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院在全麻气管插管时常规采用McCoy喉镜,使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其中仍有14例患者因极度肥胖、声门过高、颈部瘢痕挛缩等原因而未能看到声门致插管失败。后经使用McCoy喉镜结合自制的“简易气管导管芯”后获得再次插管顺利成功。今报道如下。

  • 标签: 气管导管芯 插管方法 喉镜 制作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导丝环甲膜下气管穿刺逆行导引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逆行气管插管患者60例,ASAⅡ一Ⅲ,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A组予一次性中心静脉包中中心静脉导丝逆行导引,B组予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中硬膜外导管逆行导引。观察逆行导引插管一次性成功率,插管时间,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检测麻醉诱导前(TO)、诱导后置入导引导丝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退出导引导丝即刻(T3)的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DP)及HR。结果插管成功率100%。A组从诱导开始到退出导引导丝时间为(220.5.4土25.6)S,快于B组从诱导开始到退出导引导丝时间(430.7土24.3)s,P〈0.05。两组间TO、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中T1、他的SP、DP和HR较A组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与哟比较,A组的sP和HR在,12明显升高(P〈0.05),而DP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B组的SP、DP和HR均在T1、T2明显升高(P〈0.05)。插管时患者SPO:均在98%以上。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导丝环甲膜下气管穿刺逆行导引气管插管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逆行引导气管插管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 导管 中心静脉
  • 简介:摘要插胃管是一项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胃管置入过程对患者的鼻咽、食管和胃又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胃管不能一次性置入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使广大医护人员深感无耐。笔者经鼻腔插入胃管,用插管钳将胃管从咽后壁前取出口腔外,用气管导管插入食管,在气管导管诱导下将胃管经气管导管插入食管,然后将胃管向食管内送进,同时将气管导管退出,将胃管置入相当合适的深度后固定胃管。此法在普通插入法置胃管困难时能保证胃管置入100%成功,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管插入 困&mdash &mdash 气管导管导入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导管滑脱的预防和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92例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导管滑脱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的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预防和护理后的临床导管滑脱比。结果经比较得知,增加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导管滑脱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预防管导管滑脱的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的救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纠纷,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ICU 口腔气管插管 导管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内窥镜联合表麻双囊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80例ASA1~2级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0例患者。所有患者经麻醉诱导后,观察组患者采用内窥镜联合表麻双囊气管导管插管的方式进行插管,而对照组患者仅在喉镜的指导下进行插管。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观察组在插管前5min(120±15),插管时(125±11),插管后5min(110±13)和插管后10min(109±12)mmHg与对照组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明显,同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舒张压和心率的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窥镜联合表麻双囊导管气管插管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插管反应,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降低患者清醒时的不适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内窥镜 表麻 气管导管插管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肺部听诊法、触底退管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300例需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行胸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气管插管后分别采用听诊法、触底退管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的位置。结果听诊法、触底退管法、纤维支气管镜法定位准确率分别为64%、90%、100%,纤维支气管镜法明显高于其它2种方法(P<0.05),触底退管法高于听诊法(P<0.05)。结论触底退管法能提高准确率,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双腔管插管更准确可靠。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双腔支气管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ICU口腔气管插管病人导管滑脱的预防和护理。方法:病例搜集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选择来我院ICU就诊的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展开调查,统计出68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分成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4例,综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滑脱发生率、口腔清洁度、护理满意度以及口腔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导管滑脱概率比对照组低,其口腔清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ICU 口腔气管插管 导管滑脱 综合预防护理
  • 简介:双腔支气管插管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隔离健肺与病肺通气、防止病变或分泌物播散或诱发急性呼吸道梗阻、按需单独施行一侧或双侧肺通气,以及对痰多病人分别施行吸引或引流分泌物等许多优点,当前临床主要采用无隆突钩的Robertshaw双腔导管,虽可避免隆突钩对隆突的刺激,但在插管深度掌握方面往往引起困惑,

  • 标签: 肺通气 气管支气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插管 临床 CT
  • 简介: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气管导管的前端为一个斜面,即使我们是给Cormack-lehaneI和II级的病人插管,有时候尽管我们能够看得见声门却插不进。

  • 标签: 气管 插管方法 器械产品 插管处理
  • 简介:为防止气管插管气管导管阻塞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笔者回顾性分析2008-11—2009—11我院呼吸科收治的58例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在气管插管期间易出现的导管阻塞的现象分析如下。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护理 导管 留置/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于胸部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开胸手术的患者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麻醉,回顾性分析麻醉资料。结果56例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均获成功,为胸部手术创造最佳的手术条件,手术均顺利完成,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双腔支气管导管 胸部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支镜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于胸部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胸部手术的患者应用纤支镜下定位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麻醉,回顾性分析麻醉资料。结果62例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部成功。结论纤支镜下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用于胸外科手术安全性高、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腔支气管导管 纤维支气管镜 胸部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气管插管导管在插胃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12例插胃管困难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2例插胃管困难的患者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气管插管导管插胃管。结果12例插胃管困难的患者均插胃管成功。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气管插管导管在插胃管困难患者的应用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气管插管 插胃管困难
  • 简介:目的探讨加强型气管导管在慢诱导插管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需全身麻醉插管手术患者40例,年龄20~62岁,ASAI~II级,随机分为加强型气管导管慢诱导气管插管组(A组)和普通型气管导管快速诱导插管组(B组),每组20例,分别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及插管前、插管后2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2组方法均能完成气管插管,A组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强型气管导管在慢诱导插管中可行,有效,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加强型气管导管 慢诱导
  • 简介:胸腔手术麻醉主要是采用经口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方法,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后常带气管插管回ICU,以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通过气管插管给氧防止低氧血症。常规选用给氧导管为8号鼻导管。在吸氧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气管插管给氧导管的粗细是否影响患者的PaO2和PaCO2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为了探讨以上问题,我们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鼻导管 气管插管内 给氧 开胸术后 经口气管内插管 保持呼吸道通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铜质管芯和弹性引导管芯在气管插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4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铜质管芯组(A组,n=120)、弹性引导管芯组(B组,n=120),Macintosh喉镜暴露声门后,A组采用常规铜质管芯塑形气管导管插管,B组则预先置入弹性引导管芯后导入气管导管插管。分别记录各组的喉镜暴露Cormark-Lehane分级及例数,一次插管成功例数、二次以上(含二次,即≧二次塑形或导入)插管成功的例数及其平均所用时间(M)、发生插管相关气道并发症的情况和例数。结果Cormark-Lehane分级为Ⅰ级时A、B组两种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均为100%,插管所用时间接近(p>0.05);Ⅱ级时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约为77%,而B组为100%,B组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A组方法(p<0.05),插管所用时间仍较接近(p>0.05);Ⅲ级时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约为27%,B组约为80%,B组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方法(p<0.01),所用时间也明显较A组方法短(p<0.05)。A组1例Ⅳ级者,换6.5mm内径导管,经3次盲探后插管成功。术后24小时随访A组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咽痛、咳嗽或咳痰,发生率为7.5%;B组仅1例出现咽部不适,发生率约为0.8%。结论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较使用常规铜质管芯的气道并发症少;当喉镜暴露Cormark-Lehane分级为Ⅱ-Ⅲ级时采用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气管插管较铜质管芯一次插管成功率更高、更省时。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 铜质管芯 弹性引导管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在成人急诊科危重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双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加寸带固定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98例作为试验组,采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法。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程度、口腔清洁程度、面部皮肤过敏及损伤情况、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气管移位率为轻度11.2%(11/98),中度5.1%(5/98),对照组为轻度24.2%(15/62),中度14.5%(9/62),重度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021,P<0.01);面部皮肤过敏及皮肤损伤发生率为6.1%(6/98),0,对照组为24.2%(15/62),11.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48,P<0.01)。试验组舒适度评分为(1.05 ± 1.01)分,对照组为(2.10 ± 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920,P<0.01)。结论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应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其视觉美观,且牢固性、舒适性好,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器 经口气管插管 "双固定"法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在成人急诊科危重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双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加寸带固定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98例作为试验组,采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法。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程度、口腔清洁程度、面部皮肤过敏及损伤情况、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气管移位率为轻度11.2%(11/98),中度5.1%(5/98),对照组为轻度24.2%(15/62),中度14.5%(9/62),重度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021,P<0.01);面部皮肤过敏及皮肤损伤发生率为6.1%(6/98),0,对照组为24.2%(15/62),11.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48,P<0.01)。试验组舒适度评分为(1.05 ± 1.01)分,对照组为(2.10 ± 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920,P<0.01)。结论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应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其视觉美观,且牢固性、舒适性好,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器 经口气管插管 "双固定"法 机械通气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