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青岛市产前筛查网络和产前诊断中心内部的建设管理进行总结,笔者体会到,将产前诊断服务分为三级网络管理,可实现全市范围产前筛查工作的高覆盖率;通过强化产前诊断中心内部的规范管理、质量控制、合理转诊等制度的落实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将直接关系到网络的稳固发展;产前诊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之相关的产科、妇女保健科、遗传科、医学影像、儿科等多个专业的共同参与,精诚合作才能够实现高水平的产前诊断技术的良好实施;超声医学对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作用是无可替代;通过多学科会诊对畸形胎儿病情及预后进行客观的评价,指导产后手术矫治和康复治疗的时机方法,避免无医学指征流产。通过近几年青岛市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的规范运行,实现了诊断技术高水平和筛查工作广覆盖的有效结合,大大降低了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出生率,为提高青岛市出生人口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

  • 标签: 产前筛查管理 产前诊断技术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28岁,以“产后发现外阴肿物9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孕2产2,剖宫产术后42d,产检时发现外阴肿块,约蚕豆大小,无发热,无疼痛,肿块持续增大,增大到10cm左右,1个月前自行破裂,流出清水样液体,之后囊肿明显变小。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一),腹部平软,下腹部可见一横行的陈旧性剖宫产瘢痕,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

  • 标签: 乳腺组织 外阴 腹股沟淋巴结 剖宫产术后 剖宫产瘢痕 下腹部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乳腺癌组织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筛选出参与乳腺癌发生、复发及转移过程中重要的lncRNA。方法利用芯片技术分别检测并筛选乳腺癌组织外周血差异表达的lncRNA及mRNA,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包括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和Pathway分析,分析乳腺癌组织外周血中lncRNA及mRNA的表达谱。分析得到乳腺癌外周血组织中共同表达特异表达的lncRNA,并且进一步分析差异基因可能调控的相关通路,进而发现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的lncRNAs。结果笔者发现在乳腺癌组织和外周血中共同上调的lncRNA有7条(包括RP11-707G14.7、RP11-771K4.1、XLOC013658、RP11-201A3.1、RP11-298H24.1、BM151951、XLOC011403),共同下调的lncRNA有12条(LOC100506035、PWRN1、MAGI2-AS3、RP11-67L3.2、CTC-454M9.1、AC017006.2、AC002456.2、RP11-430B1.2、RP11-945C19.4、RP11-839D17.3、CTA-407F11.8、LINC00420)。GO和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均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调控免疫反应与TGF-β通路等。结论lncRNA在乳腺癌组织和外周血中呈差异表达,可能参与到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复发转移中,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治疗乳腺癌的新靶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分子诊断技术 芯片分析技术 基因表达谱 微RNAS
  • 简介: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receptor2,CB2)在人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肿瘤内浸润T细胞亚群,包括FOXP3+T、CD4+T、CD8+T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德州市中医院病理科保存的人体手术切除标本90例,纳入30例正常人宫颈组织为对照A组、30例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Ⅱ~Ⅲ级组织为对照B组、30例人子宫颈癌组织为观察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CB2在各组中表达情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观察组组织内浸润FOXP3+、CD4+T、CD8+T细胞数目。结果CB2蛋白及mRNA在3组中均有表达,且在观察组中表达最高、对照B组中次之、对照A组中表达量最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B2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与组织内浸润的CD8+T呈负相关(P〈0.05)。结论CB2在人子宫颈癌组织内存在高表达现象,且组织内浸润CD8+T细胞数量减少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大麻素受体2 子宫颈癌 FOXP 3+T细胞 CD 4+T细胞
  • 简介:目的:一次性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56例早孕妇女,孕45d以内(孕囊≤20mm)进行终止妊娠,将其分为吸管组和传统组各28例,吸管组采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传统组采用金属吸管,在人流术中吸管组无痛率82%,显著高于传统组3%,吸管组术中出血量(10±3)ml,显著低于传统组(16±5)ml,吸管组术后出血天数(4±1)d,显著低于传统组(7±1)d,人流术的并发症为0,显著低于传统组14%,完全流产率传统组无显著差异。结果:吸管组在疼痛、出血量、出血天数以及人流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完全流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TY—Y6.0/28—21P”型一次性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在缺乏麻醉条件的基层医院的人流术中,创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一次性宫腔吸管 传统金属吸管 人工流产
  • 简介:目的探讨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基因1(regulatedindevelopmentandDNAdamageresponses1,REDD1)在人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早孕绒毛组织(6~10周)、中孕(24~28周)及足月晚孕(38~39周)胎盘组织各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Westernblot杂交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REDD1mRNA及蛋白在不同孕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REDD1蛋白表达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细胞质中,随着孕周增加,REDD1在mRNA及蛋白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呈现下降趋势。结论REDD1可能早期参与了滋养细胞侵袭的过程。

  • 标签: REDD1 胎盘 mRNA 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Bl(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l,TGF—B1)和Smad4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及IA2-ⅡA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carcinomaofthecervix,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S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Smad4在35例CIN、50例SCC、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肿瘤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TGF—β1蛋白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SCC组织中表达强度渐增加,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F—p1在SCC中的表达强度SCC的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Smad4蛋白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SCC组织中表达强度渐减弱,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mad4在SCC中的表达强度SCC的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GF—p1和Smad4在S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TGF—β1、Smad4蛋白可能在SCC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们的表达SCC病理分级有关,有望作为判断SCC恶性程度的指标。

  • 标签: TGF—β1 SMAD 4 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eteinases-2,MMP-2)基质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eteinases-2,TIMP-2)在正常足月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2012~2014年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住院期间诊断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正常足月妊娠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两组产妇胎盘MMP-2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产妇TI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P-2水平免疫组化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MP-2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胎盘组织内呈低表达,导致胎盘组织内滋养细胞的浸润能力明显下降,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是胎盘发生病理改变的基础。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胎盘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miR-2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宫颈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和宫颈癌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rizol法提取宫颈样本组织总mRNA,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miR-21在各组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及CIN3组中miR-21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miR-21在宫颈癌高、中分化低分化组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1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级中存在异常表达,提示其宫颈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 标签: MIRNA-21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 简介:来自荷兰的DickOepkes教授一直是胎儿大会的座上嘉宾,他的讲课也一直深受广大学员的喜爱。在第六届中国胎儿医学大会上,DickOepkes教授向我们分享了荷兰以及欧洲在开展产前无创筛查(NIPT)方面的政策和经验。荷兰是一个拥有1700万人口的欧洲小国,在医疗方面,荷兰实行全民医保,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全国共80家医院,专科医生只接收由家庭医生转诊的病人,全年大约有18万孕妇。

  • 标签: 荷兰 欧洲 筛查 产前 家庭医生 DICK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hhOrganization,WHO)肿瘤组织学和遗传学分类系列——《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第4版)于2012年6月正式出版。相较2003年出版的《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第3版)怛J,新版将乳腺肿瘤单独归为一本,不再与女性生殖道肿瘤合本,内容更为丰富。本文就新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标签: WHO乳腺肿瘤 组织学分类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女性生殖道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 肿瘤组织学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观察以及对术前血清VEGF水平的检测,探讨VEGF上皮性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对79例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包括21例卵巢良性囊腺瘤,12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和46例上皮性卵巢癌)术前血清VEGF水平和术后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①上皮性卵巢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78.26%)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41.67%)和良性囊腺瘤(33.33%)(P<0.01);上皮性卵巢癌中,晚期癌(Ⅲ、Ⅳ期)的VEGF阳性表达率(92.00%)显著高于早期癌(Ⅰ、Ⅱ期)(61.90%)(P<0.01),且强阳性表达率(52.00%)也显著高于早期癌(14.29%)(P<0.05);有腹水组VEGF阳性表达率(87.50%)显著高于无腹水组(57.14%)(P<0.05);②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良性囊腺瘤患者和交界性肿瘤患者(P<0.01),卵巢癌中,低分化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高、中分化患者(P<0.01),血清VEGF水平在临床Ⅲ、Ⅳ期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有明显腹水者比无腹水者高(P<0.01).结论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增加以及血清VEGF水平的升高上皮性卵巢癌的恶性度及腹水形成有关.

  • 标签: 上皮性卵巢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目的:对密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对下肢开放性创伤治疗护理的要点进行分析探讨,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36例下肢开放性创伤行VSD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36例行VSD术治疗的患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细心地观察护理是创面引流顺利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闭式负压引流 开放性创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组织人染色体端粒酶(humantelomeraseRNAcomponent,hTERC)基因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6例宫颈石蜡标本,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对照组18例(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或鳞状上皮化生);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m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Ⅰ组30例;CINⅠ-Ⅱ组28例;CINⅡ组35例;CINⅢ组35例;宫颈癌组20例,其中初治15例(鳞癌11例,腺鳞癌3例,腺癌1例),治疗后复发5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上述标本的hTERC基因表达情况,并与宫颈癌其他筛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对照组、CINⅠ、CINⅠ-Ⅱ、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中hTERC基因扩增率分别为5.6%、10.0%、32.1%、65.7%、88.6%及95.0%。对照组和CINⅠ组hTERC基因扩增率均显著低于CINⅠ-Ⅱ、Ⅱ、Ⅲ级和宫颈癌组(均P〈0.05);宫颈组织中hTERC基因的扩增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递增而逐渐增加(χ2=12.270,P〈0.05)。(2)宫颈组织hTERC基因检测对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1.1%、79.3%、80.4%、85.9%、73.0%、3.92、0.24及0.60。结论宫颈组织中hTERC基因检测对宫颈高度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 标签: 宫颈肿瘤 原位杂交 荧光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
  • 简介: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COX-2)在子宫肌瘤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30例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为实验组,并取其邻近的正常平滑肌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的表达;并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在蛋白水平和基因转录水平检测标本中COX-2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COX-2蛋白表达,平滑肌细胞阳性指数(MPI)为11.90,子宫肌瘤细胞阳性指数(FPI)为46.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COX-2在实验组(O.872±0.035)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O.202土0.0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mRNA在实验组(0.122±0.062)中的表达也高于对照组(0.025±0.0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在子宫肌瘤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平滑肌,COX-2可能在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环氧合酶-2 前列腺素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在早产孕妇外周血、脐血及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subclinicalchorioamnionitis,HCA)的关系。方法选择早产临产孕妇46例,根据产后胎膜病理结果是否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分为感染组(n=21)未感染组(n=25)。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脐血中S100A12水平;逆转录RT-PCR法检测胎膜组织中S100A12mRNA表达水平。结果感染组孕妇外周血、脐血、胎膜组织中S100A12水平[(173.30±18.92)、(105.71±8.72)、(1.38±0.37)]未感染组[(138.26±11.02)、(88.26±7.00)、(1.07±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孕妇外周血中S100A12水平脐血及胎膜组织中S100A12水平均呈正相关(r=0.861,0.883;P〈0.05);感染组新生儿感染发病率(86%,18/21)高于未感染组(56%,14/25)(P〈0.05)。结论孕妇外周血、脐血、胎膜组织中S100A12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感染有关。

  • 标签: 早产 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 S100钙结合蛋白A12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ERβ和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09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11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ERβ和PTEN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其表达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ERβ和PTEN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方法,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分析两者的表达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ERβ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2.7%(69/110),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9.1%(65/110)。ERβ和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6,P=0.003)。ERβ的表达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1.766,P=0.003;χ2=9.919,P=0.007)。PTEN的表达也与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9.014,P=0.011;χ2=12.201,P=0.002)。患者随访时间为8~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Rβ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具有更好的5年DFS(χ2=7.707,P=0.005)。PTEN的表达也较好的5年DFS有关(χ2=7.057,P=0.008)。笔者将ERβ和PTEN组合起来分为ERβ阳性PTEN阴性组(48例)、ERβ阴性PTEN阳性组(17例)、ERβ阳性PTEN阳性组(21例)以及ERβ阴性PTEN阴性组(24例)4个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90,P〈0.001),ERβ阴性PTEN阴性组患者5年DFS显著低于ERβ阴性PTEN阳性组、ERβ阳性PTEN阴性组、ERβ阳性PTEN阳性3个组(χ2=4.162,P=0.041;χ2=4.835,P=0.028;χ2=12.640,P〈0.001)。结论ERβ和PTEN表达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两者联合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判断预后的分子标记。

  • 标签: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Β PTEN磷酸水解酶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末端酶RNA(hTERC)基因的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2例宫颈癌,66例CIN,3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组织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TERC基因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扩增率分别为2.94%、16.67%、41.18%、78.38%和83.3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82%、16.67%、41.18%、86.49%和91.6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病变组织中hTERC基因和P1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7,P〈0.01)。结论hTERC基因和P16蛋白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间有正相关性。

  • 标签: 子宫颈癌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染色体端粒酶RNA基因 P16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