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解中职生睡眠质量的现状,为提高其睡眠质量,增加学习效率提供建议,作者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调查了345名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学生。 结果显示,高三学生的PSQI总分平均数明显高于高二学生和高一学生,平均睡眠时间约7 h;75 %的学生有轻度的睡眠障碍,12%的学生有中度的睡眠障碍;个别学生(约2 %) 需要服用安眠镇静类药物才能入睡;有2%的学生较常或经常出现日间功能障碍现象。

  • 标签: 中职生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部队官兵睡眠质量现状,初步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疗养的部队官兵共1082人,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PSQI量表总分平均为(5.64±2.96)分,总分≥7分的有411人,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7.99%。年龄(r=0.149,P〈0.01)、受教育程度(r=0.049,P=0.042)与睡眠障碍相关,而不同军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03,P=0.698)。结论部队官兵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尤其是21~30岁年龄段和高学历人群,应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干预。

  • 标签: 部队官兵 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在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4月~2020年4月中,选择120例患者参与研究,将其按照抽签法的方式分成不同组别,每组均60人。常规组中,护理以传统模式进行,而研究组结合了“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最终从护理有效率、PSQI、HAMA评分等指标进行差异对比。结果:研究组PSQI、HAMA评分均更低,证实其睡眠和焦虑情况改善更好,且研究组有效率95.0%、常规组83.33%,P<0.05)。结论:针对出现焦虑症的睡眠障碍患者,应当从其睡眠、心理、行为多个方面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减少患者内在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睡眠心理行为 焦虑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ICU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ICU病房接收的98例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显示,98例ICU患者中睡眠质量好、一般及差分别占据9.18%、71.43%、19.39%,其睡眠质量平均总分为(47.76±22.84)分;睡眠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环境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药物因素及护理因素,分别占据23.60%、21.35%、20.22%、17.98%及16.85%。结论:ICU患者的睡眠质量不容乐观,大多患者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睡眠问题,了解ICU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及时给予预防干预至关重要。

  • 标签: ICU患者 睡眠情况 调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神经内科睡眠障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总结其对血压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住该院神经内科的60例睡眠障碍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和对照组(传统护理),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和睡眠质量,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组间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在改善血压指标、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显示出突出效果。患者满意度很高,可以得到提升。

  • 标签: 神经内科 睡眠障碍患者 优质护理 血压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睡眠是人的重要生理现象,睡眠的好坏不仅关乎着身体内部器官的健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根据目前的调查显示,现在的人们多多少少都会有睡眠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当代的年轻人,睡眠问题频出。影响睡眠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环境的影响,心情的影响以及压力的影响等等。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人们也是越来越注重睡眠质量,本文就主要对疗养员的睡眠情况进行探析,进而研究景观疗养护理对疗养员的睡眠影响。

  • 标签: 睡眠 疗养员 景观疗养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干预中正念冥想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2021年10月本科室高血压患者100例,依据干预方法分为常规干预组、常规干预基础上正念冥想组(正念冥想组)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正念冥想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常规干预组(P

  • 标签: 高血压 常规干预 正念冥想 血压水平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的睡眠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其是否存在睡眠障碍。方法 按照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0名2020年10月到2021年2月在临床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来进行调查评价。结果 在调查的200名临床护理实习生在使用安眠药方面表现较好,在各种影响睡眠的因素里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评分方面表现较差,主要体现在工作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的分配变化上。对护理实习生睡眠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烧伤后瘢痕病人的睡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抽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八医院烧伤整形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诊的78例烧伤后瘢痕病人开展研究,调查睡眠情况,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质量差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共78例患者,母乳喂养率为41.67%;②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差与睡眠质量良好在年龄、瘢痕增生时间、瘢痕部位、瘢痕柔软度方面的差异明显(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显示颈部挛缩(OR=4.831)、≥40岁(OR =4.131)、瘢痕增生<12个月(OR =3.251)是睡眠质量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烧伤后瘢痕病人睡眠质量较差,与瘢痕增生时间、颈部挛缩及年龄较大有关,建议针对此种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病人睡眠质量。

  • 标签: 烧伤后瘢痕 睡眠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发作性睡病夜间睡眠、多导睡眠监测状况。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接收的30例青少年发作性睡病患者为研究目标,将其应用多导睡眠监测,分析患者夜间睡眠状况。结果:夜间睡眠多梦80%、睡眠浅90%、醒后难以入睡73.33%、睡眠中存在异常行为96.67%。多导睡眠监测睡眠效率下降100%、睡眠潜伏期缩短90%、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多83.33%、入睡后异常行为93.33%。结论: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发现青少年发作性睡病夜间睡眠紊乱,并且整晚睡眠浅、易醒,容易合并异常行为、呼吸暂停等症状。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多导睡眠监测 夜间睡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ICU患者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我院ICU 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中医情志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1例: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护理前,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ICU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睡眠情况

  • 标签: 中医情志护理 ICU患者 睡眠情况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轮值夜班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工作制度。然而,轮值夜班经常破坏人们的日常生物节奏,使其难以获得足够的睡眠。尤其是对于护士这样的职业,睡眠不足会影响他们的警觉性和反应能力,同时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焦虑、抑郁等。因此,调查轮值夜班护士的睡眠心理状况和寻找缓解方法变得尤为重要。根据以上的背景,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轮值夜班护士的睡眠心理状况,并探讨缓解其睡眠问题的有效方法,还可以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科学指导,以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安全。

  • 标签: 轮值夜班护士 睡眠心理 状况调查 缓解方法
  • 简介: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睡眠情况以及泌乳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分娩的98例产褥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7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5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观察护理后对患者产后抑郁、睡眠以及泌乳方面的影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产妇产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泌乳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干预于产妇产后护理中,可以明显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产妇睡眠质量,提高泌乳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干预 产后抑郁 睡眠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临床进行耳鸣患者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 筛选本院在2019.8-2021.8收治的耳鸣患者共计50例,采取一般分组方式将患者均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是25例。普通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比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效果。结果 在为耳鸣患者提供临床护理干预上,采取舒适护理方案,能够更贴合患者对临床护理需求,降低耳鸣对患者的干扰,提升患者的睡眠品质。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干预后的结果比对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为临床耳鸣患者提供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舒适护理作为一种出色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案,强调的是在护理干预上,要始终立足患者需求为出发,尽可能通过出色护理干预,让患者远离疾病的困扰,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 标签: 舒适护理 耳鸣患者 睡眠改善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调査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RA患者病例信息,基于患者对睡眠状况自评的结果分为睡眠障碍组和无睡眠障碍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DAS28)、实验室检査、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评估问卷评分(HAQ)、用药情况的差异。结果:①一般资料:男性23例,女性65例,年龄(53.2±12.3)岁,病程(17.90±8.23)年,其中伴睡眠障碍49例(55.7%),无睡眠障碍39例(44.3%)。②临床表现:睡眠障碍组多伴有关节疼痛、关节肿胀、乏力等症状,与无睡眠障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实验室检查及VAS评分、HAQ评分:睡眠障碍组患者HAQ评分高于无睡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睡眠障碍的RA患者更易出现关节疼痛、关节肿胀、乏力等临床症状,RA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可能与躯体功能障碍、高疾病活动度相关。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睡眠障碍 关节疼痛 疾病活动度
  • 简介:目的:分析230例冠心病患者骨密度情况睡眠质量。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30例作为本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23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人员均采用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L1~4及左侧股骨颈密度。对比2组骨密度测定结果及低骨密度发生率。调查并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骨密度患者冠心病发生率显著增加,冠脉明显狭窄,且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因此为了更早的明确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症状,可将低骨密度的发生作为影响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骨密度 现况调查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肥城矿业中心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睡眠障碍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居住地、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150例抑郁症患者中睡眠障碍者为118例,发生率为78.67%,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及居住地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均是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其影响因素涉及面较广,应重视对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干预。

  • 标签: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耳鸣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耳鸣患者,分为对照组(28名)和研究组(29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舒适护理干预。将两种护理方法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显著。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耳鸣 舒适护理 睡眠质量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pSS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及其对疾病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0例pSS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严重程度评分(FSS)、欧洲五维健康问卷(EQ-5D)、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Ⅰ~Ⅱ)、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症状和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分析pSS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及其对病情的影响。应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pSS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2.0%(42/100),在不伴抑郁症的pSS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8.8%(17/59)。睡眠障碍组患者EQ-5D[0.66(0.59,0.76)]、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1.0(0.0,3.0)]分别低于睡眠良好者[0.76(0.71,1.20)]和[2.5(1.0,4.0)](Z=3.07,P=0.012;Z=3.18,P=0.011)。睡眠障碍组患者EULAR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SSPRI)评分[6.2(4.8,7.9)]、整体眼干燥VAS[60.0(21.4,82.1)]、焦虑VAS[11.0(2.9,43.0)]、患者总体评估(PGA) VAS[46.0(18.0,65.0)]、FSS[4.34(3.01,5.61)]和BDⅠ~Ⅱ[15.1(7.3,22.4)]均高于睡眠良好组患者的[4.1(2.8,5.3)]、[40.0(7.0,70.3)]、[2.3(0.0,18.0)]、[11.0(0.0,52.0)]、[2.45(1.65,4.40)]和[7.4(4.3,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P=0.043;Z=2.04,P=0.042;Z=2.19,P=0.031;Z=3.00,P=0.015;Z=3.43,P=0.001;Z=3.12,P=0.003)。睡眠障碍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2.0±1.5)×109/L]、ESR [(46±20) mm/1 h],均高于睡眠良好组的[(1.4±1.3)×109/L、(38±17) mm/1 h](t=2.00,P=0.048;t=2.04,P=0.044)。PSQI评分与IgG(r=-0.20,P=0.012)、ESSDAI呈负相关(r=-0.26,P=0.004),与FSS (r=0.38,P=0.001)、BDⅠ~Ⅱ(r=0.47,P=0.014)、ESSPRI(r=0.46,P=0.001)、白细胞计数(r=0.28,P=0.013)或中性粒细胞绝对数(r=0.26,P=0.009)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白细胞减少[OR值(95%CI)=0.245(0.065,0.692),P=0.005]是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pSS伴睡眠障碍时,通过影响患者的躯体症状、心理情况及免疫功能,继而影响患者疾病预后和活动指数。临床上积极对pSS患者行多学科干预是必要的,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进行慢性病管理,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睡眠障碍 疾病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