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梗阻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肠梗阻病例,总结肠梗阻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结果肠梗阻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体温升高、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症状,病因以肠粘连、嵌顿疝致病为主,实验室及仪器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等明显上升,仪器检查显示,手术方式根据病因可采取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术、扭转复位术、肠套叠复位术、切除吻合术等。结论根据肠梗阻临床特点进行对应治疗对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绞窄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有趋向肠梗阻患者,均应尽早手术治疗。结论在坏死前做出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性绞窄性肠梗阻 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 作者: 林大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8-18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8期
  • 机构: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之一,它可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两大类型,目前其病死率仍高达5%~10%。当肠梗阻并发肠绞窄时其病死率可上升至6.6%~20%,如何不失时机实施手术治疗,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37例绞窄性肠梗阻的回顾性分析,今报告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法对肠梗阻CT诊断准确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搜索2000年-2014年国内外发表相关文献,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基础上,分析文献间异质来源,对产生阈值效应因素进行Meta分析,合并有阈值效应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得到合并特异性和诊断敏感性,并得出合并阴性似然比和阳性似然比。结果文献检索共得到305篇,有21篇符合纳入标准,均是肠梗阻CT诊断相关质量较高较为准确研究,合并特异性为0.912,合并敏感性为0.701,阴性似然比为0.232,阳性似然比为7.503。结论CT诊断对于根阻有着较高特异性,但还需要更大范围、更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绞窄性肠梗阻 CT诊断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诊断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住125例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治愈120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肠梗阻变化快,病因复杂多样,及早诊断、手术治疗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其治愈率关键。

  • 标签: 绞窄性肠梗阻 并发症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梗阻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CT特征。方法将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急诊37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CT方法进行检查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7例患者采用CT检查与治疗结果基本符合,CT检查准确率达到94.59%。结论对肠梗阻患者采用CT检查具有极高肠系膜及其血管病变诊断应用价值,为患者急救治疗提供准确诊断资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绞窄性肠梗阻 肠系膜血管 CT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阻梗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肠梗阻患者中64例肠梗阻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择案例全部实施手术治疗后,治愈61人,治愈率达96.7%,死亡3人,死亡率为3.3%。结论针对肠梗阻患者而言,早期诊治、及时实施手术是治疗重点。

  • 标签: 绞窄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肠梗阻临床治疗办法.方法分析在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肠梗阻治疗患者98例.结果95例肠梗阻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康复,治愈率达到了96.9%.结论肠梗阻病人发病时间短,且有伴有强烈腹部绞痛,甚至可能出现休克.因此,应尽早地确诊以便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进而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关键词肠梗阻;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37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梗阻临床并不少见,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基层医院没有CT等影像检查,因此常常在肠道坏死后出现典型腹膜炎表现和全身情况严重变化时,才行手术探查。故手术可能切除较长坏死袢,甚至切除长度足以给患者带来短综合征。如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避免或减少切除,最大限度地避免坏死及其所带来危害。

  • 标签: 绞窄性小肠梗阻 早期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肠梗阻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肠梗阻和单纯肠梗阻患者CT影像资料各30例,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肠管和肠系膜及其血管CT影像改变,总结分析肠梗阻影像学特点。结果相比于单纯肠梗阻患者,肠梗阻患者增厚,出现靶征和同心圆征,积气、积液。肠系膜及其血管影像显示肠系膜水肿、出血,出现漩涡征及门静脉气栓,腹腔内积液或腹水,图像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CT检查可明显观察到肠梗阻患者、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对疾病诊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CT可作为检查该疾病首选方法。

  • 标签: CT检查 绞窄性肠梗阻 单纯性肠梗阻 肠系膜 血管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X线对肠梗阻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本院诊治肠梗阻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4例,女性患者58例,年龄在23~48岁,平均年龄为(38.65±12.54)岁。有手术史108例、无手术史34例。142例患者均给予X线检测。结果本组X线发现例数85例,诊断准确率为59.86%。结论X线平片能发现肠梗阻典型征象,可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且价格低廉,一直受到县级医院认可。

  • 标签: 绞窄性肠梗阻 X线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粘连肠梗阻应用MSCT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43例本院在2019年6月-2020年12月诊治粘连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手术以及病理检查确定发生,并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做出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诊断粘连肠梗阻中,检出率较高,是理想辅助诊断方法。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绞窄 MSCT(多层螺旋CT) 检出率
  • 简介:腹内疝临床上并不少见,在所有肠梗阻病因中约占1%左右。腹内疝有真疝和假疝之分,真疝是指肠管或腹腔内容物从原位置穿过腹腔内正常或异常孔道进入另一腹膜囊内,这类疝多有腹膜形成疝囊;假疝是指肠管穿过裂孔或粘连形成环孔,无疝囊。

  • 标签: 腹内疝 绞窄性肠梗阻 诊治体会 腹膜 疝囊 肠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梗阻早期诊断与手术时机选择。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时间段内我院接收112例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时间段患者,设为早期研究组;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时间段患者,设为后期研究组,各56例。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死亡率指标、坏死肠管切除率指标,获得本次研究结果。结果:从治疗情况来说,112例患者中2例患者死亡,110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8.21%。12例坏死肠管切除,切除率计算结果为10.71%。其中,早期组死亡例数为1例,切除例数为10例,切除率为10.01%;后期组死亡例数为1例,切除例数为2例,切除率为1.7%。结论:对肠梗阻疾病,实施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可达到降低疾病死亡率和坏死肠管切除率目的。

  • 标签: 绞窄性肠梗阻 早期诊断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该类疾病手术指征判别,一直是困扰急诊医师难题。现对1例肠梗阻患者术后死亡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征象不明显病人,要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手术救治。

  • 标签: 绞窄性肠梗阻 手术指征 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