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疲劳综合发病机制中,脾胃两脏为其发病的核心脏腑,而临床表现出的症状皆归于此,通过针刺眼眶周围的脾、胃配合中焦、上焦,以达到调理脾胃气机、益气补血、壮肌消疲的作用。本文通过总结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因病机,应用眼针的治疗手段,总结归纳其作用原理,为临床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眼针 脾区 胃区 慢性疲劳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部按摩疗法是反射疗法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按摩的方式,对双手反射进行施术的方法,是我国学者将中医理论与国外反射学原理相结合创立的方法,具有诊查、治疗疾病和保健功能。本文研究了湿疹的手部按摩疗法。

  • 标签: 湿疹 手部反射区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鞍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诊半年~7年,术后26例头痛患者中24例得到不同程度缓解,24例视力视野障碍患者中22例得到改善。结论鞍Rathke囊肿临床症状多样,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MRI检查的诊断价值优于CT。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RATHKE囊肿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鞍胆脂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全切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总结19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鞍胆脂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视力下降16例,头痛18例,癫癎4例,多饮、多尿14例,三叉神经痛4例.CT均为低密度病灶;10例行MRI检查,示鞍上池占位病变,T1W低信号,T2W高信号.5例经额下入路,14例经翼点入路切除.结果全切除16例,3例次全切除,内分泌、癫癎及三叉神经痛症状均消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鞍胆脂瘤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翼点入路是最佳入路.

  • 标签: 鞍区胆脂瘤 显微手术 影像学诊断 手术入路 先天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脾边缘淋巴瘤(SMZL)是一种罕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由于病例数较少,缺少专门针对SMZL的大宗临床前瞻性随机试验,目前其治疗方案主要参考其他惰性淋巴瘤及专家共识。无症状的患者通常可等待观察,有症状患者的传统治疗包括脾切除和单纯化疗。近年来利妥昔单抗取得较好的疗效,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一线治疗方案。随着对各种淋巴瘤分子学病因的逐步明确,一些新型靶向药物已在低级别淋巴瘤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包括少量SMZL患者。文章将对SMZL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脾边缘区淋巴瘤 脾切除术 淋巴瘤,非霍奇金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波多功能治疗治疗利特尔区局限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0例利特尔区局限性鼻出血患者前鼻镜下行微波烧灼治疗,统计1次治愈率,分析再出血原因。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个月。1次手术治愈52例,治愈率87%,2次手术治愈6例,治愈率10%,3次治愈2例,治愈率3%。1次手术治愈率与手术适应症的正确选择及患者术后遵医嘱情况有关。结论微波多功能治疗治疗利特尔区局限性鼻出血止血迅速、术中及术后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 标签: 利特尔区局限性鼻出血 微波多功能治疗仪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鞍Rathke囊肿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Rathke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21例中。8例男性,13例女性;入院后21例病人均行了头颅CT和MRI检查。鞍Ratllke囊肿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野缺损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15例经鼻-蝶窦入路,6例经右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术前正确诊断为Rathke囊肿11例。其余10例均被误诊。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患者头痛症状和视力、视野障碍均有改善,术前有内分泌功能障碍者术后63.6%(7/11)得到改善,无复发病例。结论鞍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MRI检查有助于其鉴别诊断。经蝶窦显微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RATHKE囊肿 诊断 显微手术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是原发性脑出血最为常见的类型,约75%患者有高血压病病史,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多见。目前,对中量(30~40ml)出血且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仍存争议。天津市环湖医院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锥颅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42例中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探讨更为适宜的治疗方法,笔者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神经节
  • 简介:颅颈交界(craniocervicaljunction,CCJ)系围绕枕骨大孔的枕骨、寰椎、枢椎及其周围韧带等组织共同构成的解剖功能复合体.这一骨性复合体使得颅颈部在维持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活动度;同时,这些骨、韧带结构包绕了延髓、延颈髓交界以及上颈髓.故而,颅颈交界的异常可引起神经、血管损害以及脑脊液的动力学改变.笔者拟就颅颈交界的解剖及生物力学、颅颈交界不稳定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综合报告如下.

  • 标签: 颅颈交界区 手术治疗 生物力学 螺钉内固定术 CT三维重建
  • 简介: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鞍结构复杂,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共治疗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患者11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鞍区肿瘤 手术 电解质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方法治疗中央顽固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2例累及中央顽固性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导航、术中唤醒、术中电生理监测等手段对癫痫进行定位治疗。结果术后4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对侧肢体肌力下降,3例对侧肢体肌力回升,活动更灵活;术后随访6-12个月,EngelⅠ级20例,II级6例,III级1例,IV级5例。结论中央顽固性癫痫患者的治疗,应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切除至痫灶、病变,外科术中唤醒等技术综合下,多模式进行颅内致痫灶的定位,充分切除癫痫样放电,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外科治疗 中央区 顽固性癫痫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神经鞘瘤(jugularforamenschwannomas,JFS)的入路选择及术中神经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静脉孔神经鞘瘤分型,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B型肿瘤采取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1例C型肿瘤采用颈侧入路,4例C型和9例D型肿瘤采取髁旁-颈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新发吞咽困难2例,吞咽困难较术前加重5例;术后新发声音嘶哑3例,声音嘶哑较前加重1例;新发舌肌萎缩、伸舌偏斜1例;面瘫加重2例;无新发面瘫及听力下降、颅内出血、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3-48个月,耳鸣、听力下降较术前改善12例,吞咽功能、声音嘶哑较术前改善各7例,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例。无肿瘤复发、进展及死亡病例。结论根据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的累及范围,应用微创理念精确磨除骨质,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到达病变区域,可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创伤,保护脑神经。

  • 标签: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 入路 髁旁-颈外侧 入路 枕下乙状窦后
  • 简介:[ 摘要 ]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近年来比较严重、比较复杂、波及范围较广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这对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和医疗单位提出了诸多挑战。我院护理部从环境管理、工作流程制定、防护物资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入手,对控制新冠肺炎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后期将建立和完善护理应急人员库,打造专业化的应急护理队伍。

  • 标签: [ ] 新冠肺炎 发热 隔离 护理管理
  • 简介:风险管理是一个程序,是指现有和潜在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和经济损失。传统认为中医科物理治疗属于辅助治疗手段之一,通过简单的仪器操作,可暂时性的缓解患者局部疼痛,在医患安全管理中属于不被关注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与更新,患者的维权意识、就医体验和诉求不断提高,理疗工作的各个环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医疗风险,加强理疗护理行为安全管理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2011年以来,以创建市级重点专科为契机,在我院中医科物理治疗实施护理行为风险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风险管理 物理治疗区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松果体肿瘤合并脑积水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松果体肿瘤合并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伽玛刀治疗,肿瘤边缘剂量8~16Gy,平均13.5Gy;中心剂量16~32Gy,平均26Gy。结果随访12个月,定期随访复查MRI或CT,肿瘤消失或缩小25例,无变化3例;脑积水缓解25例,无变化3例。结论伽玛刀治疗松果体肿瘤合并非交通性脑积水近期效果满意。

  • 标签: 脑肿瘤 脑积水 伽玛刀
  • 简介:目的利用体外模型实验,确定PET/CT图像中生物靶边界的阈值及不同PET图像采集条件下对阈值的可能影响,为放射治疗计划中应用生物靶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利用FlangedJaszczakEctPhantom及等比稀释法建立不同直径与靶本比浓度的热模型,应用Profile曲线软件,将在CT图像上显示的热边界准确复制到PET图像中,通过最大阈值法计算勾画生物靶体积的阈值;并研发在不同总计数率、靶本比浓度、直径大小和采集模式下对热边界阈值变化的影响。结果靶本比对PET图像中靶边界阈值大小的确定存在明显差异,当靶本比分别为2:1和4:1时,其阈值分别为0.54±0.10和0.41±0.09(P〈0.05)。热区直径、总计数率及采集模式对靶边界阈值的计算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使用PET/CT图像确定生物靶体积时,应当根据图像中靶本比大小选择合适的阈值进行勾画,可近似准确地计算靶体积;总计数率、直径大小与采集模式对靶边界的确定没有明显影响。

  • 标签: 生物靶区 肿瘤放射治疗 PET图像 体外模型实验 Profile 轮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