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Mφ)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存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巨噬细胞有很多功能,除了趋化、抗原递呈、吞噬、分泌、杀菌、抗肿瘤功能,还具有参与识别和处理抗原,传递免疫信息等功能。运动对吞噬细胞的的功能有密切的影响,据查证,中、小强度的运动可以使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而大强度运动则使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下降。本文就运动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进行文献查找,综述。

  • 标签: 运动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吞噬 巨噬细胞活性
  • 简介:摘要 巨噬细胞 ( Mφ) 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存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巨噬细胞有很多功能,除了趋化、抗原递呈、吞噬、分泌、杀菌、抗肿瘤功能,还具有参与识别和处理抗原,传递免疫信息等功能。运动对吞噬细胞的的功能有密切的影响,据查证,中、小强度的运动可以使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 , 而大强度运动则使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下降。本文就运动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进行文献查找,综述。

  • 标签: 运动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吞噬 巨噬细胞活性
  • 简介:摘要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一种吞噬细胞,其准确识别需要被吞噬的凋亡神经元或组织碎片,发挥出正常的吞噬功能,是维持大脑稳态的基础。一旦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出现异常,如吞噬不足或吞噬过度,可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神经精神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不同活化表型的转化调节可改变其吞噬活性,同时小胶质细胞表达的能识别"吃我"、"别吃我"信号的多种受体,与相关信号分子结合后可发挥促进或抑制吞噬功能的作用。笔者现围绕近年来小胶质细胞功能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为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方向。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吞噬功能 活化表型 "吃我"信号 "别吃我"信号
  • 简介:本文研究了在体外条件下,口服左旋咪唑对鲫鱼血液中吞噬细胞活性的影响.对鲫鱼单独口服左旋咪唑(LMS)和口服添加了LMS的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FKC)对鲫鱼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无论单独品服LMS,还是与PKC结合口服LMS均能明显地促进供试鱼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活性.而且,在有免疫原作用下,鲫鱼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活性比单独使用LMS时有显著提高.

  • 标签: 左旋咪唑 鲫鱼 吞噬细胞 吞噬活性
  • 简介:摘要吞噬体经过早期内体、晚期内体和溶酶体融合的变化,最终生成能降解抗原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吞噬体成熟。吞噬体在不同免疫细胞中成熟后的功能差异,导致其对抗原摄取后的加工呈现不同的特征。通过比较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3种免疫细胞摄取抗原后的吞噬功能差异,发现免疫细胞抗原降解能力与抗原提呈能力相反,三者中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最强,巨噬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最弱。免疫细胞体成熟与抗原提呈能力的深入研究,将为疫苗研制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吞噬体成熟 功能差异 抗原提呈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反复皮疹2个月、发热1个月余"的患儿就诊于深圳市儿童医院,曾被误诊为"结节性脂膜炎",经过基因及病理检查修正诊断为组织细胞性脂膜炎。本病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脂膜炎,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上误诊率及病死率极高。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烟雾吸人性损伤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功能及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54只Wistar大鼠,取其中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制成烟雾吸人伤模型,作为吸人伤组。吸人伤组分别于致伤后2、6、12、24h及2、3、4、5d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观察(1)肺泡巨噬细胞体外对鸡红细胞功能的动态变化;(2)利用髓过氧化物酶(MPO)染色法观察肺泡巨噬细胞的染色阳性率;(3)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1)烟雾吸人伤早期(2~6h)肺泡巨噬细胞鸡红细胞功能受损,吞噬率下降,12h后逐渐恢复正常。(2)肺泡巨噬细胞MPO染色阳性率在吸人伤后逐渐升高,24h达峰值,2~5d逐渐下降。(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凋亡率在3.02%~12.95%之间,以伤后24h凋亡率最高。结论文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细胞凋亡增加,中性粒细胞凋亡及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细胞参与了烟雾吸人伤大鼠恢复期肺内炎症消散的过程。

  • 标签: 烟雾吸人性损伤 大鼠 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炎细胞凋亡 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痰涂片检出白细胞细菌、血清 PCT , CRP 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我院 2019.5-2019.8 接纳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1000 例,根据不同感染类型分组,细菌组 561 例及非细菌组 439 例,利用痰涂片检查对白细胞细菌现象进行观察,测定血清 PCT 及 C 反应蛋白( CRP )水平并组间对比。 结果: 细菌组白细胞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细菌组,血清 PCT 、 CRP 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组( P < 0.05 )。 结论: 在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给予痰涂片检查白细胞细菌现象,并测定患者血清 PCT 及 CRP 具有良好诊断效能。

  • 标签: 痰涂片 白细胞吞噬细菌 血清 PCT CRP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痰涂片检出白细胞细菌、血清 PCT , CRP 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我院 2019.5-2019.8 接纳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1000 例,根据不同感染类型分组,细菌组 561 例及非细菌组 439 例,利用痰涂片检查对白细胞细菌现象进行观察,测定血清 PCT 及 C 反应蛋白( CRP )水平并组间对比。 结果: 细菌组白细胞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细菌组,血清 PCT 、 CRP 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组( P < 0.05 )。 结论: 在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给予痰涂片检查白细胞细菌现象,并测定患者血清 PCT 及 CRP 具有良好诊断效能。

  • 标签: 痰涂片 白细胞吞噬细菌 血清 PCT CRP 呼吸道感染
  • 作者: 田李星 万凌辉 朱俊宇 梁华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3年第02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军事预防医学教研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 831200,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基础医学教研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 831200,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伤感染与特需药品研究室,重庆 40004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对巨噬细胞大肠杆菌(E.coli)能力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W264.7(RAW),用感染复数(MOI)为30的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设甘油对照组,观察感染时CYP1A1的表达变化。②体外培养CYP1A1过表达RAW细胞(CYP1A1/RAW)、CYP1A1敲除RAW细胞(CYP1A1 KO/RAW),用MOI为30的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以阴性对照RAW细胞(NC/RAW)为对照,观察细胞功能与CYP1A1表达的关系,以及CYP1A1对吞噬受体〔清道夫受体A(SR-A)〕及其信号通路〔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调控作用。③体外培养NC/RAW、CYP1A1 KO/RAW细胞,用1 μmol/L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U0126预处理2 h后,再用MOI为30的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设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观察CYP1A1是否通过调节MAPK通路调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④体外培养RAW细胞,用100 nmol/L的CYP1A1羟化酶活性产物12(S)-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S) - HETE〕预处理2 h后,再用MOI为30的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设PBS对照组,观察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是否与CYP1A1羟化酶代谢产物有关。⑤体外培养CYP1A1过表达且羟化酶活性位点突变的RAW细胞(CYP1A1m/RAW),用MOI为30的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设CYP1A1/RAW对照组,观察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是否与CYP1A1羟化酶活性有关。结果①与甘油对照组相比,E.coli刺激后RAW细胞中CYP1A1 mRNA表达显著增加(2-ΔΔCt:7.79±0.71比1.00±0.00,P<0.05),提示CYP1A1可能参与调控感染进程。②与NC/RAW细胞相比,E.coli刺激40 min后CYP1A1/RAW细胞E.coli菌落数明显降低(×103 CFU/mL:4.67±3.06比15.67±5.03,P<0.05),而CYP1A1 KO/RAW细胞E.coli菌落数则显著增加(×103 CFU/mL:46.00±5.29比15.67±5.03,P<0.05),说明CYP1A1可负性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同时,与NC/RAW细胞相比,CYP1A1/RAW细胞中SR-A mRNA表达明显下调(2-ΔΔCt:0.31±0.03比1.00±0.00,P<0.05),且ERK的活化水平明显降低;而CYP1A1 KO/RAW细胞中SR-A mRNA表达明显上调(2-ΔΔCt:3.74±0.25比1.00±0.00,P<0.05),且ERK活化增强,说明CYP1A1可以负性调控吞噬受体及其信号通路。③与PBS相比,U0126预处理可显著抑制CYP1A1敲除诱导的SR-A mRNA表达上调(2-ΔΔCt:0.62±0.05比4.38±0.39,P<0.05),ERK活化水平也被抑制,同时可阻遏CYP1A1敲除导致的巨噬细胞能力增强〔细胞E.coli菌落数(×103 CFU/mL):12.67±1.15比45.33±4.16,P<0.05〕,说明CYP1A1可通过抑制ERK活化而减弱巨噬细胞吞噬功能。④与PBS相比,12(S)-HETE预处理后,RAW细胞吞噬功能并无明显变化〔细胞E.coli菌落数(×103 CFU/mL):17.00±1.00比16.33±2.52,P>0.05〕,说明CYP1A1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可能并非通过其羟化酶代谢产物12(S)- HETE实现。⑤与单纯过表达CYP1A1的RAW细胞相比,CYP1A1m/RAW细胞吞噬功能并无明显变化〔细胞E.coli菌落数(×103 CFU/mL):3.67±1.15比3.33±0.58,P>0.05〕,说明CYP1A1也并非通过其羟化酶活性来调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论CYP1A1可通过抑制ERK活化降低SR-A表达,从而负性调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但此调控效应与CYP1A1羟化酶活性及其致炎产物12(S)- HETE均无关。

  • 标签: 细胞色素P450 1A1 大肠杆菌 巨噬细胞 吞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 (interleukin-33,IL-33)调控腹腔Ⅱ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2)募集以及ILC2对脓毒症腹腔感染时巨噬细胞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腹腔感染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的6~8周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40只、C57BL/6背景的Il-33-/-小鼠20只、IL-33受体ST2敲除(Il1rl1-/-)小鼠10只,繁殖并饲养于浙江大学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SPF级医学动物中心。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接受假手术用来作为对照的小鼠除了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操作外,其余手术操作和脓毒症小鼠操作完全相同。将盲肠结扎穿孔模型小鼠作为脓毒症组,将假手术操作的小鼠作为对照组。外源性腹腔注射给予IL-33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腹腔灌洗液中ILC2的变化及其胞内细胞因子水平。运用体外实验证实ILC2分泌的IL-9和IL-13对巨噬细胞能力的影响。采用t检验或One-Way ANOVA检验统计分析。结果①相较于ILC2在IL-33刺激之前和之后,ILC2在腹腔Lin-CD45+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9.90±0.80比18.43±0.46,ILC2受刺激后在腹腔中的比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C2在腹腔中的数量分别为(5 786.00±289.50)个比(17 820.00±324.30)个,ILC2受刺激后在腹腔中的数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C57BL/6野生型小鼠在接受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操作24 h后腹腔ILC2募集较对照组显著增多,20.50±0.59比10.83±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33-/-、Il1rl1-/-小鼠在接受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操作24 h后腹腔中的ILC2并未增加,而给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重组IL-33蛋白后ILC2的比例比未注射的对照组Il-33-/-小鼠的ILC2比例显著增多,10.53±0.47比19.43±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给脓毒症组小鼠腹腔注射重组IL-33蛋白后ILC2的比例比未注射的脓毒症Il-33-/-小鼠的ILC2比例显著增多,10.13±0.57比21.37±0.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对腹腔募集的ILC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研究显示,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操作后12 h腹腔ILC2分泌IL-9、IL-13的比例显著增加,IL-9在操作前后的分泌比例分别为16.53± 0.74比24.67±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IL-13在操作前后的分泌比例分别为15.40± 0.87比29.40±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IL-4的分泌比例为6.14±0.59比5.89± 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④通过腹腔注射重组IL-33蛋白发现,IL-33促进CD45+F4/80+的巨噬细胞在腹腔中的募集,注射前和注射后的比例分别为52.40±1.70比72.40±2.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⑤在ILC2分泌的IL-9、IL-13的作用下,脓毒症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加,IL-9作用下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分别为61.27±1.46比48.30±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IL-13作用下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分别为61.63±2.03比48.30±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IL-33促进腹腔源性脓毒症时ILC2和巨噬细胞的募集。腹腔ILC2的募集依赖于IL-33/ST2信号通路,脓毒症时分泌细胞因子IL-9和IL-13增多且能够提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脓毒症 腹腔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 白介素33 巨噬细胞
  • 简介: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月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吞噬过程,通过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系统清晰地再现了巨噬细胞异物时的三维立体结构,探讨了老龄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特点。

  • 标签: 巨噬细胞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吞噬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对巨噬细胞创伤弧菌能力的影响和调控机制。方法转录组测序分析创伤弧菌感染J774A.1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谱;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NLRP3敲除(NLRP3 KO)的J774A.1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未敲除J774A.1和NLRP3 KO J774A.1细胞对创伤弧菌和pHrodo RED标记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修饰微球的吞噬能力;荧光定量PCR检测吞噬相关基因Fgr2b的表达情况。结果J774A.1细胞感染创伤弧菌后,吞噬功能相关基因表达谱中约有18个基因表达上调(P<0.05);NLRP3 KO J774A.1细胞在NLRP3的第2个外显子中有5个碱基的缺失,发生移码突变,导致NLRP3表达缺陷;创伤弧菌或E.coli修饰微球体外作用后,NLRP3 KO J774A.1细胞较未敲除组吞噬能力均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未敲除组比较,创伤弧菌感染的NLRP3 KO J774A.1细胞中Fgr2b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LRP3能负调控巨噬细胞对创伤弧菌的吞噬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吞噬相关基因Fgr2b的表达有关。

  • 标签: NOD样受体蛋白3 巨噬细胞 吞噬 创伤弧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内吞噬功能测定方法,并测定其吞噬率。方法用6%淀粉肉汤诱导小鼠腹腔产生巨噬细胞,体内吞噬5%鸡红细胞,并测定其吞噬率。结果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成活率>98%,平均吞噬百分率和平均吞噬指数分别是38.04%和0.39。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相关研究。

  • 标签: 巨噬细胞 吞噬功能 小鼠
  • 简介:戈谢细胞HLA-DR、CD38、CD33为阳性,我们通过对3例戈谢病骨髓中戈谢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吞噬功能研究,2.2 3例戈谢细胞吞噬功能结果 吞噬墨汁的吞噬率分别为75%、90%、95%

  • 标签: 功能研究 吞噬功能 戈谢病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TcpC N端泛素连接酶片段抑制巨噬细胞的信号通路。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TcpC N端泛素连接酶片段氨基酸序列结构与功能,并预测其功能位点。PCR扩增tcpc N端不同长度片段tcpc-330、tcpc-450和tcpc-510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重组蛋白rTcpC-N110、rTcpC-N150和rTcpC-N170;Detoxi-Gel层析柱去除目的重组蛋白中可能含有的LPS。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rTcpC-N110、rTcpC-N150、rTcpC-N170和rTcpC-TIR分别孵育巨噬细胞后胞内MyD88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上述蛋白质孵育巨噬细胞后NF-κB信号通路活化情况。ELISA检测上述蛋白质孵育巨噬细胞后促炎因子水平。结果TcpC N端片段氨基酸序列中第12位半胱氨酸、第104位色氨酸和第106位色氨酸是其泛素连接酶活性的功能位点。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在IPTG诱导下能够有效表达rTcpC-N110、rTcpC-N150和rTcpC-N170,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后均仅见单一蛋白质条带。Detoxi-gel亲和层析柱处理后rTcpC-N110、rTcpC-N150和rTcpC-N170中LPS为阴性。TcpC泛素连接酶片段能够抑制MyD88蛋白水平但不影响其mRNA水平。TcpC泛素连接酶片段显著抑制LPS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p50和p65的磷酸化。TcpC泛素连接酶片段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促炎因子的产生。结论rTcpC-N110、rTcpC-N150和rTcpC-N170具有抑制MyD88蛋白水平和NF-κB信号通路活化功能,与抑制巨噬细胞固有免疫活性密切相关。

  • 标签: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TcpC 泛素连接酶 抑制 固有免疫
  • 简介:神经突触是神经网络的关键性结构,免疫网络主要是无形网络。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表明,免疫细胞在有些功能状态下形成白细胞突触,称为免疫学突触(immunologicalsynapse,IS),构成局部暂时性结构网络,实际上是动态结构,有人将其分为synapse和kinapse。研究表明,不同白细胞的IS不尽相同,炎症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IS有其特点。在有些病毒感染的白细胞中也观察到类似结构,称为病毒学突触(virologicalsynapse,VS),是病毒在细胞间传播的一种机制,它不仅提高了传染效率,还逃逸了抗体的中和作用,导致持续性感染。最近法国学者报道了呈花瓣样的多聚突触(polysynapses),即花瓣样的多个细胞膜纳米管道,病毒能从一个感染细胞同时传播给多个邻近细胞。本文作者显示了早期工作中观察到的感染EB病毒的人白血病细胞系J6—2中的类似结构。作者结合工作中的体会评述白细胞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探讨其生物学意义。

  • 标签: 免疫网络 白细胞突触 免疫学突触 病毒学突触 多聚突触
  • 简介:中剂量组肝细胞无明显带状坏死,  肝愈胶囊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强小鼠RES吞噬功能,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肝愈胶囊对实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ES)吞噬廓清能力影响及保肝降酶的作用

  • 标签: 保肝降 单核巨噬细胞 吞噬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