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据相关专业资料报道,国际药学界对微剂量给药概念的考虑在于,微剂量给药研究中所采用的亚药理剂量是否能对药理剂量水平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学作出预测,这有可能决定于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制药企业在进行联合研究微剂量给药,所研究的药物均为已知具有不同药代动力学特性的药物,但不能通过动物实验或体外数据预测它们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化合物。研究对志愿受试者分别以微剂量和治疗剂量给药。

  • 标签: 给药剂量 体内药代动力学 药物效应 药理剂量 数据预测 生物利用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基层药剂人员对患者服药方法的指导内容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84例门诊取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对照组不提供用药指导,对比两组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与服药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完成率分别为97.6%与83.3%,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5.2%(40/42),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80.9%(34/42),观察组中2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中8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剂人员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对于保障用药安全,提升用药依从性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

  • 标签: 基层药剂人员 患者服药方法 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剂人员对患者服药方法指导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服药方法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药剂人员对患者服药方法的指导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药剂人员 服药方法指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医院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主要以口服药物为主展开救治,然而,药物于胃肠道的粘膜快速吸收的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影响,即将其归纳为生物药剂学。而生物药剂学是指药物于跨膜转运期间,受转运蛋白所影响,造成药物难以快速被胃肠道的粘膜所吸收,最终使药物于患者机体中的利用率、吸收率不断下降,从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口服药物 药物吸收 生物药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常用药物的配制及换算方法。方法根据药物剂量、规格制定药物的统一配制标准,规范护理操作。结果保证了儿科实际用药的准确性,保证了疗效。结论该简易换算法提高了临床护士的换算速度,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 标签: 药物剂量 换算 护理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农药剂转移问题的研究动向,农药剂型和制剂对于剂量转移过程的影响以及通过农药剂型和制剂研究设计对剂量转移过程进行调控的一些成功实例,这些研究工作表明,剂型和制剂同农药使用技术的紧密结合对于农药的作用方式和毒理会发生影响,也可以有助于减轻或消除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农药剂型和制剂的研究不仅涉及加工方法和加工技术问题,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的边缘科学,即“农药剂型毒理学”,以剂型毒理学的研究为基础进行农药剂型和使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将会对农药科学开辟出崭新的领域并获得新的机遇和成功。

  • 标签: 农药剂型 农药制剂 农药剂量转移 农药剂型毒理学
  • 简介:摘要临床药物治疗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给予患者口服药,口服药物一般在肠道粘膜被吸收,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病患处,起到它的治疗作用。但是,药物被肠道粘膜吸收的过程相当复杂,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医药界可以用生物药剂学性质这个词来总结。概括来说,主要是药物的膜通透性和首过效应受到胃肠道和肝脏等器官内转运蛋白的影响作用,影响到药物的吸收,使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常常难以吸收,药物的利用程度较低,从而造成药物起效慢、药效产生作用小持续时间短现象,严重造成了药物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无法达到临床预期目的,给患者健康带来阻碍。本文我们将根据口服药物吸收的过程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对口服药物的口服药物的相关药剂学性质来展开探讨与分析,以至于更好的为生物制药时的药物结构设计、口服药物的研制与开发、临床用药的合理安排等提供相关信息。

  • 标签: 口服药物 生物药剂 药剂学性质 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剂工作人员对患者服药方法的指导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药房拿药的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药剂工作人员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服药方法指导,对照组患者根据药品说明书以及医生指导用药,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的用药效果、用药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剂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服药方法指导,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服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剂工作人员 服药方法 指导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剂工作人员对患者服药方法的指导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5月在我院门诊药房取药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由药剂工作人员对其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对照组仅要求患者按照说明书服药,观察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并做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整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药剂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可提高用药依从性及疾病治愈率,同时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药剂工作人员 服药方法 注意事项
  • 简介:林大伯长期患有高血糖,平时服药都很准时。前不久的一天早上,他刚起床就接到朋友需要帮忙的电话。他是个热心肠,草草洗漱便匆匆出门了。傍晚回来时,才想起白天的降糖药忘了吃,于是就把两次剂量的药一起服了下去。

  • 标签: 漏服药物 剂量 高血糖 降糖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成人万古霉素每日2g给药方案,能否达到10--20mg/L的目标血药浓度。方法回顾性分析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使用万古霉素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12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给药剂、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用药等与血药谷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按说明书给药的患者中,62.1%血药谷浓度低于目标血药谷浓度。年龄是患者用药后血药浓度是否能够达到目标值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符合说明书剂量给药的患者,年龄〈60岁者中70.0%低于目标血药浓度;年龄≥60岁者中,62.5%达到或高于目标血药浓度。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需审慎地评估患者的给药剂,尤其应该考虑年龄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万古霉素 给药剂量 血药谷浓度
  • 简介: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包含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等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结论和信息,用以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品。药品说明书所载内容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根据,并且具有法律效力。而近年临床用药上出现了一些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包括给药剂、适应人群、适应症或给药途径等,以至有相当一部分药害事件是合格药品因使用过错而引起(药品的使用过错是指违反药品说明书明示的使用要求,包括违反说明书明示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等等)。笔者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现对其常见的问题归纳如下。

  • 标签: 药品说明书 用药剂量 处方用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安全性 药品生产企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临床中药剂状况,通过方剂计量学方法,围绕方剂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为其发展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统计本院1月内中药处方(409方),结合方剂计量学方法,对方剂计量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显示临证处方用药计量的特点。结果:分析数据,提示处方中黄芪、川芎、当归、柴胡、白芍、黄芩、金银花、茯苓、党参、丹参、白术、附片、炙甘草等是高频用药;功能以温经止血、行气活血类为多。聚类结果提示,柴胡+黄芩+党参聚为一类,黄芪+川芎+当归+丹参聚为一类,金银花+茯苓+白术+炙甘草聚为一类。结论: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特性,依照中医理论指导,不断创新药物配对方法,可进一步确保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使患者获得最优的治疗。

  • 标签: 方剂计量学 中药 处方 配伍规律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