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1年6月在神经外科监护实施常规管理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2021年7 月~2021年12月实施集束化管理的199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环境卫生学监测效果及手卫生合格率以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实施集束化管理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物体表面监测效果、手卫生合格率均优于实施前(P<0.05);ICU住院时间缩短( P<0.01);空气卫生消毒效果监测不明显(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监护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提高清洁消毒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及医疗环境,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集束化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NICU)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方法对护士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术、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护理技能操作、病情观察和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培训。结果通过培训,丰富了NICU护士的急救知识、培养了一批实用型护理人才、提高了急救水平和服务质量。结论对NICU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是提高NICU护士临床护理应急应变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NICU 护士 急救技能 培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神经外科监护(neurosurgicalintensivecareunit,NICU)是集医疗护理现代化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配置了大量的医疗仪器设备,同时也带来种类繁多的噪音。Darbyshire和Young[1]对英国5个监护进行监测,发现平均噪音超过45dB,最高峰值甚至达到85dB。

  • 标签: 神经外科监护室 报警疲劳 护理 医疗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的方式在神经外科监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4月,ICU护士在手术前1d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护理评估和健康指导,制定专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ICU术前访视记录单,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转出监护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入住监护后治疗、护理依从性由实施前的8014%提高到9675%,护理满意度由873%上升到985%,常见护理问题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结论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是完善神经外科监护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步骤,可促进神经外科监护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患者对监护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监护的品牌形象。

  • 标签: 术前访视 术后回访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接收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9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护理过程中均实施护理人员标识、患者身份标识、患者血型标识、导管标识、药物标识和提示标识等分类管理方法,观察所有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错误发生率。结果护理人员的错误发生率为0.1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67%。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实施护理标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降低错误操作的概率,大大增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探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护理标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人镇静镇痛的护理效果,探究此类病人可应用科学护理方案。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于2020年12月10日/2021年11月30日(开始/结束)74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常规护理干预+镇静镇痛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疼痛情况、镇静情况、坠床等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N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较之对照组更短,实验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应用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护理中,可以缩短患者住NICU时间,缓解患者疼痛,预防坠床等不良事件,可推广。

  • 标签: 镇静镇痛护理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住院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ICU)收治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病人"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的效果,方法调查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病房医生、病人、家属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病情变化得到及时发现,病人心理、生理需要能及时得到满足,医生、病人、家属满意度大幅提升。结论夯实基础护理后,护理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在NICU切实可行。

  • 标签: NICU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管道护理风险和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收治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开展分析,并针对性开展管道固定护理,比较管道固定护理实施前后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管道固定护理实施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中管道固定护理的实施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管道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标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医院NICU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7~12月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6月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护理标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标识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差错率与医疗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ICU实施护理标识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发生差错率,降低医疗投诉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护理标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影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探讨,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根据我国医学界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2,分析40例重症监护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210株真菌,多数为念珠菌(91.2%);神经外科重症监护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涉及到昏迷时间长、病情严重、大量使用激素、气道开放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4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肺部真菌感染症状基本消失,治愈或者好转出院30例,占75.00%;转院6例;死于原发病及自动出院4例。结论在神经外科工作中,应重视重症监护中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及时诊断和预防,避免高危因素的出现引起一系列的肺部真菌感染并发症,有效地降低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肺部真菌感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护理中护理标识管理的开展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所选时间为2022年3月到2022年9月,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为对象,共138人,按照具体就诊时间先后展开分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常规组,另一组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融入护理标识管理,作为研究组。然后从护理差错、纠纷事件以及护理满意率几方面对比两种模式下的应用效果。结果:常规组在护理期间分别出现1例用药差错、3例护理差错事件和2例护理纠纷事件。而研究组无用药差错事件,仅各出现1例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事件,研究组的差错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都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护理满意率,研究组为98.55%,常规组为85.51%,前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护理中的纠纷风险和差错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推广应用价值非常大。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 护理标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重症外科监护(NSICU)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收治的NSICU患者100例,其中护理标识管理50例为A组,常规NSICU管理50例为B组,比较肺部感染评分、不良事件。结果:肺部感染评分比较,A组较低(P<0.05);不良事件比较,A组(4.00 %)低于B组(14.00 %),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护理标识管理可有效降低神经重症外科监护护理风险,预防肺部感染,减少不良事件,实施效果较好。

  • 标签: 神经重症外科监护室 护理标识 不良事件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我院神经外科监护2011.1~2015.7对病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观察,总结出我科常见的护理隐患,分析原因,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对策。结论及时发现护理隐患,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外科 监护室 护理隐患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为了提升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护理人员综合能力,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学科发展及病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监护过程中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需要监护的患者共计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的组别设定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无缝隙护理管理方式的设定为观察组,对最终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方式的患者得到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临床妇产科护理中,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方式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