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胆道引流居家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行胆道引流置入术的78例患者,其中38例选择在院内进行护理,40例选择出院后在家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家庭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院内护理组(5%vs.18%,P<0.05)。在生活质量评价方面,家庭护理组的患者更为满意(90%vs.76%)。结论:胆道引流居家护理是安全可行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患者和家属的护理培训,以确保引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 标签: 胆道引流管 居家护理 引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术后引流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8月到2014年9月我院收取且需行胆道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共145例,均给予全面性护理引流物的观察、置管护理、拔管护理、并发症护理。结果145例患者术后出现2例胆道出血,1例胆道感染,1例胆漏,未发生引流脱落、堵塞现象,均顺利出院。结论在胆道手术后,正确的、全面的引流护理使术后引流并发症低。

  • 标签: 护理 胆道手术 引流管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引流的临床护理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共26例,所有患者都进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胆道支架植入术,对患者的引流进行固定、冲洗、观察,统计引流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管周大量渗液,重新置管并护理后,患者并未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在手术后胆道出血,术后2周因经济负担而自行出院,出院2周后死亡。其余患者术后10~14d之后顺利拔出引流,患者平均置管时间为(12.1±1.3)d,住院时间相比其他报道有所缩短。结论在进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对患者的引流护理极为重要,这也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必要手段。

  • 标签: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胆道支架植入术 引流管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道引流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400例胆道手术后胆道引流的护理,细致地研究和分析以寻求达到最佳疗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术后并发8例切口感染,2例胆漏,2例胆道出血均经非手术治愈,临床随访和近期观察效果良好。结论术后胆道引流胆道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有着重要的作用。术后胆道引流的正确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

  • 标签: 胆道外科手术引流管护理要点
  • 简介:胆道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窦道胆道镜取石改变了胆道术后残余结石需要行多次于术的弊端,已经成为治疗术后残余结石的理想途径和首选方法。

  • 标签: 肌道疾痫 胆道引流管 实道 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支架内引流置入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30)在手术中放置T管进行引流,观察组患者(n=30)在手术中置入胆道支架内引流进行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并总结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7%,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胆管结石患者在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术过程中,置入胆道支架内引流进行引流,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后续临床工作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胆道支架内引流管 腹腔镜 胆道镜 探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胆道引流在肝胆脾胰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观察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的100例肝胆脾胰相关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胆道引流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式。收集并比较两组数据,包括治疗效果、疼痛缓解、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组相较于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显著提高,特别是在胆道阻塞、胆囊炎等病症中有更好的效果。胆道引流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此外,胆道引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胆道引流在肝胆脾胰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观察效果。通过引流的应用,可以改善胆道阻塞和胆囊炎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胆道引流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因此,胆道引流有望成为肝胆脾胰相关疾病治疗中的重要辅助手段。

  • 标签: 胆道引流管 肝胆脾胰 相关疾病 临床应用 观察效果
  • 简介:摘要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充分引流、密切观察、有效的镇痛能使病人减少并发症、早期拔管、减轻痛苦,有利术后恢复。

  • 标签: 外科 引流管 防止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价值。方法对49例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MBE)。结果49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均穿刺放置成功。放置胆道内支架7~10d后,TBIL、ALT、AST均明显下降(P〈0.05),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胆道支架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疗效确切,对于解除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疽、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效果。

  • 标签: 恶性胆道梗阻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引流的管道双重固定处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收治的31例患有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经皮肝胆道引流治疗,并且接受双重固定处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的导管出现了打折或者受压,医护人员发现后及时处理,未出现导管脱出等其他情况,患者治疗情况较好。结论在患有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治疗中,患者接受引流双重固定的效果较好,该方法值得应用。

  • 标签: 黄疸 固定 引流管 双重 恶性 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干预应用在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共有60例,均为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的时间区间为2019年1月到2021年6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30名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患者,实验组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患者接受协同护理的护理方式,参照组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针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实验组患者的相关评分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参照组为46.67%,实验组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协同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在临床治疗中起到理想的效果。

  • 标签: 协同护理 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管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密闭式腹腔引流引流最高处平切口引流、低于切口30厘米引流和低于切口60厘米的引流效果。方法将90例有腹腔引流置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引流袋(体外连接装置)低于切口30厘米和60厘米的高度进行引流;观察组采用引流袋(体外连接装置)位置平切口引流,两组均为密闭式腹腔引流。观察两组引流效果和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引流效果与对照组有同样的引流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引流袋平切口引流,能够使腹腔内的积液正常引出,并且能够随身携带,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

  • 标签: 腹腔引流 护理 引流 切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常选用非主要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目的讨论脑室引流观察及护理。方法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速过多;控制脑脊液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保持引流通畅,引流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

  • 标签: 脑室引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背心式引流固定装置防止引流脱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头颈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背心式引流固定装置固定引流引流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引流引流器,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引流意外脱落率及引流器意外脱落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固定装置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心式引流固定装置应用于头颈部术后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引流意外脱管与引流器意外脱落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固定装置的满意度。

  • 标签: 背心式引流管固定装置 头颈部 意外脱管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