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机电安装工程的功能性和系统性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以向机电施工行业提供更高效的方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的 , BIM技术开始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广泛使用。因此,文章研究了 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为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BIM技术 机电工程 施工 应用
  • 简介:摘要:构建物理模型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帮助学生构建和应用物理模型,让学生对实际现象的本质规律有所了解,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 标签: 高中教学 构建 物理模型 实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血流动力学、液体平衡相关参数建立脱机失败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脱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入住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24 h并进行脱机试验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的基线资料、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的血流动力学参数、B型利钠肽(BNP)、尿量、液体平衡量以及脱机前24 h内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BNP、尿量、液体平衡量、利尿剂使用、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机械通气期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使用情况。根据是否脱机成功将纳入患者分为脱机成功组和脱机失败组,比较两组间各变量的差异,将脱机前24 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建立脱机失败预测模型,并找出造成脱机失败的可能因素。结果共有15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脱机成功138例,脱机失败21例。两组入ICU 24 h内PiCCO监测参数、BNP、尿量、液体平衡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脱机前24 h内BNP(χ2=9.262、P=0.026)、中心静脉压(CVP;χ2=7.948、P=0.047)、左室收缩力指数(dPmx;χ2=10.486、P=0.015)、尿量(χ2=8.921、P=0.030)、液体平衡量(χ2=9.172、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为完善模型和提高预测准确率,将脱机前心排血指数(CI;χ2=7.789、P=0.051)也纳入预测模型。最终将脱机前24 h内BNP、CVP、CI、dPmx、尿量、液体平衡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其预测脱机失败的准确率为92.9%,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6.8%;用年龄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进行校正后,其准确率为94.2%,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1.2%。结论以PiCCO监测指标联合液体平衡指标建立脱机失败预测模型预测脱机的准确率高,能指导临床脱机。

  • 标签: 脱机失败预测模型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液体平衡 B型利钠肽
  • 简介:摘要:在物理研究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物理模型。另外,物理模型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物理知识的重要载体,物理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从物理模型的原理出发,结合物理模型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对物理模型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思考。

  • 标签: 物理 教学 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物理是初中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积极的讨论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全面的提升教育实践的效果,这对于物理整体教学进步来讲意义显著。就磁感线教学来看,在模型建立教学中强调情景创设可以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显著的提升,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关注情景创设现实意义显著。研究表明,在目前的初中物理磁感线模型建立教学中情景创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文章对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做分析,旨在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物理 磁感线模型 情景创设 问题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方法选用实验用白猪1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然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建立左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对照组不行手术。实验组白猪在手术前及术后第30天行血管腔内超声(IVUS)检测左髂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左髂静脉内径,在术后第30天行髂静脉造影检查观察髂静脉通畅情况。在完成检查后处死两组实验动物,取出右髂静脉近心端2.0 cm、左髂静脉起始端至下腔静脉下段"人"字型血管,观察静脉壁病理组织学改变;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实验组左髂静脉缩窄处、对照组相应处血管内膜厚度。实验组以左髂静脉直径狭窄率>30%作为模型制备成功的标准。观察并比较实验组手术前后左髂静脉内径的差异,以及两组动物左髂静脉内膜厚度的差异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动物手术前左髂静脉直径为7.28~8.04(7.53±0.28)mm,术后第30天为3.72~5.02(4.39±0.48)mm,手术前后左髂静脉直径差值为2.32~3.88(3.14±0.57)mm,左髂静脉狭窄率为31.6%~51.1%(41.57%±6.85%),均成功建立了髂静脉狭窄模型;手术前后左髂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75,P<0.05)。术后第30天,实验组动物髂静脉造影显示右髂静脉均通畅,左髂静脉可见明显狭窄;静脉壁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未见异常,实验组血管内膜增生狭窄;实验组左髂静脉内膜厚度为(209.82±26.26)μm,大于对照组的(37.67±6.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9,P<0.05)。结论在实验白猪体内,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可成功建立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该方法具有简便、建模效果稳定的优点。

  • 标签: 髂静脉 左髂静脉狭窄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伴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物理教学奉行题海战术,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与此同时,限制了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问题驱动教学能够有效培养高学生创新思维,提高高中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课堂利用率。

  • 标签: 高中物理 创新思维
  • 简介:摘要:初中的物理学习一直是很多学生的学习难点,特别是物理概念,由于其相对比较抽象,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本文通过对实验法、对比法、引导法的描述和介绍来分析了强化概念教学的方法,使得物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 标签: 初中物理 概念教学
  • 简介:摘要:空间碎片起源于人类的航天活动,目前空间碎片的空间密度已经对航天器的安全造成威胁,且其数量仍在高速增长,已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环境问题,航天器受空间碎片撞击的事件时有发生。1979年,NASA正式制订空间碎片研究计划,并建立了预测空间碎片与航天器碰撞的空间模型和轨道计算方法。但这些算法相对复杂,本文将介绍一种相对简单的计算方法。

  • 标签: 航天器 空间碎片 碰撞检测删选 碰撞检测预警
  • 简介:摘要:动态规划是针对最优化的问题的一种求解方法,其求得的解根据不同的条件而有所不同。因此,动态规划模型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问题上,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由于动态规划模型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求解动态规划模型不能依靠一种万能的方法。本文将利用动态规划对施工机群进行模型建立

  • 标签: 动态规划 求解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一种简单合理的SD大鼠股骨牵张成骨模型。方法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雄性成年SD大鼠30只(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施行右侧股骨截断术,安装带有牵张成骨功能的外固定装置,静息期7 d后,以0.5 mm/d的速度,每天分2次进行牵张,牵张期为14 d,牵张总长度为7.0 mm。实验期间观察大鼠活动;牵张结束后进入矿化期,将矿化期分为2、4、8周3个时间点,在每个时间点随机抽取10只大鼠行影像学检查;在每个时间点随机抽取10只大鼠处死,取双侧股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本组造模时间为(25±5)min;实验过程中,大鼠活动良好;牵张14 d,大鼠股骨基本获得预期牵张距离。标本大体照片提示,在矿化期随着时间的增加,牵张区域颜色由棕色变成灰白色,质地逐渐变硬;X线片提示,随着时间的增加,牵张区新生骨痂逐渐增多,云雾状骨痂逐渐矿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在牵张早期,牵张区域主要是成纤维细胞,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出现骨小梁,在牵张后期,骨小梁增大变粗,相互交织成网状,并出现钙盐沉积。结论经过14 d牵张及8周矿化,成功构建SD大鼠股骨牵张成骨模型,该模型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具有较好的科研、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牵张成骨技术 股骨 矿化 SD大鼠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应该教学怎样进行内容和知识的讲解和教学,是我国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对象提问和自白。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传统应试教育单看考试成绩的现象,已向着全方面综合能力素养方向培养,在相关进程当中,高中物理的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阶段可以说是教学的难点,各个高中学校也对相关的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进行对应的实际实践改革;此次,就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的构建和运用进行相关的探究和分析。

  • 标签: 新课程 高中 物理教学 模型构建
  • 作者: 张诗辰 姚翰林 杨志坚 叶啟发 王彦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04期
  • 机构: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10013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鼠卵巢体外低温机械灌注(HMP)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26只雌性8~10周龄SD大鼠,供体组、受体组、正常对照组和卵巢摘除组各6只,另有2只大鼠HMP结束后留取卵巢标本以备检测。供体组和取材大鼠获取卵巢和肾脏后置于0~4 ℃林格氏液中保存2 h,再行HMP 2 h。供体组大鼠卵巢组织HMP结束后移植至受体组大鼠左肾包膜下,移植7 d后检测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同时获取移植卵巢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以及Ki67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卵巢摘除组和受体组大鼠血清AMH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正常对照组和受体组卵泡计数以及Ki67和CD31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MP后的卵巢组织血管未见明显扩张,受体组大鼠移植7 d后的卵巢组织卵泡结构完整,成熟卵泡数为(7.0±0.6)个,低于正常对照组(26.3±3.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3,P<0.05)。受体组血清AMH为(4.63±0.87)ng/mL,高于卵巢摘除组(2.55±0.16)ng/mL,低于正常对照组(7.39±1.04)ng/m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移植7 d后受体组大鼠卵巢组织Ki67和CD31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9.0±2.4)%和(12.3±1.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1.9±3.8)%和(12.6±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34和0.178,P均>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大鼠卵巢体外HMP模型,方法简单,可短时间维持卵巢的正常功能,为卵巢器官保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

  • 标签: 大鼠 卵巢移植 低温机械灌注 卵巢
  • 简介:摘要:本报告描述了一种模型,用于根据教师承担的角色和他们期望担任教师的职能,确定对医院的教学人员有效的教学能力。这项工作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要求医院教师承担各种教学角色,并且确定和指定定义其角色的能力可以导致更有效和高效的教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方法采用载脂蛋白E(ApoE)-/-小鼠复合高脂饮食诱导小鼠AS模型。随机分成4组:C57BL/6J普通饲料组(C57+nd),C57BL/6J高脂饲料组(C57+hfd),ApoE-/-普通饲料组(ApoE-/-+nd)和ApoE-/-高脂饲料组(ApoE-/-+hfd),喂养16周后通过一般情况、血脂水平、油红O染色和主动脉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检测,鉴定小鼠AS模型。所有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结果高脂饮食ApoE-/-小鼠血浆中的胆固醇[(20.09±1.02) 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84±0.65) mmol/L]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的C57BL/6J小鼠[总胆固醇(TC):(2.04±0.0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0.25±0.01) mmol/L,F=190.543、82.79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油红O染色显示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整体主动脉面积[(22.09±3.49)%],显著高于普通饮食ApoE-/-小鼠组[(1.46±0.96)%,F=118.55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窦切片显示斑块面积约为普通饮食ApoE-/-小鼠组的2倍,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呈现典型的AS斑块。结论ApoE-/-小鼠经高脂饮食诱导可成功建立AS模型,并建立基因鉴定、一般情况分析、血脂水平分析、病理学检测一整套基本的模型鉴定流程,为AS相关性疾病的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体内研究动物模型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基因敲除小鼠 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主动脉
  • 简介:摘要:本文在对完全共同利益群体博弈领域存在问题梳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全共同利益群体博弈的一个分析框架。

  • 标签: 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 博弈 复杂性
  • 简介:摘要:考虑有限元等数值分析方法需要建立大量的实体单元,在进行结构分析时存在计算工作量大、耗时较长、计算效率低和建模困难等问题。本文采用弹性地基梁法,建立了地基与管线结构简化计算模型,对管线下方地基开挖时管线尺寸、开挖步长因素的影响机制问题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地下管线结构变形最大位置分布在开挖工作面处,随距离工作面距离增加变形值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结构挠曲变形随管径增加而减小、随开挖进尺增加而增大。

  • 标签: 地下管线 弹性地基梁法 变形机制 简化分析
  • 简介:摘要:现行教材在建立电功率的计算式P=UI时有待优化,教材中通过实验探究只是得出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定性关系,接着“根据进一步的实验”得出三者的定量关系式。笔者通过实验测出电功、时间、电流和电压,根据定义式P =W /t计算出电功率(P),再与电流电压的乘积(UI)相比较,发现二者相等,从而巧妙建立公式P =UI。 关键词:创新实验;优化教材;公式P =UI 物理概念的建构及公式的建立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现行教材在建立电学公式(W=UIt或P =UI)的过程时有待优化。在实验探究得出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关系后,书中说“研究表明”或“根据进一步的实验”便得出了定量关系式。整个公式的建构过程容易让学生感觉有些掉链。笔者在教学中增设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比对,直观反映出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下面我将实验的背景、器材、方法和数据与大家共享。 一、实验背景:教材有待优化 1.人教版:先建立电功的计算式W=UIt,再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式P =W /t来推导出P =UI。但是,在建立电功的计算式W=UIt时感觉有些跳跃。教材通过一段告白“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接着“研究表明”便得出了四者的定量关系式,即W=UIt。 2.教科版在内容编排时进行了改进。教材中没有先建立电功的公式W=UIt,而是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先建立定义式P =W /t。接着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从而得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电功率越大”的定性关系,再在定性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进一步的实验”得出三者的定量关系式P =UI。 新课标理念倡导“物理规律应建立在实验事实基础上,并取得可靠数据后总结得出。”“尽可能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人教版教材直接给出电功的计算式W=UIt,有些突兀;教科版教材虽然归避了这种突兀,但却在实验的基础上由定性关系得出定量关系式,学生较难理解其中的建构过程。 二、实验器材:顺应学生思维 笔者这边用的是教科版教材。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后,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大,电功率也越大。 师:同学们猜一猜,电功率与电流、电压有怎样的具体关系呢? 生(甲):成正比。生(乙):不一定…… 师: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验证电功率与电流、电压是否成正比,即P =UI是否成立? 师:有没有办法分别测出电功率(P )、电压(U )和电流(I )呢? 因为本节课刚刚建立了电功率的定义式,且上一节刚学习了电能表,所以学生很快想到了测电功率的原理:P =W /t。而且测量工具:电能表和秒表都是实验室的常规仪器。 …… 师:对,利用电能表和秒表可以测出电功率。可是,电能表测的是220V的交流电,实验室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只能测低压直流电,无法测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怎么办? 学 生一片沉思!此时,老师顺势展示可测量家庭电路中电压、电流的仪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电压U/V 227 206 231 211 电流I/A 0.8 0.76 0.34 0.32 UI/W 181.6 156.56 78.54 67.52 闪烁次数 16 14 7 6 电功W/J 9000 7875 3937.5 3375 时间t/s 50 50 50 50 功率P/W 180 157.5 78.75 67.5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