氧化应激在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讨论肿瘤细胞如何通过抗氧化通路的激活对ROS进行利用,同时探讨高浓度ROS在NSCLC治疗中所展现出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氧化应激 线粒体DNA 信号转导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oxidase,mt-COX,E .C .1.9.3.1)是线粒体呼吸链的复合物Ⅳ(complex IV),是呼吸链末端的限速酶,参与能量供应、细胞凋亡、新陈代谢、活性氧产生等重要的生理过程。由于哺乳动物中95%的氧是通过mt-COX催化处理后被利用的,mt-COX在能量产生与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细胞色素C氧化酶异常涉及多种疾病,尤其mt-COXI是其核心基团,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 呼吸链 线粒体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导致小鼠舌组织中增殖细胞和味觉细胞损伤与放射模式的关系。方法对成年C57/bl小鼠头颈部分别进行1、2、3次8 Gy放射,分别在照后第2、4、7、14天处死;取舌轮廓乳头组织,4 μm厚度冷冻切片,使用不同特异标记分子行免疫组化法标记舌上皮细胞。观察小鼠受照后的增殖细胞、Ⅱ型味觉细胞数量在不同放射模式下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放射剂量模式对味觉细胞的影响。结果增殖细胞数量在照射后第2天明显下降,第4天迅速回升至正常水平,与剂量模式无关。Ⅱ型味觉细胞数量在8 Gy 1次照射后第2天出现低谷,8 Gy 2次、8 Gy 3次照射后第4天降至最低,第7天缓慢回升。结论放射可使增殖细胞先降后快速恢复正常,可使Ⅱ型味觉细胞损伤后缓慢修复。高剂量放射后由于具有增殖功能的前体细胞的减少,导致味觉功能细胞数量的同步下降,可能是放疗后味觉功能障碍长久不能恢复的原因。

  • 标签: 味觉细胞/放射性损伤 放射模式 小鼠
  • 简介:摘要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的死亡模式主要为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细胞凋亡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宿主细胞采取的免疫策略,能限制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并迅速启动针对病原体的适应性免疫。而程序性的坏死则为细菌的增殖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对组织器官造成免疫病理性损伤细胞的死亡模式在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就结核分枝杆菌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的机制,宿主细胞的死亡的机制,以及这些损伤与宿主细胞死亡模式之间的关联进行综述。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细胞损伤 细胞死亡
  • 作者: 纪莲 叶晓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1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实验研究中心 辽宁省环境与代谢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消化科,沈阳 11000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克隆结肠癌Caco-2细胞14 d体外建立肠黏膜屏障模型,随后转染YAP质粒和对照质粒,24 h后加入TNF-α刺激损伤肠黏膜屏障,48 h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WST-8,CCK-8)检测肠上皮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迁移小室(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加入TNF-α刺激后,肠上皮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周期G0/G1期比例增加,S期和G2/M期比例减少,而YAP过表达可抑制TNF-α引起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使细胞周期顺利从G0/G1期向S期和G2/M期过渡。Transwell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细胞迁移数目为(172.4±13.1)个细胞,加入TNF-α刺激后,细胞的迁移数目降至(80.4±9.3)个细胞,而预先转染YAP可抑制TNF-α引起的细胞迁移能力下降,细胞迁移数目为(124.2±9.2)个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YAP通过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TNF-α诱导的肠黏膜屏障损伤

  • 标签: 肠黏膜屏障 Yes相关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人HaCaT细胞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取人HaCaT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拟微重力热损伤(SMGTI)组、正常重力热损伤(NGTI)组和正常重力假伤(NGFI)组。NGFI组和NGTI组细胞于培养瓶中常规培养,SMGTI组细胞应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培养。将SMGTI组和NGTI组细胞置于45 ℃热水中10 min制作热损伤模型,NGFI组细胞置于37 ℃温水中10 min致假伤。伤后12 h,倒置相差电子显微镜下观察3组细胞形态。伤后2、6、12 h,取3组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量,实验重复3次。伤后2、6、12 h,取3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浓度,实验重复3次。各组各时间点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伤后12 h,NGFI组细胞形态规则,细胞间排列规则,未见细胞碎片。NGTI组细胞形态较规则,细胞碎片较少,细胞间排列较NGFI组紧密。SMGTI组不规则形态细胞较多,大小不一,可见死亡细胞碎片。(2)NGTI组伤后2 h G1期细胞百分比较NGFI组和SMGTI组明显升高(P<0.05),伤后6、12 h较NGFI组和SMGTI组明显降低(P<0.05)。NGTI组伤后2 h的G2/M期细胞百分比较SMGTI组明显降低(P<0.05),NGTI组伤后6、12 h G2/M期细胞百分比较NGFI组和SMGTI组明显升高(P<0.05)。NGTI组伤后2、6、12 h S期细胞百分比较SMGTI组明显升高(P<0.05),NGTI组伤后2、6 h S期细胞百分比较NGFI组明显降低(P<0.05)。(3)伤后2、6 h,NGTI组细胞HSP70 mRNA表达量为2.50±0.30、3.99±0.35,较NGFI组明显升高(1.14±0.15、0.82±0.27,P<0.05),较SMGTI组明显升高(1.17±0.53、1.65±0.59,P<0.05)。伤后2、6、12 h,SMGTI组细胞MMP-9 mRNA表达量较NGTI组明显升高(Z=-2.319、-2.882、-2.908,P<0.05)。伤后各时间点,NGTI组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量与NGFI组、SMGTI组相近(P>0.05)。(4)伤后2、6、12 h,NGTI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EGF浓度较NGFI组明显降低(P<0.01)。伤后2、6 h,SMGTI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EGF浓度较NGTI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热损伤人HaCaT细胞的增殖、分泌功能以及创伤修复相关蛋白表达呈现复杂、多元的变化,这为进一步研究失重条件下损伤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失重模拟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热休克蛋白70 HaCaT细胞 热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氧化二十碳三烯酸(EET)对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10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组、I/R+EET干预组(I/R+EET组)、I/R+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TAK242干预组(I/R+TAK242组)及I/R+EET+TAK242干预组,每组6只。于再灌注24 h时观察各组肾脏病理改变,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小鼠肾脏NLRP3炎症小体、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MyD8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I/R组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肾功能下降[BUN:(10.37±0.53)比(6.70±0.82)mmol/L,t=9.17,P<0.001;Scr:(83.67±3.88)比(32.50±3.51)μmol/L,t=23.96,P<0.001],NLRP3(1.54±0.10比0.71±0.05,t=13.14,P<0.001)、caspase-1(2.35±0.05比0.62±0.02,t=73.77,P<0.001)、IL-1β(3.11±0.11比1.26±0.05,t=35.97,P<0.001)、TLR4(1.58±0.03比0.39±0.01,t=86.00,P<0.001)和MyD88(0.94±0.02比0.26±0.01,t=72.61,P<0.00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R+EET组肾功能损害及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I/R组(均P<0.001),TAK242联合抑制后,各蛋白的表达水平较I/R及I/R+EET组均降低(均P<0.001)。结论EET能够减轻小鼠肾I/R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通路调节NLRP3活化介导的细胞焦亡而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表氧化二十碳三烯酸 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窦内皮细胞(LSECs)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对肝细胞(HC)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细胞并分组为HC组,HC+LSECs组,HC+ 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组,HC+LSECs+L-NAME组,HC+LSECs+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组,HC+LSECs+HGF+L-NAME组。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方法检测HC增殖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各组HC的蛋白激酶B(Akt)、细胞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及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LSECs、LSECs+L-NAME组中细胞的eNOS、血管生成素2(Ang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C+LSECs组与HC+LSECs+L-NAME组比较,HC增殖率高[(42.30±4.43)%比(32.80±3.18)%];HC+LSECs+HGF组与HC+LSECs+HGF+L-NAME组比较,HC增殖率高[(96.34±2.48)%比(59.53±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6.325,P<0.01)。Akt、c-Met的表达:HC+LSECs组与HC+LSECs+L-NAME组比较表达升高(4.71±0.02、9.18±0.09比2.66±0.01、6.78±0.08);HC+LSECs+HGF组与HC+LSECs+HGF+L-NAME组比较表达升高(10.55±0.02、17.53±0.16比5.82±0.02、10.72±0.05,F=103 175.549、8 465.544,P<0.01)。Ang2、TGF-β1、eNOS的表达:相对于LSECs细胞组,LSECs+L-NAME组中eNOS的表达下降(0.372 838±0.019 876比0.117 049±0.008 135,t=20.732,P<0.01);(0.027 93±0.000 92比0.010 57±0.000 15,t=32.126,P<0.01),而Ang2、TGF-β1的表达升高(0.216 319±0.018 801比0.557 341±0.034 118,t=-84.663,P<0.01),(0.004 99±0.000 06比0.017 00±0.000 10,t=-181.747,P<0.01);(0.137 316±0.012 621比0.628 727±0.045 014,t=-75.773,P<0.01),(0.010 930±0.000 351比0.034 670±0.000 830,t=-45.488,P<0.01)。结论来源于LSECs的eNOS,可以通过抑制LSECs中Ang2/TGF-β1信号通路表达,达到促进HC增殖作用。

  • 标签: 肝窦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血管生成素2 肝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氧气在肺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氧疗作为早产儿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在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的同时,也使得肺部容易出现炎症和纤维化等急慢性肺损伤,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新生儿高氧肺损伤是新生儿常见急症之一,是造成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氧化应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肺损伤。该文就高氧肺损伤氧化应激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高氧 氧化应激 肺损伤 肺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NA-499a-5p靶向CD38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采用H2O2诱导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H2O2组、H2O2+阴性对照(NC)组和H2O2+miRNA-499a-5p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中miRNA-499a-5p和CD38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活性氧簇(ROS)水平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磷酸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miRNA-499a-5p和CD38的靶向关系。结果H2O2组心肌细胞中miRNA-499a-5p、Bcl-2、p-PI3K、p-Akt的表达水平及心肌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CD38和Bax的表达水平、ROS水平、LDH活性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H2O2+miRNA-499a-5p组心肌细胞中miRNA-499a-5p、Bcl-2、p-PI3K、p-Akt的表达水平及心肌细胞存活率与H2O2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而CD38和Bax的表达水平、ROS水平、LDH活性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证实了CD38是miRNA-499a-5p的靶基因。结论miRNA-499a-5p能够通过抑制CD38的表达减轻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该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miRNA-499a-5p CD38基因 H2O2 心肌细胞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何首乌三种单体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儿茶素等对肝组织及细胞损伤的情况。方法利用48只老鼠随机分为二苯乙烯苷组、大黄素组、儿茶素组、对照组,每组12只,二苯乙烯苷组、大黄素组、儿茶素组按照剂量1 g/kg,对照组给予相应量生理盐水,对大鼠连续灌胃28 d。给药过程中,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末次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利用人正常肝细胞系LO2细胞,如动物实验一般分为四组。二苯乙烯苷组、大黄素组、儿茶素组分别采用7个不同浓度培养24 h及48 h,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培养同样时间。利用CCK8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利用PCR检测凋亡相关因子mRNA表达情况。结果喂养28 d后,与对照组比较,二苯乙烯苷组、大黄素组、儿茶素组三组大鼠体重、摄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大黄素组、儿茶素组大鼠肝组织可见病理性肝损伤现象,肝脏生化指标异常(P<0.05),且凋亡蛋白表达显著增高[Bcl-2:0.450±0.040比0.340±0.030、0.410±0.070,P<0.05;Caspase-3:0.030±0.000比0.760±0.030、0.270±0.060,P<0.01;Bax:0.020±0.001比0.440±0.030、0.150±0.040,P<0.01。];二苯乙烯苷组大鼠肝组织表现正常。正常肝细胞经过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组、儿茶素组显示二种单体成分呈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抑制LO2正常肝细胞增殖(P<0.05),且肝细胞凋亡因子mRNA表达显著升高[Bax:0.89±0.12比1.74±0.05、1.29±0.01,P<0.01;Caspase-3:0.97±0.07比1.21±0.07、1.25±0.01,P<0.01;Bcl-2:1.39±0.18比0.06±0.06、0.56±0.11,P<0.01。];二苯乙烯苷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肝细胞凋亡因子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何首乌的二苯乙烯苷成分未见明显肝损伤,大黄素、儿茶素在体内外实验中均显示出肝组织及肝细胞损伤

  • 标签: 何首乌 二苯乙烯类 大黄素 儿茶素 肝炎,慢性,药物性
  • 简介:摘要足细胞是维持肾小球功能的基本结构单位,对维持肾小球滤过作用具有关键意义。细胞自噬有助于维持足细胞的完整性。线粒体作为细胞供能的主要细胞器,对细胞生存与死亡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特异性自噬,能够适时清除细胞内受损老化的线粒体,从而保证细胞内正常线粒体的数量和功能,对细胞的生长代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多种肾脏疾病中均出现足细胞损伤,同时伴有线粒体功能紊乱或细胞自噬异常等现象,足细胞线粒体自噬活动可通过PINK1/Parkin、Nrf2/Keap1等信号通路调控足细胞内环境稳态。本文总结线粒体和足细胞的生理病理表现,综述线粒体自噬稳态在足细胞病中作用的可能机制途径,有助于探索足细胞病新的治疗路径。

  • 标签: 足细胞 线粒体自噬 稳态 调控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