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柏拉图作为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哲学核心范畴是正义正义不仅能维护国家的稳定,使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而且还能驾驭个人与灵魂,使理性、激情、欲望相互依存、和谐共生。柏拉图的正义是实现美善统一的价值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他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理想国。

  • 标签: 柏拉图 正义 和谐 理想国
  • 简介:法治不仅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形式要求和系统的体制性安排,更重要的是实质性权利义务配置原则和基础性正义观念。本文认为社会正义是政府法治的基础和根据,分析了我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变迁和它所反映的社会正义观念及其法治意义。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在法治中的角色,认为政府秉持的自我智识能力的立场,也是法治中不可或缺的正义前提。一个实践主义的认识论对于实现有效的法治治理是有现实意义的。

  • 标签: 法治 社会正义观 政府合法性
  • 简介: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共同理论旨趣,然而对于何为生态社会主义或生态社会主义的实质,不同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在奥康纳看来,生态社会主义之正义就在于生产正义,这是生态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只有生产正义和分配正义的相互融合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目标。

  • 标签: 奥康纳 生态社会主义 生产正义 分配正义
  • 简介:不同的案例表明西方的国家法的抽象正义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存在实质的差别,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将向混合正义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是其骨架。

  • 标签: 情理 民间法 抽象正义 正义观
  • 简介:一"正义"二字联用,在中国现代为多,中国古代则通常单用一个"义"字,主要是儒家讲得多。最为耳熟能详的是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的"舍生而取义",最为人不齿的则是"见利忘义"。

  • 标签: 正义观 源头 中西 中国现代
  • 简介:20世纪90年代是理论界充分探讨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年代,而希伯来大学学者马格利特《正派社会》的发表及"不羞辱"理论的提出,却给人们探讨正义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当下看来,"不羞辱"的确应该引起重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何种正义不羞辱。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马格利特的正义论进行探讨,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标签: 正义 马克思 马格利特 不羞辱
  • 简介:《尚书正义》虽然是对《尚书》经文以及汉晋以来旧注所作的注解和阐释,但书中多涉及对语言现象的分析和总结,有不少是前人所未发的内容,如比较早地关注词义引申、最早提出“对文”的概念、比较早地揭示出“复语”现象等问题。这些资料对语言学研究弥足珍贵。从语言学角度揭示出《尚书》所反映出来的词汇,可以为丰富汉语词汇理论提供某些重要的资料。

  • 标签: 尚书 孔颖达 尚书正义 词汇观 语言学角度 探索
  • 简介:《诗》之“六义”,汉代以前多认为即“六体”,《毛诗正义》提出“三体三用”说,风、雅、颂为体,赋、比、兴为用,较为理性、清醒地认识到了《诗》的特点,对后世的解《诗》方法有重要影响。

  • 标签: 《毛诗正义》 六义
  • 简介:如果一个社会只能靠私力救济来实现正义,那么这个国家的司法机构的公信力就岌岌可危了。以前读过《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小说,最近又看了同名电影,没有太多惊喜,倒是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最后的处理引发了我的思考。

  • 标签: 正义观 私力救济 司法机构 同态复仇 杀人者 东方快车
  • 简介:摘要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在著作《理想国》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并从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两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正义,全面描述了他心目中正义与和谐的理想国。柏拉图以正义为基础构建美好社会和人民之间的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特别是“哲学王”治理观点的提出对我国当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柏拉图正义观当代价值
  • 简介:罗尔斯的正义是一种普世化的正义,主要是为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在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前提下,力求保证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对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进行重新探讨和分析,辩证地解读罗尔斯的正义,从中汲取合理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正义的内涵,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迪,而且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也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罗尔斯 正义观 和谐社会 市场经济
  • 简介:诉前联调作为当前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司法策略,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整体正义的视角来观察这一司法实践,不仅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也是对当事人诉讼成本、法院司法资源的合理考量。这一行动目前限于司法政策层面,各地根据本地情况展开了不同的做法,但也因此不约而同地面临着法理拷问、现实的人员和财政问题。从"权力分享"、"诉讼与非讼新法理"的视角进行思考,诉前联调将迎来更为包容的发展空间。

  • 标签: 整体正义观 诉前联调 委托调解 司法确认
  • 简介:本体法律正义已经超出人类的认识范围,属于信仰的范畴。法律正义属于超认识领域,人类无法制定像自然科学一样的严密法律规则体系。在俗世正义层面,中国传统心学已经初步回答了这一问题,也就是“心外无理”。“心外无理”打破了从客观上寻找法律正义的可能;否则,人类必然失去自由,走向奴役之途。基于此,再虑及个人之间的平等性,故而俗世正义的基础只能是多数决,当然,这种多数决应当建立在民众的普遍良知基础上。在司法过程中,“说理”是通往俗世良知共识即多数决正义的路径。

  • 标签: 法律正义 法律本体 多数决 心学正义
  • 简介:在当今自由主义正义霸权话语的冲击下,马克思正义的阐释和重建需要基于马克思的文本语境在历史与逻辑的双重层面上展开。批判自由主义的"形式正义"构成马克思正义建构的出场语境与历史前提;建构与自由主义正义异质的"实质正义"构成马克思正义建构的终极旨归与逻辑终点;澄明分析马克思主义有关马克思与正义的论争构成破解马克思正义建构的逻辑迷阵。只有在批判、建构与澄明的三重奏中才能走出马克思正义研究中历史必然性论证和道德论证的两极对立,凸显马克思正义论范式建构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马克思正义观 形式正义 实质正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
  • 简介:沃尔泽在《正义诸领域》中以一种不同于传统自由主义的方式,对正义的分配作了一种广泛的、平等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解释。他倡导的多元分配正义是为了消除局部领域内的简单平等,并进而追求所有领域内的复合平等。

  • 标签: 沃尔泽 多元主义 复合平等
  • 简介: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制度是否公正与正义,要看法所保护的社会制度是否公正和正义;正义正义都受到一定经济基础的制约,并最终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正义思想作为人类文化的精华,具有客观的历史延续性。就本质而言,社会主义法是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最高类型的法,它吸收了以往法律文化的一切合理因素,包括正义思想的法。社会主义正义对法的基本要求是:权利和义务相一致;法律面提人人平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正义与现实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实中的法是评价人们行为合法与不合法的标准,但不是评价人们行为正义与不正义的全部标准。社会主义正义要求在法的创造和执行过程中,充分遵循反映社会主义正义的各种法律原则.

  • 标签: 社会主义社会 正义观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法 马克思恩格斯 法律制度
  • 简介:<正>平等理论本身是一个存有瑕疵并自含悖论的理论。迄今为止,我们不得不承认平等理论已经成为一个面临困境的理论,一个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理论。但是作为一种衡量正义的标准它又是我们人类孜孜以求的、无法回避的并且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自法国《人权宣言》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以降,法国学者皮埃尔·勒鲁早在19世纪初期即已宣称:"我们处于两个世界之间:处于一

  • 标签: 哈耶克 平等观 福利国家 社会正义 新自由主义 平等主义
  • 简介:在现代法律中,动态正义主要是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有效结合。程序正义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自由,实质正义强调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平衡。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合同效力的判断标准并没有统一,呈现要么程序正义,要么实质正义,要么动态正义的混乱状态。本文在分析对合同效力的判断应当建立统一的动态正义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动态正义解决格式条款效力问题的方法。

  • 标签: 格式条款 法律效力 动态正义观
  • 简介:《理想国》全文基于正义是什么以及正义与幸福的关系展开,本文则从个人正义的视角回答上述问题,力图回答什么是个人正义,基于柏拉图的功能理论论述正义与幸福的一元性,并从德育对象的选择、德育的不同形式以及德育的整个过程三个维度梳理《理想国》中关于培育个人正义的思想。

  • 标签: 正义 灵魂论 幸福 功能理论 德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