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ICU口腔气管插管病人导管滑脱的预防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综合ICU口腔气管插管病人导管滑脱的预防和护理

贾青容

贾青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综合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导管滑脱的预防和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92例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导管滑脱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的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预防和护理后的临床导管滑脱比。结果:经比较得知,增加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导管滑脱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预防管导管滑脱的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的救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纠纷,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ICU;口腔气管插管;导管滑脱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280-02

气管导管出现滑脱,是指导管全部从气管内滑出,一旦出现在机械通气时,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其后果非常危险,如若未展开及时地处理,会导致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迅速死亡。因而,加强导管滑脱的预防和护理对保证患者生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院综合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可能出现导管滑脱情况的预防和护理展开探讨与分析,收获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92例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气道损伤。其中呼吸衰竭置管28例、术后麻醉置管56例、气管切开置管8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6例。其中,观察组有女18例,男28例,年龄分布为22~65岁(平均年龄42.3);对照组有女20例,男性26例,年龄分布为25~63岁(平均年龄40.8)。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无明显的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及病情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

2.方法

2.1对照组

在进行各个阶段的护理期间,如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吸痰、翻身、拍背等护理操作以及各种检查时,有护理人员保护导管,在一切护理操作节后要,把气管插固定牢靠。在气囊放气时,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固定,直到气囊再充盈。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意识和生命体征,做好呼吸机血氧饱和度的相关工作监测。护理人员在患者的床旁,准备好一些急救的药物与插管、导管等备用器材。

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2.2.1心理护理一般来说,由于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病情严重,患者往往无法耐受,因而危重患者在进行吸痰、翻身、检查的过程中往往会不慎造成导管滑脱。对此,对一些情绪低落难以合作的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人员更加有必要不断强化护患之间的心理交流,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耐心地解释气道处理重要性,并且利用和缓的语言讲述一些正面的治疗案例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意识处于恍惚的患者展开适当约束。

2.2.2预防气囊破裂气囊出现破裂是导管脱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选择上,护理人员可采用一次性PVC导管,该导管拥有较好的弹性与韧性,能够有效地防止气囊破裂。并且,在气囊充气过程中,尽快少量、多次地注入气体,充气压力1.95kPa~2.94kPa,保证气道的密闭性与呼吸机不出现漏气现象。一旦呼吸机出现低压报警,可高度怀疑气囊出现破裂,在排除了各个原因外若还无法解除报警,可考虑产再次放置气管导管。

2.2.3支架固定支架和呼吸机管道的固定衔接处需要尽可能地靠近呼吸机方向,预留相对的空间,以确保患者在进行头颈部活动时不会出现导管滑脱现象。

2.3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9.O软件实现,两组间的疗效比较用χ2检验,两组间的构成比较用t检验,以均数(x-±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如表1所以,在经过各自组治疗后,增加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导管滑脱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导管滑脱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导管滑脱对比(n,%)

*

4.讨论

一旦气管插管患者导管滑脱到体外或患者自动拔管,对于具备自主呼吸功能的患者而言,其危险性尚不会很大。然而,对于ICU重症无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而言,极有可能导致形成急性缺氧,甚至出现心脏骤停的高危状况,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而如果气管导管没没有完全滑脱到患者的体外时,则也有可能发生上呼吸道堵塞征象,患者的呼吸出现困难,且可能引发缺氧现象与烦躁情绪,如若不能即时解决,可能会出现因窒息导致的心搏停止。虽然临床有一些患者在导管滑脱之后脱机成功[3],但其滑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仍然是不容忽视的。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导管滑脱后情况往往会非常危急,按相关统计[4],患者在导管滑脱后有4%的患者产生中度喘息,其原因主要由喉头水肿导致。并且,因为大多数的患者在导管滑脱之后仍要进行再插管,增加患者精神负担,此时患者普遍都会伴有缺氧烦躁症状。在此形势下,护理人员再行气管插管的难度也会进一步增大,甚至会引发患者口腔与气管的损伤。患者如自行拔管,由于充胀气囊和导管前端斜面的关系,患者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气道损伤,而气管黏膜引发的损伤会加大患者的不适感,一旦损伤较大血管,对患者来说更是一种很大的打击。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好正确的导管插管的深度。如果插管的深度比较深,则会使得单侧肺通气,而如果深度较浅,则很容易出现导管滑脱。具体来说,可针对每一个患者的身高、体型来判断导管插管的深度,通常意义上来说,一般成人经口腔插管的深度可控制在23cm,经鼻插管深度可控制在25cm。护理人员在每次更换患者的导管固定胶布时,一定要仔细确认插管的深度是否出现变化,假使深度出现更改,需要第一时间找出更改原因且立即纠正,在胶布更换后,需要应在胶布上写明插管的深度。在每次巡视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时都需要检查导管插管的深度,做好预防处理。对口腔气管插管患者的导管固定,护理人员可剪长35cm、宽3cm的一条胶布,从胶布的一端剪开30cm,没有剪开的一端固定在患者一侧颊部,把插管靠向患者口腔一侧,剪开一端胶布以气管插管外露部分为中心,交叉固定在患者的另一侧颊部。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经口腔插管需要放置牙垫,以此来预防患者在双齿咬合过程中,夹闭气管插管。固定的寸带与胶布需要定时的更换,一旦发现松脱或潮湿的情况,应即时替换。

护理人员可对ICU术后患者进行24h宣教工作,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患者由于情绪上的躁动而出现自行拔管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需对清醒患者的加强宣教的工作,告知患者留置导管的目的是为了使其尽快康复所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而不是永久性,以降低ICU患者发现插管导管时的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主要的配合心态来接受治疗,增进护患关系,避免患者叛逆性拔管。对情绪烦躁患者可使用约束带、以防拔管手套,以降低患者拔管后产生不适。

值得一提的是,ICU护理普遍工作量比其他科室护理更大、护理难度更高、护理压力大而且由于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参差不齐,对插管滑脱的管道护理知识并不太了解。因此,也需要不断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且将导管护理的流程和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导管脱落风险评估表作为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在入岗前的培训内容,在其培训考核都合格后才可以上岗护理,并且实施传、帮、带的形式,提高一些年轻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预防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导管滑脱。本研究显示,对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增加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降低导管滑脱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符[5],增加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导管滑脱护理效果明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连珍,唐秋艳.管道风险评估表对内科置管患者导管滑脱的预防作用[J].当代医学,2014,13(23):118-119.

[2]尹红.重症监护室管道护理风险控制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1(29):3568-3571.

[3]谢胜南.半坐卧位经口气管插管在重症患者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2(20):97.

[4]房霜.加强术后36h宣教预防病人管道脱落[J].全科护理,2012,7(08):2208-2209.

[5]戴林红.心理疏导在于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25(14):608-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