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及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青岛市中心血站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鉴定的13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5~42岁,中位年龄为32岁。对这130例孕妇的ABO及Rh血型进行鉴定,同时对其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效价采用试管法进行测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法或者试管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纳入研究130例孕妇中,A、B、O、AB型血型为44例(33.8%)、48例(36.9%)、27例(20.8%)和11例(8.5%);Rh阳性为90例(69.2%),Rh阴性为40例(30.8%)。②本研究130例孕妇的血清标本中,Rh、MNSs、P、Lewis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为71例(54.6%)、28例(21.5%)、3例(2.3%)和14例(10.8%),抗-HI为4例(3.1%)。③ 71例检出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孕妇中,检出率最高的抗体效价为2,其检出率为26.8%(19/71)。抗体效价系512的孕妇为1例,其Rh血型为阴性,既往有RhD阳性红细胞制品输血史。结论青岛市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孕妇的不规则抗体分布,以Rh血型系统为主,其次是MNSs血型系统。对孕妇进行产前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有利于保证孕妇输血安全,以及降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血型抗原 抗体 孕妇 幼红细胞增多症,胎儿 输血 Rh-Hr血型系统 MNSS血型系统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 关于 输血前患者 是否需要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 的探讨 。 方法: 随机选择 300 名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住院接受 输血 治疗的患 者进行检测, 300 名患者采用微 柱 住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对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检测出的不规则阳性抗体患病者 进行分析记录 ,以此来分析出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阳性检测数据,以及病情特异性的 分 遍布情况用于数据对比和分析。 结果: 通过检测 , 男性的检测出阳性患者为 3 人,女性患者为 7 人,有妊娠史的阳性患者为 6 人,无妊娠史的患者为 4 人,有输血史的患者为 8 人,无输血史的患者为 2 人,有输血合并妊娠史的为 6 人,无输血合并妊娠史的为 4 人。不同科室分布的阳性患者为外科 4 人,内科 1 人,妇科 2 人,重症监护病房 3 人。 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对患者在输血前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检测,尤其是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检测,可以预防患者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避免输血者出现生命安全等危险。

  • 标签: 不规则抗体检测 红细胞血型 输血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30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3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缺铁性贫血患儿与对照组健康儿童均接受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记录研究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健康儿童MCV、MCH水平高于研究组缺铁性贫血患儿,对照组健康儿童RDW水平低于研究组缺铁性贫血患儿(P<0.05);研究组缺铁性贫血患儿经临床对症治疗后MCV、MCH检测值均较治疗前提高,RDW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应用MCV、MCH、RDW检测结果诊断缺铁性贫血患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红细胞分布宽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 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 患者 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 值 。方法 随机 抽取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0 月我院 40 例巨幼细胞贫血 患者、同期 40 例 溶血性贫血 患者为观察对象,对两组患者实施血液检验, 对比 所有观察对象 红细胞参数、 网织红细胞参数值。 结果 巨幼组患者 M CV 、 RDW-CV 、 MCH 均显著高于溶血 组, P< 0.05;两组 MCHC 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溶血组患者 Ret 、 IRF 、 HFR 、 MFR 、 Ret-He 显著高于巨幼组, LFR 低于巨幼组, P< 0.05。 结论 分析 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 对鉴别诊断 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 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 标签: 巨幼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红 细胞参数 网织红细胞参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红细胞输注是临床输血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挽救生命和液体复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重度贫血、失血性休克以及严重创伤的患者,在医疗应急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现在的保存方法延长了红细胞的保存时间、提高了保存质量,但随着红细胞体外储存时间的延长还是会引起其生理、生化以及形态学相应的改变,导致输血产生不良后果。如何提高红细胞保存质量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文章对储存红细胞保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红细胞 储存损伤 红细胞保存
  • 简介:摘要:叶酸是一种水溶性 B族维生素,红细胞叶酸与红细胞更新过程有关,通常能准确反映一个人体内叶酸的长期营养变化 ,是作为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常用科学指标之一 ,用以帮助判断各种预防性营养干预。目前用于检测叶酸的检测方法很多 ,其中微生物法则就是用于检测体内叶酸的一种经典检测方法 ,灵敏度高。 这种检测方法具有临床操作步骤简单、对临床仪器设备精度要求低、成本低等几大优点 ,适用于对临床结果分析报告,操作时间精度要求低的大中小规模临床研究和早期临床医学检测。

  • 标签: 红细胞叶酸 微生物检测方法 原理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镰状红细胞病(SCD)是一种输入性病种,该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较正常人群显著提高。SCD患者发生的脑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卒中有较大的不同,治疗和二级预防方法也有其特殊性。本文现围绕其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3方面做一简要介绍,以增加临床工作人员对SCD合并脑卒中的认识。

  • 标签: 镰状红细胞病 脑卒中 病理生理
  • 简介:摘要 :红细胞经常会伴有一种生理特征那就是红细胞聚集性,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改变,比如血浆原因、外部环境因素等。红细胞适量的出现聚集现状是为了维护体内的循环,这个是必不可少的,若聚集出现过度的现象,会造成微循环的灌注发生不良情况,有可能还会形成静脉血栓等疾病。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输血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红细胞聚集的情况,是否影响到红细胞输注效能和安全出血。

  • 标签: 红细胞 聚集性 影响原因 意义
  • 简介:摘要红细胞是重要的血液组成成分,其在健康成年人体内主要由骨髓产生,通过参与O2和CO2运输,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红细胞生成涉及复杂的调控网络,其中转录调控对于红细胞生成至关重要,对红系谱系确立、红细胞分化、成熟,以及血红蛋白(Hb)生成等,均发挥重要作用。此过程涉及GATA转录因子、Kruppel样转录因子(KLF)及叉头转录因子等多种重要转录因子。笔者拟就上述转录因子在红细胞生成中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红细胞生成 转录因子 GATA转录因子类 Kruppel样转录因子类 叉头转录因子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周血中出现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及泪滴样红细胞是骨髓纤维化患者常见的表现。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大小近似于大血小板,全血自动分析仪易将其误判为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现报道1例骨髓纤维化转化急性白血病的老年患者,起病时血小板明显减低,化疗后短期内血常规提示血小板数值恢复,与临床预期不符。最终通过复查血涂片以及后续的荧光染色法验证,证实为假性血小板增多,避免了误导后续诊疗。

  • 标签: 骨髓纤维化 红细胞碎片 假性血小板增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红细胞参数检测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8年7月到2020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贫血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贫血类型将这86例患者分为地中海贫血的地贫组和缺铁性贫血的缺铁组两组,两组各43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这三组患者进行血液红细胞参数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红细胞参数。结果 地贫组患者的RBC、RBC/MCV比缺铁组和对照组的高,缺铁组患者的Hb比地贫组低,RDW比地贫组和对照组高,对照组健康者的MCH和MCV均比地贫组和缺铁组高,三组检验者的血液红细胞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血液检验 红细胞参数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 作者: 吴健 成娟 宋曙 刘君 陈钟鸣 俞炯 曹红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24
  • 出处:《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杭州 310003;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224001,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224005,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1508,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 214005,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22400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杭州 310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RDW与血小板比值(RPR)在HEV相关肝衰竭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152例无肝衰竭HEV感染(HEV-non-LF)患者和62例HEV诱导的肝衰竭(HEV-LF)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估RDW和RPR对诊断HEV相关肝衰竭及其预后的能力。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OR=1.189,95%CI 1.026~1.376)和RPR(OR=4.758,95%CI 1.621~13.965)均为影响戊型肝炎患者发生相关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RPR和RDW预测HEV发生相关肝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5% CI 0.67~0.79, P<0.01)和0.68(95% CI 0.61~0.74, P<0.01)。RPR和RDW预测HE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62(95% CI 0.49~0.74, P<0.01)和0.57(95% CI 0.44~0.70, P>0.05)。结论RPR和RDW对HEV相关肝衰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PR对肝衰竭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戊型肝炎 肝衰竭 红细胞分布宽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方法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市中心血站在20194-20204月提供的无偿献血获得98份全血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工作。按照一定的分组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9份血液使用手工操作处理,观察组49份血浆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处理,对比两组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血浆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全血的第一次分离得到血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质量更好,且血浆中血浆蛋白含量较高(P0.05),但全血处理后,其红细胞情况,分布,血红蛋白情况以及血细胞比容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设备比手工分离得到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质量更好,值得在全血制备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方法 制备 去白细胞 悬浮红细胞 血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HS)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基因突变。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于昆明市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HS的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儿为3例,男性为7例,平均年龄为4.5岁。收集这10例HS患儿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HS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回顾性分析HS患儿的临床特征、相关基因突变及疗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本研究10例患儿均以贫血、黄疸、脾大为临床表现。贫血以小细胞性贫血为主,重度贫血为4例,中度贫血为4例,轻度贫血为2例。患儿脾大以轻、中度为主,轻度脾大为4例,中度脾大为6例,无一例为重度脾大。患儿输血次数不一。3例患儿外周血球形红细胞比例增多,其余7例正常。4例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其余6例正常。患儿地中海贫血基因、铁蛋白及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水平均正常。②高通量基因测序结果显示,10例患儿中,6例存在ANK1、2例存在SPTA1、1例存在SPTB基因突变,1例存在SPTB基因2~3号外显子疑似重复。其中,ANK1基因c.4585C>T(p.R1529X)、c.3877C>T(p.R1293X)突变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专业版中,已有文献报道与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相关。ANK1基因c.1471C>T(p.Q491X)、c.1817delT(p.L606Cfs*31)、c.4390+5G>T(IVS36dsG-T+5)、c.4189C>T(p.L1397F)突变,在HGMD专业版中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考虑ANK1基因c.1471C>T(p.Q491X)、c.1817delT(p.L606Cfs*31)突变为新发可疑致病突变。SPTA1基因c.4766G>A(p.W1589X)、c.5432G>A(p.R1811Q)突变,SPTB基因2~3号外显子疑似重复未见文献报道。其中,考虑SPTA1基因c.4766G>A(p.W1589X)突变为新发可疑致病突变。SPTB基因c.4735C>T(p.R1579X)突变已有文献报道。SPTB基因c.797_798del(p.I266Nfs*28)未见文献报道,并且考虑为新发可疑致病突变。③本研究4例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患儿中,2例术后未再接受输血治疗;1例术后6个月内,未再接受输血治疗,6个月后每2~3个月接受1次输血治疗,1例失访。其余6例未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患儿中,1例每2个月接受输血治疗1次;5例血红蛋白(Hb)值>90 g/L。结论对于临床特征不典型的患者可以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辅助诊断HS。本研究发现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ANK1及SPTA、SPTB基因突变。

  • 标签: 球形红细胞增多,遗传性 突变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ANK1基因 SPTA基因 SPTB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4月至 2019 年 4月收治的 12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比较分析藏医放血疗法实施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血液指标。结果 120例经过 藏医放血疗法患者治疗后血液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 P<0.05)。白细胞指数 治疗前后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应用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安全可行,适合临床应用和推广 。

  • 标签: 藏医放血疗法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 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