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通过在社区房颤患者进行社区管理,探究房颤社区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房颤患者 94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 94 例对象随机平均分为 2 组,分别为社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7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采取社区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通过统计,社区管理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房颤 社区管理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房颤治疗领域涌现出大量研究,在房颤抗凝治疗、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相关卒中的基石,但我国房颤抗凝治疗仍需进一步规范化。同时,左心耳封堵技术发展迅速,可作为优化药物抗凝治疗的重要补充手段。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治疗的主要手段,可有效减少房颤复发,但其对房颤患者预后的影响仍有待高质量证据的进一步论证。房颤综合管理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房颤相关危险因素对提升房颤预防和管理现状大有裨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了1个世纪以来有关心房颤动(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就心电学而言,触发与折返系房颤发生的主要机制,但基础疾病与诱因可能为触发与折返提供必要条件,此提示一级预防的重要性。就治疗学而言,针对房颤本身的治疗应高度关注消融方法学研究,以期提高远期成功率;此外,亦应高度关注并发症的防治,加强规范化抗凝及左心耳封堵,以期降低栓塞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心房颤动 消融 抗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高血压伴房颤患者的治疗中进行替米沙坦并胺碘酮的治疗,对于患者的血压、左心房及房颤的影响 。方法:选入我院于 2018年 1 月至 2019年 6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 200 例 高血压伴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100 例,两组患者均行胺碘酮治疗,之后对照组行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行替米沙坦 ,对比和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左心房的内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 结果: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左心房的内径变化无差异( P>0.05 ),治疗之后,研究组的血压和左心房的内径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差异( P<0.05 )。治疗三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六个月后,研究组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差异( P<0.05 )。 结论:对高血压伴房颤患者进行替米沙坦并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血压、左心房内径更低,房颤复发率下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替米沙坦 胺碘酮 高血压 房颤 血压 左心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老年心房颤动的治疗已成为社会医疗资源重大的负担之一,尤其是年龄大于80岁的高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高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主要继发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与老年人心房负荷增大、心肌去极化后延迟、心房存在折返通路、有效不应期延长等有关。目前,心房颤动的治疗主要是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联合抗凝治疗。本文结合有关高龄老年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对高龄老年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方式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高龄 射频消融术 脑卒中 血栓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心源性栓塞性卒中。相反,缺血性卒中也可引起心房颤动,即卒中后发现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detected after stroke, AFDAS)。研究显示,AFDA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预后可能不同于卒中前已知的心房颤动。AFDAS的监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就AFDAS的定义、病理生理学机制、监测方法及预后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乙酰胆碱构建犬的急性房颤模型方法。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20条,由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犬龄1~2岁,体重(14.82±3.67) kg,持续静脉给予不同剂量乙酰胆碱,每个乙酰胆碱浓度给予3次短阵快速脉冲刺激,记录房颤诱发次数与持续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不同乙酰胆碱剂量刺激部位的心房有效不应期。结果20条犬成功构建具有不同房颤持续时间的急性房颤模型,实验动物心房刺激部位不应期随着乙酰胆碱剂量的增加而缩短[(118.31±7.68) ms比(77.38±8.21) ms, t=15.672, P<0.05]。实验犬达到最大房颤持续时间的乙酰胆碱平均浓度为(94.00±23.02) μg/(kg·min),最长平均房颤持续时间为(894.80±122.82) s。在一定乙酰胆碱剂量下房颤持续时间随着乙酰胆碱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乙酰胆碱剂量超过一定剂量时房颤持续时间反而随着乙酰胆碱剂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应用阶梯计量的乙酰胆碱可以成功构建具有不同房颤持续时间的犬急性房颤模型。

  • 标签: 急性房颤动物模型 乙酰胆碱
  • 简介:【摘要】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引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卒中的风险,但目前我国基层医院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其原因包括基层医院医患双方的房颤抗凝意识不强、卫生资源分布不均、抗凝新特药在基层推广使用受限等。通过提高基层医生和患者的房颤抗凝意识,普及基层医院对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的检测等,可改善我国目前基层医院房颤患者抗凝不足的现状。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