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硫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气体信号分子,广泛参与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活动。硫化能够通过改变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对细胞的功能状态产生一定影响。表皮细胞内存在胱硫醚-γ-裂解酶和胱硫醚-β-合酶体系,烧伤应激会抑制大鼠表皮细胞内硫化/胱硫酶-γ-裂解酶体系功能,使硫化生成减少。严重烧伤应激使多种脏器出现功能障碍,同时再灌注损伤促使机体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各种酶类的激活、炎性因子的释放可加重细胞的水肿,在细胞内发生钙离子超载。因此研究硫化对于表皮细胞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硫化在表皮细胞内是否通过钙离子介导信号转导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现有国内外关于硫化硫化与细胞内钙离子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丰富硫化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硫化与胞内钙离子浓度的相关性从而探讨钙离子是否在硫化胞内的信号通路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硫化氢 烧伤 第二信使系统 钙离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安全生产是油田发展生产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没有安全利益都是没有意义的。本文经过对目前我国油田事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部分生产区域硫化超标的现象突显 ,为了减少硫化排放量 ,杜绝硫化次生灾害 ,防止生产过程中发生硫化中毒事件 ,采取安全预防措施 ,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 ,确保油田原油生产安全平稳有序开展。

  • 标签: 硫化氢 安全管理 预防管理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在制造粘胶纤维的过程中,通常将含有硫化和二硫化碳的废气,一般选用碱性清洗循环塔喷淋。 H2S被NaOH吸收,蒸发和萃取后产生NaOH,并重新用作化学源。由于行业限制,NaHS可能无法及时部署。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更节能和环保的加工工艺。新的湿法脱硫工艺可以有效地处理含硫废气,同时产生单质硫。尽管新的湿法脱硫工艺是一种相对成熟的H2S处理工艺,但仍需要对其在粘性纺织工业中废气处理的适用性进行测试和验证。

  • 标签: 黏胶纤维行业 硫化氢废气 新工艺技术
  • 简介:摘要:硫化是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之一,不仅具有爆炸性,腐蚀煤矿井下机械设备,还会危害人员的身体健康,严重时可使接触者失去知觉或死亡,时刻威胁着煤矿的正常生产。本文将对硫化的治理以及通风安全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煤矿井下 硫化氢 通风 措施
  • 简介:摘要硫化(hydrogen sulfide,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分子,在调节机体稳态和细胞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研究表明,生成H2S主要有三种酶:硫胱醚β合酶(cystathionine β-synthase,CBS)、硫胱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 γ-lyase,CSE)、3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3MST),这些酶调节体内H2S的生成。机体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中CBS、3MST、CSE水平,这些酶的高低可引起神经的改变。这篇综述主要讨论了H2S及其激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另外也可能对神经系统疾病有良性影响,比如: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 HD)、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 标签: 硫化氢 3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 硫胱醚β合酶 硫胱醚γ裂解酶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硫化(Hydrogen sulfide,H2S)对人胃黏膜细胞GES-1(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GES-1)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0,25,100,400,800和1600 μmol/L)的硫氢化钠(NaHS)分别作用于胃黏膜GES-1细胞24、48和72 h并按此分组,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细胞内H2S的含量。结果MTT结果显示,浓度为800 μmol/L的NaHS作用胃黏膜细胞GES-1 24 、48、72 h时,增殖率分别为(97.67±5.03)%、(77.66±3.51)%、(63.00±2.00)%。浓度为1600 μmol/L的NaHS作用胃黏膜细胞GES-1 24、48、72 h时,增殖率分别为(89.67±7.51)%、(70.00±4.00)%、(54.00±2.00)%。ELISA结果显示,当浓度为800 μmol/L的NaHS作用胃黏膜细胞GES-1 24、48和72 h时,GES-1产生的H2S浓度分别分别为(8.73±0.44)、(13.22±0.86)、(17.31±1.05)μmol/L。当浓度为1600 μmol/L的NaHS作用胃黏膜细胞GES-1 24 、48、72 h时,GES-1产生的H2S浓度分别为(13.15±0.46)、(19.01±0.28)、(22.68±0.65)μmol/L。统计分析显示,当浓度为800 μmol/L和1600 μmol/L的NaHS作用胃黏膜细胞GES-1时,48 h作用组和72 h作用组与24 h作用组比较,胃黏膜细胞GES-1增殖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胃黏膜细胞GES-1产生的H2S浓度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此外,细胞的增殖与NaHS浓度呈负相关(r = -0.558,P<0.05),细胞产生的H2S浓度与NaHS浓度呈正相关(r=0.868,P<0.05),且细胞的增殖与细胞产生的H2S浓度具有负相关(r =-0.863,P<0.05)。结论浓度为800 μmol/L和1600 μmol/L的NaHS能诱导GES-1细胞产生H2S,抑制GES-1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

  • 标签: 硫化氢 硫氢化钠 胃黏膜细胞 增殖
  • 简介:摘要:我国含硫天然气资源在总资源所占比例较高,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天然气需求日益增长,对含硫气田开发力度加大。鉴于这些富含硫化、二氧化碳、水及其他颗粒等具有腐蚀作用的介质原料气对设备的腐蚀越来越严重,在当前提倡安全生产第一,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环境下,如何提高处理硫化对原料气处理装置腐蚀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硫化天然气腐蚀的危害和防腐工作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腐蚀危害,延长天然气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以达到进一步提高设备安全性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人身安全的目的。

  • 标签: 硫化氢 天然气 处理设备 腐蚀 对策
  • 简介:摘 要 实际做样中温度对测定硫化吸光度的影响

  • 标签: 硫化氢 温度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尽管对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有了深入理解,但国内外临床治疗中脓毒症的病死率仍未见明显改善。近年来,自噬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成为新的医学研究热点。自噬在脓毒症中可能通过清除病原微生物、中和微生物毒素、调节细胞因子释放等机制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并在脓毒症时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碍及炎症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硫化(H2S)可通过多个信号通路激活自噬而发挥作用,如磷酸腺苷依赖性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TOR(PI3K/Akt/mTOR)、肝激酶B1/STE20相关衔接蛋白/小鼠蛋白25(LKB1/STRAD/MO25)和微小RNA-30c(miR-30c)等。本文就H2S通过影响自噬相关基因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对脓毒症肠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探讨H2S介导自噬相关基因表达在脓毒症肠功能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为脓毒症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标签: 脓毒症 自噬 自噬相关基因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硫化氢 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外源性硫化(H2S)抑制大鼠结肠动力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检测H2S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和胱硫醚-β-合成酶(CBS)在成年Wistar大鼠近端结肠的分布;制备近端结肠纵行肌(LM)和环形肌条(CM),通过恒温浴槽实验观察NO相关工具药干预后外源性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对LM和CM收缩活动的影响;通过膜片钳实验检测不同浓度NaHS对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结果H2S合成酶CBS和CSE在近端结肠肌间神经丛、黏膜层及环纵平滑肌细胞均表达。河豚毒素孵育肌条后NaHS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LM和CM自发性收缩活动,LM最大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917.6 μmol/L(95% CI:776.3~1 085 μmol/L,n=6),CM的IC50为730.4 μmol/L(95% CI:592.2~900.8 μmol/L,n=6)。NO供体硝普钠(SNP)预处理肌条后加入NaHS(3×10-4~6×10-4mol/L),LM及CM收缩幅度呈现双向变化,其中低浓度NaHS使LM收缩幅度从(0.679±0.181)g增加至(0.840±0.400)g(n=8,P<0.01),使CM收缩幅度从(0.378±0.140)g增加至(1.176.±0.056)g(n=8,P<0.01)。sGC抑制剂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sGC)ODQ孵育组NaHS的IC50高于对照组(P<0.05),而NO合成酶抑制剂L-NNA、NO前体L-精氨酸、环磷酸鸟苷(cGMP)竞争性拮抗剂PET-cGMP预处理肌条前后NaHS的I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HS(100 μmol/L)使L型钙通道峰电流密度增加[(-4.29±0.29)比(-3.77±0.27)pA/pF,P<0.01];而NaHS(300 μmol/L)使峰电流降低至(-2.96±0.34)pA/pF(P<0.05),并使电流-电压曲线右移。结论外源性H2S对大鼠结肠动力可能具有双重调节作用,其中对结肠平滑肌的抑制作用不依赖NO;L型钙通道在H2S对结肠动力的双重调节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硫化氢 一氧化氮 结肠 平滑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对高静止压力下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血管组织贴块法分离兔胸主动脉VSMC并于100 mmHg静止压力下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培养液含0.2%胎牛血清(FBS)但不含NaHS,10%FBS组及NaHS组(培养液含10%FBS且含50mmol/L NaHS)。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检测VSMC的增殖,并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VSMC的内源性胱硫醚-γ-裂解酶(CSE)、钙调蛋白(Calmodulin,p-CaM /CaM)、CyclinD1蛋白水平。结果与10%FBS组相比,NaHS可显著抑制100 mmHg压力下兔VSMC的增殖(0.50±0.03比0.26±0.03,P<0.05)。相比于对照组,10%FBS组CS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1.21±0.10比0.33±0.04,P<0.05),p-CaM、CylinD1二者表达显著增加(0.23±0.04比0.86±0.04与0.22±0.03比1.19±0.06,P<0.05)。与10%FBS组相比,NaHS组CS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0.33±0.04比1.11±0.11,P<0.05),而p-CaM、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0.86±0.04比0.26±0.05与1.19±0.06比0.51±0.03,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通过细胞内CSE/硫化信号通路抑制高静止压力下的兔VSMC增殖可能与p-CaM与CyclinD1表达抑制有关。

  • 标签: 硫化氢 增殖 钙调蛋白 CyclinD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调节硫化(H2S)和内源性胱硫醚B合成酶(CBS)蛋白表达的作用以及其参与腰椎间突出症(LDH)中枢痛敏的机制。方法利用大鼠(购自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LDH)组和假手术(Sham)组;使用膜片钳技术检测脊髓胶质区(SG)神经元兴奋性的产生和传导;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测定不同组别之间脊髓背角(SC)中TLR4、NF-κB、CBS蛋白表达发生的差异性变化;通过给予大鼠有害的热或机械等异常性疼痛增加的刺激,观察其行为的变化,评估大鼠痛觉过敏是否增强。分析电生理数据时,选取sEPSCs时长4 min,并保证至少包含300个events,并且使用Clampfit 10.3分析软件分析其频率和振幅的大小。结果造模后与Sham组(-30.86±3.55、4.34±0.64)比较,LDH组(-35.21±1.74、7.46±1.15)大鼠脊髓SG神经元的兴奋性和自发性兴奋性传递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4,P<0.01;t=2.225,P<0.05)。在大鼠的脊髓背角中LDH组(0.41±0.02、0.40±0.03、4.61±0.33)比sham组(0.21±0.02、0.28±0.04、3.11±0.43)TLR4、NF-κB、CBS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1、2.400、2.767,P<0.05)。鞘内给予LDH组大鼠TLR4选择性抑制剂CL1095,与NC对照组(0.46±0.12、0.51±0.07)比较,CL1095组(0.21±0.11、0.18±0.11)NF-κB和CBS蛋白表达显著下调(t=10.07、2.531,P<0.05),并且与NC对照组(11.88±1.11、9.32±1.48)相比CL1095组(8.23±1.01、6.43±1.55)大鼠脊髓背角SG谷氨酸能神经元sEPSCs峰值振幅和频率缓解动物的病理性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34、2.437,P<0.05)。结论LDH诱导脊髓背角TLR4和NF-κB蛋白水平表达增高,进而激活下游CBS-H2S的表达,最终引发病理性疼痛。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髓 硫化氢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 作者: 谭雁玲 许峰(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上棘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硫化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能在哺乳动物体内合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硫化可以通过舒张血管、抗凋亡、抗氧化应激、抗炎及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调节肺血管重塑,从而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已经转移到了新型硫化供体的开发上。该文主要阐述硫化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调节机制,并介绍硫化供体治疗的进展。

  • 标签: 硫化氢 肺动脉高压 气体信号分子 供体
  • 简介:摘要目的从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角度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改善肺血管屏障功能紊乱的新机制。方法采用硫化(H2S)暴露导致急性肺损伤(ALI)模型。①体内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H2S暴露组(300×10-6 H2S持续暴露3 h)、血必净对照组(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4 mL/kg、每日2次、持续3 d)、血必净干预组(血必净注射液预处理后予以H2S暴露),每组6只。制模成功后不同时间点(0、6、12、24 h)分别检测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含量,计算肺通透性指数(PPI;PPI=BALF中总蛋白含量/血浆中总蛋白含量),测定肺湿/干重比值(W/D),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claudin-5 mRNA表达。②体外实验:将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P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H2S供体(NaHS)处理组(与500 μmol/L NaHS共孵育12 h)、血必净对照组(加入2 g/L血必净注射液培养24 h)、血必净干预组(2 g/L血必净注射液预处理24 h后与500 μmol/L NaHS共孵育12 h)。分别于共孵育不同时间点(1、3、6、12和24 h),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HPMECs细胞claudin-5蛋白表达,以荧光素钠评价单层HPMECs的通透性。结果①体内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H2S暴露后6 h肺W/D比值即显著升高,12 h达峰值(4.67±0.11比4.26±0.06,P<0.01);肺组织claudin-5 mRNA表达显著降低,暴露后6 h时降至对照组的89%(P<0.01)。暴露后12 h BALF中总蛋白和PP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蛋白(mg/L):262.31±14.24比33.30±3.09,PPI:(11.72±0.57)×10-3比(1.21±0.08)×10-3,均P<0.01〕;而血必净预处理后BALF中总蛋白和PPI均显著下降〔总蛋白(mg/L):153.25±7.32比262.31±14.24,PPI:(5.79±0.23)×10-3比(11.72±0.57)×10-3,均P<0.01〕。②体外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PMECs与NaHS共孵育后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逐渐增加,12 h达到最高,约为空白对照组的2倍(P<0.01),而claudin-5蛋白表达则于12 h时降至最低(claudin-5/β- actin:0.42±0.03比1.03±0.05,P<0.01);经血必净干预后可明显改善内皮细胞通透性(荧光素钠的荧光强度:1.46±0.10比1.89±0.11,P<0.01),减轻claudin-5蛋白的下降程度(claudin-5/β- actin:0.68±0.04比0.38±0.03,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上调claudin-5的表达改善ALI时受损的肺血管屏障功能。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Claudin-5 硫化氢 内皮屏障 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硫化(H2S)抑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脑组织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54只,Nrf2-/-C57BL/6J小鼠36只,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8):野生型假手术组(野生型Sham组)、野生型SAE组、野生型SAE+NaHS组、Nrf2-/-SAE组和Nrf2-/-SAE+NaHS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小鼠SAE模型,于模型制备成功后3 h时腹腔注射NaHS 50 μmol/kg。于CLP后24 h时处死小鼠取脑组织,观察病理学结果,计数存活神经元,计算神经元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β和IL-6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ba-1+CD86+、Iba-1+CD206+和Iba-1+细胞百分比。结果与野生型Sham组比较,野生型SAE组脑组织NLRP3表达上调,TNF-α、IL-1β、IL-6含量、Iba-1+CD86+和Iba-1+细胞百分比升高,Iba-1+CD206+细胞百分比和神经元存活率降低(P<0.05);与野生型SAE组比较,野生型SAE+NaHS组脑组织NLRP3表达下调,TNF-α、IL-1β、IL-6含量、Iba-1+、Iba-1+CD86+细胞百分比和神经元存活率降低,Iba-1+CD206+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与Nrf2-/-SAE组比较,Nrf2-/-SAE+NaHS组小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野生型SAE+NaHS组比较,Nrf2-/-SAE+NaHS组脑组织NLRP3表达上调,Iba-1+、Iba-1+CD86+细胞百分比和TNF-α、IL-1β、IL-6含量升高,Iba-1+CD206+细胞百分比和神经元存活率降低(P<0.05)。结论Nrf2信号通路参与了H2S抑制SAE小鼠脑组织炎症反应的过程。

  • 标签: NF-E2相关因子2 硫化氢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心血管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血浆硫化(H2S)水平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代谢病门诊就诊的66例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将其分为心血管系统受累组(10例)和无心血管系统受累组(56例),比较2组临床特点、血浆H2S水平及基因型的差异。结果1.≤1岁的早发型患儿45例,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4例,无心血管系统受累41例;>1岁的晚发型患儿21例,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6例,无心血管系统受累15例。男性患儿共44例,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8例,无心血管系统受累36例;女性患儿共22例,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2例,无心血管系统受累20例。2组患儿的发病年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10、0.368,均P>0.05)。2.伴心血管系统受累的10例患儿中,单纯高血压3例,肺动脉高压并高血压2例,心肌轻度肥厚2例,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1例,单纯肺动脉高压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与无心血管系统受累组比较,心血管系统受累组患儿并肾脏受累的比例增加,并神经系统受累的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4、5.79,均P<0.05);并血液系统受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P>0.05);血浆H2S水平降低[(33.8±3.6) μmol/L比(39.3±5.2) μmol/L,t=-3.22,P<0.01]。3.对46例患儿行基因检测,均发现MMACHC基因突变(cblC型),并且心血管系统受累患儿中以c.80A>G突变最常见,无心血管系统受累患儿以c.609G>A突变最常见。结论甲基丙二酸尿症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血管系统受累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易并多系统受累,尤其以肾脏受累更为常见。血浆H2S水平的下降可能参与了其心血管系统受累的发生。MMACHC基因c.80A>G突变是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血管系统受累患儿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

  • 标签: 甲基丙二酸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心血管损害 硫化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磷化氢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进一步减少该病的误诊、漏诊率及病死率。方法总结2018年我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误诊为氟乙酰胺中毒的磷化氢中毒病例3例,对3例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例患儿均以恶心、呕吐起病,以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误诊为氟乙酰胺中毒。后经详细追问病史,确诊为磷化氢中毒。经过血液净化、维生素C、甲泼尼龙、磷酸肌酸以及必要的呼吸循环支持等治疗后,2例痊愈出院,1例临床死亡。结论急性磷化氢中毒病死率高,对于婴幼儿,当家长提供磷化铝或磷化锌等毒物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时,要注意是否发生磷化氢中毒,并尽早给予血液净化治疗,为救治患儿争取时间,改善预后。

  • 标签: 磷化氢中毒 儿童 血液净化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