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事诉权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从其出现的那一刻起,关于诉权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并先后出现过多种内容迥异的诉权学说。然而,要真正的理解诉权的意义,就不应局限于纯理论的层次,而是要回归实践中寻找诉权在权利体系中存在的独立价值,同时探求诉权在权利保护上的实践意义。以这种方法研究诉权,以此为标准讨论诉权的内涵和外延,对于诉权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还可促进立法和司法在最大程度上便利和保障当事人诉权的行使,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标签: 诉权独立价值实践意义请求权
  • 简介:作为《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施行后最早提起诉讼的证券民事赔偿案件,东方电子创下很多第一。更为重要的是,东方电子的解决过程虽然经历无数周折,最终该案还是在客观条件相对有利、各方积极配合的情况下以调解方式得以了结。本案的解决给予我国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上市公司、法院、律师和股民很多的启示,也告诉我们调解在维护稳定和发展经济中的重大作用。

  • 标签: 调解 证券民事赔偿 东方电子 虚假陈述
  • 简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对双方当事人(包括被告人、被害人及其亲属)影响巨大,同时也会对社会公众产生间接影响。如果附带民事赔偿范围的规定不合理,不但会严重影响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对相关法律的司法解释确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但因其解释内容与民事侵权赔偿范围差别很大而在理论界和审判实践中引发巨大的分歧。作者从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分析了相关司法解释的不妥之处,并从应然和实然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 标签: 刑事诉讼制度 民事侵权赔偿 赔偿纠纷案 故意杀人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民事赔偿范围
  • 简介:【摘要】江歌是近两年关注度较高的案件。在民事一审判决中,根据被告刘鑫在江歌遇害事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可以发现真正能够支撑起江歌民事一审判决的规范基础,只能是“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则。江歌的判决诠释了民事裁判的道德维度与法律方法。

  • 标签: 江歌案 司法裁判 法律方法
  • 简介:中国股市十年来,正式被揭露出来的黑幕也就寥寥数起,虽然每起被揭露的黑幕都有其鲜为人知甚至是惊人的内幕,但是仅仅从数量上看,我国证券市场可谓一个比较昌明的社会了。股市中各方都有自己的算盘:证监会也许正需要某些庄家拉动市场,使之不至于死气沉沉;股民也许还在庆幸有庄

  • 标签: 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 民事责任 中国 股票市场 民事赔偿机制 证券法
  • 简介:银广夏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共有三起判决:第一起判决法院基本上支持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第二起判决法院按照被告方提出的调解方案,判决被告仅赔偿400多名原告实际损失的37%,并由原来的金钱赔偿改为股票折抵;至于第三起案件,诉讼结果是原告方完全败诉。法院如此判决不仅违背了既判力的要求,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 标签: 虚假陈述 证券 银广夏 民事赔偿
  • 简介:随着《刑法修正(八)》的颁布实施,我国民事罪刑化问题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立法上的民事罪刑化是解决实定法上的实质犯罪的犯罪化问题。我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正是基于社会结构弱化、行为人角色冲突、社会规范失调、个体自由过限等这种情势,公法的矫治才能取得正当性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刑法立法层面上的非犯罪化空间不大,甚至就我国犯罪圈的划定范围来看,相当长时间内,刑法立法的趋势应是民事罪刑化。

  • 标签: 刑法修正案(八) 民事罪刑化 正当性基础
  • 简介:"药家鑫案件"的被害人家属在被告人药家鑫被执行死刑之后向其父亲讨要曾被他们拒绝的20万元赔偿款的事件又一次引发热议,这暴露出了民事赔偿在刑事诉讼中的尴尬地位,从此个案入手进行讨论,希望能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改进有所裨益。

  • 标签: 药家鑫案 民事赔偿 量刑
  • 简介:清代民事契约存在着无义务人亲笔签名及义务人不保存契约两个缺陷。这是由清代民众的文化水平低下、民事诉讼无时效限制、民事活动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及当事人减少交易成本等要素导致的。民事契约的缺陷给诉讼时认定契约主张事实带来了一定的困惑。清代司法官员对此已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手段,但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 标签: 民事契约 缺陷 伪证 两难
  • 简介:"彭宇"存在不同的解读视角。从证据法角度出发,对认定彭宇侵害事实的判决理由进行分析论证后可以得出结论:本案法官对辩论主义、主张责任、经验法则等审判实践中至关重要的诉讼法理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同时在心证素材的组织和运用方面存在结构性的缺陷,判决结论的说服力和实质妥当性因此受到极大削弱。公众的责难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程序公正的独立价值,虽然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但法官职业素养亟待提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 标签: 彭宇案 证据规则 辩论主义 自由心证
  • 简介:本文以安然公司证券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案中法官适用法律时的推理过程进行概述,介绍了中介机构的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在美国证券法中的最新发展状况:中介机构只要实质性地制作了虚假陈述材料,就应当被认定为“主要行为人”,进而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 标签: 证券欺诈 中介机构 制作 主要行为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刑民交叉案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交叉性导致了其司法实践的争议不断。在该类案件中,民事合同效力判断对于法律适用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刑法和民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应对民事合同效力性判断和民事行为违法性判断进行二分,同时融入刑民二法的价值判断,民事合同的效力应由民法部门进行评价判断,民事行为违法性程度应由刑法部门进行评价判断,从而做出最优法律适用选择。

  • 标签: 刑民交叉 民事合同效力 民事行为违法性 保险诈骗罪
  • 简介:最高下简称为人民法院1月15日发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通知”),宣布受理由虚假信息披露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后,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3位股民起诉大庆联谊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一,大庆联谊成为第一个被股民起诉的上市公司。

  • 标签: 受理 纠纷案件 起诉 民事侵权 虚假陈述 民事赔偿案
  • 简介:内容摘要 : 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的生效,使环保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在立法上得到进一步确认,各地也都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就。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在实践中诸如僵化的登记管理体制,自身独立性较差,符合条件的主体过少以及环保组织本身的内部条件限制,仍然阻碍着环保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 2014年的泰州天价环保赔偿(以下简称“泰州”)为例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相关立法,指出我国环保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前景。我国有必要创新环保组织的管理机制,放宽原告的资格限制,对环保组织进行多方面的支持,从而为早日实现“蓝天梦”提供助力。

  • 标签: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环保组织 原告资格 管理机制
  • 简介:土地规划条件的设定和变更,直接影响到所规划地块的价值,由于法律没有规定规划部门在审查规划变更时应对所申报地块是否有抵押或者是否被法院查封进行审查,导致民事判决后民事执行所涉及的土地因规划变更发生价值贬损,从而使债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的利益受到影响。正确地梳理民事执行与有设立、变更或者消灭一定权利义务关系的行政行为之间的关系,采取适当的立法措施完善行政职权,既有利于为民事权利人的利益提供有效保护,使民事判决得以有效执行,也有利于提高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

  • 标签: 民事执行 规划变更 行政许可 协助执行 有限义务
  • 简介:民法起源于罗马私法.是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凡研究民法必然首先涉及到民事主体问题.可以说民事主体是民法研究的起点和核心。关于民事主体.在民法理论上还没有达成一致。应当说,无论哪一种历史类型的法律,也无论哪个时期的法律,都是由人创制的。人创制法律固然出于利益的需要,但是人之所以能够创制法律.原因之一在于人有意志,法律是人的意志的体现,民法自不例外。民法是人法,它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用来定分止争、确定名分归属的。人有意志,人因此才能支配自己的财产和人身,通过支配。实现自己的意志。因此,所谓的名分归属表面上是将一个名分归属于一个主体.实际上归根结底是要将名分归属于一个意志。民事主体之所以为民事主体,是因为法律承认其意志资格,法律不承认其意志资格.就是不承认其主体资格。

  • 标签: 民事主体 意志 民法理论 商品经济发展 主体资格 历史类型
  • 简介:A县B稀土矿六车间矿点原来有6个股东,其中5个股东是C县人.另有1个股东是D县人,6个股东合伙经营矿点,矿点未建账,散伙时销毁了财务凭据,涉税问题无账可查。2008年7月,A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在侦查稀土走私时,发现该县B稀土矿六车间经营权曾倒过几次手,可能存在涉税问题,经侦大队便把这一情况通报地税稽查局。

  • 标签: 走私案 税案 涉税问题 地税稽查局 稀土矿 合伙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