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插胃管法和液体石蜡诱导快速插胃管法对提高插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将80例需要插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法,观察组采用在传统插胃管法的基础上液体石蜡诱导快速插胃管法,比较两种效果。结果两种插胃管一次性成功率、插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液体石蜡诱导快速插胃管法能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 标签: 液体石蜡 插胃管 有效方法
  • 简介:为了使传统的石蜡切片技术满足病理研究与诊断的需要,针对鸽的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易出错的环节,探讨制作优良鸽石蜡切片的具体方法,对制作过程中取材、固定、修整、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及封固等步骤进行改良,镜检结果表明获得了高质量的石蜡切片。

  • 标签: 常规石蜡切片 制作技术 技术改良 切片质量
  • 简介:目的笔者实验室最近发现,高温烤片可有效解决甲基丙烯酸树脂包埋的组织切片的脱片问题,本文拟进一步研究确定高温烤片对石蜡包埋切片黏附、厚度及染色的影响。方法大鼠肾脏石蜡切片(切片机设定的切片厚度10μm)脱蜡后经90℃、140℃热板烤片30min处理,然后用过碘酸-席夫试剂和苏木精染色,观察脱片情况、切片厚度及染色效果。大鼠脊髓石蜡切片(14μm厚)同样处理后分别进行小胶质细胞和突触素颗粒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对照(未烤片)相比,90℃或140℃烤片都有效防止了肾脏石蜡切片从载玻片上脱落,但染色后的实际切片厚度减少了约50%(与设定切片厚度相比),染色变浅,结构清晰度欠佳(90℃烤片后),甚至有细胞消失(140℃烤片后);90℃烤片后免疫阳性小胶质细胞或突触素颗粒减少,非特异性染色加深,140℃烤片后几乎未见免疫阳性结构。结论高温烤片防脱片的方法可能不适用于石蜡切片。

  • 标签: 石蜡包埋 石蜡切片 烤片 脱片 染色 切片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经冰冻病理和石蜡病理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初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行冷刀锥切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术中实施冰冻病理检查,在术后实施石蜡病理检查,比较冰冻病理和石蜡病理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和石蜡病理的诊断比较,冰冻病理诊断准确率为86﹪(86/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经冰冻病理和石蜡病理的诊断对比,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冰冻病理 石蜡病理 诊断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胶浆+石蜡油尿道注入用于老年男性急性尿潴留导尿术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因前列腺增生行导尿术的86例急性尿潴留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液体无菌石蜡油充分混合注入尿道,再按常规导尿术方法插入尿管。对照组常规用液体无菌石蜡油为润滑剂进行导尿。记录尿管插入所需时间、患者主观疼痛感及一次性导尿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导尿成功38例,占比(88.37%),对照组一次性导尿成功24例,占比(55.8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胶浆+石蜡油尿道注入,可显著提高老年男性急性尿潴留导尿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其效果优于常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利多卡因胶浆 石蜡油 老年男性 尿潴留 导尿术
  • 简介:目的:对口腔黏膜癌变的蛋白组学分析和分子标志物筛选可能为早期诊断、预防和分子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方法:对3例石蜡包埋口腔黏膜癌变组织样本,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捕获口腔黏膜癌变上皮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抽提组织样本蛋白,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口腔黏膜癌变组织的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激光显微切割-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可以分析400~700个多肽序列,鉴定出100~200个蛋白,涉及到细胞骨架、细胞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等各个方面。结合文献,对其中的角蛋白表达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论:显微切割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可以实现对石蜡包埋组织的蛋白组学研究,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可靠性。角蛋白表达谱的变化验证了该平台的作用和价值,也可作为口腔黏膜癌变的潜在标志物。

  • 标签: 口腔癌 石蜡包埋组织 蛋白组学 质谱 激光显微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