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derived stem cells,HF-SCs)不仅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同时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和伦理问题等优势,因此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随着HF-SCs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分离、纯化、鉴定HF-SCs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寻找特异性较高的HF-SCs标记物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 标签: 毛囊 干细胞 表面标记物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 渣轨道条件下,列车的运行传输特点和关键参数有差异。本文以 下 ZPW-2000 系列轨道电路传输在渣轨道环境运行中参数确定,分析道床泄漏点阻、钢轨参数等确定原则和方法,希望能够对对应的客运专线建设研究分析提供参考。

  • 标签: 无碴轨道条件 ZPW-2000 系列 轨道电路 传输特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语法是语言体系中最晦涩难懂的,其中使动的使用对中国学习者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因此本文通过对比韩中使动的概念、类型和特征,通过 PPP教学法,制定了适合中国韩国语中级学习者关于使动的教育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使动

  • 标签: 韩国语 使动句 PPP教学法 教育方案
  • 简介:摘要乳腺组织定位标记夹是一种可经皮穿刺并在乳腺病灶组织中放置、具有定位标记作用的含金属标志物,主要用于可疑小肿块及不可触及乳腺癌的标记、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的标记、新辅助治疗前阳性淋巴结的标记以及指导随后的定位切除。相对于现阶段最常用的导丝定位技术,乳腺组织定位标记夹的应用是一种创新与补充,特别是对于穿刺活组织检查后影像学检查无法定位的乳腺癌以及新辅助治疗达到pCR或接近pCR的影像学阴性乳腺癌,其成为术前唯一能精确定位原发肿块位置的技术。但是,该技术仍存在放置后移位等问题,其安全性、临床效果以及适应证等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标签: 乳腺肿瘤 组织 定位标记 精准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不仅严重损害心脏功能,而且明显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因此,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至关重要。近年研究发现,炎症、氧化应激、纤维化、心房肌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相应的生物学标记物可以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和预后。

  • 标签: 心房颤动 生物学标记物
  • 简介:摘 要:班主任老师总要在和毕业学生的话别课讲点什么,不仅要表达师生的深情厚谊,更要寄予真诚的祝愿和殷切的期望,让学生牢记在心、受益终身!归结起来就三话:孝敬父母、传承美德,抵制“毒品”、学会自律,规划人生、谋求发展。

  • 标签: 毕业 话别 孝敬 抵制 规划
  • 简介:摘要:在将汉语翻译成法语的过程中,汉语的特殊句型是翻译的难点之一,典型的具有汉语语言特色的句型桎梏着学习者的思维,使其难以跳出汉语思维写出地道法语。本文将主要分析汉语中的连动的特征,借助案例分析来探索不同类型连动的翻译策略。

  • 标签: 汉译法 连动句 翻译策略
  • 简介:摘要OA是临床最常见的风湿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和预防等均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OA患者群体逐渐庞大,给社会带来的负担也日益加重,寻找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已经成为风湿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生物标记物是体内能够进行测量的,或能够测量其产物及影响的,预测某种结果或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的任何物质、结构、进程。一个良好的生物标记物能够辅助临床诊疗、判断预后的过程,但目前仍缺乏一种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临床上普遍使用的OA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骨关节炎 生物标记物 细胞因子 诊断
  • 作者: 樊茜 吝怡 马佳 朱森林 吴玉伟 牟星宜 邓博 康诗然 番敏 马锋 吕毅 严小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 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 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西安 710068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 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基于磁示踪技术的胃肿瘤标记定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6只雄性健康Beagle犬,全麻后行胃镜检查,假定胃肿瘤部位,然后利用内镜下软组织夹将示踪磁体钳夹并固定于胃肿瘤部位,退出胃镜。24 h后再次全麻,行腹腔镜胃肿瘤定位。常规建立腹腔镜戳孔并进镜后经操作孔置入寻踪磁体,将寻踪磁体置于胃表面肿瘤附近探查示踪磁体,两个磁体相吸后,腹腔镜下所见寻踪磁体所在部位即为胃肿瘤的位置,从而完成病灶的标记和定位。结果6只Beagle犬在胃镜下均成功留置示踪磁体,胃镜操作中磁体滑脱、副损伤、出血等。胃镜术后24 h,在腹腔镜手术下顺利置入寻踪磁体,寻踪磁体与示踪磁体自动相吸,形成"示踪磁体-胃壁-寻踪磁体"的三明治样结构,完成腹腔镜下对胃肿瘤的定位和识别,整个过程操作顺利,未出现意外损伤。结论基于磁示踪技术的胃镜联合腹腔镜胃肿瘤标记定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行。

  • 标签: 胃肿瘤 磁小体 胃镜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标记方法下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的效果。方法2015年6月—2018年8月选择健康志愿者200名在某医院手术室采集样本。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在每名志愿者上腹部设立空白对照A区,另用灭菌记号笔按B、C、D、E区进行标记,其中B、C区直接在腹部皮肤标记划线(B区划实线,C区划虚线),D、E区先消毒皮肤后作标记划线(D区划实线,E区划虚线)。消毒后分别在A、B、C、D、E区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消毒效果。结果200名健康志愿者共采集到1 000份样本,其中细菌培养阳性39份,阳性样本检出的菌落数为1~6 cfu/cm2;划实线标记区的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划虚线区,不同分区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1.87,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先划线后消毒的B、C区与A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05、9.09;P<0.05);而先消毒后划线的D、E区与A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区的细菌检出率高于C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P<0.05);D区的细菌检出率高于E区,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部位皮肤进行标记、消毒会对皮肤消毒效果产生影响,建议手术部位皮肤先消毒、后标记,并采用虚线进行标记的方法。

  • 标签: 消毒 手术部位 皮肤标记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预置标记线在泪道内窥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其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60例(60眼)进行泪道内窥镜手术,按患者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2组,单号作为对照组术中不预置标记线,即传统方法治疗;双号作为观察组,即先预置标记线。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中泪道黏膜损伤、出血、穿孔(假道)、眼睑水肿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可清晰地观察预置标记线的数量,结合泪道解剖学特征来判断泪道内窥镜探头所处位置,如泪道内窥镜下显示1根标记线提示在泪小管内;显示2根标记线汇聚处提示在泪总管内;显示2根标记线并且操作空间增大提示在泪囊内;显示2根标记线,可见黏膜皱襞提示在鼻泪管内。观察组术中泪道黏膜损伤发生率(16%)、术中出血发生率(13%)和眼睑水肿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2%、5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43,P=0.003;χ2=8.718,P=0.003;χ2=4.069,P=0.044);而术中穿孔(假道)对照组中发生了1例,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3)。术后组间出血发生率差异统计学意义(χ2=1.898,P=0.168)。2组中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均为少量,术中注水后不影响操作,术后少许出血者2 d内均能自行止血。结论:泪道内窥镜手术中应用预置标记线能更好地操控内窥镜检查及手术,能准确定位操作所处的位置,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泪道内窥镜 泪道置管术 预置标记线 泪道阻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词和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文中的词句,才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而每篇文章都会出现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新词句,学生只有理解这些新词句的意思,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此,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曾采用多种形式拧开了制约小学生阅读理解的瓶颈。

  • 标签: 观察 演示 造句 联想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体表标记摆位方法是否可以减少胸腹部肿瘤超重患者放疗摆位误差。方法入组2018年1-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放疗的胸腹部肿瘤超重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用常规体表标记摆位,B组用常规体表标记+辅助体表标记摆位,均采用头体一体式体位固定板+热塑体膜固定;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并在线自动匹配,记录各方向平移摆位误差数据,两组摆位误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A组和B组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4.47±2.91) mm和(2.97±1.68) mm (P<0.001)、(5.43±2.61) mm和(3.21±1.62) mm (P<0.001)、(3.87±2.40) mm和(2.59±1.57) mm (P<0.001)。结论采用辅助体表标记摆位方法可以减少胸腹部肿瘤超重患者的摆位误差,能提高治疗摆位重复性。

  • 标签: 胸腹部肿瘤 辅助体表标记 摆位误差 超重患者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目前有少数研究提示新发房颤的诊断和后续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关。机制可能包括共同的危险因素、检出偏倚等。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相关的出血事件可能是恶性肿瘤的警告信号,有利于尽早开展恶性肿瘤的相关检查并进行干预。

  • 标签: 新发心房颤动 恶性肿瘤 出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