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窄性肠梗阻CT诊断Meta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绞窄性肠梗阻CT诊断Meta分析

袁纯婵安启国邵宗华

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卫生院565109

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法对绞窄性肠梗阻的CT诊断准确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搜索2000年-2014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文献间的异质性来源,对产生阈值效应的因素进行Meta分析,合并有阈值效应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得到合并的特异性和诊断的敏感性,并得出合并的阴性似然比和阳性似然比。结果:文献检索共得到305篇,有21篇符合纳入的标准,均是绞窄性肠梗阻CT诊断相关的质量较高的、较为准确的研究,合并的特异性为0.912,合并的敏感性为0.701,阴性的似然比为0.232,阳性的似然比为7.503。结论:CT诊断对于绞窄性肠根阻有着较高的特异性,但还需要更大范围的、更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绞窄性肠梗阻;CT诊断;Meta分析

绞窄性肠梗阻指的是肠梗阻合并发生肠壁的血运障碍,造成肠梗阻部分出现缺血、水肿甚至坏死,有研究发现死亡率为58%-61%[1]。而随着影响学的发展,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传统的腹部X线透视或者平片的影像学检查却没有较高的准确性;而较为标准的诊断方法为血管造影,但是由于该种方式是有创性检查,因此使用的范围较小。而CT诊断的广泛运用,使诊断的准确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多排螺旋CT技术的问世,因其具有图像层厚更薄、扫描速度更快以及分辨率更高等优势,能够对肠梗阻的细节进行更清晰、更全面、更直观地显示[2]。本研究将运用Meta分析法对绞窄性肠梗阻的CT诊断准确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评价CT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检索分为三部分,根据数据库再对检索进行调整。检索词分诊断准确性和目标疾病两大部分,检索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英文检索的主题词和关键词包括:Tomography,X-raycomputed,computed,Strangulatedobstructio,sensitivity,specificity。中文检索的主题词和关键词包括:CT诊断,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

1.2数据搜索

1.2.1数据库:Cochrane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3]。

1.2.2手工检索:对创刊至今的《放射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实用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

1.3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文献对绞窄性肠梗阻进行的有效评价;有明确的手术诊断、随访诊断;患者例数在30例以上;提供的信息足够,可通过2×2表对特异性、敏感性、似然比进行计算。

1.3.2排除标准:绞窄性肠梗阻的综述资料;没有绞窄性肠梗阻的CT检查资料;动物实验资料;儿童绞窄性肠梗阻的相关研究;非肠梗阻引起的肠缺血的CT检查。

1.4质量评价

根据QUADAS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4]。“是”表示满足标准;“否”表示未提及或者不满足标准;“不清楚”表示部分满足。QUADAS是从变异、偏倚以及报告质量这三方面对文献进行逐条评价,并找到产生变异或偏倚的原因。

1.5数据合并

对2×2表进行计算;通过相关软件和Excel2014对CT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似然比和阳性似然比进行计算合并,绘制工作特征曲线图和漏斗图。工作特征曲线图的计算公式如下:

2结果

文献检索共得到305篇,有21篇符合纳入的标准,均是绞窄性肠梗阻CT诊断相关的质量较高的、较为准确的研究,合并的特异性为0.912,合并的敏感性为0.701,阴性的似然比为0.232,阳性的似然比为7.503。通过QUADAS质量评价,文献的积分为10.8分以上,说明纳入的文献质量较好,并通过检验,提示发表无明显偏倚。

3讨论

本研究中病例数总共为1759例,平均的发病率通过计算为34.17%,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CT诊断的总敏感性为70.2%,特异性为91.1%。研究中发现还有19.4%的患者存在漏诊,其CT检查表现阴性,因此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检查方式,提高绞窄性肠梗阻的检出率。CT阴性有91.1%的患者能够排除绞窄性肠梗阻,CT阳性有70.2%患者能够排除绞窄性肠梗阻。由于绞窄性肠梗阻只有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因此有缺血的潜在风险。而CT诊断是对缺血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而这对于肠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时非常关键的,因为缺血若不及时发现,患者的死亡率会大大提升。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主要是相关的文献较少,文献中CT诊断方式的不同、造影剂的不同、诊断的标准不同、是否进行随访等都会使结果的可信区间和变异性增大。与此同时,由于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具体征象非常多,包括了肠壁的强化不均、肠壁出血、肠系膜出血、肠系膜静脉气栓、门静脉气栓、肠系膜积气、肠曲特异形态、腹水等等,因此目前诊断的标准尚未统一[5]。由此可见,对绞窄性肠梗阻的具体征象进行分层分析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推进。在未来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研究还应该继续,必须包括真实的研究和效益评价,期待未来的研究会显示出更大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变异范围,并在进行严格校正的基础上,实施严密的试验设计,这样才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研究的真实性。因此,更加广泛的病例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有助于CT诊断在绞窄性肠梗阻临床检查中的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纳入了1759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通过分析计算表明,CT诊断对于绞窄性肠根阻有着较高的特异性,但还需要更大范围的、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文华,曹庆选,杨世锋等.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的CT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0(1):81-85.

[2]乔中伟,李国平,帕米尔等.小儿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3(1):46-49.

[3]龙学颖,李宜雄,曹觉等.粘连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17(4):375-380.

[4]吕志军,李伟大,潘锦杨等.绞窄性肠梗阻的CT诊断[J].现代实用医学,2010,20(12):966-967.

[5]黄朝晖,潘锦杨,朱智伟等.螺旋CT检查在绞窄性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J].放射学实践,2011,26(3):3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