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复杂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要点。方法针对1025例复杂手外伤术后患者康复的每个阶段进行个体化、整体化、系统化的功能训练目标康复指导,根据训练效果,建立功能训练评价卡,以加强宣教和训练干预。结果较好地恢复了手部功能,减少和降低了致残率.达到最佳康复效果。结论目标功能训练是手指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持续改进功能训练的方法,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外伤 显微外科 目标训练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神经源膀胱康复护理中应用 递进式目标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 50 例 神经源膀胱 患者,抽签法 分观察组( 递进式目标护理) 与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各 25 例 ,比较两组膀胱功能、并发症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自行排尿频率高,残余尿量少,膀胱容量高; 并发症率低, P< 0.05。结论 :递进式目标护理能改善神经源膀胱 患者的膀胱功能且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护理 递进式目标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渐进式目标护理用于神经源膀胱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科接诊神经源膀胱病人(n=72)。试验组采取递进式目标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自行排尿次数等指标。结果:关于自行排尿次数: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达到了(3.52±0.93)次/d,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1.58±0.62)次/d,相比较下,试验组的自行排尿次数更多(P<0.05)。关于膀胱容量: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源膀胱康复护理用递进式目标护理,病人的自行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膀胱容量显著改善。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价值 递进式目标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康复期心理以及早期目标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分析其康复期心理,并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目标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应给予早期目标护理,从而才能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 标签: 脑梗塞 康复期心理 早期目标性护理干预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 分析脑梗塞患者康复期心理特征,同时采用针对护理,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脑梗塞 康复 期患者 94 例 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 研究 组和对照组,每组 47 例。 研究 组采取有目的的心理护理干预 ,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 87.2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3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3.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于脑梗塞康复期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应给予积极、及时有效地,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脑梗塞 康复期 心理分析 目标性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中加强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主要选取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已经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确认,符合本次实验的入组标准。同时为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将按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内需要加强对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后一组则继续应用常规护理,分析其具体实施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进行了Barthel、Fugl-Meyer和NIHSS量表评估,其中观察组患者以上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助于脑梗死患者改善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 自理能力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将2020年04月-2021年05月本院收治的9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实验组(n=47),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早期目标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ADL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目标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目标性 康复护理 脑梗塞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目标导向康复中医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目标导向康复中医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目标导向康复中医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

  • 标签: 脑卒中 目标导向康复中医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目标康复护理,帮助提高其生活能力所取得的成效。方法:抽取脑梗塞患者共80例,分为两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实验A组采用常规护理,病例40人;实验B组使用早期目标康复护理,病例40人。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得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分小于实验B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分。实验A组的满意度低于实验B组的满意度。结论:早期目标康复护理能够使脑梗塞患者得到多方面的护理,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也使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崇。

  • 标签: 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 脑梗塞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目标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目标康复护理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能力评分基本相同,在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目标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升,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目标性康复护理 脑梗死患者 生活能力 作用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目标康复护理,帮助提高其生活能力所取得的成效。方法:抽取脑梗塞患者共80例,分为两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实验A组采用常规护理,病例40人;实验B组使用早期目标康复护理,病例40人。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得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分小于实验B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分。实验A组的满意度低于实验B组的满意度。结论:早期目标康复护理能够使脑梗塞患者得到多方面的护理,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也使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崇。

  • 标签: 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 脑梗塞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目标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塞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1年6月之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号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目标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目标康复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提升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目标性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复杂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采取目标训练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 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所收治92例妊高症产后出血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目标训练和康复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目标护理训练之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积极地查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采取目标护理干预的方式,观察组的患者致残率仅为2.17%,护理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7.8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意义(P< 0.05)。结论:对于复杂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患者采取目标训练的方式,能够大大的改善患者的各种症状,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使得患者的手部功能得到快速的恢复,提升护理的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复杂性手外伤 显微外科修复术 目标训练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心境状态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于咸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依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目标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境状态及肢体功能。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心境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乐观、面对、情感宣泄、寻求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姑息、逃避、宿命、依靠自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目标康复护理可优化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心境状态,改善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 心境状态 肢体功能
  • 作者: 邵文慧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  243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临床护理股骨颈骨折患者时运用早期目标康复护理方案对其术后心境状态和肢体活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选择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展开研究,选择时间即2020年2月-2021年6月,抽签方法实行分组,50例患者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一般护理和早期目标康复护理,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境状态评分、肢体活动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及术后心境状态时,需落实早期目标康复护理方案,能够改善患者心态,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 标签: 肢体功能 股骨颈骨折 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 心境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临床护理股骨颈骨折患者时运用早期目标康复护理方案对其术后心境状态和肢体活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选择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展开研究,选择时间即2019年2月-2021年2月,抽签方法实行分组,50例患者每组,对比组和讨论组,分别使用一般护理和早期目标康复护理,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讨论组心境状态评分、肢体活动功能评分均较对比组优异,P<0.05。结论: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及术后心境状态时,需落实早期目标康复护理方案,能够改善患者心态,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 标签: 肢体功能 股骨颈骨折 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 心境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杂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以50例复杂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术后目标训练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恢复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复杂性手外伤 显微外科修复术 术后目标训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目标康复护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一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2019年6月~2020年7月,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将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基础行弱视训练应用到观察组患者中,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目标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

  • 标签: 脑梗塞 满意度 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
  • 简介:肿瘤康复的概念及内容癌症康复的概念最早南美同在1971年国家癌症计划中提出,此后开始投入资金开展相关研究。1972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举办了“癌症康复计划会议”,将癌症康复明确划分为:社会心理支持(Psychosocialsupport)、体能优化(Optimizationofphysicalflmctioning)、职业辅导(Vocationalcounselling,帮助患者恢复生活技能)、社会功能优化(Optimizationofsocialfunctioning)4个方面。

  • 标签: 康复需求 老年肿瘤 PHYSICAL 癌症康复 社会心理支持 康复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塞患者中的具体价值。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目标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前两组Barthel评分组间对比P>0.05;护理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研究组该指数评分更优(数据组间、组内对比均P<0.05)。结论:应用早期目标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目标性 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