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②政党争取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

  • 标签: 政党政治 国家政权 政治活动 国家意志 主要表现 政治问题
  • 简介:目前世界政党治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非典型性政党,它们有的是没有经过政党注册登记为政党但是以政党方式活动和发生影响的政治组织;有的是经过了社团注册、法律认可的政党组织形式,但在理论纲领、终极目标、组织认同、纪律要求等传统政党要素方面不完全,在规模、组织化、专业化、制度化程度等等方面存在不足和缺失。它们可称为“准政党”与“类政党”,这类“非典型政党”的出现、活动与影响将是政党治中的新常态,是政党治中值得注意的现象。

  • 标签: 类政党 准政党 非典型政党 无党派人士
  • 简介:有学者认为日本和西方国家一样是政党治,因为国会中有代表左、中、右各种社会力量的政党.当日本人向别的国家介绍日本的政治体制时,"日本是民主的政党治"这一条是一定会提到的.然而同样是"民主政治",它在日本的运作和功能的发挥又是怎样的呢?首先要指出的是,日本的政党治存有先天的不足.

  • 标签: 日本 政党政治 民主政治体制 金权政治 国家利益
  • 简介:政党文化研究是近几年来才引起学界关注的。就其研究现状来看,政党文化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政党文化的概念与功能,而焦点问题是对政党文化概念的阐发。本文着重考察了政党文化的本质与概念,并据此提出了政党文化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共产党政文化研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路。

  • 标签: 政党文化 中国典产党政党文化
  • 简介:人们常说的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其实根本不是政党制度,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实际的政党治模式。制度是人为制定的行为规范,真正的政党制度是规范公民政党结社和政党运作的政治制度。实际上,过去西方的政党治研究所采用的是系统研究范式,而不是制度研究范式。把模式误认为是制度,这是中文世界里政党治研究存在的一个习惯性错误,由此导致了对政党治的错误认识,并在实践上产生了严重的误导作用。

  • 标签: 政党制度 政党政治模式 制度研究范式 系统研究范式
  • 简介:一、台湾政党概况目前在台湾政坛上比较活跃的政党多是上个世纪80年代成立的。20世纪80年代,台湾宣布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后,出现了建党热,一下子涌现出许多政党。据不完全统计,台湾现有108个政党。但是这一百多个政党大多数是“泡沫党”,既没有宗旨,也没有健全的组织,更谈不上影响力了。目前在台湾比较有影响的政党也就只有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台湾民主进步党和团结联盟。这些政党分属于泛蓝和泛绿阵营。

  • 标签: 政党政治 台湾地区 20世纪80年代 中国国民党 泛绿阵营 亲民党
  • 简介:试析台湾政党治的形成李猛黎莉本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统治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开始调整其统治政策,“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推行西方政党治,从而结束“一党政治”出现多党并存竞争的格局。这种局面的产生,有其岛内外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一)台湾政党治的形成导...

  • 标签: 政党政治 国民党 台湾地区 台湾当局 党外人士 反对党
  • 简介:民主既有价值性的一面,又有工具性的一面;既是经验性的,又是建构性的.在不同的文化生态和现代化进程中,民主既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的展开,也有不同的内在的深化需要.西方国家、中国之所以会不约而同地转向现代协治,是因为自由民主的、人民民主的民主政治和政党治各自都遭遇到了政治效能的问题.中西方政党治效能问题的本质、成因以及解决的方式虽不相同,但都要在经验实践与反思建构的复合进程中强化政党施治的正当性.

  • 标签: 协商民主 治理 协商治理 政党政府 价值性 工具性
  • 简介:宪政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西方,早期的宪政着重保护一种消极的个人自由,并与此相适应,宪政的具体制度采取了权力分立并相互制约的方式。19世纪末以后,宪政开始致力于保护公民的积极自由,同时政党治对宪政的作用也凸显了出来。本文想通过揭示西方这种显著的历史变化,以期对现代西方宪政的实质有更好的了解。

  • 标签: 西方宪政 政党政治 灵魂 19世纪末 宪政理论 个人自由
  • 简介:西方宪政的理论与实践一直不断地变化发展,其变化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19世纪末以后,政党治成为现代西方宪政的主要推动力。

  • 标签: 宪政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政党政治
  • 简介:目前,伊拉克正处于历史上政党治最为活跃的时期。2003年萨达姆政权垮台,美国按照本国模式在伊拉克实行所谓的多党选举和民主自由。但政治重建后的伊拉克形成了以民族和宗教教派为基础的权力分配格局,造成严重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分裂,治理失序问题突出,民众生存权、发展权难以保证。伊拉克在缺少国家认同的前提下实施多党制选举制度,想要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还面临很大挑战。

  • 标签: 政党政治 政治重建 伊拉克 选举制度 国家认同 萨达姆政权
  • 简介:在剧变后捷克政党治演变过程中,有三个引人注目的特点:一是公民民主党作为东欧地区不多见的成熟的右翼政党,力量强大,长期主导本国政坛;二是捷克社会民主党成为东欧地区在本国左翼阵营中充当主导力量的重建社会党;三是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作为“共产主义后继党”坚持不改名易帜,并成为东欧地区在本国政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共产主义政党。这三个基本特点,是捷克政治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捷克 政党政治 左翼
  • 简介:政党自产生后已逐渐成为世界多数国家最重要的政治主体,政党治成为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主要形式。政党的历史合法性在于其产生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基础;现代政党治通过民主选举、有效决策、权力监督等政治运作机制获得现实合法性;根据当代社会历史条件,政党通过发展社会经济、创新意识形态、构建和谐社会、发扬党内民主、提高执政能力等多种途径,构筑政党治的时代合法性体系。

  • 标签: 政党 政治 政党政治 合法性
  • 简介:政党模式的演变正在对西方国家现行的政党治构成严峻的挑战.一些老牌政党要么改换门庭,要么被新兴的政党所取代.由于选票决定政党的命运,而选票又基本上掌握在选民手中,所以,在选举期间如何投选民之所好,在上台执政以后如何兑现承诺,满足选民的利益诉求,就成为政党的理念及其活动的首要内容.

  • 标签: 政党模式 路线趋同 “分投选票” “反政党政治”
  • 简介:近年来,欧洲政党治发生了引人注目的新变化,进入了"多党同步发展"与竞争的新阶段.各政党都在调整建党思想和方针政策,谋求振兴自己,在欧洲政坛上发挥主导作用.欧洲政党治的变化及其政策调整将对欧洲政治、社会思潮及欧洲一体化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欧洲国家 政党政治 政治格局 政策理论革新 民主主义
  • 简介:提升执政党的政治沟通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执政党治沟通能力存在几个方面缺陷,包括沟通的被动性、沟通的非民主性、沟通的滞后性及沟通的非制度化;其原因在于人的原因、沟通渠道的原因、体制机制的原因及技术的原因;通过优化执政党治沟通队伍、完善相关制度,推进执政党治沟通制度化、大力发展网络政治沟通平台,以提升政治沟通能力。

  • 标签: 执政党 政治沟通 能力
  • 简介:知识分子一开始就介入了中国政党治的发育过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国外引入“政党”概念,并在接受、传播和改造这一概念的过程中,一面消解了国人对“党”的心理障碍,一面身体力行直接参与了政党的实践。但他们对“政党”与“革命党”的刻意区分,也造成了国人对政党知识的某种误读。而这种误读直到五四时期才被逐步纠正过来。从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和创建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就很少受到上述限制。与老一代的知识分子不同,这批新一代的知识精英更具不依附于政治权力的独立性特征。“五四”以后,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一面着手在知识青年中建党,以完成“党化”,一面又大力推进国共合作,以实施“化党”,并最终在“党化”与“化党”的事实推演中,逐步找到了一条改造政党、变革中国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政党 革命党 “五四”精英 知识分子 政党政治 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