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骨折脱位脊髓损伤(SCIWORA)的临床特点及其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9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SCIWORA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卧床、局部制动、应用激素、甘露醇、神经生长因子等,尿潴留予以导尿。出院后对所有患儿行临床随访,采用Frankel分级判断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结果32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0 ∶2.2,中位年龄为82个月(2~180个月);均有外伤史,其中跳舞下腰伤最常见(19/32),其次是交通事故伤(6/32)、高处坠落伤(3/32)、跌倒伤(3/32)及重物砸伤(1/32);主要临床症状为双下肢无力(23/32)、无力伴麻木(8/32)及麻木(1/32),通常于伤后立即出现(23/32),且呈进行性加重(31/32)。脊柱CT和X线检查未见异常,MRI检查多可见异常(26/32),表现为脊髓挫伤(23/32)和脊髓出血(3/32)。32例患儿中,脊髓损伤累及胸段20例、颈段4例、颈胸腰段2例、颈胸段4例、胸腰段2例。治疗1周后,32例患儿的Frankel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6例提高4级,2例提高3级,5例提高2级,7例提高1级。治疗期间,9例(28.1%)患儿并发尿路感染。32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3个月至5年)。随访期间,26例行定期康复治疗,另6例(E级)特殊治疗。至末次随访,32例患儿的Frankel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是与治疗1周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SCIWORA多见于女童,以跳舞下腰伤最常见,胸段脊髓最常受累,脊柱MRI是最佳检查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若患儿有明确外伤史和临床症状,及时进行脊柱MRI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 标签: 脊髓损伤 儿童 骨折 脱位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儿童轻微外伤后的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可导致截瘫,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于2018年3—12月收治3例儿童骨折脱位脊髓损伤致截瘫的患儿,并行椎管腔探查术,术中发现均存在终丝牵拉病变及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结合文献认为,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儿中很可能存在先天性脊髓拴系病变,如终丝牵拉等,在外力诱因下突然发病导致脊髓严重损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成人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系统并进行可信度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32例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7例,女35例;年龄18~82岁[(57.4±17.8)岁]。根据颈脊髓是否存在受压及致压物来源、是否存在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等因素建立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系统,进一步分析各型病例数、年龄及致伤原因。另收集24例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未参与该分系统制定的骨科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影像学分评估,计算Kappa系数对该分进行可信度评价。结果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系统分为Ⅰ~Ⅳ:Ⅰ为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或)颈椎管狭窄等基础病理改变;Ⅱ为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和(或)硬膜外血肿;Ⅲ为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但存在明确的DLC损伤征象;Ⅳ为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且不伴或仅存在可疑DLC损伤征象。其中Ⅰ、Ⅱ可同时伴或不伴DLC损伤。Ⅰ 83例(62.9%),年龄(62.2±15.7)岁,以跌倒伤(37例,44.6%)为主,其次为交通伤(31例,37.3%)。Ⅱ17例(12.9%),年龄(55.8±13.4)岁,以交通伤(9例,52.9%)和坠落伤(5例,29.4%)多见。Ⅲ24例(18.2%),年龄(53.6±16.3)岁,以坠落伤(9例,37.5%)和交通伤(8例,33.3%)多见。Ⅳ8例(6.1%),年龄(37.4±11.6)岁,以交通伤(4例,50.0%)和运动伤(3例,37.5%)多见。分可信度评估显示不同观察者之间患者分相同百分比为79.2%~87.5%,平均81.2%;Kappa系数为0.691~0.866,平均0.789,可信度为基本可信(0.61~0.80)。结论成人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系统可信度高,各型年龄分布及致伤原因的差异性提示该分系统对成人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分类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影像学分型
  • 简介:摘要儿童低能量骨折脱位脊髓损伤(SCIWORA)的发病机制不明。本文报道8例儿童低能量SCIWORA,年龄为5岁至8岁9个月;7例为舞蹈训练中的下腰动作导致,1例为摔伤所致;MRI显示8例均合并终丝脊髓拴系。其中4例患儿行经单侧椎间隙入路脊髓拴系松解手术,3例行脊髓拴系松解+椎管减压术,1例保守治疗。术后随访8~33个月,5例患儿肌力和(或)感觉功能、大小便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3例改善。研究结果初步提示合并终丝脊髓拴系可能与儿童低能量SCIWORA有关,尽早行终丝离断术有可能减少脊髓的再次损伤。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低能量骨折脱位脊髓损伤(SCIWORA)的发病机制不明。本文报道8例儿童低能量SCIWORA,年龄为5岁至8岁9个月;7例为舞蹈训练中的下腰动作导致,1例为摔伤所致;MRI显示8例均合并终丝脊髓拴系。其中4例患儿行经单侧椎间隙入路脊髓拴系松解手术,3例行脊髓拴系松解+椎管减压术,1例保守治疗。术后随访8~33个月,5例患儿肌力和(或)感觉功能、大小便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3例改善。研究结果初步提示合并终丝脊髓拴系可能与儿童低能量SCIWORA有关,尽早行终丝离断术有可能减少脊髓的再次损伤。

  • 标签:
  • 作者: 夏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1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共60例,将60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行为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两组干预前VAS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情感指数、健康指数、生活满意度、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及时消除患者焦虑、恐慌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序,保证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预见性护理;老年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非脱位过伸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收集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25例非脱位过伸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51±15)岁(范围:27~79岁)。损伤原因:车祸18例,重物砸伤2例,摔伤5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Ⅱ4例,Ⅳ5例,Ⅴ13例,Ⅵ3例;三柱理论分:单纯外侧柱4例,单纯内侧柱5例,内侧柱+外侧柱7例,三柱9例。25例后倾角术前-5.2°±4.2°(范围:-10°~0°)。术前MR检查示合并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5例,合并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损伤3例,合并PLC+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0例。合并韧带损伤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均>10°,其中5例患者后倾角改变>15°,5例患者后倾角改变>10°,而后倾角改变<10°患者合并韧带损伤;合并韧带损伤患者单纯外侧柱或内侧柱骨折患者6例,内侧柱+外侧柱骨折患者2例,三柱骨折患者2例。结果25例随访时间16.4个月(范围:12~24个月)。手术时间(124±33)min(范围:65~180 min),出血量(106±48)ml(范围:20~200 ml)。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根据骨折特点进行针对性关节面复位及下肢力线纠正,固定钢板偏前方放置固定骨折块。术后骨折复位评价:解剖复位20例,复位良好5例(关节面塌陷2~5 mm),骨折复位优良率100%。内固定方式:单纯外侧钢板4例,单纯内侧钢板2例,内侧+外侧钢板治疗15例,内侧钢板+外侧铆钉1例,内侧钢板+后方螺钉1例,外侧钢板+腓骨螺钉1例,内外侧钢板+外侧铆钉1例。8例术中进行了半月板修复,其中内侧5例,外侧3例。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3个月)。术后Rasmussen评分(24.9±3.5)分(范围:18~29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118°±9°(范围:90°~130°)。2例出现术后伤口表浅感染。结论非脱位过伸胫骨平台骨折主要影像学特征为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单纯前内侧柱/前外侧柱损伤时易合并"对角线"损伤,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10°时易合并周围韧带损伤;通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关节面平整及下肢力线,修复韧带软组织结构,重建膝关节稳定性,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胫骨骨折 韧带,关节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的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8年3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诊治的12例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为24~80岁,平均49.6岁。参照髋关节前脱位Epstein分及Letournel-Judet髋臼前柱骨折,对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归纳出一种分系统,共分4:A1例,髋关节髂骨脱位,髋臼骨折线涉及髂骨翼;B4例,髋关节髂骨脱位,髋臼骨折涉及髂前下棘;C5例,髋关节耻骨脱位,髋臼骨折涉及整个前壁;D2例,髋关节闭孔脱位,髋臼骨折仅涉及前角区。髋臼骨折保守治疗5例,手术内固定治疗6例,一期关节置换1例。分析各型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及功能结果。结果1例A髋臼骨折为不典型高位前柱骨折,4例B、3例C、2例D髋臼骨折为不典型前壁骨折。10例患者获平均17.2个月(3~46个月)随访,1例失访,另1例关节置换患者未纳入随访。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1例A患者手术复位差,功能结果差。1例B患者手术复位满意,功能结果为优;保守治疗及手术复位差各1例,功能结果均为差。C患者手术复位满意3例,功能结果满意2例,差1例(并发Brooker Ⅳ级异位骨化);保守治疗1例,复位及功能结果均差。2例D患者保守治疗,髋臼骨折复位差,功能结果均满意。结论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为一特殊类型损伤,可分为4:A、B、C需选择恰当手术入路复位固定髋臼骨折,D髋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可保守治疗。

  • 标签: 髋臼 骨折 髋脱位 分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脱位(monosegment 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 dislocation,mTLFD)分系统,并评估各类型的信度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脱位29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入及排出标准,共纳入123例纳入研究。根据不同类型的影像学特征提出mTLFD分,即Ⅰ(椎间盘损伤为主)和Ⅱ(椎体爆裂性骨折为主),再根据损伤节段分布将Ⅱ分为2个亚型:Ⅱa(T11及其以上)和Ⅱb(T11以下)。选取6名脊柱外科医生(3名住院医生、3名副主任医生),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对123例患者进行分,对各类型进行信度检验,以ICC评估该分系统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根据分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Ⅱa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术中探查骨性占位若仍存在,则行椎体次全切除术;Ⅱb采用一期后路减压、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术后CT检查若骨性占位仍存在,二期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重建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评估脊髓神经损害情况,比较各型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局部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0.4±1.8)个月,3名住院医生和3名副主任医生对mTLFD分的可重复性ICC分别平均为0.926和0.964,可信度ICC分别平均为0.746和0.907。进一步对各型进行信度检验,Ⅰ、Ⅱa和Ⅱb的可重复性ICC分别为0.930、0.940和0.966,可信度ICC分别平均为0.918、0.947和0.962。术后56例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Ⅰ、Ⅱa和Ⅱb术前VAS分别为(8.5±1.0)分、(8.4±1.0)分和(8.3±0.9)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2.0±1.1)分、(1.8±1.0)分和(1.8±0.9)分(P<0.001)。Ⅰ、Ⅱa和Ⅱb术前ODI分别为97.0%±2.1%、97.1%±1.9%和97.3%±2.1%,末次随访时改善至29.5%±6.8%、27.0%±6.0%和29.0%±6.7%(P<0.001)。Ⅰ、Ⅱa和Ⅱb术前局部Cobb角分别为20.9°±7.1°、29.0°±9.1°和26.4°±6.9°,末次随访时矫正至12.5°±5.4°、18.0°±9.1°和13.1°±5.1°(P<0.001)。结论建立的mTLFD分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各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均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对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8例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龄段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等方面的特征。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男女性别例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3.840,P>0.05);交通伤、平地跌倒致病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人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30、110.326,P<0.05);重物砸伤、打击伤、运动伤、其他原因致病的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中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椎体前缘软组织肿胀异常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64、71.775、49.352,P<0.05);CT检查见中后纵韧带骨化异常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44,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选择治疗方案的倾向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以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JOA评分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不同年龄段两两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致病原因存在明显差异,X线片及CT检测结果可作为患者的诊疗方案选择的依据。临床诊疗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性。

  • 标签: 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 年龄分布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骨折特点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4例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25 ~ 64岁,平均36.4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伤12例、高坠伤6例、摔伤6例。尺骨鹰嘴横或斜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20例;合并冠突骨折15例,根据Regan-Morrey分均为III;合并桡骨头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 ~ 19 d,平均10.5 d。所有患者均采用肘关节后方正中入路复位固定冠突、桡骨头和尺骨鹰嘴骨折,恢复滑车切迹解剖完整性。其中2例患者因冠突固定欠佳,加用肘前方入路复位固定冠突骨折。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 24个月,平均13.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8±0.5)个月。术后12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5.1±4.1)分,其中优8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3.3%。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未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肘关节不稳定、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复杂损伤,可涉及尺骨鹰嘴、冠突及桡骨头骨折。良好地复位及牢固固定各骨折块,尤其是滑车切迹的平整,同时术后积极规范的功能锻炼,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鹰嘴 肘关节 骨折脱位 手术
  • 简介:摘要骨盆新月形骨折脱位(CFDP),又称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是指侧方挤压导致后方的髂骨翼新月形骨折,同时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约占骨盆损伤的12%。目前,Day分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随着骨盆骨折治疗微创化发展的需要,精细分、闭合复位及精准置钉仍是临床医师的诊治难点。笔者就CFDP的应用解剖及致伤机制、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CFDP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骨盆 脱位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概念与临床表现、病理损伤特点、治疗方案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4例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儿资料,纳入标准为肘关节脱位合并尺桡骨近端一处或多处骨折,男25例、女9例;年龄(8.3±3.2)岁(范围5~16岁);左侧27例、右侧7例。致伤原因:玩滑板车摔伤16例、高处坠落伤10例、骑自行车摔伤5例及车祸伤3例。所有患儿均于急诊局麻下行手法复位纠正,复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CT扫描及肘关节MRI,评估骨折脱位的复位及韧带损伤情况;再根据合并骨折块的大小、移位程度及肘关节稳定性确定后续治疗方案:鹰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或接骨板固定,冠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袢钢板固定,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针固定。结果34例中经鹰嘴骨折脱位16例,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1例,外翻后外侧旋转不稳定4例及分离肘关节脱位13例。34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0.8)周,内固定失效病例。2例肘关节脱位并桡骨颈骨折中1例出现桡骨头坏死、1例出现桡骨近端骺板早闭。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肘关节半脱位脱位或不稳定,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5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30/34)。结论儿童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为肘关节脱位合并尺桡骨近端一处或者多处骨折,临床表现以经鹰嘴骨折脱位及分离肘关节脱位为主,大多通过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 儿童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汇聚肘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共收治的8例急性汇聚肘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3例,女5例;年龄15~51岁,平均30.9岁;左侧5例,右侧3例。合并伤:桡骨头骨折6例,桡骨远端骨折2例,冠状突骨折1例,肱骨内上髁骨折1例,腕舟骨骨折1例,下尺桡脱位1例。所有患者均闭合复位失败后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阻挡桡骨头复位的因素均为肱肌腱纵向撕裂,桡骨头从前方进入肱肌腱撕裂口而发生绞锁。末次随访时记录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12个月(平均6.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屈伸活动度平均101.9°(65°~150°)、旋转活动度平均132.5°(75°~170°)。8例患者均无明显疼痛及关节不稳定,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平均96.3分(90~100分)。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其中1例行肘关节松解术。1例因尺神经损伤行尺神经松解前移术。结论闭合复位失败的汇聚肘关节脱位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其疗效相对可靠。因为该损伤严重程度及合并损伤个体差异大,治疗方法也应个体化选择。

  • 标签: 脱位 肘关节 外科手术 选择性 汇聚型肘关节脱位 尺桡骨近端易位
  • 简介:摘要经典孟氏骨折的定义是尺骨骨折伴上尺桡关节脱位,如合并桡骨头后脱位,即肱桡关节后脱位时,称为后孟氏骨折。而对于不伴有上尺桡关节脱位者,不应笼统称为后孟氏骨折,可称为经尺骨近端骨折脱位。对于伴有上尺桡关节脱位后孟氏骨折,临床相对少见,其冠突骨折通常粉碎,上尺桡关节遭到破坏,环状韧带及骨间膜损伤,治疗时在恢复骨性结构及处理外侧韧带复合体后,还须关注与处理上尺桡关节的稳定,预后疗效不确定。而经尺骨近端骨折脱位临床相对多见,其冠突骨折块通常完整,环状韧带及骨间膜完好,在治疗上以恢复骨性结构为主,同时处理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预后效果好。通过解剖基础、影像学特征、损伤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鉴别和区分后孟氏骨折与经尺骨近端骨折脱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9例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患者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9~67岁,平均28.0岁;车祸伤11例,高空坠落伤6例,挤压伤2例;根据Tile分,C18例,C22例,C39例;6例改良肢体严重创伤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 MESS)≥7分,其中2例行髋关节离断术,4例行半侧骨盆离断术;13例患者行保肢手术,其中3例行外固定架手术,10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根据Matta影像学骨盆标准评价复位质量,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根据Majeed评分评估骨盆功能。结果手术时间为2~4 h,平均3.2 h;术中出血量400~1 200 ml,平均768.4 ml。18例存活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6个月。6例截肢患者中1例因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1周死亡,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为94.7%(18/19),截肢率31.6%(6/19)。18例存活患者骨盆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无一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18例存活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4±1.9)分(范围0~6分),其中无痛3例,轻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6例。13例保肢患者末次随访时,Matta影像学评价,优6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6.9%(10/13);Majeed功能评分(81.8±11.9)分(范围53~95分),其中优6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11/13)。保肢治疗中4例患者腰骶神经损伤致髋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单侧下肢感觉、运动减弱,经神经松解及营养支持治疗,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应早期判断肢体损伤情况,及早介入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为重,必要时选择髋关节离断术或半骨盆离断术。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骶髂关节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SJDISWF)分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0例SJDISW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3~58岁[(34.7±13.2)岁]。根据伤侧骶骨移位的方向将SJDISWF患者进行分,共分为3:Ⅰ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块向前脱出呈漂浮状;Ⅱ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块压缩粉碎,可波及骶前孔;Ⅲ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端向骶管内嵌插,造成骶管内占位。依据4名观察者间隔4周的两次分评估结果对SJDISWF分系统进行可信度检验。根据Ⅰ、Ⅱ、Ⅲ骨折,分别对患者行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内固定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者间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90,观察者内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54。本研究中Ⅰ患者12例,Ⅱ患者7例,Ⅲ患者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20.0±8.7)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4周[(10.2±1.7)周]。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优良率:Ⅰ83%(10/12),Ⅱ71%(5/7),Ⅲ0%(0/1),总优良率达75%。术后3个月Majeed功能评分为(74.6±5.2)分,术后6个月为(84.4±5.8)分(P<0.01);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Ⅰ75%(9/12),Ⅱ100%(7/7),Ⅲ0%(0/1),总优良率为80%。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或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骶髂关节疼痛、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复位丢失等。结论SJDISWF分系统的可信度较高,依据分对SJDISWF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方式均取得较为满意的复位固定及功能恢复效果,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骶髂关节 骶骨 脱位 骨折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头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中青年Mason Ⅲ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我们共收治21例Mason Ⅲ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头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并测量术后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7例获得完整随访,时间为11~38个月,平均23.9个月。根据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8例,良7例,可2例。术后未发生桡神经损伤、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头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Mason Ⅲ桡骨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术中仍需重视侧副韧带的修复。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治疗结果 桡骨头骨折 无头变径空心螺钉 微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肘关节外侧入路脱位法与非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的26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5~80岁[(51.6±4.9)岁]。Dubberley分:2A10例,2B5例,3A6例,3B5例。12例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脱位法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脱位法组),14例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传统显露方法行骨折复位内固定(非脱位法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1周内三维CT评估复位情况(分离或台阶>2 mm为差)、术后3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末次随访时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18个月[(10.5±3.3)个月]。脱位法组、非脱位法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6.9±15.5)min、(122.7±11.1)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3.3±9.7)ml、(112.9±10.1)ml(P>0.05)。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脱位法组复位均良好,而非脱位法组7例复位良好,7例关节面后方发现分离或台阶>2 mm(P<0.05)。术后3个月脱位法组MEPS为(90.0±1.4)分,其中优9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非脱位法组MEPS为(78.9±2.9)分,其中优5例,良4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64.3%(P<0.05)。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非脱位法组7例关节退变,其中3例螺钉切割,2例异位骨化,2例高龄患者单纯关节周围有骨赘形成;脱位法组2例高龄患者关节退变,单纯骨赘形成,未发现螺钉切割及异位骨化。结论对于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肘关节外侧入路脱位法复位内固定较非脱位法可以完全显露肱骨远端关节面,骨折解剖复位,肘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预后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edi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mTP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手术治疗的44例Wahlquist CmTPF患者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简称单一入路组)和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简称联合入路组)。单一入路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0.71±11.28)岁;左侧14例、右侧7例;骨折位于前内+后内+后外象限19例、后内+后外象限2例。联合入路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51.00±10.07)岁;左侧18例、右侧5例;骨折位于前内+后内+后外象限22例、后内+后外象限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半脱位率和复位不良率、输血事件发生率、胫骨平台近端内侧角和后倾角;采用肌肉骨骼功能评估简表(short musculoskeletal function assessment,SMFA)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功能和疼痛。结果术中出血量联合入路组为(597.83±89.79)ml,单一入路组为(516.67±79.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03)。联合入路组输血事件发生率为17%(4/23),单一入路组为14%(3/21),差异统计学意义(χ2=0.08,P=0.78)。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33个月,平均54个月。联合入路组术后膝关节半脱位率和骨折复位不良率均低于单一入路组(34.8% vs. 76.2%,χ2=7.59,P=0.006;30.4% vs. 61.9%,χ2=4.39,P=0.036)。两组术后胫骨平台近端内侧角和后倾角相近(86.67°±3.31° vs. 85.86°±4.36°,t=0.88,P=0.386;81.57°±3.22° vs. 83.90°±6.80°,t=1.44,P=0.162)。联合入路组术后SMFA和VAS评分分别为(20.52±11.04)分和(2.74±1.32)分,单一入路组分别为(31.19±16.79)分和(3.76±1.04)分,联合入路组疗效更佳(t=2.51,P=0.016;t=3.13,P=0.007)。结论采用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mTPF的疗效优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

  • 标签: 胫骨骨折 膝脱位 骨折固定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