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我科接收治疗的87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分析患者的并发相关肺炎时间及预防方法。结果实验中,对于87例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有38例患者并发相关肺炎,发病率为43.7%。患者并发VAP时临床死亡率为39.5%,患者并发关性肺炎的平均时间为(5.1±2.2)d。结论临床上,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应该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有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的护理呼吸机相关肺炎。方法通过对60例护理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护理,认为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治疗中,抗生素的有效应用,呼吸道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强调有效地呼吸道湿化、吸痰,严格消毒措施,及时检查并保持呼吸机管道及接水瓶的清洁无菌是防治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管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治疗效果差,致死率高。提出加强病房及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误吸和反流,加强呼吸机管路及气道管理,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相关肺炎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800例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2011年SAP诊治中国专家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记录下相关数据。结果800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SAP的患者为165例,占20.63%。结论该病症的发病群体多为卒中患者,和卒中后人体机体存在的功能性障碍密切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86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24例,发生率为27.91%。其中第3d发生VAP的患者2例、第7d发生VAP的患者9例、第14d发生VAP的患者13例。结论重症监护室使用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机率较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做好相关感染因素的预防,若出现感染应及时处理,避免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疗效,甚至生命。

  • 标签: 呼吸机 肺炎 感染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及其病原学特点,改善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9例机械通气后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关联性,比较机械通气的方式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机率,同时查看患者感染的病菌种类。结果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则容易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气管插管式通气方法比切开气管的同期方法更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69例患者中,有41例治愈,26例死亡,病死率为37.6%,2例患者自动出院。患者感染的病菌种类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共出现的病原菌数量为91株。结论重症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加强对病菌的免疫治疗,可以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存活几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临床分析 机械通气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循证护理(EBN)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选择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3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D1组(EBN组65例)与D2组(常规护理组65例);D1组首先需要提出问题,并且分析循证原因,之后研究具体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完成护理后,在临床出现VAP方面表现的差异。结果D1组患者与D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出现VAP的概率方面,D1组低于D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通过EBN的有效实施,在降低患者临床出现VAP概率方面表现了显著的意义,成功凸显EBN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循证护理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呼吸机相关肺炎以及产生细菌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到2013年收治病例中的80例ICU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产生感染的原因并对其采用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ICU相关肺炎患者的感染菌有多种,引起患者发生感染的所有危险因素有许多,针对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于降低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手段对于控制ICU呼吸机相关肺炎以及对感染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医院工作人员VAP预防措施和护理手段的正确实施与否,是控制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关键。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获得性细菌感染 预防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感染情况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0月于我院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检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0株,占66.7%;革兰阳性球菌14例,占23.3%;真菌6例,占10%。病例均在机械通气实施后3-20d发病,其中3-5d早发病占13.3%,>5d晚发病占86.7%,表明通气时间越长,呼吸机相关肺炎越易发生。本组均行药敏试验,确定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并行营养支持和原发病治疗。26例好转并成功脱机,占68.5%,机械通气为(9.2±2.7)d;死亡12例,占31.5%,机械通气(16.2±2.5)d,其中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7例,因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5例。结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通气时间越长,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概率越大。对ICU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治疗应确保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可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病原菌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对以往呼吸机相关肺炎病例的清理及分析,归纳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机制及与其对应的有用预防措施,为下降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产生及发展供给有力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生机制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高危因素、预防策略及护理,达到降低其发生,降低医疗费用目的。方法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72小时以上的患者找出易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高危因素,给予综合预防和集束化护理。结果本组27例中,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5例,发生率为18.5%。认为机械通气时间长,气道管理,胃内容物的逆向定植,体位的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是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高危因素。结论采取综合预防体系和集束化护理策略,能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常见致病菌以及相关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预防与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56例,对其展开病原菌分离和病原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和临床耐药性。结果本组56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得到病原菌99株,其中以革兰氏阴性细菌为主,占74.75%,包括有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占17.17%,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分离得到真菌菌株8株,占8.08%。药敏实验发现,革兰阴性细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等临床常用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呼吸机相关肺炎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应对其引起重视,及时展开细菌培养分离和药敏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致病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d更换呼吸机管道比每间隔2d、5d和10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道 相关性分析 更换时间 小儿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总结42例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集束化护理。护理重点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安置患者头高位,加强口腔护理,做好呼吸道管理,使用镇静剂期间做好镇静评估和每日唤醒护理。经治疗和护理,26例患者病情好转后转相关科室继续治疗,7例自动出院,9例死亡。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鲍曼不动杆菌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婴儿胃食管返流相关肺炎的效果。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郑州市儿童医院60例2-9月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相关肺炎的婴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改变体位和少量多次进食等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静点0.7mg/Kg.d,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显效、有效分别为15例和1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有效分别为7例和6例,总有效率为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返流相关肺炎安全有效。

  • 标签: 奥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 婴儿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总结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文献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综合。结论加强预防及护理对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且白细胞计数、退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支气管镜灌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试论盐酸氨溴索对于脑卒中相关肺炎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1年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相关肺炎病患,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相对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抗生素联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退烧时间,注射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动脉血氧反应,C反应蛋白,还有治疗的效果以及细菌的清除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反应、C反应蛋白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

  • 标签: 盐酸 氨溴索 脑卒中 相关性肺炎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1-0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