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大气污染和烟草消耗等因素的影响,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在上升,但是原发于气管支气管病变仍然是比较罕见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主要包括局灶病变(如恶性或良性气管支气管肿瘤)[1]和弥漫性病变(如淀粉样变、气管支气管骨化病等)[2]。罕见支气管病变疾病发病原因和治疗方式不尽相同,有必要对其进行综述和总结。

  • 标签: 支气管腔内病变 罕见病 支气管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异物长期滞留的临床特点,减少支气管异物的漏诊误诊。方法予以咽喉局部麻醉后,在心电监护下行支气管镜常规检查,发现异物后使用异物钳或网篮取出异物。结果本组28例支气管异物患者,使用异物钳钳取或网篮套取异物,异物清除顺利,取出异物大小在0.5-4.0cm。异物滞留部位以右肺支气管多见;异物阻塞处支气管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炎症、糜烂、肉芽生长,其中肉芽包裹的异物酷似新生物。结论支气管异物治疗的最佳方法为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同时抗感染。不明原因的慢性肺部感染、肺不张、可疑肺部占位应尽早行纤支镜检查。

  • 标签: 支气管 异物 纤支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支气管痰块的检出率及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行胸部CT扫描的患者资料,计算痰块的检出率,总结其CT特征。结果500例胸部CT检查的患者支气管痰检出率11.4%,且痰块影像表现各异。结论支气管内痰块具有多样性、可变性的特殊表现,能特征性的提示支气管内炎症的存在。

  • 标签: 多层螺旋CT支气管痰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病变的X线平片、CT和HRCT表现做一对比分析。方法取临床确诊支气管病变12例,分别摄有胸正侧位片,常规CT扫描和HRCT扫描。HRCT选薄层,大矩阵和高分辨率算法。结果显示X光平片漏诊率高,特异性低。CT较平片显示效果好,但显示率及诊断准确率均低于HRCT。结论HRCT扫描对于诊断支气管病变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常规CT较平片显示率高。

  • 标签: 支气管腔内病变 X线摄影 体层摄影 HR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管支气管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时间段来院治疗的气管支气管恶性肿瘤患者100例规定为本次探究对象。对照组(50例)进行化疗治疗,试验组(50例)采用化疗联合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管支气管恶性肿瘤的患者通过化疗及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效果比较显著。

  • 标签: 气管 支气管腔 恶性肿瘤 支气管镜介入 冷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超声(EBUS)技术在儿童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例气道EBUS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和3例经EBUS检查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结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儿(男2例、女2例)年龄为7.4~9.2岁。EBUS-TBNA患儿(例1)术前诊断发热、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术后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经EBUS探查患儿为原发性气道肿瘤,术前CT未见气管外浸润,经支气管镜介入切除气道肿瘤后病理诊断黏液表皮样癌2例、支气管平滑肌瘤1例。病灶部位分别为右主支气管开口1例、主气道2例。EBUS下依次可显示气管壁最内层强回声区(水囊和黏膜层)、较低回声区(黏膜下平滑肌层)、强回声区(软骨内层)、低回声区(软骨层)、强回声区(软骨外缘层)。1例患儿(例3)病灶处气管壁黏膜下平滑肌层结构紊乱,软骨层部分中断,其余2例未见气管壁受累。4例患儿术后均无气胸、咯血等并发症。结论EBUS对儿童原因不明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和原发性气道肿瘤气管壁浸润程度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

  • 标签: 腔内超声检查 儿童 气管肿瘤 淋巴结
  • 简介:摘要双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 DLT)是胸科手术中最常用的肺隔离工具,而其支气管套囊是确保成功单肺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气管套囊的管理能够直接影响肺隔离效果及患者临床转归。文章综述了DLT支气管套囊的分类,压力影响因素及监测方法,支气管套囊在插管过程中定位管理、移位判断以及在特殊病例中潜在作用等,以期加深对支气管套囊管理的认识。未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和新方法用于支气管套囊的管理中。

  • 标签: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套囊 单肺通气
  • 简介:1.8气管支气管管壁增厚除气管支气管软化症与巨气管支气管症等少数情况其管壁常变薄外,大多数气管支气管疾病常表现为管壁增厚。局限性增厚一般见于管壁浸润型的恶性肿瘤、支气管内膜结核等,而弥漫性气管支气管管壁增厚,可见于复发性多软骨炎、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韦格氏肉芽肿与结节病累及气管支气管管壁等,且均同时伴支气管狭窄。

  • 标签: 气管 支气管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两种插管方法,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双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传统的方法插管,B组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定位,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一次成功率、管端对位的准确率,以及两组病人术后与气管插管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插管的一次成功率和管端的对位准确率都高于A组,术后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A组的发生率高于B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法能提高插管的一次成功率与管端对位准确率,并可减少插管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在双支气管导管插管中具有相当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双腔支气管导管 插管法 引导法 定位
  • 简介:支气管插管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隔离健肺与病肺通气、防止病变或分泌物播散或诱发急性呼吸道梗阻、按需单独施行一侧或双侧肺通气,以及对痰多病人分别施行吸引或引流分泌物等许多优点,当前临床主要采用无隆突钩的Robertshaw双导管,虽可避免隆突钩对隆突的刺激,但在插管深度掌握方面往往引起困惑,

  • 标签: 肺通气 气管支气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插管 临床 CT
  • 简介:摘要气管支气管结核容易导致管狭窄甚至闭塞,管闭塞型是瘢痕狭窄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最严重的临床类型。本文报道1例结核后左主支气管闭塞的患者,在CT引导下机械打通狭窄段,结合球囊扩张及二氧化碳冻融治疗使左肺复张。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检查对宫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的女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标准,对多普勒超声与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损伤、粘连、子宫内膜增殖不良、宫占位病变等宫病变的总诊断准确率86.25%(69/80)明显高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43.75%(35/8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在宫病变中具有较高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腔镜检查 宫腔内病变 诊断
  • 简介:1853年法国医生Desomeaux应用早期的内窥镜观察了"子宫内口",首次报道了"宫检查".1869年,爱尔兰的Pantaleoni为一位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发现了子宫内膜息肉.并提出了宫腔镜(Hysteroscopy)或子宫镜(Metroscopy或Uteroscopy)的概念.近20余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宫腔镜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内病变 诊断 治疗 子宫内膜癌 宫腔电切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宫造影对宫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子宫内膜病变的100例患者进行常规阴道超声(two-dimensionatransvaginalultrasound,2D-TVS)、二维超声宫声学造影(two-dimensionalsalineinfusionsonohysterography,2D-SIS)及宫腔镜手术-病理检查,以宫腔镜手术-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共检查出内膜息肉63例,粘膜下肌瘤12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3例,宫肌化血凝块4例,正常内膜8例。2D-TVS对宫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69.2%;2D-SIS对宫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88.7%。造影前、后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SIS检查准确率高,是诊断宫病变的可靠方法。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宫腔造影 宫腔内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近距离放疗的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共选择72例支气管肺癌患者,纤支镜引导下放置施源器,模拟机透视下将施源器词至合适位置,实施近距离治疗,DT600-1800cGy/1-3次。结果23例病灶消失;39例病灶缩小;10例病灶无明显改变或病灶进展。结论:近距离放疗是一种良好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 标签: 支气管肺癌 疗效观察 腔内放疗 腔内近距离放疗 腔内近距离治疗 病灶缩小
  • 简介:【摘要】:目的:支气管阻塞器与双支气管插管在胸科手术应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1月,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为单肺通气麻醉,对照组实施常规双支气管插管,观察组为支气管阻塞器。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呼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中,采用支气管阻塞器通气麻醉效果也较为理想,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手术安全。

  • 标签: 支气管阻塞器 胸科手术 双腔气管导管插管
  • 简介:摘要经支气管诊断技术作为肺外周病变的主要诊断方式之一,具有较高安全性。传统经支气管诊断技术的诊断率较低,使其应用受限。引导支气管镜技术的出现提高了其诊断效能,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应用。随着肺部磨玻璃结节和实性小结节检出率的不断增高,对经支气管诊断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事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的呼吸科医生要重视肺外周病变支气管诊断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双支气管导管组(A组)20例,支气管封堵器组(B组)20例。全麻麻醉诱导后,A组常规插入双气管导管,用纤支镜确定两组导管位置并固定。B组用单气管导管,插管固定后从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至目标肺侧支气管;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及定位时间、单肺通气的成功率及单肺通气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然后比较其单肺通气前后通气效应及气道压力变化、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咽喉痛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相比较,A组插管时间和导管定位时间长、术后总的并发症、声嘶和喉痛发生率高(P<0.05),OLV30min、OLV60min时,B组患者气道压比A组明显降低(P<0.05),但是两组在拔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单肺通气前后HR、MAP的变化、术侧肺萎缩优良率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支气管封堵器与双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的成功率及效果相似,但在插管定位时间、困难气道、气道峰压增加率、咽痛声嘶发生率等方面支气管封堵器封堵技术优于双气管插管技术,全麻下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用于食道癌根治术是一种比较理想麻醉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食管癌 单肺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部手术采用双支气管插管麻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肺部手术用双支气管插管麻醉患者800例,分析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800例肺部手术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虽有10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单肺通气(OLV)时出现低氧血症,但是经过及时有效处理后,低氧血症逐渐矫正,手术顺利完成。结论对肺部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应用双支气管插管,成功率高,能够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低氧血症发生率低,该麻醉方式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双腔支气管 插管 肺部手术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