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鼻骨骨折在临床上是一个极易错诊、漏诊和过诊的常见损伤,且以前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鼻部骨折鉴定的规定存在明显不足,以致严重影响了鉴定意见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2014年实施的新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对有关鼻部骨折的评定做了很大的修改,解决了某些争议,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明确。为了避免因理解偏差而出现不同鉴定意见,应结合新《标准》和实践经验,从鼻部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诊断入手,详细阐述鼻部正常解剖结构与骨折的鉴别、鼻部骨折鉴定的注意事项,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对鼻部骨折涉及的评定等级进行探讨,从而达到对新《标准》理解的统一。

  • 标签: 鼻部骨折 人体损伤程度 鉴定
  • 简介:摘要: 法医毒物分析就是判定中毒案件性质和责任的一个合法有效的程序。分析疑似中毒性死亡、损伤案件中 中 毒与死亡、损伤的因果关系, 并由此 展开 对 此类案件 的 法医鉴定 , 根据具体案情, 谨慎细致 地 制定 分析方案,以现代分析仪器为手段,准确、快速 地做 出分析判断 ,达到 以科学的手段揭示中毒案件的真相,还 原 事实 的目的 。

  • 标签: 中毒案件 原因 性质 现场勘察 法医学鉴定
  • 简介:法医临床鉴定实践中,颅底骨折较为常见。由于颅底解剖结构复杂,骨质菲薄,单一颅底骨折时,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检查难以检见,稍不注意,就会导致误诊或漏诊。现结合1例颅底骨折案例,对法医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检查方法、诊断依据进行探讨,为颅底骨折的法医鉴定提供参考。

  • 标签: 法医学 颅底骨折 影像学检查 颅内积气
  • 简介:1案例1.1简要案情杨某某,女,34岁,2015年10月3日交通事故致头部外伤,临床诊断为脑裂伤、硬膜下积血、脱髓鞘病变、脑水肿等。现因涉及民事赔偿申请伤残等级鉴定。1.2病史摘要1.2.1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病史住院日期:2015年10月3日至10月22日。患者既往体健,有明确的外伤史,因车祸致头部外伤6小时入院。查体:神志昏迷,GCS7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射迟钝,头部见绷带包扎。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

  • 标签: 交通事故 外伤性 法医学鉴定 头部外伤 临床诊断 等级鉴定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容易一起腰腿痛。由于外伤而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在对其伤残等级评定进行法医分析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对外伤后腰椎间盘突出的损伤程度鉴定进行分析,并就其伤残等级评定的医学分析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为后续外伤造成的腰椎间盘突出伤残等级评定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伤残等级评定 法医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致急性肾功能障碍法医鉴定结果。方法收集1例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致急性肾功能障碍患者,对其法医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法医检查可显示右眼睑及颧部、颈项部可见挫伤;左腕、前臂、肘及上臂、右前臂、左小腿前外侧均可见大片状挫擦伤;右足背可见擦划伤。结论在法医鉴定时需明确损伤基础,排除既往自身疾病对于肾脏功能的影响。

  • 标签: 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 急性肾功能障碍 法医学鉴定 法医学 鉴定 急性肾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在鼻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以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54例鼻部外伤患者进行MSCT扫描,利用工作站的重组软件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包括轴位、冠位、矢状位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及三维重建技术(3D)进行重建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各种重建技术中,MPR+图像锐化最优,MPR则可任意方向、任意角度重建,以最佳角度显示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情况,尤其是冠状位显示骨折最直观清晰,而锐化使图像的性噪比更差,反而使骨窗的分辨率大大提高,图像更清晰,结合其他重建技术,对鼻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论在鼻部外伤诊断中,利用各种重建技术,对于鼻骨骨折往往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但同时应注意与各种变异、畸形及陈旧骨折相鉴别,避免漏诊误诊,提高诊断率,为患者及法医鉴定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 标签: 鼻骨 骨折 重建技术 多层螺旋CT
  • 简介:采集符合标准的心脏150例,分为3组,实验组为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SCD)组50例,阴性对照组(交通事故和高坠死亡)50例,阳性对照组(冠心病)50例。应用免疫组化及SimplePCI图像分析系统,比较不明原因SCD组与阴性对照组,以及冠心病组与阴性对照组窦房结和房室结中Cx40、HP70的表达,并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者、冠心病猝死者窦房结、房室结HSP70AOD值总体高于对照组,且分布形态发生改变;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者、冠心病猝死者窦房结、房室结Cx40AOD值总体较对照组减少,且分布形态发生改变,阳性细胞侧面连接处增多,润盘处减少。实验得出以下结论:窦房结、房室结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Cx40、HSP70在组之间表达的差异,可以作为SCD的辅助诊断参考指标。

  • 标签: 心源性猝死 缝隙连接蛋白40 热休克蛋白70 窦房结 房室结
  • 简介:摘要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法医临床鉴定在维护司法公平公正的作用逐渐体现出来,但是当前法医临床鉴定分析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鉴定过程的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 标签: 法医临床鉴定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口长度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 2015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之间 186 例 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93 例,对观察组予以法医鉴定测量 ,对 对照组予以医院测量,再全部进行法医鉴定测量。 对全部研究对象的创口长度进行测量和分析,阐述创口长度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作用 。结果: 观察组误差发生率为 9.25 %, 低 于 对照组误差发生率 21.62 %, 全部鉴定人共 310 个创口的临床记录长度与实际长度之间均存在误差,关于创口的问题主要有 5 个。 结论: 五个问题都能够对鉴定人的人体轻、重伤判断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后司法实践中,受害人应及时对自身的创口进行报验。

  • 标签: 创口长度 法医 临床鉴定 作用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溺水引发的损伤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选取我司法鉴定中心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受理的溺水引发的损伤案例50例,回顾性分析法医临床学鉴定情况。结果:本组50例溺水引发的损伤案例中,淡水溺水41例。经过标准的法医进行鉴定,发现其中主要分为几个情况,有合并自身疾病的,有轻伤的,有轻伤一级的,有轻伤二级的,有重伤的,有重伤一级的,有重伤二级的,还有死亡的2例,分别为3、27、20、7、18、10、8、2例。结论:法医临床学中溺水引发损伤的,损伤后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结合内科和外科专业知识,根据所得材料及被鉴定人的资料做综合分析。

  • 标签: 早期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分析。方法:选择自 2015 年 -2016 年在 长冶市襄垣县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确诊为延迟性脾破裂的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这 50 例患者外伤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学检验、影像学检查以及法医临床鉴定分析。结果:所有死者经过受伤当时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为延迟性脾破裂, 50 例患者中, 23 例鉴定为轻伤一级, 15 例鉴定为轻伤二级, 12 例鉴定为重伤二级。结论:在对腹部外伤进行鉴定时,应围绕外伤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等相关检查,为法医鉴定提供有力证据。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窒息死亡患者的法医病理学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自 2014 年 -2016 年在 台州市人民检察院 和 长治市襄垣县公安局 法医鉴定中心由窒息死亡患者 150 例,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窒息原因、窒息征象、死亡方式。结果:发现窒息死亡主要存在 于 女性人群中,并且为 31-50 岁的年龄段中。以意外伤导致的窒息死亡为主,而且窒息死亡与其他类型的死亡鉴别点在于窒息死亡 患者 面部青紫、肺气肿、内部脏器淤血。结论:窒息死亡主要集中在女性、 30-50 岁人群中,主要以 缢死 为主,并且死亡法医 病理学 特点以患者的面部水肿、内脏淤血、尸冷缓慢、尸斑出现较早等特点,同时法医在确定死亡原因时需要结合病理及一般情况,提高法医诊断确诊率。

  • 标签: 窒息死亡 法医病理 分析
  • 简介:摘要在现阶段法医鉴定工作过程中,很常见的问题是法医损伤程度的鉴定或者死亡原因在鉴定过程中最关键的工作。因而法医损伤程度的鉴定,就是凭借相关规章制度,根据伤者的损伤程度是否严重,是重度伤害还是轻度伤害或者是轻微伤害,严重者是否因为损伤导致死亡等等具体的法医鉴定。所以此篇文章就是针对法医鉴定中损伤与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损伤 疾病 关系 无关 有关
  • 简介: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医学很难适应数据爆炸式增长的节奏。循证医学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医学和传统医学教育的,特别是对于医学研究生教育。本文系统地较了传统医学和循证医学、传统医学教育和循证医学教育的不同,并从科研和临床两个方面说明了循证医学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循证医学 医学教育 循证医学教育 医学研究生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肥厚性心肌病猝死的法医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肥厚性心肌病猝死尸检资料,进行病理观察,分析病理特征。结果法医尸检结果显示,死者心室肌肥大、室间隔肥厚(平均2.4cm),心脏体积与质量均增大(平均586g),且室间隔比后室厚度的比值>1.8。结论心脏肥大且质量增加是肥厚性心肌病诊断依据,外力冲击、过度劳累、情绪骤变等因素是疾病猝死的常见诱因,猝死往往与心肌纤维化、心肌结构紊乱等密切相关,猝死时限<1h。

  • 标签: 猝死 病理特征 肥厚性心肌病 组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