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洋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大舞台》 2010年第1期
  • 机构:大家都知道,在绘画领域公开打出现实主义大旗的第一人是———法国画家库贝尔。他在1855年个人画展上发表了著名的《现实主义宣言》,并于杜米埃办过6期《现实主义》刊物,宣传现实主义的主张。现实主义绘画是19世纪40年代至70、80年代欧洲的艺术主流,而且从法国一直漫延到欧洲各国和亚洲地区,并且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根据2005年11月11日在宁波举办的《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时代意义》主题研讨会发言进行整理.探讨了现实主义这一流派的发展历史,现实主义的内涵、实质及其表现风格,对中国油画与现实主义,尤其是革命历史画与现实主义问题提出了深辟而独到的见解.

  • 标签: 现实主义 油画 时代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面对9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潮流,有人称之为“现实主义新的冲击波”,又有说是“现实主义大潮再起”,还有人称为“90年代新现实主义”,不一而足,莫衷一是。实际上,当我们放开眼界,将这股现实主义潮流放在历史的长河与世界的范围内去厘定它,那么,可以看出,它带有明显的“后”学特征。所谓“后现实主义”一词,或许能比较准确地概括当下的现实主义创作。

  • 标签: 传统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小说 新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创作 个人化 冲击波
  • 简介:虽然超现实主义绘画不安宁的画面,更多呈现着荒诞和非理性色彩,但却深刻反映了身处特定时代的艺术家们,作为乱世生活的体验者和严酷历史的见证人的内心真实状态和感受。本文结合历史背景,从图像分析的角度入手,通过解读几位超现实主义绘画代表艺术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一系列绘画作品,阐述超现实主义绘画不容忽视甚至不可替代的历史现实意义。

  • 标签: 超现实主义绘画 历史意义 恩斯特 米罗 达利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1
  • 简介:福楼拜对于语言的精益求精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范例。他如同一匹孤独的野兽深深陷入语言方阵,疲惫不堪地同语言苦苦搏斗。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苦心孤诣的语言推敲致使福楼拜的某些小说出现了不可思议的魔力。高尔基曾经回忆起阅读福楼拜《一颗纯朴的心》的奇怪情景:“在这里隐藏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术,我不是捏造,曾经有好几次,我象野人似的,机械地把书页对着光亮反复细看,仿佛想从字里行间找到猜透魔术的方法”。虽然这种陈述难免包含了作家惯用的俏皮与夸张,但是,人们仍然应当从中意识到一个重要事实:在这里,语言成为作家驻足而观的注视焦点。舛于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说来,

  • 标签: 福楼拜 卡勒 左拉 “新小说” 此岸世界 世事洞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3-05
  • 简介:    二、扎实的生活底蕴在作品中完美地体现    在中国画里,该画对于今天的美术创作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画中通过人物的坐立、正侧、动静等姿态多视角地表现出了画中人物的不同个性与特征

  • 标签: 伍启中现实主义 创作评析 岭南画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     二、扎实的生活底蕴在作品中完美地体现      在中国画里,   画中通过人物的坐立、正侧、动静等姿态多视角地表现出了画中人物的不同个性与特征,该画对于今天的美术创作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伍启中现实主义 创作评析 岭南画家
  • 简介:哲学家施太格缪勒曾有一个惊人的自问自答:“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20世纪的最大失误是什么?对此,他会回答说:在20世纪,人们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唯物主义哲学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官方世界观。”试图延续爱因斯坦无缝世界之梦的物理界前沿“弦理论”也认为,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几乎是即生即灭,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转瞬即逝的“砖块”之上。我们生存在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宏大交响乐中,组成真实世界的基本单元乃是乐曲中的音符,而不是乐器本身。只可惜,这样的炫彩世界,凡眼俗胎都被障住了,不见其缤纷。

  • 标签: 现实主义 莫言 声色 唯物主义哲学 20世纪 物质世界
  • 简介:现今,当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如此频繁地与数字技术混合在一起,并经常被广泛使用的剪辑手段削弱时,重新审视其已确立的正规实践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 标签: 现实主义 数字化时代 表征 数字技术
  • 简介:高小华作为首开伤痕美术先河的代表人物,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节点上贡献出一幅名为《为什么》的作品,这幅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以“文革”红卫兵武斗现象为视觉材料实现了对“文革”的反思,为20世纪的中国人铭刻下难以淡忘的“创伤记忆”,并因此开启了新时期艺术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 标签: 批判现实主义 创伤记忆 绘画艺术 追问 历史 “文革”
  • 简介:文章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外交政策提出了批评,认为它过于关注国际秩序本身而非美国的国家利益,忽视了美国民众普遍的不满情绪。文章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护美国人民自由生活的能力,而所谓的"自由的国际秩序"只是实现这一外交政策目标的手段。因此,文章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回归到传统的现实主义中去,即在强调美国实力重要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美国实力存在的有限性。因此,美国的最佳策略是推行威慑战略,提高对手行动的成本,而不是与之发生战争。

  • 标签: 现实主义 国际秩序 国家利益
  • 简介:现实主义艺术[英]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蒋大可译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一场短暂而流行的艺术运动,这是一场称为超级写实主义或照相写实主义的艺术运动。可能没有哪种后期现代主义风格象它那样引起误解。从其名称所表示含义来说,它是具有常引起...

  • 标签: 超级写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 艺术家 现代主义 作品 自画像
  • 简介:伊丽莎白·科斯特洛是一位作家,生于1928年,那就是说她已经66岁了,正步向67岁。她已写了9部长篇小说,两本诗集,一本有关鸟类生活的书,还有大量的报刊文章。她是澳洲人,生于墨尔本,现仍住在那里,不过,她曾于1951年至1963年旅居英国和法国。她结过两次婚,有两个孩子,分别跟两个丈夫生的。伊丽莎白·科斯特洛以其第四部小说《埃克勒斯街的房子》(1969)扬名,小说主角玛丽恩·布鲁姆,是另一部小说、也即詹姆斯·乔伊斯的《尤伊丽莎白·科斯特洛是一位作家,生于1928年,那就是说她已经66岁了,正步向67岁。她已写了9部长篇小说,两本诗集,一本有关鸟类生活的书,还有大量的报刊文章。她是澳洲人,生于墨尔本,现仍住在那里,不过,她曾于1951年至1963年旅居英国和法国。她结过两次婚,有两个孩子,分别跟两个丈夫生的。伊丽莎白·科斯特洛以其第四部小说《埃克勒斯街的房子》(1969)扬名,小说主角玛丽恩·布鲁姆,是另一部小说、也即詹姆斯·乔伊斯的《尤

  • 标签: 伊丽莎白 现实主义 科斯特 詹姆斯·乔伊斯 长篇小说 报刊文章
  • 简介:余华出版《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后,有人欣喜地说,余华终于回归现实主义了。这种表扬,余华听了未必高兴。以作品的先锋性名世的余华说过:“事实上我不仅对职业缺乏兴趣,就是对那种竭力塑造人物性格的做法也感到不可思议和难以理解。我实在看不出那些所谓性格鲜明的人物身上有多少艺

  • 标签: 现实主义 余华 创作方法 文学创作
  • 简介:道义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新近出现的具有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在引起学界越来越多关注与研究兴趣的同时也饱受争议。学者们大多肯定了该理论将“道义”带进“现实主义”的创新价值,但也对理论中的部分观点和道义标准提出了异议。这些争议有些是具有建设性的,有些却纯粹是从现实主义角度来选择道义,将道义作为获取利益的工具和美丽外衣,道义现实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寻找路径。

  • 标签: 道义现实主义 国际政治理论 命运共同体 正确义利观
  • 简介:通过阅读帕慕克(OrhanPamuk,1952—)在哈佛大学诺顿讲坛的演讲稿,我间接地获知,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1843—1916)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讲述一个故事有‘五百万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可能是合理的,只要它能为作品提供一个‘中心’。"[1]一部叙事作品的中心,就是其光芒四射的太阳。很多时候,这颗太阳的光芒并不能理所当然地照进我们的叙事作品,使其灿烂乃至辉

  • 标签: 叙事作品 帕慕克 亨利·詹姆斯 一封信 光芒四射 新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