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黄向华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2200
  • 简介:【摘要】目的:胰岛素自我注射者皮下脂肪增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自我注射胰岛素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并选取相同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未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胰岛素自我注射4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分析导致皮下脂肪增生现状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对患者的调查,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胰岛素注射规范、年龄、病程、胰岛素治疗时间、每日注射量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对上述因素展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胰岛素注射不规范、胰岛素治疗时间≥3年、年龄超过60岁、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针头重复使用次数超过10次、胰岛素每日注射量均是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岛素自我注射者皮下脂肪增生发生与其年龄,病程以及胰岛素自我注射规范性,每日的注射量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降低皮下脂肪增生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胰岛素 自我注射 皮下脂肪增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胰岛素注射皮下脂肪增生(LH)临床筛查中的应用。方法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548例胰岛素治疗≥半年的糖尿病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胰岛素注射时长等资料。采用临床检查(视、触诊)和超声检查法筛查LH。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548例患者中,418例临床检查发现LH,478例超声检查发现LH,390例两种方法同时发现LH。高频超声检查对LH的检出率高于临床检查[分别为76.3%(418/548)和87.2%(478/548),χ2=59.998,P<0.01]。LH超声影像学特征表现为三种类型:高回声型、等回声型和低回声型及5种亚型,最常见为无血流、无包膜,伴边界不清晰的均匀一致的团状高回声型[65.9%(315/478)]。与仅超声发现的LH相比,临床检查和超声检查同时发现的LH其平均深径,长径、宽径、面积均增高,其中宽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67(7.66,13.21)和13.47(8.70,18.22)mm,Z=-2.135,P<0.05]。结论除临床检查以外,高频超声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筛查的重要补充。

  • 标签: 糖尿病 超声检查 胰岛素注射 皮下脂肪增生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情况及相关因素,为胰岛素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11月就诊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45例,通过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胰岛素注射习惯,同时评估患者皮下脂肪增生情况及血液指标情况。结果145例患者中,发生皮下脂肪增生52例(35.9%)。未发生皮下脂肪增生者相对孕周更短、糖化血红蛋白更低、每日胰岛素总量更少(P<0.05)。结论护士应指导妊娠糖尿病患者通过定期轮替注射部位、避免重复使用针头、选择长短事宜的针头等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促进血糖控制。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胰岛素 皮下注射 皮下脂肪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临床诊断的5例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均为足月儿,均有围生期缺氧史。5例均出现皮下硬结,出现时间为日龄3~26 d,消失时间为出生2~6个月。5例病理均支持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的诊断。2例监测血钙升高,其中1例血钙峰值为3.63 mmol/L,腹部B超提示肾钙质沉着,给予水化、含钙量低的配方奶喂养、呋塞米静点治疗后血钙进行性升高,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后血钙降至正常,监测肾功、尿常规正常。1例血钙峰值为3.03 mmol/L,仅给予低钙配方奶喂养,血钙逐渐降至正常,不伴肾钙质沉着。结论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是自限性疾病,但可出现高钙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引起肾钙质沉着症,需要监测血钙水平至少至出生后6个月。

  • 标签: 脂肪坏死 高钙血症 肾钙质沉着症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皮下脂肪瘤与脂肪垫的高频超声表现,比较两种病变的图像特征,好发部位,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皮下脂肪垫的认识水平,明确超声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的10例皮下脂肪瘤病例及5例脂肪垫病例,对照的对它们的彩超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论皮下脂肪瘤与脂肪垫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超声对其有较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脂肪垫 脂肪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1例胰岛素注射患者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个案护理,总结护理经验、以期指导。方法:收集该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皮下脂肪增生痊愈,血糖控制稳定,胰岛素轮换注射意识大大提高。结论:采取知识宣教、护理治疗、制定个体化注射部位轮换方案等综合预防干预措施,预防和治疗皮下脂肪增生,有利于血糖的稳定,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皮下脂肪增生 中医适宜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超声诊断皮下脂肪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间收治经手术切除病检确诊病情的皮下脂肪瘤患者 84例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探头检查,对其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高频超声对此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并确诊病情,检出率达到 100%。皮下脂肪层内经高频超声检查后发现存在高回声、中等回声、低回声以及混合型肿块,肿块大小不规则,边界清晰,其中肿块较小的大多呈现高回声,多发肿块大多数呈现均匀回声,肿块较大的则表现为低回声,内部回声呈现不均匀状态,低回声当中可发现存在有线状或者短线状的高回声,皮下脂肪瘤体积极大的一般呈现混合性回声。各肿块后方回声无衰减变化,内部查探未发现有明显的血流信号,或者在周边发现有星点状的血流信号。结论:对浅表组织相关疾病应用高频超声诊断检出率令人满意,具备分辨率高、敏感性突出、操作简便以及经济负担低等优势,可于各层医院推广。

  • 标签: 皮下脂肪瘤 超声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测量正常早期新生儿上臂部、腹部及背部皮下脂肪,了解新生儿皮下脂肪分布及正常范围值.方法对76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男397例,女365例,日龄最小1d,最大7d,平均为3.5d),采用辽宁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的LYC-3型皮褶计,测量上臂部、腹部及背部皮下脂肪,精确到0.1mm.结果上臂部皮下脂肪(0.48±0.09)cm,腹部皮下脂肪(0.49±0.08)cm,背部皮下脂肪(0.58±0.10)cm,男女差异无显著性.上臂部皮下脂肪最薄,腹部次之,背部最厚,其比值为1:1.02:1.21.三处皮下脂肪呈高度正相关(r=0.9642,P<0.01).正常范围值为上臂部(0.35~0.61)cm,腹部(0.37~0.63)cm,背部(0.46~0.74)cm.三处皮下脂肪均值与体重、上臂围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6231,0.5923,P<0.01).结论背部皮下脂肪(cm)=上臂部皮下脂肪+0.1;腹部皮下脂肪(cm)=上臂部皮下脂肪+0.01.皮下脂肪测量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皮下脂肪 正常范围 脂肪分布 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横切口皮下脂肪层缝合的最佳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385例剖宫产横切口分别采用皮下脂肪层缝合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4.78P<0.05)。结论采用Z—OPGA带针缝合线三针缝合皮下脂肪的方法优于改良传统(未经碘伏消毒)丝线常规间断缝合脂肪层方法。

  • 标签: 剖宫产切口 皮下脂肪层 缝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皮下脂肪瘤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认为皮下脂肪瘤患者 105例,术前对其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并对其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归纳高频超声对皮下脂肪瘤患者鉴别诊断及引导价值。结果:本研究中所纳入 105例研究患者,有 93例为单发脂肪瘤,脂肪瘤在 3个以上的有 12例,多发脂肪瘤粒数 72枚。肿瘤病灶体积最大为( 6.3×2.8) cm,体积最小为( 0.5×0.3) cm。皮下脂肪瘤有典型超声图像表现。结论:对浅表组织肿块类型疾病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分辨率与敏感性,对检查者操作要求较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频超声 皮下脂肪瘤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挤捏法皮下脂肪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皮下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手术切除治疗,实验组采用挤捏法皮下脂肪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面积、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并记录整理分析。结果 手术后,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愈合面积较小、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实验组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结论 挤捏法皮下脂肪瘤切除术可有效增加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挤捏法 皮下脂肪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是1种比较少见的自限性新生儿脂肪组织疾病,多发于足月产或过期产新生儿[1]。发病机制不清楚,常继发于围生期缺氧/宫内窘迫、低血糖等。我院收治首例ScFN合并高钙血症患儿,通过搜索文献学习相关知识及护理,悉心护理后,患儿病情平稳,顺利出院。

  • 标签: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 高钙血症 护理
  • 简介:脂肪瘤属软组织良性肿瘤,在临床上极为普遍。脂肪瘤是由于生理机能反常,脂肪组织变形变性,身体的津液耗伤,以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凡是体内有脂肪的部位均会发生脂肪瘤。从传统中医角度看,脂肪瘤由于体内出现了痰核,多因郁滞伤脾,痰气凝结所致。脂肪瘤多为皮里肉外由一层结缔组织包裹的肿块,组织内被结缔组织束分成叶片状正常脂肪细胞,脂肪瘤在结构上由大量脂肪组织较多结缔组织或血管形成。形状多样有圆形、扁圆形及分叶状不规则形,大小不等,肿块生长速度较缓慢,患者一般无症状,挤压时偶有刺痛感。肿块表面皮肤正常,瘤体柔软,边界清楚且光滑。本研究选择对37例皮下脂肪瘤患者给予远红外去痛贴贴敷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远红外去痛贴 皮下脂肪瘤 治疗
  • 简介:本文的目的是评述阳A—式超声波法测定皮下脂肪层厚度的精度。实验对象是九名健康成人(四名男、五名女),藉助于A—式超声波皮下脂肪测定仪(Caron,CH300-FT)来测定前臂、上臂、小腿,大腿的前、后、内、外侧四个不同位置的皮肤和皮下脂肪

  • 标签: 皮下脂肪层 声波法 定仪 丁波 超声波方法 相关系数
  • 简介:摘要为评估超声下胰岛素注射皮下脂肪增生(lipohypertrophy)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498例符合标准的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超声筛查皮下脂肪增生情况。85.1%(424/498)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皮下脂肪增生皮下脂肪增生平均深径为(5.62±2.49) mm。与HbA1C≤7%组相比,HbA1C>7%组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深径>5 mm比例增高(69.7%对81.3%, 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在校正了年龄、病程、糖尿病类型、治疗方案后,皮下脂肪增生深径>5 mm组HbA1C仍显著高于深径≤5 mm,提示皮下脂肪增生深径可能是HbA1C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16,95%CI 1.104~2.668, P<0.05)。胰岛素注射皮下脂肪增生的形成是HbA1C达标的相关因素,但仍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 标签: 皮下脂肪增生 超声 HbA1C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