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呼吸重症监护室中机械通气相关肺炎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按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并与常规组进行对比。结果:介入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肺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呼吸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肺炎 呼吸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病原菌特点进行探究,并分析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抽样原则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接诊的78例机械通气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开展研究,对其感染病原菌特点进行探究,同时按照电脑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机械通气时间、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机械通气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有关,并且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护理满意。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感染病原菌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探析对于机械通气运用ICU体位护理,观察患者相关肺炎发病率是否减少。方法:将在本院ICU接收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分析,研究,诊疗时间在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策略,观察组患者则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结合ICU体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并且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干预后机械通气相关肺炎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6.66±1.17)d和(5.42±1.24)min,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12.57±2.47)d和(12.13±2.85)min,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肺炎发病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肺炎发病率为40.00%,两组间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在ICU病房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ICU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控制相关肺炎发病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ICU体位护理 减少 机械通气 相关性肺炎发病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治疗在降低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本院ICU的脓毒症机械通气的患者共94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益生菌组(n=46)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72 h内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益生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统计比较两组患者VAP、菌血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益生菌组患者的VAP发病率、菌血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63,P=0.029;χ2=4.438,P=0.03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P=0.167,t=1.29,P=0.20 8)。益生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t=2.16,P=0.038)。通过Log-Rank test分析显示益生菌组的无VAP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通过校正APACHEII评分、年龄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示对于28 d VAP发病益生菌干预组与对照组的RR值分别为0.18(95%CI:0.12~0.74,P=0.025)和0.21(95%CI:0.19~0.95,P=0.042)。结论益生菌强化治疗能够降低脓毒症患者VAP的发病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 标签: 益生菌 脓毒症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要点。方法 随机将本院2020年6月-2021年05月的86例机械通气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分别实行综合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参照组),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和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低(P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实施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100例研究对象,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ICU里面的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更少(P

  • 标签: 综合护理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施行ICU体位护理对减少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发病率的效果。方法: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搜集87名,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期间,随机分组,针对所行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的41例常规组病例样本与所行方案为体位护理的46例体外组病例样本,通过病原菌、X线片、临床症状观察确定VAP发生率,行以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护理满意度调查评估的比较。结果:两组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体位组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同比于常规组,呈现出更优趋势(P<0.05)。结论:在ICU对机械通气患者施行ICU体位护理可减少VAP的发生,同时可提高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ICU体位护理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方法:284例患者均为2020年6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142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142例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VAP发生率4.93%较对照组13.38%低(P

  • 标签: 综合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80例近期在本院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标准,对患儿产生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探析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研究所选取的8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中,有21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26.25%。通过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促使患儿治疗期间产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使用激素及使用抑酸剂。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主要有GCS评分和血清白蛋白(p< 0.05;OR< 1)。结论: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对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究,并依据研究结果,采取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 标签: 重症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化气道管理对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纳入本院1年内(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9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以干预管理方法差异分组,38例归入对比组(常规干预管理)、38例归入研究组(优化气道管理),对比评估管理效果。结果:与对比组比较,研究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更少(P<0.05);与对比组比较,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体温以及菌落总数均更低(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中,采取优化气道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白细胞计数、体温以及菌落总数。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选用气道优化护理的价值。方法:纳入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集束化护理对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入的80例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2.50%,较对照组的12.50%低(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 结论 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 标签: ICU 经口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集束化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对照组(n = 43)和观察组(n = 43)按照随机双盲法的原则对我院86例相关病人进行分配。选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对患病者采用全面综合护理的方式进行,包含定位护理,无菌护理,防治感染等。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AD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护理干预,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NICU行机械通气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儿64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患儿。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对两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及预后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肺炎(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差别,分析HCAP在我国急诊科是否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肺炎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入住急诊的HCAP及CA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种类、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结果、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是否机械通气、临床转归等。应用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PSI)对肺炎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HCAP和CAP患者各105例。HCAP组合并两种以上基础疾病例数较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异常人数及血乳酸水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AP组PSI评分为(134.0±26.3)分,高于CAP组(113.0±16.4)分,Ⅳ级少于CAP组,Ⅴ级多于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AP组分离多耐药菌株73株(69.52%),CAP组55株(52.38%);HCAP组鲍曼不动杆菌多于CAP组,CAP组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多于HCAP组;HCAP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2.2%,高于CAP组的10.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7.3%,低于CAP组的54.5%,其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45.5%,低于CAP组的72.7%;HCAP组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用碳青霉烯比例为21.00%,高于CAP组的1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AP组有创机械通气比例(21.00%),高于CAP组(7.62%),HCAP组病死率(21.00%),高于CAP组(8.57%),均P<0.05。结论急诊HCAP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病原菌耐药率高,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需要更高级的药物;机械通气比例和病死率高。在我国急诊HCAP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肺炎类型。

  • 标签: 急诊 H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方式对于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数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老年患者,共计76例。研究分组依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对照组(n=38)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8)行综合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PEF、PEEPi指标情况,均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患有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老年患者来说,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以使其肺功能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利于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可予以推荐。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