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electricalvelocimetry,EV)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应用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患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24、48h应用EV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测量记录心排血量指数(cardiacindex,CI)、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volumeindex,SVI)数值。应用Altman-Bland法检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患儿术后12、24、48h的CI、S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法测的CI及SVI与传统TTE测量的CI及SVI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EV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检测准确有效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 心排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瘢痕子宫产妇24例、正常剖宫产产妇30例,分别作为瘢痕子宫组与正常剖宫产组,采用称重法测量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2h、术后2~24h等不同阶段的出血量以及至术后24h为止的出血总量。结果瘢痕子宫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至术后24h内出血总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剖宫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正常剖宫产产妇,具有较高的大出血风险,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 标签: 瘢痕子宫 剖宫产 出血量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中心采血量不足量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4月500名献血者,回顾性分析献血者的临床资料,评估采血量不足量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性别、文化程度、采血护士年资、采血环境、采血次数及职业均是形成血液中心采血量不足量的单独危险因素。结论采血量不足量原因在于献血环境、采血护士年资、献血者职业、性别、献血次数及文化程度等,通过改善献血服务设备及营造舒适氛围尤为重要,且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及献血相关知识宣传,可达到减少血液资源浪费的目的。

  • 标签: 血液中心 采血量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按《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指导的ABO同型血液储备无法满足需求时发生紧急抢救输血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探讨术中血液制剂用量与出凝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外科患者术中用血〉1600ml的病例218例,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A组,106例)和凝血功能异常组(B组,紧急抢救输注O型红细胞患者31例)和未输注O型红细胞患者(C组,81例),比较各组患者基本信息,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redbloodcell,RBC)、病毒灭活冰冻血浆(virus-inactivatedfrozenplasma,VIFP)、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plasma,FFP)、冷沉淀血浆(cryoprecipitateplasma,CP)、血小板(platelets,Plt)(ml),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数据;分析用血量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对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24h、3d、7d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未结合胆红素(indirectbilirubin,IBiL)、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antiglobulintest,DAT)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安全和疗效。结果:A组和B组患者年龄及血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A型和AB型比例、输注RBC、FFP、CP和Plt量最高(P〈0.05);B组和C组的PT、APTT、INR、FIB明显异常(P〈0.05),与RBC、FFP、C的输注量相关(P〈0.05)。各组患者输血前DAT和不规则抗体阴性,输血后未检出新的不规则抗体,C组患者输血后Hb与输血前无统计学差异,且输血后IBiL无明显升高(P〉0.05),提示紧急抢救输血安全有效。结论:术前凝血功能是术中血液制剂输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临床术前评估患者术中出血和用血的依据,而紧急抢救输注O型红细胞可以达到ABO同型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紧急抢救输血 凝血功能 术中用血量 术前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产后出血在不同时段出血量的高危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8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所有产妇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时以及产后30min、30min~1h、1~2h、2~4h、4~6h、6~24h等不同时段出血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胎盘娩出时产妇出血量最多,产后30min次之,与其他时段的出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时段产妇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入院前的宫高和体重指数分别和胎盘娩出时出血量、胎盘娩出前出血量呈显著正比关系(P<0.05);而产妇入院前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孕期产前检查次数分别与胎盘娩出时出血量、产后30min出血量呈显著反比关系(P<0.05)。此外,引发胎盘娩出前出血量显著升高的主要因素为异常妊娠史,引发胎盘娩出时出血量显著升高的危险因素是剖宫产或者胎盘娩出异常者,引发产后2h出血量显著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宫高超过40cm、并发症羊水过多、巨大儿或者双胎。结论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极多,主要包括流产或分娩史、产程异常、羊水过多、胎儿巨大、胎数以及相关妇科疾病等,医院及家属应给予产妇不同时段的健康指导和支持,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各种高危因素对产妇造成的危害。

  • 标签: 产后出血 不同时段出血量 高危因素 临床研究
  • 简介:江水一夜间丰满了。曾经清亮的水质混合一路奔泻的沙土和废弃物,日益浑浊,一波一波地朝着芦苇丛奔涌。芦苇丛在石砾林立的第一道岸坝下,经过春天蓬勃的生发,密集如堡垒,在汹涌的江水中沉陷,遭受炮击般松懈瓦解,最后只剩下几根苇顶子浮游水面。芦苇丛上是小树林,大都是杨柳,还有笔直的成行相对的水杉,它们看着江水不断上涌,无能为力,在土黄色里越站越矮。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输血量输血治疗早产儿重度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重度贫血早产儿200例,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输血量,观察组则实施高输血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输血后的临床指标(Hb、RBC、HCT、HR、RR),以及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之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输血量治疗早产儿重度贫血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相关指标,还能在有效纠正患者贫血症状的前提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常规输血量 高输血量 早产儿重度贫血 临床分析
  • 简介:背景:腰椎手术常伴随大量失血,且失血形式不仅局限于术中可见的显性出血,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同样意义重大。目的:通过对腰椎多节段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即刻血常规的监测,以及手术过程中显性出血的准确计算,研究腰椎多节段内固定手术过程中隐性失血的情况,从而更科学地了解患者失血量变化,及时纠正贫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统计患者身高、体重、手术节段及手术当天早晨及术后1h内血常规检查结果以获取患者血细胞比容信息,并准确测量手术前后纱布重量、术中液体冲洗量及吸引器内液体量。根据以上数据,通过Gross方程计算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理论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共纳入78例患者,男34例,女44例,平均年龄(55.3±15.2)岁。手术时间(134.2±30.0)min,麻醉时间(162.0±32.5)min。患者理论总失血量为(726.5±276.3)ml,其中显性失血量(396.6±155.3)ml,隐性失血量(329.8±234.6)ml,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42.3%。结论:腰椎多节段内固定手术过程中存在大量隐性失血,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能单纯靠显性失血评估患者贫血及循环情况。重视隐性失血、准确评估患者失血量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 标签: 出血量 腰椎融合术 隐性失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改善循环法在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围放射科患者,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PDCA改善循环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待检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PDCA改善循环法后患者满意度、待检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给予PDCA改善循环法护理干预,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减少了待检时间和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探索。

  • 标签: PDCA改善循环法 放射科 护理安全管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可以说是快速发展,而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在我国,电力是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我国70%以上的电力都是来源于以煤炭燃烧的火力发电。但是,大量的煤炭燃烧造成了气候变暖、空气质量变差、雾霾严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出现,使这种状况得到了解决,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在发电过程中使煤得到了更充分的燃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改善。本文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循环机组效率的因素。

  • 标签: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发电 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动脉栓联合刮宫术治疗切口妊娠效果及出血量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住院收治的患有切口妊娠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法进行临床剖宫产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刮宫术进行临床剖宫产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出血情况以及术后患者对该种治疗手段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手段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切口妊娠,降低患者出血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明显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刮宫术 联合治疗 切囗妊娠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输血量输血治疗早产儿重度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重度贫血早产儿,采用随机掷骰子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输血量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大剂量输血治疗,观察两组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早产儿的心率为(135.5±9.4)次/min、呼吸频率为(45.5±5.7)次、红细胞计数为(6.25±0.25)×1012/L、血红蛋白水平为(140.4±5.5)g/L,参照组早产儿的心率为(160.5±10.9)次/min、呼吸频率为(65.5±5.2)次、红细胞计数为(5.36±0.28)×1012/L、血红蛋白水平为(105.6±5.8)g/L,与参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程度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34、17.959、16.427、30.164,P<0.05)。结论针对重度贫血早产儿给予大剂量输血治疗后效果显著,可改善早产儿贫血体质,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加速心肺功能的恢复,从而更好地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不同输血量 输血 早产儿 重度贫血
  • 简介:这期封面上的数学元素,同学们发现了吗?没发现也不要紧,小编告诉大家,它就是德罗斯特效应。注意注意.下面的三张图片同学们不要盯得太久,否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渐渐走到了框架的最里面,说不定还会头晕、胸闷、脑子混乱……所以请一定要节制哦.

  • 标签: 循环图形
  • 简介:摘要冷端系统是火电机组极为重要的辅助系统之一。本文主要以需求分析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优化思路,其次建立了模型,最后深度分析了寻优计算的主要过程。

  • 标签: 联合循环 冷端系统 循环水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患者优质护理工作开展中,PDCA循环管理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22例住院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PDCA循环管理法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出现不良事件例数少于参照组对象,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临床优质护理工作以及质量控制当中,PDCA循环管理法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PDCA循环管理法 质量控制 满意度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减少甲状腺切除术后出血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预见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措施,预见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比较两组术后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出血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甲状腺切除术 出血量 负性情绪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