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监测高危儿早期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3月在我院产科出生并获得有效随访的276例足月新生儿纳入研究,按照是否合并无高危因素分为观察组(113例)与对照组(163例),获得家长知情同意后,在出生第7天、3月龄、6月龄分别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量表(NBNA)、婴幼儿智力发育检查量表(CDCC)、0-6岁儿童心理神经发育量表(儿心量表)进行随访调查,收集随访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出生第7天,观察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月龄,观察组CDCCMDI、CDCCP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月龄,观察组儿心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儿与健康新生儿相比,早期神经发育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加强动态监测以指导临床干预。

  • 标签: 高危儿 神经系统发育 婴幼儿智力发育测试 儿心量表
  • 简介:摘要:Wnt通路是胚胎早期神经发育的关键调控通路之一。该通路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Wnt通路主要包括Wnt蛋白家族、Frizzled受体 family、β-连环蛋白等重要因子。Wnt蛋白通过结合Frizzled和LRP受体形成受体复合体,引导β-连环蛋白信号转导进入细胞内,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胞功能。Wnt通路失调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Wnt通路失调易导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Wnt通路调控胎儿期赖氨酸水平也影响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本文为进一步阐明其在神经疾病发生机制中的重要参与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Wnt通路 胚胎 早期神经发育 神经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护理与早期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于神经发育迟缓儿童的智力行为发育中的效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神经发育迟缓患儿展开分析,利用电脑随机数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与生活指导,研究组接受早期个体化健康教育。采用Gesell量表比较两组小儿护理后的发育商评分;采用韦氏智力测试比较两组小儿智力评分。结果:两组小儿干预前,发育商及智力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发育商核心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小儿发育商差异显著;两组小儿智力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促进神经发育迟缓小儿更好地开展智力发育,提高小儿智力行为发育水平,实现远期健康效应,建议临床普及应用。

  • 标签: 个体化 健康教育 神经发育迟缓 智力行为发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用早期干预的方法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接诊的早产儿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医护指导与家庭干预相结合的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养育方式,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神经发育情况。结果经CDCC(childdevelopmentcenterofChina)量表测定比较发现在6、12、18及24月龄时,观察组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除6月龄时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月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esell发育量表检测,观察组早产儿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和适应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指导及家庭共同参与下的早期干预,能够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状况。

  • 标签: 早期干预 早产儿 神经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研究自行制定的早产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早期干预+出院后早期干预的早期神经发展计划,对其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NICU住院治疗的204例早产儿(28周≤胎龄<34周)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监护人是否同意对早产儿实施早期神经发展计划,将其分为干预组(n=113,接受NICU内早期干预+出院后早期干预措施)和对照组(n=91,仅接受出院后常规随访指导)。对2组早产儿出院后均定期随访,直至其校正胎龄12个月龄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对2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儿不同校正胎龄的神经发育评估指标异常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查日期:2017年2月27日),所有受试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喂养不耐受、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轻度窒息及Ⅲ度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预组患儿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组患儿校正胎龄40周时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NBNA)评分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以及校正胎龄1、3个月龄时的全身运动(GMs)评估异常率,分别为15.0%、15.0%、13.3%、12.4%、9.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4%、26.4%、24.2%、23.1%、22.0%,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χ2=4.029、P=0.045,χ2=4.035、P=0.045,χ2=4.051、P=0.044,χ2=5.863、P=0.015)。③2组患儿校正胎龄34、37周时的aEEG异常率,以及校正胎龄40周时的头颅MRI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干预组患儿校正胎龄6、12个月龄时的《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适应行为及个人社交行为5项能区发育异常率,分别为7.1%、6.2%,8.8%、7.1%,6.2%、6.2%,8.0%、6.2%,9.7%、7.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16.5%,19.8%、17.6%,18.7%、17.6%,17.6%、15.4%,20.9%、18.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采取本研究自行制定的早期神经发展计划,对早产儿是安全、有效的,较仅接受出院后常规随访指导的早产儿,可更好促进其中脑损伤高危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 标签: 早期干预(教育)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神经系统,生长发育 脑损伤 前瞻性研究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体格生长发育神经心理发育效果分析。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儿童保健科治疗的100例高危儿作为观察组,采用早期干预,将同期10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小儿的体格发育指标、发育商。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的体重、身高、头围均超过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干预12个月后总发育商、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社会行为评分与对照组的正常儿童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高危儿体格生长发育神经心理发育有明显促进效果,有助于提高高危儿身体素质,加快脑发育,减少神经系统损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危儿 早期干预 体格生长发育 神经心理发育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和神经发育的影响,为开展早产儿早期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抽取浙江省磐安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出生的早产儿152例,根据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77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系统保健和育儿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和个体化训练,分别于矫正月龄6个月及12个月进行智力发展指数(MDI)和运动发展指数(PDI)评价,比较两组早产儿矫正月龄6个月和12个月时体格和神经发育情况。结果矫正月龄6个月和矫正月龄12个月时,干预组MDI评分高于对照组[(94.2 ± 5.2)分比(85.3 ± 6.1)分、(104.9 ± 3.9)分比(91.7 ± 5.7)分],PDI评分也高于对照组[(93.7 ± 4.3)分比(81.7 ± 5.5)分、(96.9 ± 3.8)分比(83.9 ± 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对其体格、智力和运动能力发育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儿,早产 早期干预 生长和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训练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卫生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所制定的内容,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设计不同年龄段的教育训练方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服务,两组小儿均于1.5岁进行智力发育测验。结果实验组儿童在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社交等四个方面较对照组婴儿超前,发育商高于对照组,除大运动外,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婴儿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及应用研究。方法:将本院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1日的1000例高危婴儿纳入试验,随机整群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应用早期干预。对比两组高危婴儿干预后的运动和发育结果。结果:观察组高危婴儿的各项指标结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婴儿实施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其神经运动发育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干预 高危婴儿 运动发育
  • 简介:摘要:深入探讨抚触疗法对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干预手段的协同作用,通过系统综述现有研究分析抚触疗法的理论基础、实施方式及适用对象,同时揭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标准化问题、神经发育影响的量化评估难题以及与其他干预手段的协同作用不明确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抚触疗法实施标准、完善神经发育评估体系以及深入研究协同作用等优化对策。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抚触疗法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规范化应用,也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抚触疗法 新生儿 神经发育 标准化
  • 简介:高胆红素血症(HB)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常累及多器官及免疫系统,如脑、肝、肾、心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的损害,其中最严重的是对神经系统的损害[1].当未结合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可能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耳蜗外毛细胞.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早期干预 神经心理发育
  • 简介: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mbinemia,HB)对婴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及其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根据血清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bilirubin,UCB)水平,将系统管理中出生后3d的126例足月新生儿分为:对照组[(125.12±20.36)μmol/L]30例、HBI组[(215.71±35.12)μmol/L]33例、HBH组[(274.16±42.55)μmol/L]31例和HBⅢ组[(382.02±56.03)μmol/L]32例。在此基础上,给予HB组干预性治疗;出生后第3、7、14和28天,进行血清UCB测定和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定;出生后第1、3、6和12个月,运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神经行为发育商数评估。结果HBⅢ组神经行为评分和神经行为发育商数最低,HBⅡ组和HBⅠ组次之,对照组最高。干预后,HB组血清UCB水平均降低,神经行为评分和神经行为发育商数均提高;出生后第12个月时,HBI组和HBⅡ组神经行为发育商数与对照组相近(P〉0.05),HB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存在极显著统计学意义(t=13.472,P〈0.01)。结论新生儿HB可影响婴儿神经行为发育早期干预能改善其影响。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婴儿 神经行为学表现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延展性干预对早产儿早期神经发育相关影响的研究。方法 选择 2015年 1月 -2017年 1月在我院出生并且在儿童保健门诊规律随访的早产儿,符合入组条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基础儿童保健和护理( 1-3月龄期间每月进行一次常规儿童保健);干预组除常规基础儿童保健和护理外,在纠正胎龄 40周后 28天内行新生儿行为测定,并应用医院 -家庭综合模式进行延展性干预。对照组与干预组早产儿均在纠正月龄 3月龄应用《 0-6岁小儿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进行评估,同时应用简易高危儿筛查方法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结果 在早产儿纠正月龄3月龄时,干预组在简易高危儿筛查中视反应 (84.9% vs 70.2%, P<0.05)、竖头( 50.7% vs18.1%, P<0.05)、抬头( 76.7% vs 43.6%, P<0.05)等项目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异常姿势如持续头背曲、紧握拳、拇指内收等检出率方面对照组显著高于干预组( 60.6% vs 38.4%, P<0.05),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P<0.05)。《 0-6岁小儿神经心理行为检查》评估中干预组发育商及各能区发育月龄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延展干预 早产儿 早期 神经发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餐桌上的营养学1.黄豆对治缺铁性贫血和神经衰弱有益1斤黄豆中含铁质55毫克,不但量多且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对缺铁性贫血十分有益;1斤黄豆中含磷2855毫克,对神经衰弱和身虚体弱的孩子十分有益。

  • 标签: 黄豆 神经发育 孩子 缺铁性贫血 神经衰弱 人体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SGA)和早产适于胎龄儿(AGA)纠正胎龄6月龄和12月龄时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差异,促进早产SGA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且出院后定期在高危儿门诊规律随访满1年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定期进行身高、体重和头围测量及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并根据胎龄和出生体重分为SGA组和AGA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6月龄和12月龄时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情况。结果纳入随访研究的早产儿共144例,SGA组63例,AGA组81例。两组早产儿体格生长比较:SGA组纠正胎龄6月龄和12月龄时身高、体重及头围均落后于A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早产儿神经发育比较:在纠正胎龄6月龄时,SGA组适应性、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和发育商均落后于A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精细运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纠正胎龄12月龄时两组早产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和发育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产SGA体格生长明显落后于早产AGA,且在纠正胎龄12月龄时仍无法实现有效追赶,但神经发育追赶效果明显,可在纠正胎龄12月龄时达到早产AGA同等发育水平,临床应重视早产SGA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

  • 标签: 早产儿 小于胎龄儿 体格生长 神经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护理结合早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指数与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夏邑县妇幼保健院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的25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采用抚触护理结合早期游泳干预的25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黄疸指数及神经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黄疸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黄疸指数为(54.67±24.71)pmol/L,低于对照组的(89.51±26.37)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NBN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d后及7d后,观察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足月新生儿采取抚触护理结合早期游泳干预,可有效增强体格,降低黄疸发生率,利于新生儿神经发育及健康成长。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抚触护理 早期游泳 神经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HIE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表发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动作康复、触觉康复、听觉康复及前庭运动康复治疗)。记录随访12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量表(NBNA)评分及后遗症(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智力低下)的发生率。结果12个月随访后,观察组NBNA评分(39.15±3.67)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31.59±4.82)(P<0.05);且后遗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2.17%)明显低于对照组(13.04%)(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HIE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改善新生儿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HIE 神经系统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早期发展训练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100例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0例,分别命名: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的新生儿采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给予观察组新生儿在上述管理的基础之上实施早期发展训练进行干预。对两组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儿童在6月龄与10月龄时的DQ(发育商)指标与行为状态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儿童实施早期发展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的神经与心理发育,值得在此领域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儿童 早期发展训练 婴幼儿 神经心理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早期发展训练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从定期来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足月健康婴幼儿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将10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纳入婴幼儿50例,实施常规体检和保健指导服务。另一组为研究组,纳入婴幼儿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开展儿童早期发展训练。观察、对比两组婴幼儿不同月龄的发育商(DQ)测评数据。结果两组3月龄DQ评估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6月龄DQ、12月龄DQ测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训练重视比例为96.00%,对照组为70.00%,训练意识与DQ呈现正相关关系(rs=2.356,P<0.05)。结论对婴幼儿实施儿童早期发展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其神经心理发育

  • 标签: 婴幼儿 神经心理发育 儿童早期发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