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多伴骨折段移位,其中在颏舌肌颏部附着周围骨折后,颏部骨折段被颏舌肌拉入舌下的病例,临床比较少见。作者报道1典型病例.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粉碎性 骨折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方法对12患者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法治疗,并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a,优良率为75%.结论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方法可靠,术后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双钢板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用双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4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随访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无螺钉钢板断裂,时间为6~12个月,无脱落。末次随访时,按照Johner-Wruhs及Merchant评分评定疗效优12,良1,可1。结论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经内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不损坏骨折断端血供,保持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并发症少,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良好方法。

  • 标签: 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解剖型锁定钢板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力性骨折的MRI诊断。方法选择我院从2004年10月到2012年10月,均无明确外伤史,且经临床随访已证实的8应力性骨折患者的资料。对所有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患者,其中胫骨近端4,腓骨中段1,胫骨远端1,跟骨1,第三跖骨18患者在症状出现后1个月内均X线平片检查,其中3可疑骨折,2怀疑肿瘤,2待定,1明确骨折8患者均经MRI检查明确诊断。8应力性骨折的MRI成像中均显示骨折线。其中5横行,2,1半弧形。骨折线呈长T1短T2的7,长T1长T2的1。6见骨髓水肿,呈长T1长T2改变。6有骨皮质增厚,8均有骨膜增生,5有周围软组织肿胀。结论对于应力性骨折MRI可以早期明确诊断。对于平片检查阴性或者怀疑肿瘤的病例应早期MRI检查,对应力性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应力性骨折 MRI诊断
  • 作者: 张雪枫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7-12-22
  • 出处:《医药卫生》 2007年第12期
  • 机构: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创伤、骨折等严重伤的并发症,起病急,发展迅速,早期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常易漏诊或误诊,若诊断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10~15%[1].根据Sevitt将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分型[2],可分为暴发型、典型、不完全型三种,暴发型预后不良,不完全型早期处理,预后较好,典型者病情十分危险,死亡率为10~2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Pilon骨折为胫骨远干骺端的粉碎性骨折,伴有胫骨负重面不同程度的碎裂及关节软骨、软组织的严重损伤,是临床上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本报告陈述我院对12Pilon骨折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 标签: pilon骨折 且型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应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60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9—15个月,均在4—8个月内愈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在6—12个月内愈合,按Kolmenrt等评定标准,膝关节功能优29,良20,差2,差良率87.5%。结论锁定钢板应用于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远端 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5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有限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术治疗。观察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结果在桡偏角度、掌倾角度以及桡骨高度比较上,治疗后指标与正常髋关节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患者随访1年显示骨折愈合理想,无严重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显示治疗优良率91.4%(32/35)。结论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有限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术治疗,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普及。

  • 标签: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收治的116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非锁定重建钢板98,锁定重建钢板18)内固定,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结果116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5月(平均3.3月)。无锁骨下血管、神经损伤,无肺脏损伤,无切口感染、骨不连,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发生。肩关节功能依据Constant标准,优105,良11,优良率100%。结论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术中注意保护软组织。谨慎的使用钢丝固定碎骨块。对新鲜骨折,植骨是可以避免的。不推荐广泛运用锁定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

  • 标签: 锁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重建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侧T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35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35侧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6个月。骨折复位维持满意。腕关节功能根据Gar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本组优26,良5,可3,差1。并发症3,发生率8.5%,其中,拇长伸肌腱激惹2骨折延迟愈合1。结论掌侧锁定钢板能有效地维持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复位,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但它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锁定钢板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relatedfractures)的再次骨折发生率、出院后是否坚持服药与再次骨折的关系,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482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情况,将再次骨折的患者根据是否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对比其再次骨折发生率及两次骨折间隔时间长短的差异,说明骨质疏松预防用药的重要性。结果1再次骨折率为11.2%,其中第一次骨折出院后坚持服药仍骨折的患者占5.5%,未坚持服药发生骨折的患者占12.9%,(P=0.032)。2第一次骨折至第二次骨折之间平均间隔时间为23.89个月,其中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36.50±1.64月,第一次骨折后不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22.31±4.60月,(P=0.000)。结论出院后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预防再次骨折有一定的作用,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比不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要长。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治疗 再次骨折 预防
  • 简介:近两年治疗新兵应力性骨折35,均为男性战士,入伍时间2个月~1年。发病部位:股骨2,胫骨24,腓骨5,尺桡骨4。致伤原因:5km武装越野23,打球7,其它5。对局部症状较重,X线示骨折明显的4石膏固定后在2月内治愈;

  • 标签: 应力性骨折 摘要 X线示骨折 入伍时间 发病部位 武装越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性肱骨髁间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16肱骨髁间骨折,均使用后正中切口,采用Y钢板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16患者,随访8个月—18个月。无骨折不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按Cassebacem术后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7,良5,可3,差1,优良率80%。结论手术使用Y钢板加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简单易行,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肱骨髁间骨折 手术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解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医院收治的132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90天骨折愈合有效率为93.9%,高于术后30天时的81.1%,差异有意义。结论使用解剖板内固定对锁骨粉碎性骨折治疗,可以高质量得恢复锁骨的外形、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并发症少、效果明显。

  • 标签: 锁骨骨折 粉碎性 解剖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