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有效的对腹腔引流管进行护理。方法拔管前及拔管后的护理措施。结果腹腔引流有效引出渗出液,及时发现1例腹腔内大出血,2例胆漏,1例胰漏。术后病人无一例发生引流管脱出。结论对腹腔引流管进行有效护理,起到有效作用。

  • 标签: 腹腔引流管 有效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患者术后应用引流管护理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从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脑室引流术患者中,随机抽选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引流管护理。结果:在护理效果方面,实验组在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满意度94.28%,对照组满意度74.28%,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患者中,行引流管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 引流管护理 临床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密闭式腹腔引流引流最高处平切口引流、低于切口30厘米引流和低于切口60厘米的引流效果。方法将90例有腹腔引流管置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引流袋(体外连接装置)低于切口30厘米和60厘米的高度进行引流;观察组采用引流袋(体外连接装置)位置平切口引流,两组均为密闭式腹腔引流。观察两组引流效果和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引流效果与对照组有同样的引流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引流袋平切口引流,能够使腹腔内的积液正常引出,并且能够随身携带,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

  • 标签: 腹腔引流 护理 引流 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乳腺炎切开引流术后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入院的200例急性乳腺炎切开引流术后患者,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性乳腺炎 切开引流术后 有效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周围脓肿引流引流治疗与引流+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方法选取48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组给予引流+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引流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事件,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84%,切口感染率12%,腹腔脓肿发生率4%;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56.5%,切口感染率26.1%,腹腔脓肿发生率13%。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切口感染率及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引流+阑尾切除术治愈率较高,切口感染率、并发腹腔脓肿率低,优于单纯引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 引流管引流治疗 阑尾切除术 治愈率 切口感染率 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胆道引流管居家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行胆道引流管置入术的78例患者,其中38例选择在院内进行护理,40例选择出院后在家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家庭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院内护理组(5%vs.18%,P<0.05)。在生活质量评价方面,家庭护理组的患者更为满意(90%vs.76%)。结论:胆道引流管居家护理是安全可行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患者和家属的护理培训,以确保引流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 标签: 胆道引流管 居家护理 引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延迟引流与持续引流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引流量情况。方法52例患者均进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处理,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52例患者为对照组(26例)与实验组(26例)。其中我院医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持续引流法,而医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延迟引流法;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段及术后总引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后髌上周径差值、术后关节活动度以及吸收热之间等数据差异不显著,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取延迟引流法进行引流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引流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全膝关节 术后医护 引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负压密闭引流术治疗骨创伤时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于2020年12月10日/2021年11月30日(开始/结束)负压密闭引流术骨创伤患者94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恢复情况。结果 (1)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2)心理状态:护理后,实验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3)恢复情况:实验组住院时间、创伤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骨创伤负压密闭引流术治疗患者护理中,可以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助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可推广。

  • 标签: 骨创伤 负压密闭引流术 综合护理 心理状态 创伤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骨创伤患者实施有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42例骨创伤患者纳入研究(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并分组,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整体护理)。结果:护理后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情况及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方案临床积极性明显,可广泛推广。

  • 标签: 骨创伤 负压密闭引流术 护理措施 临床情况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接受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患者当中,对其术后进行引流管综合护理的相关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需要接受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将其随机均匀分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引流管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情况加以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远少于对照组,且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患者,对其术后引流管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出血 引流管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管引流术后早期抬高引流的可行性;方法术后3天后视胆汁引流情况,逐步水平抬高引流管至15cm~18cm;结果胆汁引流明显减少,病人恢复顺利,未发现胆道感染、胆漏增加及梗阻性黄疸发生;结论T管引流术后早期抬高引流可减少胆汁丢失,利于壶腹部功能恢复,避免持续低压引流可能对胆管细胞及肝细胞的损伤,利于病人康复。

  • 标签: T管引流术 自然重力引流 抬高引流
  • 简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需要更换引流袋。最常用的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腹腔引流管、T管引流等都需接引流袋。操作中往往需很大力气才能将导尿管尾端橡胶部分接上引流袋接管的头端突起部分。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个巧接引流袋的方法,经临床应用300例,无一例失败。介绍如下。

  • 标签: 引流袋 临床护理工作 管留置导尿 腹腔引流管 气囊导尿 T管引流
  • 简介: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病死率高.我们采取了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双侧侧脑室穿刺-尿激酶(UK)溶解引流术加腰穿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继发重型脑室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重型脑室出血 脑室引流 腰穿置管引流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 要:原220KV线路有两种稳定引流线的方式,一种是双吊串,一种是单吊串。输电线路的耐张塔引流支架路,尤其是单吊串引流线路,在强风环境下摆动过大,与张拉塔距离较小,容易因塔放电造成线路跳闸和停电,给企业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本发明属于输变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使耐张塔引流线稳定的装置及方法。

  • 标签: 耐张塔 引流支架 稳定引流线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皮片引流、负压引流及体位引流对跟骨骨折手术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3年间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08例,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皮片引流组(n=34)、负压引流组(n=37)、体位引流组(n=38),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负压引流尽管引流量最多,伤口愈合最快,但引流时间最长。而体位引流与皮片引流引流量、伤口愈合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引流物放置时间最短。结论负压、体位引流相较于皮片引流具更大优势,而此两种引流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酌情使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伤口愈合 引流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胸腔闭式引流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区间本科室接治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研究,统计68例,以简单分样法分组,即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引流平均用时与对照组比明显较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如胸腔感染、皮肤红肿等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效果理想,有益于减少引流时间,防治或规避并发症,临床运用价值高。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术 综合护理 结核性胸膜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优质护理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的有效性。方法:从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中,选择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提出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引流指标相对比,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调节引流高度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脑室出血32例,均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根据引流的高度分成抬高引流组(17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25cm)和常规引流组(15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10cm)。结果抬高引流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血肿消失时间是5~8d,平均(6.41±1.06)d;常规引流组血肿消失时间是7~10d,平均(8.33±1.11)d;两组血肿引流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抬高引流组组没有并发颅内感染;常规引流组有1例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经抗生素治疗、腰大池引流后好转。结论脑室出血外引流的高度在外耳道上方25cm,辅以尿激酶灌注,有助于脑室系统内血肿消散。

  • 标签: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高度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