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复苏和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4例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以及38例接受早期胃肠复苏和肠内营养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肠复苏和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胃肠复苏 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实验研究全麻下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后体位的不同对麻醉复苏早期是否有影响。方法 实验对象是选自于来我院治疗并实施胃肠道手术的老年病患,共有124人并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参照组有62人,本组病患术后体位采取的是平卧位;另一组是实验组有62人,本组病患术后体位采取的是头高脚低位。在实验期间要时刻监测病患的身体状况和各项指标水平,对比两组病患舌根后坠、低氧血症的发生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有躁动评分结果还有病患体位舒适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病患在术后出现舌根后坠和低氧血症的次数明显少于参照组病患,数据之间有很明显的差距且P<0.05;在统计病患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时,实验组病患在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病患,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很大(P<0.05);然后对比了两组病患躁动评分情况,实验组病患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且评分数值差异明显(P<0.05);调研了病患对于两种体位的舒适度的评分,实验组病患的体位舒适度是96.77%,而参照组病患的仅为77.42%,两组之间有很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采用头高脚低的体位进行术后恢复,不仅能够减少他们麻醉复苏早期的不良影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缓解躁动感,舒服度也很高,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全麻 老年患者 胃肠道手术 体位改变 麻醉复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实验研究全麻下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后体位的不同对麻醉复苏早期是否有影响。方法 实验对象是选自于来我院治疗并实施胃肠道手术的老年病患,共有124人并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参照组有62人,本组病患术后体位采取的是平卧位;另一组是实验组有62人,本组病患术后体位采取的是头高脚低位。在实验期间要时刻监测病患的身体状况和各项指标水平,对比两组病患舌根后坠、低氧血症的发生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有躁动评分结果还有病患体位舒适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病患在术后出现舌根后坠和低氧血症的次数明显少于参照组病患,数据之间有很明显的差距且P<0.05;在统计病患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时,实验组病患在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病患,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很大(P<0.05);然后对比了两组病患躁动评分情况,实验组病患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且评分数值差异明显(P<0.05);调研了病患对于两种体位的舒适度的评分,实验组病患的体位舒适度是96.77%,而参照组病患的仅为77.42%,两组之间有很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采用头高脚低的体位进行术后恢复,不仅能够减少他们麻醉复苏早期的不良影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缓解躁动感,舒服度也很高,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全麻 老年患者 胃肠道手术 体位改变 麻醉复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烧伤早期补液复苏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将1~3岁10~30%面积烧伤小儿患者按伤后入院接受补液的不同时间分为Ⅰ组(伤后1小时内)、Ⅱ组(伤后1~2小时)、Ⅲ组(伤后2~4小时)。计算各组在不同治疗时段(补液4小时和补液24小时)的每小时每公斤体重每1%烧伤面积的胶晶体补入量(ml·h-1·kg-1·%TBSA-1)和每公斤体重每小时的尿液量(ml·kg-1·hr-1)及其比值。结果复苏补液4h胶晶体输入量与Ⅱ组无显著差别;复苏补液24h,每1%烧伤面积每公斤体重补入胶晶体量Ⅲ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Ⅰ组和Ⅱ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儿中、重度烧伤后2~4小时复苏即应归为延迟复苏,且开始补液的4小时内,该组尿量多于伤后2小时内开始补液复苏患儿。

  • 标签: 小儿 烧伤 补液复苏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1-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胃肠复苏护理安全的PDCA管理效果。方法:我院针对无痛胃肠复苏护理安全采用PDCA管理模式,分别从应用后(2021年5月-2022年2月)与应用前(2020年6月-2020年12月)接受无痛胃肠镜诊疗的患者中各选取60例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苏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模式进行无痛胃肠复苏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性,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复苏护理 PDCA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输液复苏与晚期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总例数为48例,参照随机分组法将这48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分组,其中24例接受早期输液复苏干预的患者组成常规组,另外24例介绍晚期复苏干预的患者组成研究组,并设置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复苏效果的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效果较好(P<0.05);实验室检查指标的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来说,应给予患者晚期复苏干预,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提升复苏效果,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严重创伤 早期输液复苏 晚期复苏 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中使用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进行通气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0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组(42例)和气管内插管给氧组(48例),均使用带储氧袋的气囊连接高流量(10L/min)中心供氧系统,并分别连接于面罩加压手法控制给氧和气管插管给氧,并在心肺复苏开始及复苏后2min、5min、10min分别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复苏开始及复苏后2min、5min和10min的动脉血PaO2均明显提高,PaO2明显下降,两组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抢救心跳骤停患者早期,可以使用带储氧袋的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代替气管内插管给氧快速建立通气支持治疗。

  • 标签: 复苏囊面罩 加压给氧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早期液体复苏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基石,液体复苏的终点需多途径、多角度评估与把握。SAP早期液体复苏需要综合临床指标、压力指标、容量指标、微循环及组织氧代谢指标等各个监测参数,动态评估容量反应性与耐受性,监测大循环及微循环的灌注状态,把握复苏的阶段性,及时调整液体的晶胶比、速度等,防止过度补液导致肺水肿、腹腔高压等并发症,以不断提高SAP早期液体复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急性循环衰竭 液体复苏 血流动力学监测 微循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患者无痛胃肠镜术后的复苏护理与风险。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门诊收治的行无痛胃肠镜术治疗704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无痛胃肠镜术治疗和加强患者围手术期复苏护理管理,观察其护理效果和相应风险。结果704例老年患者延迟苏醒者占比1.85%,并发症发生率为8.98%,护理总满意率为95.39%;70-80岁(205例)延迟苏醒者占总人数的1.95%,并发症发生率为12.68%,护理满意率为94.15%;而>80岁(87例)延迟苏醒者占总人数的6.90%,并发症发生率为27.59%,护理满意率为94.25%。结论无痛胃肠镜具有高清晰度、高分辨率、胃镜内检查无死角、无损伤、高诊断率等优点,但年龄越大,并发症率越高,因此,应加强术后复苏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高龄患者 无痛胃肠镜术 复苏护理 风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心跳骤停的院前急救的抢救与转运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方法抽取2011-2012年这一段时间里我院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抢救与转运案例98例,对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这98例案例进行仔细的研究与分析得出抢救与转运措施与患者发病的原因、年龄、时间、地点等因素有关。结论心脏骤停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对其实施及时的抢救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呼吸 心跳骤停 院前急救 抢救与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早期再手术的原因以及临床处理。方法分析研究我院普外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实行胃肠外科再手术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消化道出血、吻合口周围疝、残胃排空障碍、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50例患者通过再手术48例临床治愈,死亡2例,病死率为4%。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以及操作方法,并且了解各种并发症,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损伤,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胃肠外科再手术 并发症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胃肠外科早期再手术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胃肠外科患者90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为14岁-80岁,平均年龄47岁,对其进行临床诊断及早期再手术治疗。结果90例胃肠外科患者经早期再手术,平均住院时间28天,治愈88例,治愈率96.4%;因首次手术时处理失误,再手术后由于严重感染而诱发多器官衰竭,死亡2例,占3.6%。结论本院采用有效的、规范化的治疗方法,为胃肠外科早期再手术临床诊治提供准确依据,减少再手术时对患者不必要的损伤,从而减少再手术诱发的并发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生活负担。

  • 标签: 胃肠外科再手术 早期 并发症 处理失误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早期康复护理与术前心理护理、术前禁食、术中保温管理、术后早期活动等对胃肠患者术后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胃肠患者术后的康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胃肠患者 术后 早期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创伤性休克早期中,即刻液体复苏与延迟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创伤性休克早期患者,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9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即刻液体复苏,观察组则为延迟液体复苏,分析不同方案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 从 改善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延长时间上人数少于对照组,此外,在红细胞压积( HCT )上两组对比上,治疗后观察组为( 22.75±2.16 ) % ,对照组则为( 16.99±2.15 ) % 。随后,在并发症发生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4.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5.6%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延迟液体复苏模式有利于改善脏器组织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对凝血功能加强保护,从而提升抢救的成功率,具有临床探索价值。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刻液体复苏 延迟液体复苏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