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在19世纪70年代前,缫丝生产完全是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一统天下,蚕桑业与缫丝业一直牢固地结合于小农经济的内部,停留在小农个体经营的阶段,尚未出现养蚕与缫丝相分离的现象,正如日本学者铃木智夫教授所指出的:“蚕户各自以收获之成茧,直于自家缫丝,而以生丝出售,向无缫丝与养蚕离分之观念”.在中国农村手工缫丝业广泛发展的基础上,1874年,侨商陈启源于广东南海县开办继易隆缫丝厂,使用法国式共拈丝车,又设置锅炉,输蒸汽于茧盆,代替炭火煮茧.如此一来,据说工效提高许多,“一人可抵十人之工”,而且所缫生丝粗细均匀,售价提高,“期年而获重利”,引得时人分外眼热,竟相仿效.到1894年时,广东全省先

  • 标签: 土丝 清末民国 桑蚕丝 丝织业 丝生产 江浙地区
  • 简介:一般认为,满文作为“国书”在清代前期的公文中曾经广泛使用,但在清后期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民国年间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公文仍然用满文书写,同当时该衙门及其所辖驻防八旗体制的长期存在和清代对满文的尊崇与公文应用满文的规定有关。尽管全国范围内满文早已停用,但该衙门档案满文在书写、遣词造句等方面仍相当标准规范,这是满文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只有对一般和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了解,才能全面把握满文发展的历程轨迹。

  • 标签: 清末至民国 呼伦贝尔地方公文 使用满文 考察报告
  • 简介: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一些社会团体提议将江宁县城(今南京)改名为中山城。江苏公团联合会、改造江苏同志会等64个团体代表严伯威、倪端、周梦怯、蒋逸民等人在致北京铁狮子胡同孙中山先生治丧事务所的电文中提议:“特通告吾苏省六十县人民,一致主张,将南京紫金山改名为中山,建公园于其下,树中山先生铜像于其岭,然后再改石头城为中山城,既可彰先生之功德,以励后世,复可与欧美并驾,

  • 标签: 山城 南京 民国年间 风波 孙中山 社会团体
  • 简介:春节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节日,相传在尧舜时期已有此俗,但称呼不尽相同。辛亥革命以后,采用阳历纪年,阳历元月一日为元首,将农历的正月初一改称春节。在我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民俗风情很浓的节日,它牵动着千家万户、男女老少的心弦。

  • 标签: 春节习俗 民国年间 祁县 传统节日 民族传统 尧舜时期
  • 简介:本文革集了清末民国磁州窑瓷业改良的文献和藏品研究新成果,可补此期磁州窑研究空白。其中青花、釉下五彩、红彩等新品种丰富了这一时期磁州窑产品种类,使人对磁州窑晚期产品有面目一新之感。

  • 标签: 清末民国 磁州窑 改良 瓷业 产品种类 藏品研究
  • 简介:关翰昭于民国二年四月至三年一月(1913.4~1914.1)履任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校长:民国四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1915.11~1922。2)又受广东省长公署委任为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校长。两次履任校长时间超过七年,清末民国时期46年间共有15位校长,关翰昭任校长时间最长。

  • 标签: 民国时期 校长 师范学校 广东省 时间
  • 简介:1555年前后,西班牙人乐翁(PedroPoncedeLeo’n)鉴于若干贵族子弟是聋哑人,不具适当的语言能力,因而在继承封爵、土地、财产时遇到麻烦,于是在圣·萨尔瓦多的贝涅狄克修道院,首先开创了教育聋童学程,使用手语和手指文字,成功地以小班级的方式和普通学校的教学方法,教会聋童说、读、写,还有数学和天文,甚至包括拉丁文、希腊文等外语。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它更正了之前的人们所习惯认为的聋哑人无法说话,也不可能接受教育的成见,从技术层面证明聋哑教育实践的可行性。但他开创的聋童教育,只是局限在极少数的贵族阶层,

  • 标签: 教育研究 民国年间 北京 晚清 西班牙人 语言能力
  • 简介:清末民国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师资的培训、教师的待遇、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清末民国时期的山西教育。

  • 标签: 清末民国 山西 教育
  • 简介:清末民国时期,中国报刊传媒的崛起与繁荣,对文化艺术传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戏曲期刊既是人们接触、了解戏曲的途径和工具,也是发表、宣扬观点主张的重要阵地。戏曲期刊的存在,构建了一个精神活动的“空间”,它既与城市生活、商品经济、个人娱乐的物质空间相连,又统摄了语言、话语、文本等言说方式,掌控了知识的产生。戏曲期刊凭借自身的“空间性”,不可避免地参与了戏曲批评的生成环节,使其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 标签: 清末民国时期 戏曲批评 期刊 报刊传媒 艺术传播 精神活动
  • 简介:<正>民国年间土布业生产的盛衰及其在社会经济中所占地位的升降,是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合乎逻辑的延伸,也是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生变化的反映。因此,要了解民国年间土布业的情况,首先应该回顾一下在此之前土布生产发展演化的经过。世界上一般国家的发展道路,纺和织的分离是棉纺织业近代化的起点,然而在中国由于农家一直使用元末明初以来的手

  • 标签: 清末民国时期 土布 洋布 棉纺织业 通商口岸 民国年间
  • 简介:钨业是民国年间赣南地区有世界性影响的特色经济.民国年间,赣南钨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其间有关的利益主体还发生过激烈的冲突与争夺.赣南钨业的发展积聚了资本和人力,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山区的建设和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民国年间 赣南钨业 钨砂统制
  • 简介:不同时期地契、税票等档案是研究土地、税收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献资料.笔者收藏有一套大清宣统元年的官方地契,及民间土地、房屋、器物交易契约和执照、串票若干.

  • 标签: 民国年间 清代晚期 档案 宣化县 赋税 记载
  • 简介:死刑存废论之研究在我国可谓方兴未艾,但是观点也见仁见智。法律制度的构建有历史的因素,其中的意识观念对制度的演进有深刻的影响。中国自清末变法直至民国时期,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等政治理念先后进入国人视野,这些思想对清末死刑制度的观念变革甚巨。总体上说,顺应世界发展大潮,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大量引进了国际社会先进的刑法理念,整体上使刑罚制度呈轻缓化之态势。从实践上看,这些观念使得当时死刑罪名的数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控制。这些对今天的死刑法制改革不仅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法制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历史镜鉴。

  • 标签: 死刑 观念变革 演进 轻缓 借鉴
  • 简介:北洋政府时期,始自1912年1月1日,终结于1928年6月8日,前后16年半时间。其间共有31人担任过国务总理:唐绍仪、陆征祥、赵秉钧、段祺瑞、朱启钤、熊希龄、孙宝琦、徐世昌、伍廷芳、李经義、江朝宗、汪大燮、王士珍、钱能训、龚心湛、靳云鹏、萨镇冰、颜惠庆、梁士诒、周自齐、王宠惠、

  • 标签: 许世英 民国 清末 从政 北洋政府时期 唐绍仪
  • 简介:民国三十年(1941年)惠农县成立后,全县商业较建县前有了较大发展。经营商业的主要是当地的回商,山西、河南籍商人次之,经营范围有布匹、百货、药材、油坊等。全县有市场五处,米粮市在北门内西侧。骡马市在南门内东侧,菜市在什字街东西二巷,

  • 标签: 民国年间 惠农县 商号 县城 经营范围 三十年
  • 简介: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作为现代城市重要标志的城市广场愈来愈受到政府和百姓的重视。上个世纪末,西安也建了不少这样的广场,位于市中心的钟鼓楼广场便是其中佼佼者之一。可是,当人们看到、说到、写道,甚至工余节假悠闲地散步在钟鼓楼广场的时候,有谁会想到,远在半个世纪以前,民国时期的省、市政府,也曾有过兴修这个广场的计划,而彼时广场拟议中的设计师,恰是现今这座广场设计师张锦秋大师的导师、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梁思诚先生。市档案馆初搬北郊新馆布置馆藏陈列室时,笔者受托与闻其事,不意竟在浩如烟海的民国旧卷中,翻出不少当时酝酿建设广场以及计划最终流产的档案资料,惊异之余,深觉颇有向世人做一梗概介绍的必要.

  • 标签: 钟鼓楼 建设计划 民国年间 西安 流产 经济建设
  • 简介:清末民国的历史变迁中,芍陂治理时断时续,地方政府和民间社会在长期的治理中,逐步就芍陂的治理达成共识,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水利规约的形成与施行。这些水利规约内容丰富,涉及约束性条款、使水规则、职责义务、计划书等,使环塘民众进一步形成了维护芍陂水利的共识,遏制了对芍陂的非理性侵占。规范了环塘民众的用水行为,是维护芍陂水利工程的重要保障,对芍陂灌溉效益的延续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足之处是水利规约在动荡的时局中,往往为地方豪强势力所摈弃,成为一纸空文。

  • 标签: 芍陂 水利规约 特点
  • 简介:放眼民国年间之易学发展,其革新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传统易学研究,进入20世纪之后,研究流派虽然更为丰富,但却始终没有离开最为基础的"象数"与"义理"两派,尤其是对于传统继承者,象数派学者一般都承袭汉代今文易学者的做法,或致力于搜寻遗象,或用功于整理象数体例,而其核心观念在于坚持以象解释《易》,即所谓"观象系辞"、"由象明辞"。义理派学者则主要运用文字训诂、文献考证、文本整理的方法来注释、研究《易经》,其目的是恢复原典本义。从其根源而言,义理学主要受汉代古文易学者影响,继承了清代中期以来乾嘉学派治《易》的传统。在此将20世纪早期的几位继承者,就象数学而言,以徐昂与尚秉和为代表,义理派则以杨树达与高亨为例,通过对他们易学思想的梳理,来明示继承与发展之间相辅相成、不可轻离的关系。

  • 标签: 20世纪 象数 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