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骨折患者,予以早期运动康复护理,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80名老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方案: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观察组,n=40),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40),以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为评价标准,对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对比。结果:护理管理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指标对比,关节功能Neer评分、躯体功能FIM评分值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97.50%(39/40)高于对照组患者85.00%(34/40),(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骨折患者中,能够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指标的恢复,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行性价值高。

  • 标签: 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 老年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早期康复治疗改善成人急性偏瘫的效果以及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中纳入76例急性偏瘫患者参与实验,经过调查诊断后确认符合入组标准。将以对比的形式展开本次实验,按照随机性原则将患者分为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即使用常规疗法的常规组以及应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的运动功能指标。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NIHSS、MAS和SS-QOL量表进行评估,经过分析来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上量表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 ,治疗后均有改善,但其中康复组更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成人急性偏瘫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降低偏瘫严重程度。

  • 标签: 成人 急性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药物疗法 效果
  • 简介:摘要: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初始阶段,想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需要重视运动课程,这要求教师在带领幼儿运动时,需要教给他们必备的健康知识,让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有所提升。但一些幼儿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在运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险,如何让他们在参加运动课程时不受伤害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给出自身的一些看法。

  • 标签: 幼儿园 运动课程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推拿早期干预法对运动发育落后患儿运动功能的提升效果。方法:本次 研究对象共 22 例,是我院收治的运动功能发育落后患儿,选取时间段为 2020 年 5 月-2020

  • 标签: 运动发育落后 早期推拿 运动功能 提升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法,在我院骨科接诊的老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120名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利用平均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0人,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再结合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优良率和焦虑情况,以及患者的抑郁自评情况等各项评分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在得到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均有所提升,且对照组要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SAS评分和SDS评分方面,干预后均有所降低,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方面,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科学的应用在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能够有利于患者负面情绪的科学缓解,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加速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与提升,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具有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骨科 老年 早起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整合照护干预对ICU神经重症患者运动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该院ICU收治的神经重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标号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运动整合照护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行为、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施早期运动整合照护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运动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结局优于对照组患者,无死亡率且复发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运动整合照护干预可显著提升ICU神经重症患者运动行为能力,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水平,降低死亡率,对患者获取良好预后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早期运动整合照护 ICU 神经重症 运动行为 预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分析其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急性期脑卒中患者50例,对照组25例,行药物基础治疗,实验组25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的恢复状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的 Fugl-Meye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 急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 Fugl-Meyer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需要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病例数46例,纳入时间段为2020年3月~2020年9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23例)与对照组(n=23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治疗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药物与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运用早期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为70.33±2.45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64.11±2.03分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升急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此次研究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结果显示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卒中患者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将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中,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ADL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前FMA评分、ADL评分并没有太大差异(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数据,研究组的FMA评分(61.38±20.13)、ADL评分(66.73±26.22)相比对照组的FMA评分(32.68±22.76)、ADL评分(44.96±25.64)要更高,且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6.97%)与对照组的(81.82%)相比要更高,P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运动发育迟缓通常发生在婴儿期,如果不小心很难发现。在幼儿时期,单个或多个粗细运动问题更加明显,严重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适应。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目前需要进行强化运动训练,配合儿童康复早期干预。

  • 标签: 融合运动 儿童康复 早期干预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取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收5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以简单随机方法把55例患者分为常规组(n=27)与观察组(n=28),对所有常规组患者采取基础的药物治疗,对所有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肢体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100.00%)与常规组(77.78%)相比,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

  • 标签: 运动功能 早期康复治疗 方法分析 脑卒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卒中患者84例(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的观察组(42例)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2例),观察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MA评分高,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借鉴。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分析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临床症状,探讨对其在早期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0例运动发育迟缓纳入本次研究,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60例患儿均接受早期干预。结果:60例患儿在早期接受干预之后,有47例患儿一直坚持到干预结束,临床总有效率74.46%。结论:在早期发现患儿存在有发育迟缓的症状,能够早期及时地进行预防与治疗,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之关键,在早期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 标签: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 临床分析 早期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观察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早期运动能力特点。方法纳入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术后行早期心肺运动试验的患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3个月内行心肺运动试验的患者40例,以手术日至心肺运动试验检查日的天数将患者分为出院组(术后30 d内,20例)、术后1月组(术后30~60 d,10例)和术后2月组(术后60~90 d,10例),探讨不同时段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特点;另将20例出院组按手术类型又分为大血管组(9例)、搭桥组(6例)和瓣膜组(5例),并进一步观察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出院时(术后30 d内)的运动能力,即观察不同时段和不同手术类型的所有患者从静息开始运动到无氧阈强度时的心率变化、收缩压变化,以及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无氧阈值以上的心肺运动试验,未发生运动意外等不良事件。①不同时段患者的运动能力:出院组达到无氧阈时的心率上升(8.8±7.1)次/min,显著低于术后1月组[(17.0±5.9)次/min]和术后2月组[(18.3±10.5)次/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组的无氧阈和峰值摄氧量分别为(8.0±1.5)和(11.0±2.9)ml/(kg·min),显著低于术后1月组[(11.2±3.1)和(15.6±4.2)ml/(kg·min)]和术后2月组[(11.9±2.6)和(15.7±2.8)ml/(k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月组与术后2月组的无氧阈和峰值摄氧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收缩压变化值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0 d内不同手术类型患者的运动能力:大血管组和搭桥组术后患者的无氧阈[(7.2±1.3)和(7.8±0.7)ml/(kg·min)]及峰值摄氧量[(10.4±2.9)和(9.4±1.3)ml/(kg·min)],分别明显低于瓣膜组[(9.6±1.5) ml/(kg·min)及(14.2±2.3)ml/(kg·min)]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在术后30~60 d显著提高,而大血管术和搭桥术患者术后30 d内的运动能力明显低于瓣膜术后患者。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心肺运动试验 无氧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运动疗法干预方式对于脑性瘫痪患儿的预后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96例进行研究,并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早期运动疗法,以最终疗效以及运动、生活评分量表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各项评价结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疗法干预方式对于脑性瘫痪患儿的预后影响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整体预后水平,临床中应当做到早诊断、早干预,最大程度提高患儿成长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运动疗法 早期干预 脑性瘫痪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介入对手部肌腱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76例损伤手部肌腱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早期对症治疗,给予观察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并对两组的手总主动活动度、功能独立性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手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功能独立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患者损伤手部肌腱后给予其早期康复介入,能促使患者更好的恢复手功能,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介入 手部肌腱损伤 手总主动活动度 功能独立性
  • 简介:摘要:本文将从野外攀岩运动特点中分析野外攀岩常见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出野外攀岩运动安全实施的解决对策,通过本文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参与者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为野外攀岩参与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野外攀岩 危险因素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中涉及偏瘫步道的实践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7.64±5.61)岁,行常规干预;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6.90±5.45)岁,进行偏瘫步道步行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负性情绪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运动功能评分为(77.87±4.94)分,高于对照组的(69.99±5.23)分(t=7.745,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80.67±12.16)分,高于对照组的(59.43±11.03)分(t=9.148,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为(14.41±3.19)分、(13.40±2.51)分,低于对照组的(18.79±4.03)分、(17.71±3.86)分(t=6.026、6.619,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22.00%(11/50)(χ2=7.162,P<0.05)。结论偏瘫步道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增强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并且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运动 偏瘫步道 运动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研究,探究早期针灸在该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70例上述该病患者,对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