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磁共振(MRI)增强检查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小儿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个月-9岁,头部检查26例,腹部检查4例。检查前给患儿口服10%水合氯醛糖浆,静脉穿刺并保留针头。结果30例行检查的患儿中,成功完成检查的28例,增强扫描效果良好;2例因药量不够,不能满意入睡而未能成功完成检查。结论检查前给患儿口服10%水合氯醛糖浆并静脉保留针头,能满意完成MRI的增强扫描。

  • 标签: 小儿 核磁共振 MRI 护理 诊断 增强扫描
  • 简介:1.核磁共振驰豫时间(T1,T2)当氢原子核被置于固定的强磁场中时,会分成顺磁场和逆磁场两种方向排列,而形成两种能级状态。这时若用无线电波来照射这些氢原子核,各氢原子核会因周围环境的差异而吸收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能量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这种现象称核磁共振(NMR)。使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ω=26753H0式中H0表示氢原子核周围磁场的强度,ω表示使该氢原子核产生共振跃迁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比例常数26753,是氢原子核的旋磁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氢原子 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 无线电波 驰豫时间
  • 简介:磁共振成像(MRI)以其无创伤性、无痛苦、无辐射损伤等优点,在临床上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小儿疾病的检查中。但由于MRI检查时间较长,而小儿的年龄小,对医生检查常有恐惧感,易哭闹,常使检查不能顺利进行,有时甚至半途而废,或图像模糊达不到临床诊断的目的。能否顺利完成扫描检查护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们在小儿MRI检查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 标签: 磁共振检查 小儿疾病 护理体会 MRI检查 临床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该文对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应用基本原理及各参数测量原理、方法进行了简介,说明了核磁共振录井参数在储集层评价解释中的重要作用,对吉林探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解释图版的建立方法,为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借鉴经验。

  • 标签: 核磁共振 技术应用 储集层评价 测量原理 基本原理 录井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的适应禁忌症和操作程序。方法总结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操作中的方法和程序。结论严格的进行颅脑磁共振检查的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可以对于患者的诊断有很好的帮助。

  • 标签: 颅脑 磁共振 检查技术
  • 简介:用于进行核磁分析的录井岩心样品和岩屑样品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核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针对核磁样品选取存在的取样及时性、代表性差和深度误差等问题,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确定了解决方法,结合实例阐述了样品选取时要注意解决的4个问题,即样品的代表性、及时性、连续性和准确性,同时对有关样品选取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引起对样品选取的重视,保证选取有代表性样品,充分发挥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作用。

  • 标签: 核磁录井 样品 选取 方法 准确性
  • 简介:目的研究Herbst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6个月治疗期间颞下颌关节状态的改变材料和方法通过核磁共振检查96例颞下颌关节在Herbst安放前、安放后和治疗结束后的状态,结果用3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Mann—WhitneyU检验,Wilcoxon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H检验)。结果显示在Herbst的6个月治疗期间,关节间隙没有显著性改变。结论结果表明Herbst矫治器不会引起颞下颌关节和关节窝关系的不良改变。

  • 标签: HERBST矫治器 核磁共振检查 治疗前后 关节窝 Wilcoxon检验 髁状突
  • 简介:随着核磁共振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在肌肉疲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有必要对此进行总结回顾,推动肌肉疲劳的综合立体研究,并应用于人体运动训练.

  • 标签: 核磁共振(NMR) 肌肉 疲劳 综述
  • 简介:简述了核磁共振(NMR)的原理和发展,重点介绍了核磁共振在毒剂分析中的应用,展望了核磁共振在毒剂分析领域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毒剂 核磁共振 分析 发展 领域
  • 简介:论述了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基本原理,跟踪了国际上几种核磁共振陀螺仪,重点讨论了最有前景的低温超导核磁共振陀螺仪.随着低温和超导量子干涉仪与核磁共振技术的结合,将突破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微弱信号提取等关键技术难点,指出了低温超导核磁共振陀螺仪是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发方向,其精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将带来可观的前景.

  • 标签: 陀螺仪 核磁共振 低温超导 陀螺仪发展 超导量子干涉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最近,利用脉冲回声核磁共振(NMR)仪测量的新成果,拓宽了该项技术的应用领域,其中包括NMR总孔隙度和束缚流体的测量。NMR总孔隙度提供储层流体体积的完整分析,包括与粘土和极细粒级岩石相关的极其微小孔隙中所

  • 标签: 核磁共振仪 核磁测井 孔隙度 测量
  • 简介:患者,女38岁,职业:农民、养马多年。因肝区不适伴周身轻度发热3个月来我院就诊。体检:肝右肋下2cm,剑突下5cm,质地稍硬。肝区有轻度压痛及扣击痛。心肺X线透视检查无异常所见。一般状态尚可。

  • 标签: 肝包虫病 磁共振 肝区 肝脏
  • 简介:水饱和砂岩中的质子核磁共振(NMR)纵向松弛时间T1与孔隙大小分布紧密相关。文中所述的大部分砂岩都显示有相对窄的T1分布曲线,这与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较窄的大孔隙分布是对应的。通过比较每个样品的平均T1与数字化薄片分析所获得的平均孔隙直径和体积/表面积比数据,可以估计表面松驰性ρ,ρ又可将核磁共振T1换算成孔隙大小。这些样品由核磁共振参数估算的渗透率十分接近实测的渗透率。这些渗透率的估计值比表面松弛性预测的变化更接近。这种明显的矛盾性是由孔隙中的粘土对渗透率和质子松弛的平行作用造成的。

  • 标签: 质子核磁共振 图像分析 孔隙大小分布 储层砂岩 渗透率 核磁共振测量
  • 简介:该文从核磁共振录井的测量机理入手,阐述了岩样T2谱的形态主要受岩性、孔喉大小及孔隙流体性质的影响及关系。以国外核磁共振(NMR)仪器为例,介绍了有效孔隙度的求取、渗透率评价模型、可动、束缚流体饱和度、有效含油饱和度等的计算公式。介绍了岩样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测量方法,对样品的处理、检测流程作了分析。文章认为该技术不仅适用于碎屑岩,在碳酸盐岩地层也有效,测量的孔隙度与常规分析相对误差≤10%,是应该大力推广的新技术。

  • 标签: 核磁共振 岩样 快速测定 录井技术 原始含油饱和度 物性
  • 简介: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治突发性聋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21例、21耳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检查无异常、经系统综合治疗1周后无好转,再行MRI检查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听力学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患者中,5例经MRI检查发现有病理性改变。结论:对于经系统治疗1周左右、效果欠佳的突发性聋患者,建议加做MRI。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突发性聋 诊治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MRI检查 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