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磷酸二氢钾晶体微尺度力学行为试验研究摘要:对磷酸二氢钾(KDP)晶体三倍频晶面上0°、45°和90°3个方向,分别进行Berkovich压头纳米压痕试验、维氏显微压痕试验和球形压头纳米划痕试验,观察到明显的压痕尺寸效应现象,得到3个方向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脆塑转变临界载荷和临界深度。

  • 标签: 磷酸二氢钾晶体 纳米压痕试验 磷酸盐 文摘 压痕尺寸效应 力学行为
  • 简介:磷酸二氢钾的制备方法陈红琼摘要:阐述了磷酸二氢钾(KDP)的主要生产技术(中和法、直接法、结晶法、复分解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及萃取法);并认为用湿法磷酸代替热法磷酸是有利的。

  • 标签: 磷酸盐 磷酸二氢钾 文摘 离子交换法 制备方法 生产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活饮用水中氯酸盐和亚氯酸盐的离子色谱测定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水样经过0.2μ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使水样中待测阴离子随碳酸盐-重碳酸盐淋洗液进入离子交换柱系统,根据分离柱对各阴离子的不同的亲和度进行分离,以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高或面积定性和定量,定量方法选择外标法。结果氯酸盐的整体回收率均能达到89.9%左右,相对标准偏差约为1.22%,亚氯酸盐的整体回收率达到87.0%左右,相对标准偏差则约为0.94%,氯酸盐和亚氯酸盐的线性相关系数都能达到0.9995以上。结论离子色谱测定法在操作方面具有简洁的优势,且检测速度非常快,精密度与灵敏度偏高,分离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其回收率还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将其应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氯酸盐和亚氯酸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氯酸盐 亚氯酸盐 离子色谱测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来诊治的13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病例。结果13例中毒患者经洗胃、催吐、吸氧、静注维生素C及亚甲蓝后症状消退,观察二天后出院。结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关键是早期诊断,诊断后及时清除胃肠道内毒物、近早使用解毒剂,疗效肯定,但要重视高危患者如合并乙醇中毒、老年及小儿、慢性病等特殊病例的处理。

  • 标签: 亚硝酸盐中毒 诊断及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蔬菜、肉制品、腌制品等原料中以及食品中所含的硝酸盐转化而来。亚硝酸盐每天都会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内,在胃的酸性条件下与胺类物质反应形成致癌物一一亚硝胺。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亚硝胺几乎可以引发人体所有脏器癌变,其中以胃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和膀胱癌最为常见。

  • 标签: 亚硝酸盐 流行病学 肉制品 自然界 人体 致癌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及其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苯磺酸氨氯地平 高血压 疗效
  • 简介:EMRT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仪是由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成的一种新型测井仪器,目前已在国内外油田商业应用.通过介绍EMRT工作原理、仪器性能,并结合EMRT在碳酸盐岩油藏勘探中的实际应用,将其质量控制参数、解释结论与常规测井质量对比分析,证实了EMRT在碳酸盐岩油藏勘探中的作用显而易见,油、水、气的T2谱峰特征明显,各种孔隙度计算更为准确.

  • 标签: 核磁测井 碳酸盐岩 性能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亚硫酸盐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此检验方法的关键就是标准曲线的制备。方法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法。结果通过对盐酸副玫瑰苯胺酸度的调节,二氧化硫标准溶液及碘溶液浓度、用量的调整,得到较满意的标准曲线。结论二氧化硫标准溶液及碘溶液的浓度是绘制准确标准曲线的关键。

  • 标签: 亚硫酸盐 二氧化硫标准溶液 盐酸副玫瑰苯胺法 标准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藻酸盐在治疗肛周脓肿中的疗效。方法分别选取84例肛周脓肿术后伤口给予医用藻酸盐换药(治疗组)和90例肛周脓肿术后伤口给予凡士林纱条换药(对照组),观察其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伤口愈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用藻酸盐在促进,缩短创面伤口愈合时间方面优于一般术后换药。

  • 标签: 医用藻酸盐 肛周脓肿 伤口 术后换药
  • 简介:研究了硬脂酸钙、硬脂酸锂和硬脂富马酸钠作为碱性锌锰电池正极添加剂对电池新电性能及70℃高温贮存后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硬脂酸盐能够提高电池高温贮存性能;硬脂酸锂添加量在0.1%~0.2%时,电池经过高温贮存后,不仅大电流放电性能优于对比电池,中等电流性能也优于对比电池,且用量在0.15%时,高温贮存性能最佳。

  • 标签: LR6 电池 硬脂酸盐 高温贮存性能
  • 简介:建立了单柱阴离子色谱测定地表水中溴酸根的方法,并对实际水样进行了测定。溴酸盐浓度在0.01—4.0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回归相关系数O.9993,检出限为O.02mg/L,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3%和0.92%,回收率为96.2—103.5%。

  • 标签: 离子色谱 溴酸根 地表水
  • 简介: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认为肠道菌群紊乱以及细菌代谢产物改变等因素参与IBD致病过程。近年,细菌代谢产物丁酸盐因在IBD发病过程中发挥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抗炎症反应、预防IBD相关肿瘤发生等作用而备受关注。本文就丁酸盐与IBD的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丁酸盐类 炎性因子 结直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相关体会。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社区门诊从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的差异,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后,收缩压从(172.5±13.3)mmHg降至(138.4±10.8)mmHg,舒张压从(103.5±6.8)mmHg降至(84.3±9.2)mmHg;对照组收缩压从(171.9±14.2)mmHg降至(147.4±10.3)mmHg,舒张压从(102.9±6.5)mmHg降至(95.3±8.8)mmHg。治疗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 苯磺酸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
  • 简介:影响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含量测定结果的因素主要有水浴的温度、时间和溶液的酸度等等。采用高锰酸盐指数酸性法研究:在不同时间、不同酸度条件下的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值。经过大量研究表明:同一时间下,随着酸性的增大,高锰酸盐指数就越大,同一酸性条件下,水浴反应时间越长,高锰酸盐指数越大;在测定时,水浴时间控制在30分钟,加入5mL硫酸(1+3)滴定时,样品的温度控制在60℃-80℃,这样能把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结果做到最精确。

  • 标签: 高锰酸盐指数 酸性法 水浴 酸度 反应时间
  • 简介:目的:评价丹参多酚酸盐对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心绞痛患者78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葛根素0.4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治疗组患者予丹参多酚酸盐2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tPA,PAI,SICAM-1和CRP水平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1%,治疗后tPA值为2.96U/mL,PAI值为7.93U/mL,SICAM-1值为172.41ng/L,CRP值为5.47m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改善纤溶活性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 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OsteonecrosisoftheJaws,BRONJ)是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颌面部不愈合的瘘管,暴露的坏死颌骨。BRONJ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未统一,本文就BRONJ的新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 发病机制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需要进行颈丛神经阻滞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病人,根据使用的神经阻滞剂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观察组应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小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滞持续时间比较、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甲磺酸罗哌卡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有着麻醉起效时间短、持续时间长、镇痛效果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罗哌卡因 颈丛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