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压疮是当今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在社区和家庭中也较常出现。传统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皮瓣移植、负压疗法、伤口敷料治疗和其他的物理、生化、生物工程等手段。随着对疮面愈合进一步的认知及理疗理念在医学中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通过电刺激的方式治疗压疮在国外已日趋成熟。本文就刺激治疗压疮的最新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外学者就压疮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 标签: 压疮 电刺激 疮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联合脉冲镇痛笔(PainGone)治疗老年人慢性腰腿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腰腿痛患者72例。在痛区皮肤标志出痛点,住院期间每点使用HANS(韩氏经皮穴位刺激治疗10分钟,每日1次共10天。出院后治疗组继续用脉冲镇痛笔经皮刺激治疗,对照组不予该项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出院后1、2、3个月的VA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所有住院病人的VAS均明显降低,出院后治疗组的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人腰腿痛使用HANS联合脉冲镇痛笔经皮刺激治疗具有良好镇痛效果。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HANS 脉冲镇痛笔 慢性腰腿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DBS)对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肌张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DNA,完善患儿DBS术前及术后肌张力障碍评分量表运动评分,完善全外显子测序检测。结果共收集32例运用DBS治疗的肌张力障碍患儿。其中男16例,女16例;12例采用苍白球内侧核靶点治疗,20例患儿采用丘脑底核靶点治疗。发现20例(62.5%)致病基因突变,包括PANK2 9例,KMT2B 3例,GNAO1 2例,GCDH 2例,PINK1、NDUFAF6、DYT27及ADCY5各1例。术后随访1个月~3年8个月,仅1例因家庭护理不当出现局部感染,术后缓解率波动在5.66%~95.92%。结论运用DBS治疗后肌张力障碍患儿均有一定程度缓解,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DBS是儿童肌张力障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 儿童肌张力障碍 致病基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接受脑仿生刺激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失眠症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脑仿生刺激治疗)和参照组(常规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睡眠状态与参照组相比均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对失眠症患者采用脑仿生刺激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缓解失眠症带来的负性效应,值得推广。

  • 标签: 失眠症 脑电仿生电刺激 临床效果
  • 简介:除个别报告外,国内外绝大多数作者(包括本文作者)均常规采用正极在上、负极在下的沿脊柱长轴的纵向刺激法(以下称“纵向正置法”),即他们相信包括脊髓在内的下行传导应是阴极兴奋(Pfluger极性法则,1859)。鉴于学术会议上对此曾有争论,本文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河南省人民医院 极兴奋 极性法 超强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 简介:探讨刺激治疗运动性损伤的作用,展望刺激在这方面的应用前景。通过对运动性肌肉损伤的表现和机制及刺激对人体作用的综合论述,并结合刺激治疗运动性损伤的观察报导,得出如下结论:尽管刺激研究还不深入,但其在治疗运动性损伤方面是大有前途的,而刺激与机体酶活性关系的研究,也许就是个突破点。

  • 标签: 电刺激 运动性肌肉损伤 治疗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刺激(SCS)治疗会阴痛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SCS治疗的会阴痛患者9例,患者表现为肛周会阴区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病史>1年,既往治疗效果不佳。一期测试采用胸腰段椎板间隙入路,脊髓硬膜外置入SCS电极,然后进行体外程控测试;一期测试有效的患者二期手术置入脉冲发生器(IPG),置入IPG患者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以VAS改善率评估手术前后疼痛改善程度,分析SCS治疗慢性会阴痛的长期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9例会阴痛患者中,会阴区域手术后5例,腰椎骨折后2例,无明确病因2例。SCS一期测试有效后植入IPG长期治疗患者7例,测试有效率77.8%(7/9例)。7例SCS长期治疗患者中,VAS评分术后1年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8)比(8.6±1.0)分,t=12.051,P<0.001],VAS评分整体改善率75.9%。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脉冲发生器植入部位积液感染,未见电极及延长线折断、脊髓硬膜外血肿、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慢性会阴痛SCS测试治疗有效率高,SCS永久植入后疼痛缓解长期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电刺激 脊髓 会阴痛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肉低频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12例产后尿潴留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盆底肌肉低频刺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6例,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相对更高(P<0.05),而泌尿感染发生率、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治疗中,盆底肌肉低频刺激治疗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 标签: 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 产后尿潴留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2月用脑深部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病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61例PD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脑深部刺激(DBS)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调节参数,丘脑底核(STN)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靶点.

  • 标签: 脑深部刺激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施治期间采用面部肌兴奋点刺激治疗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5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小组,纳入对照组42例,予以传统针刺治疗;纳入治疗组43例,予以传统针刺加面部肌兴奋点刺激治疗。对两种施治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常规针刺组,配合面部肌兴奋点刺激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于施治前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实施评估,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施治后再度对比出现差异(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更高。结论:于周围性面瘫治疗期间,予以针刺加面部肌兴奋点刺激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

  • 标签: 面部肌电兴奋点 针刺治疗 电刺激治疗 周围性面瘫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和观察刺激小脑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10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 A组 50例,对照 B组 50例,两组患者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 A组用脑仿生刺激仪进行刺激小脑顶核疗法,治疗 10d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 A组接受电刺激者疗效优于对照 B组。结论:脑仿生刺激仪对脑供血不足治疗有明显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供血不足;刺激;小脑顶核;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observe the effect of cerebel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cerebral blood supply insufficiency.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blood supply insufficienc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50 cases in group A and 50 cases in group B.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with EEG bionic electrical stimulator.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group A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B. Conclusion: EEG bionic electrical stimulator can promote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sufficiency.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脐针联合脑仿生刺激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总共纳入110例研究对象,均是2020.04月至2022.03月到我院治疗的失眠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脐针治疗,55例)与实验组(脐针+脑仿生刺激仪,5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结果:在临床疗效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PSQI评分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针+脑仿生刺激仪用于失眠的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刺激治疗对精神科住院病人拒食、拒药、兴奋躁动毁物伤人等精神症状的疗效。方法应用皮电极接触患者相关治疗穴位1~3秒,使患者局部产生胀、麻等难受感。形成对刺激治疗的厌恶性条件反射。结果149人次(95.5%)患者相关精神症状得到控制。较好地解决了精神科病房管理中的实际困难;无一例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精神科病房应用电刺激治疗疗效确定,安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我们认为刺激治疗在精神科病房仍不失为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电刺激治疗 精神科 穴位 条件反射 病房管理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中轴症状如步态障碍和平衡障碍对抗帕金森药物及脑深部刺激反应不佳,有报道称脊髓刺激对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效果尚不一致。本文对脊髓刺激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探索脊髓刺激的作用机制及对未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帕金森病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15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脑深部刺激手术的术前护理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5例帕金森病患者均接受丘脑底核电极植入手术,植入电极数目均为30,术后仅有1例发生单纯颅内积气,术后无颅内血肿、皮肤损伤、排异反应和导线外漏、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术前护理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DBS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术前护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和观察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8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同时刺激小脑,并与4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只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10d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常规药物加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 标签: 脑梗塞 电刺激 小脑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刺激生物反馈对不同类型尿失禁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儿进行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5周为1个疗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7.0岁。20例患儿中,脊柱裂术后尿失禁9例,高位肛门闭锁术后尿失禁6例,非神经源性尿失禁5例。比较患儿治疗前后不自主排尿频率、尿量及盆底肌肌电压。结果1个疗程后,20例尿失禁患儿完全治愈10例(50.00%),有效4例(20.00%),无效6例(30.00%)。高位肛门闭锁术后尿失禁治愈5例(83.33%),有效1例(16.67%);脊柱裂术后有效3例(33.33%);非神经源性尿失禁治愈5例(100.00%)。盆底肌肌电压由治疗前(20.36±3.92) μV提高到治疗后(36.44±7.57)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P<0.05)。结论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尿失禁患儿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尿失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肩周炎、关节炎患者运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纳入的50例肩周炎、关节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神经肌肉刺激,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评分、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治疗组疼痛评分、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运用于肩周炎、关节炎患者中效果明显,快速降低疼痛,促进相关症状缓解,改善生活质量,为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关节炎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肩周炎 神经肌体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