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色素沉着与色素脱失是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外观,位于面部、双手等暴露部位的肤色改变,常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烧伤后色素沉着与色素脱失的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表皮中黑色素含量过多或缺失有关。因而在治疗上,前者侧重于抑制黑色素合成、减少皮肤黑色素含量,而后者则通过改善黑色素细胞功能、促进黑色素合成,进而恢复正常肤色。近年来,针对烧伤后皮肤色素代谢异常的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本文中笔者对临床常用的光电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烧伤 色素沉着 色素脱失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成人眼球内葡萄膜黑色素瘤与非黑色素瘤性肿块的MRI征象,寻找最佳联合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5年3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的254例成人眼球内肿块患者的MRI资料,包括128例葡萄膜黑色素瘤和126例非黑色素瘤性肿块。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肿块的MRI征象,包括部位、形态、边缘、T1WI和T2WI信号(分别与脑灰质和玻璃体相比)特征及均匀度、高度、基底径、基底径与高度比值、强化程度、强化方式、有无伴发视网膜脱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MRI征象,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黑色素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联合参数,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黑色素瘤与非黑色素瘤间肿块部位、形态、边缘、T1WI和T2WI信号(分别与脑灰质和玻璃体相比)、信号均匀度、强化程度、伴发视网膜脱离,肿瘤高度、基底径与高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的T1WI和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高度、形态、部位、强化程度及伴发视网膜脱离是诊断黑色素瘤的有效指标,其中肿块的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优势比(12.237)最大,准确率为86.2%。与脑灰质相比T2WI呈低信号和T1WI呈高信号的诊断准确率高于与玻璃体相比(Delong检验,P<0.001)。肿块的高度、强化程度、T1WI和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联合诊断黑色素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6%、92.1%和96.1%,高于任何单一指标(P<0.001)。结论综合分析肿块的T1WI和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高度、形态、部位、强化程度和伴发视网膜脱离情况可提高鉴别诊断葡萄膜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性肿块的准确率,以脑灰质为参照物评估肿块的T1WI和T2WI信号优于玻璃体。

  • 标签: 黑色素瘤 眼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类由视杆细胞首先受累为主的进行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初期以视杆细胞功能异常为主,同时或随后可合并视锥细胞功能异常。随着疾病的进展,视功能进行性受损,直至全盲,眼底出现以色素异常为主的多种形态的视网膜变性改变。RP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多样性。已发现的致病基因有90个。本指南从RP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疾病诊断、临床咨询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规范其临床诊疗,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视网膜色素变性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紫薯色素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最大给药量试验,小鼠每天 3 次、每次 36mL/kg 灌胃给予 200g/L 的青紫薯色素水溶液 14d ,观察其体质量变化和死亡情况;以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L) 行染色体畸变试验,对青紫薯色素进行毒理学评价。结果小鼠灌胃给予 21.6g/(kg·d) 青紫薯色素后未出现毒性反应,也无动物死亡,体质量增长良好; CHL 染色体畸变试验呈阴性,染色体畸变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青紫薯色素灌胃给药 21.6g/(kg·d) 未出现急性毒性反应,青紫薯色素在 1.00g/L 剂量下无致突变作用。

  • 标签: 色素类甘薯急性毒性试验染色体畸变
  • 简介:摘要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倡导下,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于2020年4月对黑色素瘤指南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在2019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精准医学基本原则,以及资源可及性的考虑,结合了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实际特点,对新药物和新研究结果进行了更新,并且引入了更多中国文献证据。新版指南从诊断、手术、辅助治疗、晚期治疗、黏膜来源黑色素瘤治疗对黑色素瘤的规范化诊治进行了阐述。

  • 标签: 黑色素瘤/诊断 黑色素瘤/外科学 黑色素瘤/辅助治疗 指南解读
  • 简介:[摘要] 目的:从火把果中提取一种红色色素,并对火把果色素的提取方法,提取剂的选择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火把果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是以(酸性)95%乙醇为浸提液,提取料液比为1:9。结果:火把果对光和热有一定的耐受性、稳定性。结论:食盐、蔗糖、葡萄糖等食品添加剂的加入对色素影响较小,火把果色泽有一定的耐酸、耐氧化能力,但耐碱、耐还原1能力较弱,宜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 标签: [] 火把果 浸泡 提取 理化性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head and neck mucosal melanoma,HNMM)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病因不明,主要发生在鼻腔鼻窦和口腔。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且肿瘤容易复发及转移,HNMM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手术及辅助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的深入,给HNMM的治疗带来令人欣喜的前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以皮肤色素沉着、孕酮升高、身高突增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患儿6岁男童,因肤色偏黑、身高突增就诊,辅助检查提示睾酮、孕酮和17α羟孕酮(17-OHP)水平明显升高,骨龄明显提前。基因检测提示CYP21A2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诊断"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21羟化酶缺陷症(21-OHD),外周性性早熟"明确。氢化可的松治疗过程中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升高,提示性腺轴启动,外周性性早熟继发中枢性性早熟。此病例提示21-OHD患者17-OHP升高的同时,孕酮水平也明显升高,二者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孕酮可作为21-OHD筛查的重要指标,对于不能检测17-OHP的基层医院,孕酮可作为初步筛查21-OHD的依据。

  • 标签: 21羟化酶缺陷症 孕酮 17α羟孕酮 性早熟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心血管疾病(CVD)的主要病理基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AS实质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抑制AS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或可成为延缓AS的关键。诸多研究已证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延缓AS的发展,且作用机制复杂。本文就PEDF抗炎作用的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抗炎作用 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较为常见,最常见于皮肤。胃肠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少见,且多见于食管下段和直肠肛管,其中原发于直肠肛管的黑色素瘤仅占所有恶性黑色素瘤0.5%~2%。而原发于胃的恶性黑色素瘤更为罕见,截至2015年,英文文献仅有10余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以呕吐、贫血为主要症状的贲门恶性黑色素瘤。

  • 标签: 黑色素瘤 贲门 原发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所致的恶性肿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癌症,倾向于早期转移,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黑色素瘤发生侵袭转移涉及复杂的分子机制,这些分子水平的异常改变影响着肿瘤细胞的生长调控、代谢、运动性和逃逸的能力。在这里,我们回顾了黑色素瘤发生侵袭转移时在基因水平、表观遗传和一些生物大分子方面的主要机制,包括一些常见通路(MAPK/ERK, Wnt/β-catenin, PI3K/AKT, JAK-STAT)及伴随基因、大分子的异常改变等。尽管其潜在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但作为侵袭转移发生所依赖的重要途径及分子靶点,这些机制的深入研究为阻断或抑制侵袭转移发生的靶向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侵袭 转移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SNM)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NM患者42例,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结果42例SNM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3.1岁。19例患者行手术+放疗治疗,14例患者行手术+放疗+靶向治疗,9例行手术+放疗+化疗治疗。随访时间5~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7.1%(3/42)。结论SNM发病率低,侵袭性强,早期诊断及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SNM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先进的辅助和新辅助靶向化疗可能是未来治疗SNM的主要方法。

  • 标签: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 诊断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