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急剧变动之战国时期的孟子,针砭时弊,在儒学独特的视域下,从宏观领域思考其所身处时代面临的社会问题,尤其审慎当时频繁发生的战争问题,同时对军事领域诸问题作了高度的哲学之学理概括,涉及其对军事领域的整体认识和解读,形成了孟子独特的军事哲学思想。从哲学的形上层面分析,孟子的宁世息战的战争观是以其性善论为哲学价值根基。这种天道从形而上的层面上和人的价值根基上弥息了战争。

  • 标签: 孟子 军事 天下意识 战争 性善论
  • 简介: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从表面上看,孟、荀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天道观方面,孟子主张“天人合一”的人格天道,荀子主张“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关于人性的认识中,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在政治观上,孟子主张重王抑霸,荀子主张王霸兼用。但是,孟、荀的思想实质上同宗同源,从根本上是相近的。孟、荀以其整体论的方法论为指导建构教育思想体系,将其教育哲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思想紧密相连的同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浑然一体。孟、荀始终坚守仁义,重视教育,强调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既倡导教育以人为目的,又强调教育的社会目的:以人为工具促进社会发展。

  • 标签: 孟子 荀子 教育哲学 天道观 人性论
  • 简介:晏阳初是极负盛名的教育家,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教育理论都起源于教育哲学思想的萌动。而晏阳初教育理论也正基于其博大精深的教育哲学思想。探讨了晏阳初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中的自由教育哲学思想、博爱教育哲学思想、民本教育哲学思想及其晏阳初教育哲学思想对当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启迪价值。

  • 标签: 教育哲学思想 晏阳初 教育哲学
  • 简介:林风眠先生艺术哲学思想的核心可概括为’为艺术战”.他“为艺术创作战”.也”为艺术教育战”.二者殊途同归于他对民族的大爱。儒家,道家、禅宗的哲学思想在他“为艺术战”的一生中实现了合流,这使得他的百年人生分外开阔与厚重。

  • 标签: 林风眠为艺术战 艺术创作 艺术教育
  • 简介: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针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弊端,探索老子哲学思想与高校学生管理相结合的路子,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局面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借鉴。

  • 标签: 老子 学生管理 模式 创新
  • 简介:谭嗣同是近代欲建哲学体系的第一人,他的体系集中表现在《仁学》一书中。《仁学》的哲学思想又集中表现在“二十七界说”中。“二十七界说”思想明确,有其佛学的外表,但其内核乃是融摄儒佛道三家而归宗于儒,乃是为他追求的“通”或“一”的观念作一个哲学的说明,而“通”或“一”乃是谭嗣同致力于伦理、政治上“平等”观念的哲学依据。

  • 标签: 哲学思想 谭嗣同 《仁学》 二十七界说 哲学家 儒家
  • 简介:本文探讨当代西方艺术哲学思想中可能存在的中国“内容”,即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思想对于西方哲学与艺术的潜在影响。这种影响有时较为明显,有时较为隐晦,却始终存在。不过,探讨中国传统对于西方思想的影响并不是为了得到某种心理的满足,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身。为此,本文从20世纪初西方汉学家对于“气韵生动”的解释开始,集中讨论当代西方艺术哲学思想中的“书写”概念与中国艺术理论中的“姿势”概念之间的可能关联,以展现其中的意义所在。

  • 标签: 艺术哲学 中国与西方 姿势 书写
  • 简介:技术进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法国技术哲学家埃吕尔是当代技术哲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埃吕尔认为技术可以作为效率手段、人工环境或技术系统,而技术进步则是从传统社会到技术社会,再到技术系统,经历了从关注个体进步到整体进步的转变。埃吕尔的技术哲学思想为我们理解技术的不可逆性和普遍性对教育影响的必然,以及教育中的“效率”追求,技术化了的人,人的主动性的丧失等对教育影响的实然,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研究视角。从技术对教育影响的应然性来看,教育要回到人,回到过程,回到生活,回到终身学习,回到教育的本真。

  • 标签: 埃吕尔 技术自主论 技术环境论 技术系统论 人的技术化 教育的本真
  • 简介: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冯契的‘智慧’说研究”结项成果——《冯契“智慧”说探析》一书于2012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一改学术界以往对冯契“智慧”说研究的微观路径,从整体上、宏观上全面、深入而又系统地研究冯契“智慧”说,全面贯彻“哲学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的辩证方法,系统探讨了冯契“智慧”说的学术价值,填补了中国当代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空白,为我们全面了解、研究冯契“智慧”说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 标签: 《冯契“智慧”说探析》 “智慧”说 系统性
  • 简介:意义是语言哲学领域讨论的最核心问题之一。罗兰·巴特符号学思想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试图在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寻找意义的产生机制,并指出意义产生的无限生成性、动态性、不确定性。其语言哲学思想反映了他“怀疑主义理性思辨”的立论取向和对“存在主义”、认识论的反披,也跳出了德国形而上学的樊囿,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新尼采主义”倾向。

  • 标签: 意义 机制 巴特 语言
  • 简介:维特根斯坦(1889—1951),生于维也纳,系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是20世纪哲学研究语言转向的积极倡导者与主要完成人,对其语言哲学思想的借鉴,既体现了翻译研究对语言与意义的回溯,同时也是经历了后现代思潮之后翻译研究的本体意识回归。然而,借鉴不等于拿来就用,借鉴更需要走出来一条“消化一筛选一深入”的道路。当前翻译研究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明显不足,值得反思。

  • 标签: 翻译研究 维特根斯坦 现状 反思
  • 简介:在人与自然关系意义上,人类历史具有自然目的和人类自由的双重目的性,人类肩负着自然发展和人类解放的双重使命。自然目的与人本身的目的互为前提,互相决定,二者共同构成宏大的人类历史目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五位一体、整体渐进发展、局部重点突破原则。

  • 标签: 目的 自由 劳动
  • 简介:罗尔斯的政治哲学使得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达到了最为成熟的状态。他的政治思想可以区分为正义论阶段与政治自由主义阶段。在正义论阶段,无知之幕的思想从价值层面出发,较好地论证了福利社会的合理性,但是这一思想仍然存在逻辑上的不足之处。在政治自由主义阶段,对公共理性的阐述,克服了康德政治思想必须要诉诸于对自由意志假定的缺陷,使得政治层面的合理性以一种内在必然性的方式体现出来。但是,由于他仍然秉承着传统自由主义的理性观,使得他的政治思想没有能够进一步地深入下去。

  • 标签: 罗尔斯 正义论 无知之幕 政治自由主义 公共理性
  • 简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的成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未来的走向。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我们务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艰巨性、挑战性,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本文立足客观现实,结合新的历史条件,首先从唯物论和辩证法角度分析当今时代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的影响,其次阐述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全方位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后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

  • 标签: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哲学思考
  • 简介:传统冲突法建立在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学说基础之上,其哲学基础是19世纪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冲突法理论不考虑各国法律背后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此实现了冲突法的非政治性。随着冷战的结束,新自由主义复兴。中国国际私法在近年来无论在理论还是在立法上长期受自由主义范式影响,尤其是在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扩张和惯常居所原则的扩大化为标志,绝对的自由主义范式主导了立法思维。中国国际私法必须破除绝对自由主义范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并结合当代中国冲突法实践,开辟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冲突法新道路。

  • 标签: 法律冲突 国际私法 自由主义 政治哲学
  • 简介: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一本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哲学著作,它巧妙地把哲学与革命结合起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 标签: 艾思奇 《大众哲学》 唯物辩证法 革命
  • 简介:由于现代解构主义研究进路对卢梭"立法者"定位有所偏差,卢梭政治哲学思想长期为学者所争论,因此需要依靠"表面的问题"来研究卢梭的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回顾自然法以及城邦德性从古典到现代的嬗变,共同体的解构与重构成为卢梭研究的起点。为了在共同体中追求彻底而纯粹的自由,卢梭将自然法推向了极致,批判科学与艺术的泛滥,也批判了导致人类社会不平等的私有制。在偶然因素的作用下,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后,立法者卢梭指导社会契约的订立以构建共同体,但这种论证产生了诸多前后矛盾之处,说明卢梭更多的是一位用语词构建共同体的启蒙思想家,一位非历史主义者。

  • 标签: 卢梭 自由 共同体 自然法 德性
  • 简介:研究教学学术、改革教学方法需要有整体的视野,不能局限于就方法谈方法,停留于具体操作方法的探究上。李秀林先生从把哲学教学法建成为一门科学的高度,系统探讨了哲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其理性思考和实践经验对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富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李秀林哲学教学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启示
  • 简介: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所创立的矛盾论,从根本上给出了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的主方法。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本文以矛盾理论为背景,从哲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高校文化理念体系建设的内涵,并就新形势下如何推进高校文化建设进行了研究探讨。

  • 标签: 矛盾分析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建设
  • 简介:新时期,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盛行,严重地冲击着年轻的大学生们,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较大变化,从生命哲学视角来看,表现出过分追求物质生命的满足,而忽视精神生命的充实,弱化了社会生命的担当。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沿用传统的知识授受方式,较多地关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精神生命的需求,扼杀了学生生命的活力。因此,必须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丰富课程内容,拓展教育途径,引导学生生命走向和谐,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标签: 大学生 生命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