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急救护理。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在2020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收治的4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分析对其进行急救过程的护理体会。结果:对参与研究患者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急救措施,可以增加病人的救治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结论:对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为医生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完全性房室 传导阻滞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并发房室传导阻滞分为参照组(未并发)与实验组(并发)。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急性下壁心机梗死患者发生37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37.00%(37/100)。其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4例,占比64.86%(24/37),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占比10.81%(4/37),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7例,占比18.92%(7/37),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占比5.41%(2/3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4.59%,参照组治疗有效率93.65%,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下壁心机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应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特征及变化,根据房室传导阻滞基于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急性下壁心机梗死 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迟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DHAVB)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2014年5月至2018年11月间接受自展瓣TAVR的176例患者,其中男101例,女75例,年龄54~92(73±7)岁。收集围手术期及术后30 d随访期的资料。根据术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HAVB)的发生情况,除外16例HAVB发生于TAVR后2 d内的患者,剩余160例患者分为无HAVB组(145例)和DHAVB组(15例)。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术中数据、术后即刻心电特征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AVR后DHAVB发生的相关因素。同时,以动态心电图数据为标准评价术后常规心电图对DHAVB的诊断能力。结果DHAVB的发生率为8.5%(15/176),发生时间[M(Q1,Q3)]为5(4,6)d。相比无HAVB组,DHAVB组术后即刻心电图无新发传导阻滞的占比更低[6/15比66.2%(96/145),P=0.044],而术后即刻心电图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占比更高[4/15比3.4%(5/145),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即刻心电图右束支传导阻滞[OR值(95%CI)为6.60(1.26~34.47),P=0.025]是TAVR后DHAVB发生的相关因素。术后常规心电图诊断DHAVB的特异度为100%(145/145),但灵敏度仅为73.3%(11/15)。结论TAVR患者术后DHAVB发生率也较高,术后即刻心电特征与DHAVB事件相关,应用该特征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可优化DHAVB管理。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动态心电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传导阻滞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心脏的包虫囊肿相当少见,约占所有包虫病的0.5%~2.0%,其中发生在室间隔的病例更加罕见,仅占心脏包虫囊肿的4.0%。室间隔包虫囊肿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与其他位置的心脏包虫病类似,可导致胸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易与其他心脏占位混淆。在个别病例中,室间隔包虫病可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晕厥。这一严重并发症十分罕见,很难通过手术切除得到纠正。本文报道1例24岁女性室间隔包虫囊肿所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成功手术转复,强调该罕见情况的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与右心室起搏(RVP)在房室传导阻滞伴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的起搏参数、安全性及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善。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50%),且初次尝试LBBP或原RVP升级LBBP患者;回顾入选我院同时期具有相同入排标准及植入适应证且初次行RVP植入患者。比较两组基线及随访1年时起搏阈值、感知、QRS时限变化、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共入选62例患者,其中LBBP组34例,年龄(69.1±16.5)岁,其中男25例;RVP组28例,年龄(70.3±16.1)岁,其中男21例。LBBP组自身及起搏QRS时限分别为(132.1±35.6)ms和(109±21.5)ms,左束支夺获阈值(0.61±0.37)V/0.5 ms,感知(9.2±6.4) mV;RVP组自身及起搏QRS时限分别为(136.3±26.6)ms,(167.9±21.1)ms,阈值(0.73±0.34)V/0.5 ms,感知(10.4±2.8) mV。LBBP组随访1年时,LVEF增幅为8.3%,LVEDD减少幅度为3.9 mm;RVP组平均LVEF增幅为2.8%(P=0.024),但LVEDD反而增大1.9 mm。LBBP组LVEF增高≥10%比例高于RVP组(41.2%对25.0%,P=0.180),未见LVEF下降超过10%患者,而RVP组中17.9%(5/28)的患者LVEF下降超过10%。结论在房室传导阻滞伴LVEF下降患者,LBBP阈值低、感知良好,参数与RVP相似,有明显的心功能及心室重构获益。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束支起搏 右心室起搏 房室传导阻滞 同步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房室传导阻滞(AVB)部位患者行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HPSP)的成功率,为AVB患者HPSP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9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治疗且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的637例AVB患者,依据心脏电生理检查判断AVB部位。其中前130例(20.4%)进行了希氏束起搏(HBP)的患者为HBP组;后507例(79.6%)进行了HPSP的患者为HPSP组,包括HBP和/或左束支起搏(LBBP)。收集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信息,分析不同AVB部位及QRS时限患者的HBP或HPSP的成功率。结果HBP组年龄(66.4±15.9)岁,男性75例(57.7%);HPSP组年龄(66.8±13.6)岁,男性288例(56.8%)。637例AVB患者中,63.0%(401/637)为房室阻滞;22.9%(146/637)为希氏束内阻滞;14.1%(90/637)为希氏束远段或以下阻滞。总体上,HPSP较HBP的成功率高[93.9%(476/507)比86.9%(113/130),P<0.05]。不同AVB部位的HPSP成功率均高于HBP,并且随着AVB部位由近及远,HBP和HPSP成功率均呈下降趋势。房室阻滞和希氏束内阻滞患者的HBP成功率均高于希氏束远段或以下阻滞患者HBP成功率[95.2%(79/83)比47.1%(8/17),P<0.001;86.7%(26/30)比47.1%(8/17),P=0.010]。在希氏束远段或以下阻滞患者中,HPSP的成功率高于HBP[87.7%(64/73)比47.1%(8/17),P=0.001]。QRS<120 ms的患者中,94.9%(520/548)的AVB部位在房室结或希氏束内,HBP与HPSP有相似的高成功率[95.6%(109/114)比96.3%(418/434),P=0.943]。QRS≥120 ms的患者中,69.7%(62/89)的AVB部位在希氏束远段或以下,HBP成功率仅为25.0%(4/16),而HPSP成功率达79.5%(58/73)(P<0.001)。结论对于QRS<120 ms且房室结或希氏束内阻滞的AVB患者,HBP与HPSP成功率均较高,可以考虑HBP作为首选策略。对于QRS≥120 ms且AVB部位在希氏束远段或以下的患者,HPSP成功率高于HBP,LBBP应作为首选。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希氏束 左束支 希氏-浦肯野系统 起搏
  • 简介:摘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在婴儿中较为罕见,起搏器置入对有症状的患儿是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婴儿体重低、具有生长发育需求等,其心内膜永久起搏器置入手术难度及风险高,目前关于起搏器置入指征、置入方式等尚有争议。本文报道2例行右心室室间隔心内膜永久性单腔起搏器置入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低体重婴儿,为该类患儿行起搏治疗提供一定的经验及依据。

  • 标签: 婴儿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永久起搏器置入 心内膜起搏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常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通常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多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多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中仅占2.5%。由于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有着间歇性、无规律发作的独特特点,临床常常因证据不易捕获而导致漏诊,最终发生心脏停跳、猝死等严重后果。本文报告一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的病例,强调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右束支病人需提高对此类传导阻滞高危人群的识别能力,警惕双束支阻滞剂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停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电图对诊断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选择我院收诊的35例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右束支传导阻滞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的人群中较常见,且常伴有其它束支阻滞,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电图异常表现。结论 当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I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ST-T改变时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心电图 右束支传导阻滞 临床价值
  • 作者: 汪芸荟 张中军 王光锁 尹春琳 姜虹 李龙云 韩冲芳 肖昭扬 马正良 王天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深圳 518000,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深圳 518000,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5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0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麻醉科,长春 130000,山西白求恩医院麻醉科,太原 030000,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大连 116000,南京鼓楼医院麻醉科,南京 210008,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北京 10005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3例免疫性先天性完全性房室阻滞(CCAVB)的新生儿,20~24周胎龄起病,胎心率35~55次/min,母亲均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经激素等治疗胎儿CCAVB无逆转。分别于生后24 h、生后即刻及44日龄(校正胎龄36+5周)经剑突下小切口植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电极固定于近右室流出道中后间隔部位。随访3个月至2.5年起搏阈值稳定,心功能及生长发育正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治疗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特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腹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治疗的患儿20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治疗,回顾治疗前后心电图QRS时限、LVEF以及BNP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心电图QRS时限、LVEF以及BNP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后早期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儿,糖皮质激素干预方式有效性较高,如果无效可以基于手术方式取出封堵器,但可能存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风险,如果存在合并心力衰竭,则可以采用左室起搏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是推荐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重要心电图指标,但目前LBBB的心电图定义尚未统一。本综述对5种常见的LBBB定义及其对CRT疗效的预测价值进行总结,揭示不同定义在QRS时限、V1导联r波、切迹或顿挫和Ⅰ、V5、V6导联形态等多方面存在的争议,因而影响CRT最佳适应人群的筛选。在生理性起搏时代,有必要对心电图特征与左束支真正完全阻滞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地探讨,以提高CRT疗效、实现个性化治疗。

  • 标签: 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电图 QRS波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共同房室瓣反流预测房室间隔缺损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11~13+6周超声检查的胎儿,利用彩色多普勒四腔心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胎龄11~13+6周胎儿中筛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同时观察有无共同房室瓣反流。结果累计对43 549例11~13+6周胎儿进行了超声心动图筛查,其中筛查出房室间隔缺损37例,分别为完全型31例,过渡型3例,部分型1例,误诊2例。中孕期超声扫描发现漏诊2例过渡型。早孕期91.89%的房室间隔缺损(34/37)胎儿观察到共同房室瓣反流,59.46%(22/37)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大于第95百分位,29.73%(11/37)鼻骨缺失,32.43%(12/37)静脉导管A波倒置,40.54%(15/37)频谱多普测得三尖瓣反流,共同房室瓣反流预测房室间隔缺损的敏感性优于其他超声指标。结论共同房室瓣反流可以作为预测早孕期房室间隔缺损的线索,有利于早孕期房室间隔缺损检出。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早孕期 房室间隔缺损 共同房室瓣反流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在日益增长,对家具置业的热情也愈发强烈。面对着蓬勃发展的房地产行业,开发商不断寻求方法来增加销售量,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利用精心设计样板房来吸引购买者的购买欲。在进行楼盘销售的过程中,样板房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会影响到房地产的销售业务。

  • 标签: 房地产 样板房 室内设计
  • 简介:摘要:在铁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铁路站房室外的给排水以及消防设计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站房的后期稳定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分析铁路站房室外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体系和运行机制,希望能对当前高速铁路站房室外的给排水及消防的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

  • 标签: 铁路站房 室外 给排水 消防设计
  • 简介:摘要生理性起搏主要包括双心室起搏、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其中后两者统称为心脏传导系统起搏。与传统右心室起搏相比,生理性起搏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发生。希氏束起搏是最生理的起搏方式,但定位困难、操作难度高及长期安全性风险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左束支起搏在保持生理性起搏的同时弥补了希氏束起搏的缺陷,成功率高,起搏参数良好,且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得到证实,目前已成为心脏生理性起搏的热点方式。本文回顾了心脏传导系统起搏的发展历程,解析关键技术和诊断标准,比较各种起搏方式的优缺点,深入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心脏传导系统 传导系统起搏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厂房项目当中室外管线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其属于外部空间作业,极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同时因为多工种、多单位协同作业,增加了施工的难度,无法有效的把控施工进度。若延误工期则会影响到后续工序的进行,甚至影响工程最终交付时间。因此,部分施工单位均为了保证施工工期,往往存在室外工程赶工现象,导致施工准备不充分,多工种不能协同作业等状况,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 标签: BIM技术 厂房 室外管网 正向设计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研究负面事件对于事发企业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智慧海派事件对通信设备制造业中个体企业和整体企业的市场传导效应。研究发现:智慧海派母公司航天通信以及智慧海派产业链中的上市公司在窗口期[-10,15]中的CAR均显著为负,智慧海派所在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上市公司在窗口期[-10,15]中的CAR显著为正。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加强防范央企财务舞弊现象、规范会计事务所等审计单位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智慧海派事件” 市场传导效应 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