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儿童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病毒性疾病的传播性极强,对于抵抗力较差的儿童来说,病毒性疾病对儿童的自身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药对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有着西药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在中药选用的过程中,要根据病毒的特点,科学、合理的来进行选择。

  • 标签: 儿科 抗病毒 中药 选用
  • 简介:        摘要: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儿童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病毒性疾病的传播性极强,对于抵抗力较差的儿童来说,病毒性疾病对儿童的自身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药对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有着西药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在中药选用的过程中,要根据病毒的特点,科学、合理的来进行选择。

  • 标签:         儿科 抗病毒 中药 选用
  • 简介:【摘要】现代细菌病毒耐药日益严重,对多种耐药菌感染的诊治面临很大挑战,如果用些寒凉性中药,吸取近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可缓解调控这些问题,正确评价中药的寒凉,能起到抗菌药起不到的治疗效果[1]。

  • 标签: 中药药理 药性 泻火 解毒 耐药 寒凉
  • 简介:【摘要】艾滋病(AIDS)的主要防治手段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ART可以抑制艾滋病病毒(HIV)的复制过程,能长时间地有效减少HIV感染者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有效控制HIV的传播。 ART目前还无法完全清除患者体内的HIV病毒,一般患者在ART中断后体内的HIV病毒会进行反弹,因此需要进行终身服药治疗。随着抗病毒药物研究的发展,新的治疗药物和手段不断涌现,本文对AIDS的治疗现状、治疗进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 标签: 艾滋病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保持基本稳定,确保提高我国粮食总产量,满足我国人民生活所需和经济稳定发展需求。我国耕地面积有限,进一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已不现实,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为提高水稻单产水平,改善稻米品质,借助地区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开展优质高产抗病水稻品种资源创新研究,旨在利用优质高产抗病水稻品种创新资源,加速地区水稻新品种育种步伐,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打造地区“杜良”优质大米知名品牌,对地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水稻 品种资源创新 可行性 技术路线
  • 简介:摘要:抗病毒药物是指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某种细菌感染的非细胞型或半细胞型疾病的药物,如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真菌病以及其他对人类有严重杀伤作用的传染性炎症。近年来,人们对于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提出了更高更严格要求。在过去几年中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时就已经开始出现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指一种或几种具有免疫性、对细菌有杀伤作用的物质,它可以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病原菌引起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研究进展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于其安全性提出了更高更严格要求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炎症。它具有多种杀菌作用,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对人类有杀伤力、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同时,还能抑制细菌分泌物及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细菌感染 传染炎症
  • 简介:摘要:从2019年年底至今,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近三年,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由病毒带来的全球范围内人类公共健康危害事件。病毒属于微生物的一种,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普遍存在在人类生活和自然界中。病毒主要是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通常,人们会通过佩戴口罩的方式阻断飞沫传播,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近年来,抗病毒涂料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应用技术。本文将基于病毒与细菌的对比,阐述抗病毒涂料的应用技术,探讨涂料的性能测试。

  • 标签: 抗病毒涂料 应用技术 性能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后合并机会性感染变化及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内50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机会性感染分布及变化情况。所有患者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HAAR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机会性感染分布,并检测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腹泻症状、口腔念珠菌感染率无差异性,治疗前患者发热症状、神经系统异常、细菌性肺炎、肺结核发生率均高于治疗后。治疗前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97.26±9.46)/μl,低于治疗后3个月的(165.26±12.47)/μl,及治疗后6个月的(208.62±22.48)/μl。结论 对艾滋病患者给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机会性感染发生率。

  • 标签: [] 抗病毒治疗 机会性感染 分布
  • 简介:摘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是一种蜱传的新型布尼亚病毒,在中国大别山地区被首次发现,临床上可以引起严重发热、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致死率可达10%~30%。目前,SFTSV的致病机理和感染机制尚不清楚,还没有针对该病毒的特效药物和疫苗。本文对SFTSV的入胞机制、膜融合、复制、装配和出芽过程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目前SFTSV相关的治疗性抗体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SFTSV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感染周期 抗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根据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诊治实际需求,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特制订此专家意见,建议在人群中扩大HBsAg筛查并采用高灵敏HBV DNA检测方法,降低启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丙氨酸转氨酶阈值,积极治疗有疾病进展风险和"不确定期"患者,在经治低病毒血症患者中换用、加用或联用抗病毒药物。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 适应证
  •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疫病和病毒之间的关系以及清热解毒功效和抗病毒药理作用,认为清热解毒中药在抗病毒方面有着特有的作用,为更好研究出抗病毒新药提供指导。

  • 标签: 清热解毒 病毒 抗病毒
  • 简介:摘要:清热解毒植物属于药用植物中种类复杂多样的功能植物 ,其存在多种结构与联系,如抗病毒、止痒、杀菌、镇痛、解热等。临床试验观察其化学成分可知含有富饶的天然药物,是临床抗病毒的天然药物。本文为了充分了解清热解毒植物的抗病毒活性,对其药用成分、具体疗效进行深度分析,综述内容如下。

  • 标签: 清热解毒植物 药用成分 抗病毒活性 研究概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艾滋病患者在抗病毒防治中加强督导服药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纳入的60例HIV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督导服药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其中30例未接受督导服药方案患者纳入对照组,另30例接受督导服药方案患者纳入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督导服药前后的T淋巴细胞CD4+表达水平、HIV-RNA载量。结果:研究组CD4+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基因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进行编辑已经成为一种可实现的操作,在对生物遗传信息进行定向操控时,其操作的对象也逐渐由原本大范围的核酸酶、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cleases,ZFNs)逐渐转变为细小的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like Activator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直至现阶段,已经可以实现的对CRISPR/Cas9(Clustered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s/CRISPR-AssociatedNuclease9,Cas9)进行相应的编辑操作。这种操作方式不仅更加简单,表现出的应用潜力也是巨大的,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缩短水稻定向基因培育的时间成本。因此,将其应用到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之中是十分具有潜力的。

  • 标签: 基因编辑技术 抗病毒水稻 培育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抗病毒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研究排除纳入要求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抗病毒感染治疗。结果:对两组临床治疗后的症状情况分析,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平均分,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抗病毒感染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病情显著变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患者 抗病毒感染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EB病毒感染儿童患者的抗病毒药物应用。方法:关于该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中被确诊为EB病毒感染的患儿,合计60例,截取诊治起止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根据其年龄大小区分为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各30例,就两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和肝功能等级评估值展开对比。结果:经展开对两组的咽部充血、咳嗽等不良症状发生率进行对比,获知学龄期组较之学龄前期组居更低(P0.05),经分组治疗后学龄前期组较之于学龄期组呈现更高(P

  • 标签: EB病毒感染儿童 抗病毒药物 药物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健康教育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乐至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400例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研究时间:2019年02月至2020年02月,将400例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分层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艾滋病知识宣传措施,实验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措施,并统计、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艾滋病病毒抑制率。结果:治疗依从性:实验组治疗依从性相较对照组显著偏高,P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健康教育 作用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慢性乙肝临床抗病毒治疗中应用乙肝导向干扰素的效果。方法:自我院抽取慢性乙肝患者64例,限定的时间为2020年7月-2022年9月,依照单双号法完成54例患者的分组,对照组32例选择α-干扰素的方式治疗,实验组32例选择乙肝导向干扰素的方式治疗,两组最后比较的为临床效果及血清HBV标志物阴转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HBeAg、HBV-DNA阴转率均更高,组间的差异表达均为P<0.05。结论:选择乙肝导向干扰素来进行慢性乙肝临床抗病毒治疗,能够取得显著性成效,适宜在临床中进行普及推广。

  • 标签: 慢性乙肝 乙肝导向干扰素 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