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半年以来,国产电影的质量参差不齐,在市场上的表现有高有低。孰胜孰败,还要看下半年有没有异军突起。但有一点却已经很明朗一一如果年尾要评选2013“年度最具吐槽价值电影奖”的话,被观众合称为“富二代”的《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小时代》,已经足够三分天下,后来者纵使快马加鞭,总也望尘莫及。

  • 标签: 记者 新闻采访 新闻报道 新闻写作
  • 简介:一方面,中国制片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电影业的盈利模式也需要由影片票房盈利为主转变为盈利方式的多样化,尤其要注重电影后其相关附加产品的开发。在影院的投资方面,多厅影院和数字影院将成为投资的主流方向,电影的票价将出现多层化,弹性化,以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不仅是电影大国,且是电影强国。

  • 标签: 电影 产业 市场
  • 简介:中国理论发展演变的百年经历是中国对自身现代性不断追问,一再改写答案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受到现代性的策动,对电影本性——“电影性”不断探寻,促使电影理论不断获得自主性,走向自身,走向开放、多元与对话的过程。这一进程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理论的外来移植与民族内在追求的统一。二是理论的“他律”与“自律”相互胶着与互动。三是探寻路径从单一属性的界定到多元动态的认识。

  • 标签: 中国电影理论 电影性 现代性 路径
  • 简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美术和电影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必然的联系,美术中的内在规律对电影艺术设计规律的启发及影响,以及对美术中各种因子对电影艺术的微观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美术设计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结合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美术 设计 电影
  • 简介:2012年我国生产各类电影893部,同比增长60%;电影总票房170.73亿元,同比增长30.18%。尽管成绩斐然,但具体分析又会发现国产片票房占总票房的48.46%,这也是近十年来首次低于进口片票房,这无疑给中国产业敲响了警钟。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需要思考,中国企业需要如何向前发展?究竟应该走向何方?近日阅读高红岩教授的专著《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发现书中所提出的战略思路和战略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企业发展战略 电影产业 可持续发展 中国 企业战略 同比增长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凭借不断探索和学习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60年来中国银幕中的女性形象也经历了一个从为革命而活、为男人而活,到为自己而活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内涵。

  • 标签: 电影 女性 自我意识 女强人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女性主义电影研究吸收了心理学、符号学、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方面理论的滋养,对西方的主流电影,包括好莱坞商业电影,展开反思性的批评。随着性别研究的普及,后女性主义、男性气质研究、跨性别研究等方面理论成果被应用于电影研究。20世纪9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走出国门,在全球观众中产生很大的反响,也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 标签: 性别研究 中国电影 多元视角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后女性主义
  • 简介: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借助波特的钻石模型,文章对中国产业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国内市场竞争程度以及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了逐个分析,具体分析中充分运用国内外的对比,最终指出我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

  • 标签: 钻石模型 电影产业 国际竞争力
  • 简介:几年前人们还以为中国院线是一盘散沙,除了彼此之间争夺利益,压根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这种判断一直持续到《金陵十三钗》上映事件当中。所谓"八大院线"的称谓,第一次有了关于院线联盟的传说。后来,这种类似的发行商与院线方之间争执事件屡有发生,而院线的联盟则持续发酵。终于,一个院线家园的精神度假村诞生了。

  • 标签: 电影院线 中国 模范 产业 发行商 度假村
  • 简介:文化帝国主义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强势文化在文化上的殖民、侵略与霸权,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多样性发展构成威胁。好莱坞电影,作为文化帝国主义重要的一部分,推行普世价值观,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电影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国,为了适应当前发展要求,中国必须提高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创新。

  • 标签: 文化帝国主义 后经典好莱坞电影 影响 文化自觉 文化创新
  • 简介:西方小说在中国的每一次电影改编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语境密切相关。这种跨文化语境的演变,是中西方文化对峙、妥协与交流的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促使改编者参照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以符合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亦即跨文化改编中常见的文化渗透与融合的现象。研究早期的跨文化改编现象对我们理解中国早期电影生产和创作状况、中国早期电影与外来文化的交往状态、中国早期电影的价值意义以及电影改编理论的自身拓展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跨文化交际 电影 改编
  • 简介:作者论作为一种电影理论虽已接近死亡,但其生命力却在近几十年中悄无声息地融入并改变着电影的创作实践,其影响在不同国家地区的电影文化中都有不同的呈现。作者论及其所形成的电影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电影艺术理论与创作。在中国人的实践中,在“拟态环境”的喧哗的氛围里,作者论成为一种媒体现象。“作者导演”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象征资本,一种商业策略。作者导演与电影作品之间处于一种符号化连接之中。笔者在符号学视野下,通过一系列分析认为,在商业策略的造神运动背后,畸形地强调导演的作用,树立电影作者标签,并不能改变中国工业根基薄弱,电影整体质量低下的问题。

  • 标签: 作者论 符号 中国电影导演 商业策略
  • 简介:2012年度“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观众,并在亚、欧、美主要国家集中采样,取得了十多万条统计数据,在广泛性和针对性上取得了平衡。2012年度调研报告通过数据,描绘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报告不仅是对2011—2012年度中国在文化强国建设上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措施的回应,也是对入世十年来中国产业国际影响力状况的梳理与总结。报告认为:相对美、英、法、日等电影输出大国,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文化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但是,外国观众普遍认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渐增长。中国电影故事、电影音乐、电影哲学等方面有较高的辨识度,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在电影故事、字幕翻译、宣传推广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最后,报告对中国如何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 标签: 中国电影 国际传播 文化输出 文化冲突 文化安全
  • 简介:解放军艺术学院训练部共同科目教研室副教授詹庆生的论文《审查还是分级?——中国的管理困境与转型难题》、训练部军事文艺研究所副研究员吕益都的论文((从残缺梦到未来梦——对中国非现实题材电影创作的思考》,9月26日在第2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论坛”揭晓的首届“中国金鸡奖理论评论奖”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 标签: 中国电影 金鸡奖 评论 解放军艺术学院 非现实题材 电影创作
  • 简介:2012年的中国市场,在“大片”云集中突围出一批制作精良的以情取胜的电影,这些电影不仅延续着以往情感片的“爱”“情”的主题,而且还表现出博大而真切的人文关怀,这使电影主题意蕴更加深厚,带给人们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 标签: 2012电影情 感人 文关怀
  • 简介:“重构中国史”的呼声应当是伴随着史学观念的转型而出现的一种迫切的现实诉求.这一诉求在实践中以近20年来醒目的电影史专题研究初步获得可喜的成果.它们不约而同地表现出摆脱中国史传统写作中的“革命史观”的意识形态桎梏,而趋向于一种新型的“整体史观”的建构.中国史研究的新进展为中国史教学带来了新的视野,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只有在科学的史学观念指导下,电影史的研究和电影史的教学均不断稳步、扎实、有序地深入、拓展和革新,中国史的全面构建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 标签: 电影史学 观念转型 重构中国电影史
  • 简介:由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与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拍摄的电影《青春雷锋》,以生动的影像和鲜活的细节讲述了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展示了其“感恩社会、热爱生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精神。影片由谭仲池、彭海燕联合编剧,根据其共同创作的小说《雷锋》改编而成,刘一君导演。

  • 标签: 电影资料馆 《雷锋》 影片 青春 看片会 中国
  • 简介:中国中“全球性移居”的纽约华人为对象进行考察。中国人的“全球性移居”主要是向着东南亚和北美进行的,前者发生在近现代以前,后者是进入近现代以后才活跃起来的。东南亚移居是从原居住地的直接移动,北美移居则是经由“地域性移居”城市上海和香港到达旧金山后再去纽约,有时也经由台北。近现代中国人的“全球性移居”可以描绘成“原籍地一‘上海一香港一台北’一纽约”这一移动路线。在这一移动路线中,从原籍地到“上海一香港一台北”属于“地域性移居”,从中国到美国属于“全球性移居”。“纽约华人”大部分是从上海和香港出发的,上海和香港是中国国内的移民城市,因此,纽约华人大多数具有从国内某地先到上海或香港再到纽约的两次移民经验。

  • 标签: 全球性移居 地域性移居 上海和香港 纽约华人 双重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