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苯磺酸钙致药物性皮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羟苯磺酸钙致药物性皮疹

姜杰名1张维锋

姜杰名1张维锋2

(1浙江省桐乡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314500;2浙江省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314511)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186-01

羟苯磺酸钙化学名为2,5-二羟基苯磺酸钙,临床多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及肾小球动脉硬化症、微血管损伤伴毛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静脉曲张综合征、静脉功能不全等。该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少。笔者近2年发现3例该药引起药物性皮疹的不良反应,均表现为皮疹,经停用该药后均好转,现将1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患者王某,女,68岁。因“口干、多饮、多尿10年,加重伴视物模糊3月”于2014年6月10日门诊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6.7℃,P80bpm,R18bpm,BP125/78mmHg,发育正常,检查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HR70bpm,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与尿常规均无明显异常,尿素氮7.04mmol/L,肌酐121.8μmoI/L。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眼部病变。门诊给予控制血糖等对症支持治疗。眼科会诊经眼底检查考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改善微循环障碍,于6月10日始加用羟苯磺酸钙0.5g,每日3次。6月12日上午,患者胸前区及腹部突然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红色皮疹伴瘙痒,查体无其它特殊。因近日仅加用羟苯磺酸钙,余用药未予调整,考虑皮疹由羟苯磺酸钙引起,遂停用羟苯磺酸钙,6月13日下午皮疹逐渐消褪。复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停药1月后随访,停药期间糖尿病用药未做调整,皮疹未再出现。

讨论:羟苯磺酸钙是一种微血管保护剂,为微血管功能调节剂,可调整及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降低血小板黏附和血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等作用。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由微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病变。近年来在临床研究中有学者发现羟苯磺酸钙还可改善肾功能[1]。该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少见。国内相关报道也不多,林婉贞等报道1例羟苯磺酸钙引起发热[2]。尽管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进行用药调整时仍需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与及时处理。因此,该药在临床应用中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明确卫生工作者认知药物警戒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促进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余昳,李曙平,钟雷,田慧军.羟苯磺酸钙治疗老年男性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7,6(6):425-426.

[2]林婉贞,元刚,陈孝.羟苯磺酸钙引起发热[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9,11(4):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