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细胞石蜡包埋切片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医治的980例胸腹腔积液患者纳入研究,选取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集所有患者标本,每份标本分为两份,分别予以细胞涂片法检测和细胞石蜡包埋切片法检测。比较两种制片方法的细胞学诊断阳性率,统计对腺癌检出情况。结果:在细胞学诊断阳性率上,细胞石蜡包埋切片明显高于细胞涂片,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腺癌检出率上,细胞石蜡包埋切片明显高于细胞涂片,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胞石蜡包埋切片应用于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中,能够有效鉴别良性和恶性,准确率较高,值得广泛开展。

  • 标签: 良恶性胸腹腔积液 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 细胞涂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细胞石蜡包埋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胸腹水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胸腹水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获取40例患者的细胞标本,离心涂片、细胞切片HE染色,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行选择性标记,对比常规涂片、细胞石蜡包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的诊断结果。结果 经比较发现,常规细胞涂片的厚度较大,背景清晰度差;离心沉渣包埋切片细胞相对较多,且较为集中,背景颇为清晰,染色鲜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的染色效果好,定位准确,阳性率高。结论 运用细胞石蜡包埋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可提高胸腹水细胞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临床上可为肿瘤的鉴别诊断、确定细胞来源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细胞块石蜡包埋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胸腹水 细胞病理学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石蜡包埋及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腹水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6例胸腹水患者的标本进行离心涂片、细胞切片及HE染色,并选用CK(pan)、CEA、P53、Vimentin、PCNA和Cal等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胸腹水细胞石蜡包埋切片、细胞涂片及免疫组化染色情况。结果本组诊断鳞癌3例(6.5%),腺癌23例(50.0%),增生的间皮细胞20例(43.5%);细胞石蜡包埋切片染色鲜艳,背景清晰,细胞多而集中,有一定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定位比较准确。结论在胸腹水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细胞石蜡包埋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对肿瘤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细胞来源的确定。

  • 标签: 胸腹水 免疫组化 石蜡包埋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简易石蜡包埋细胞的制作方法及验证其在细胞病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临床送检胸腔积液细胞学病理标本,采用简易方法制作成石蜡包埋细胞,病理HE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验证其应用价值。结果40例细胞学标本均成功制备石蜡细胞,经HE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染色效果好,结果可靠。结论本方法制备的石蜡包埋细胞成功率高,设备耗材简单,容易操作,细胞形态和抗原保持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胞块 石蜡包埋 免疫细胞化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腹水细胞沉渣石蜡包埋技术的方法及其在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 300ml大容量离心杯离心归集胸腹水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制成细胞,切片后行 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切片后 HE染色镜下见细胞分布均匀,数量充足,形态更接近组织学切片,可出现明显的组织学结构;染色效果鲜艳,对比度良好;相对于传统涂片阳性检出率更高。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信号定位准确,对比清晰。结论 细胞切片较传统涂片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对胸腹水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鉴别诊断、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帮助非常大;本方法简易、方便、快捷,适用于设置病理科的所有医院,可与传统涂片一起作为胸腹水细胞病理学检查的常规,值得推广。

  • 标签: [ ]细胞蜡块 细胞病理学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腹水细胞沉渣石蜡包埋技术的方法及其在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 300ml大容量离心杯离心归集胸腹水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制成细胞,切片后行 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切片后 HE染色镜下见细胞分布均匀,数量充足,形态更接近组织学切片,可出现明显的组织学结构;染色效果鲜艳,对比度良好;相对于传统涂片阳性检出率更高。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信号定位准确,对比清晰。结论 细胞切片较传统涂片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对胸腹水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鉴别诊断、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帮助非常大;本方法简易、方便、快捷,适用于设置病理科的所有医院,可与传统涂片一起作为胸腹水细胞病理学检查的常规,值得推广。

  • 标签: [ ]细胞蜡块 细胞病理学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原修复方法在石蜡包埋组织免疫荧光染色中的应用。方法石蜡切片经0.2%TritonX-100和0.5%TritonX-100梯度去垢剂(细胞表面活化剂)处理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定位明确,无扩散效应和非特异性着色。其染色强度接近石蜡包埋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论低浓度梯度去垢剂TritonX-100进行抗原修复,技术方法简单可行。

  • 标签: 免疫荧光 染色抗原 修复
  • 简介:目的观察手动与自动两种切片方法和组织种类对实测切片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5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的肝、胰腺、胃及肺4种组织,各组织单独包埋制成蜡,预设电动切片机的切片厚度刻度值为3、5、7、10μm,分别作自动和手动两种方法切片,所获得的薄组织片经二次包埋、切片、HE染色,TIGER图像分析仪测量切片的实际厚度。结果组织切片实测厚度受自动和手动两种切片方法的影响,切片机的切片厚度预设值低估了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的真实厚度,自动和手动实测切片厚度分别比切片机预设切片厚度要厚29%~50%和48%~91%。结论自动切片与手动切片的切片厚度相差25%,二者相对误差为61%,自动切片获得的组织切片的厚度精度较高,优于手动切片。

  • 标签: 石蜡包埋 组织切片 切片厚度 图像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样本的不同保存年限对DNA质量及靶向捕获二代测序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市胸科医院经手术切除、FFPE后常规储存的NSCLC标本共147例。这些标本按储存年限分为<1年(n=43)、1~3年(n=40)、>3~5年(n=37)、>5年(n=27)4组,采用磁珠法提取DNA,然后对其进行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分析不同保存时间对DNA片段化程度、文库产量、文库复杂度、测序成功率及测序突变类型的影响。结果随标本保存年限的增长,DNA片段化程度增高;文库总产量、总建库复杂度、测序成功率降低;测序单碱基突变类型C>T(G>A)频率最高。结论在常规FFPE标本储存条件[可控的低湿度室温(20~25 ℃)环境]下,3年内的FFPE标本能够进行二代测序且结果高度可信;>3~5年的FFPE标本可进行二代测序,但存在假阴、阳性结果;5年以上的FFPE标本大部分仅可尝试进行二代测序检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建立适合本实验室针对人源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Embedded, FFPE)样本的全基因组(Genomic DNA, gDNA)文库构建方案。方法探讨并设计了在FFPE全基因组文库构建各环节优化条件,分析比较FFPE DNA文库片段大小及文库转化率,以选择最优的文库构建流程。结果最终确定DNA起始量50 ng、20 min片段化酶切时间,采用4×稀释的接头进行20 min连接,经过2次特定比例的磁珠筛选方案进行文库构建,实现片段主峰在300 bp~400 bp左右,文库转化率达60%。结论本操作流程针对FFPE样本可以保证高质量的文库构建,同时实现较高文库转化效率。

  • 标签: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全基因组 文库 片段筛选 文库转化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预包埋剂对宫颈细胞组织形态的影响及筛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意义,预寻找一种理想的细胞包埋剂。方法用两种不同预包埋剂将75例TCT细胞学标本(包含60例ASC-US病例)制成细胞,观察HE染色后的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并对ASC-US病例重新诊断,应用SPSS13.0软件对比分析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制成细胞后无明确的组织结构,20例ASC-US的病例仅有5例能明确诊断为CINⅠ;琼脂糖组制成细胞后着色佳,保留了组织结构特点,20例ASC-US的病例有14例可以诊断为CINⅠ~Ⅱ,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4);蛋清组制成细胞后存在细胞丢失现象,20例ASC-US病例有9例诊断为CIN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85)。结论琼脂糖组预包埋效果优于蛋清组及对照组,对ASC-US的筛查有一定的意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细胞包埋剂。

  • 标签: 细胞块 预包埋 ASC-US
  • 简介:摘要目的用基于多重PCR(multiplex PCR,mPCR)扩增子的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mPCR-NGS)检测MTB的耐药基因突变,并评估其检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诊断耐药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防治所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常规进行了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卷曲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氧氟沙星比例法检测且具有药敏试验结果的50株MTB临床分离株,包括42株耐药MTB和8株敏感MTB菌株。参考耐药基因数据库及相关文献,针对以上8种抗结核药物主要耐药基因及常见位点设计耐药基因组合,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案。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耐药结核病患者55例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果为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和氟喹诺酮类至少存在一种耐药相关基因突变。首先对已知表型药敏试验结果的MTB临床分离株进行mPCR-NGS检测,验证该方法检测纯菌样本的有效性,再进一步检测结核病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临床验证。主要评价指标为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一致性。结果以比例法为金标准,mPCR-NGS检测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敏感度分别为95%(38/40)、93%(27/29)、93%(27/29)和72%(13/18),特异度分别为100%(10/10)、95%(20/21)、100%(21/21)和94%(30/32);二线注射类药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度均为100%(2/2,3/3,3/3),特异度分别为98%(47/48)、100%(33/33)和100%(47/47);氧氟沙星的敏感度为70%(7/10),特异度为100%(40/40)。总符合率为94%,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7。纳入的55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经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28例利福平耐药,37例异烟肼耐药,13例乙胺丁醇耐药,17例氟喹诺酮类耐药。mPCR-NGS与探针熔解曲线法比较,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和氟喹诺酮类的敏感度分别为100%(28/28)、95%(35/37)、100%(13/13)和100%(17/17);特异度均为100%(27/27,18/18,42/42,38/38)。两种方法总符合率为99%,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8。结论mPCR-NGS检测MTB临床分离株及结核病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耐药基因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较高,有望成为耐药结核病准确、快速的分子病理诊断新技术。

  • 标签: 分枝杆菌,结核 石蜡包埋组织 抗药性 基因测定
  • 简介:目的评价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曲霉感染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9例病理证实曲霉感染的患者活检标本(21例为鼻窦感染标本、18例为尸检标本),以1对真菌特有的28SrRNA保守序列结构作为真菌通用引物,以临床常见的4个曲霉菌种: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的种特异性序列为种特异性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结果尸检标本阳性率为55.6%(10/18),鼻窦标本阳性率为76.2%(16/21),特异性均为100%。在这些曲霉所致的系统性感染中,烟曲霉是主要的致病真菌。结论该方法能对临床无法培养的石蜡组织进行回顾性病原学研究,并可以鉴定常见的曲霉菌种,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适用于临床曲霉感染的检测。

  • 标签: 曲霉 检测 PCR DNA探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在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病理科2017—2019年间1 213例用qPCR法检测过结核杆菌核酸的病例,将检测结果与石蜡切片抗酸染色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其诊断价值。结果1 213例样本中,627例qPCR法检测结果为阳性,586例为阴性。临床随访证实其中876例为结核病,337例为其他疾病。经计算得出qPCR法的灵敏度为71.3%,特异度为99.4%,准确率为79.1%。这1 213例中892例有抗酸染色结果,其中阳性280例,阴性612例。结合临床诊断,抗酸染色的灵敏度为41.5%,特异度为99.5%,准确率为55.7%。结论与抗酸染色相比,qPCR法对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embedded,FFPE)穿刺样本杂交捕获法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样本优选条件。方法纳入多中心乳腺癌FFPE穿刺样本共计435例,选取燃石36基因检测试剂盒二代测序数据分析。纳入样本保存时间、切片厚度、降解等级、建库后的浓度、核酸片段大小、下机数据质量等质控信息。结果435例样本中111例核酸总量低于30 ng,剩余28例DNA质量低于C级,最终296例进入质控分析。保存时间分布为:<1年188例;1~2年74例;>2~3年34例,其DNA降解程度分布为:A级(>2 500 bp)67例(22.6%);B级(1 500~2 500 bp)155例(52.4%);C级(<1 500 bp)74例(25.0%)。预文库质控合格样本(300 ng)的分布为:A级65例(97.0%);B级138例(89.0%);C级64例(86.0%)。终文库片段大小280 bp以上合格样本分别为:A级66例(98.5%);B级151例(97.4%);C级72例(97.3%)。保存<1年、1~2年、>2~3年样本根据下机数据插入片段质控合格(>170 bp),所占比率分别为:156例(83.0%)、45例(60.8%)和25例(73.5%)。降解程度分布分别为:A级 54例(80.6%);B级 127例(81.9%);C级 46例(62.2%)。结论FFPE穿刺样本杂交捕获法二代测序样本优选条件:(1)切片总厚度不低于50 μm;(2)保存时间优选<1年样本;(3)核酸降解优选A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中免疫组化联合抗体的应用效果。方法:取 70例本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行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开展免疫组化联合抗体检测,对比免疫组化联合抗体检测在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中的价值。结果:胸腹水液基层薄层制片阳性检出率较高。在石蜡包埋病理检测技术中,可提主同细胞成分收集率,观察组织结构,同时联合免疫组化检测,可在清晰的背影下,准确定位阳性颗粒,提高检出率的同时明确肿瘤组织来源。结论:免疫组化联合抗体检测用于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中,可提高胸腹水检出率,提高疾病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 免疫组化 抗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切除联合快速石蜡包埋治疗眼睑恶性肿瘤疾病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开展研究,将60例眼睑恶性肿瘤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30例)实施手术切除,观察组(30例)联合快速石蜡包埋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快速石蜡包埋治疗眼睑恶性肿瘤效果好,美观度高,复发率低,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眼睑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 快速石蜡包埋
  • 简介:采用双层包埋方法,以牛奶蛋白为内层包埋剂,κ-卡拉胶和刺槐豆胶为外层包埋剂,对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进行双层包埋.考察双层包埋乳酸菌与未包埋乳酸菌在pH=2.1的胃酸环境、60℃/60min高温长时环境及室温存放1年等条件中的生物活性;同时将包埋乳酸菌应用于酸奶产品中,测定在酸奶储架期间包埋乳酸菌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双层包埋乳酸菌在上述实验条件中比未包埋乳酸菌保持更高的存活率,显示出用这种双层材料包埋的乳酸菌具有稳定的生物活性,耐久存,耐胃酸,耐60℃高温,适宜在酸奶中应用.

  • 标签: 双层包埋 牛奶蛋白/k-卡拉胶和刺槐豆胶包埋剂 乳酸菌 生物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各种细胞制备方法,以寻求简便、快捷、效果佳,利于诊断的细胞制备方法,以此提高体液内肿瘤细胞病理诊断的检出率及准确性,以及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体液中细胞进行类型鉴别,和进行耐药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并且提高恶性胸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琼脂、蛋清、戊二醛以及直接细胞的制备。结果50例胸腹水同时采用琼脂、蛋清、戊二醛以及直接体液离心制作细胞,经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其中直接离心沉淀制作细胞石蜡切片有7例查见癌细胞,余为琼脂制备4例、蛋清制备2例、戊二醛制备3例。结论直接细胞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步骤少,不易出差错,结果稳定,不需要特殊的材料和设备,可与平常的日常工作一起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背景清晰,效果满意。

  • 标签: 细胞块 琼脂 蛋清 戊二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