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急性脑干出血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了本院2001年6月至2012年3月经CT或MRI证实脑干出血的患者病例63例,采用综合治疗后对愈后的影响。结果治疗恢复出院31例,死亡29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干出血 综合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中西结合来治疗炎肠炎的临床效果,以及采用这种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可行以及安全。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炎肠炎患者,并将炎肠炎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炎肠炎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并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位40例。在观察组,对炎肠炎患者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来治疗患者,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方法来治疗,并将所得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结果在总有效率上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也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中医结合在治疗炎肠炎临床治疗效果取得突破,具体如下,1治愈率比较的高。2见效比较的快。3患者在复发的概率比较的低。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来治疗炎肠炎具有临床的可行,科学,以及安全,因此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炎性肠炎 临床治疗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波治疗常年变应鼻炎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波治疗仪热凝鼻腔副交感神经高密度区的粘膜,治疗常年变应鼻炎54例。结果入组病例随访1年,治愈46例(85.2%),有效8例(11.1%),无效者0,总有效率100%。结论微波热凝治疗常年变应鼻炎,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患者易接受。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微波 副交感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言语治疗对运动失语的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对运动失语患者进行言语功能训练,运用西方失语症评定(WAB)量表进行评定,选取50例运动失语患者分组进行言语功能训练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进行言语治疗训练的运动失语患者,在言语治疗3个月内康复率76%,与对照组16%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言语治疗在运动失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言语功能训练(ST) 失语症(aphasia) 西方失语症评定(WAB western aphasia battery)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小儿疱疹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临床诊断为疱疹咽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及喷雾剂口腔喷雾,对照组52例在治疗组基础上加服抗生素,治疗3d后统计疗效。结果:2组临床症状、体征平均消失时间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疱疹咽峡炎的患儿虽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偏高,但单纯中药治疗效果很好,既减少患儿服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又可以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中药治疗 儿科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敏合剂Ⅱ号治疗肺经有热型变应鼻炎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2012年6月,选取江苏省中医院门诊过敏鼻炎病人120例,确诊为肺热型。治疗组给予鼻敏合剂Ⅱ号,每日3次,每次20ml口服。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10mg,每晚1次。以12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治疗组的副作用较对照组小。结论鼻敏合剂Ⅱ号是治疗变应鼻炎的较好药物。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肺热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治疗下胆源腹痛疗效观察。方法将胆源腹痛患者通过单盲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抗生素头孢唑啉钠4-6/d,分2次,替硝唑1g/d,解痉剂山莨菪碱10~30mg/d及亚硫酸氢钠甲奈醌注射液8mg/d。观察组40例,显效3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同样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1次/d,必要时6h后可重复1次。2组均连用4d,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40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38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6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0.0%,对照组26.3%,但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地塞米松的应用在胆源腹痛治疗中具有止痛迅速,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 标签: 急性胆源性腹痛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浅表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46例,应用基本方药(处方党参,藿香,茯苓,丁香,白术,陈皮,木香,大腹皮,苏梗,蒲公英,甘草)治疗慢性浅表胃炎患者并随证加减1-4个疗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1.3%。结论中药治疗慢性浅表胃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治疗 浅表性胃炎 疗效观察
  • 简介:皮肤擦伤后可见表皮破损,创面呈现苍白色,并有许多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对擦伤伤口应用的干性愈合方法在临床上存在诸多问题,而湿愈合理论的发现和应用是伤口治疗的革新.国内外近年来均提倡采取湿愈合方法进行急、慢性伤口的处理[1].本次研究对皮肤擦伤患者分别应用干性愈合方法和湿愈合疗法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 标签: 湿性愈合疗法 皮肤擦伤 疗效观察 慢性伤口 组织液渗出 合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祛瘀法治疗肾血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估。方法以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58例肾血尿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滋阴凉血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实施祛瘀法治疗。结果经过2疗程治疗后,根据尿红细胞情况进行疗效判断,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2.86%,高于对照组的6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未见患者明显不利反应,显示治疗安全较好。结论祛瘀法治疗肾血尿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祛瘀法 血尿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细菌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入组58例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细菌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口服头孢克肟颗粒联合整肠生治疗。结果根据临床疗效评分标准,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孢克肟联合整肠生治疗小儿细菌肠炎效果优于阿莫西林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细菌性肠炎 临床治疗 头孢克肟 整肠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内科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萎缩胃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2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采用一般治疗、弱酸治疗、抗幽门螺旋菌治疗等内科治疗方法对于患者进行治疗,将治疗后的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采用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出现不良症状的患者较少,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结论采用采用内科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萎缩胃炎疾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对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有重要促进作用,值得在以后治疗工作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萎缩性胃炎 内科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法对于肾动脉狭窄所导致的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其中,双侧狭窄32例,单侧狭窄68例,,病变血管共104根,狭窄程度超过70%的78根;81例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9例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观察术前、术后一周内血压及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结果100例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患者的肾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100%;手术前血压(175.01±32.93/138.02±24.60)mmHg(1mmHg=0.133kPa),术后(103.35±23.04/83.13±18.24)mmHg,P<0.05,血压明显下降;其中,治愈68例(68%),好转2例(2%),无效30例(30%),总有效率为70%。口服降压药物品种数手术前平均值为(2.4±1.0)种,手术后(1.5±1.0)种,可见用药品种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治疗中,介入治疗的手段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手术后患者的血压有明显的下降,同时,服用的降压药品的种数也明显减少。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芎葛汤治疗血管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7年2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63例血管头痛患者,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芎葛汤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中,显效19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0.6%,对照组31例患者中,显效14例,好转8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1%。结论临床上采用芎葛汤治疗血管头痛疾病的效果尤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性头痛 芎葛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科洛曲治疗癌疼痛的疗效。方法将癌症晚期癌疼痛病人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予科洛曲,观察组给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镇痛等疗效显著(P<0.05),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科洛曲治疗癌疼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科洛曲 癌性疼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介入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治疗方法,以供临床参考。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入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患者,A组患者为治疗组给与经皮经胆道引流术的基础上对患者辅以动脉插管化疗灌注,B组为对照组给与单纯的介入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清总胆红素值较术前都有所下降,A组较B组含量低、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8%、28.2%。结论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患者时,在经皮经胆道引流术的基础上对患者辅以动脉插管化疗灌注的疗效高于单纯的介入治疗。

  • 标签: 介入 恶性梗阻性黄疸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