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脊髓损伤的现场急救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72例,通过现场急救和后期体检、搬运患者、转移患者等护理方式减少患者损伤。结果本文所研究的72例患者中,除3人现场瘫痪外,其余69例均被安全送达医院。结论对于疑似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该首先正确判断其伤情,以防止救护和运转过程中出现的脊髓继发性损伤,再根据患者伤情进行科学合理的后期护理,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瘫痪和死亡的发生。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现场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54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有效合理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5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任何并发症如肺炎、应激性溃疡、尿路感染等,并且患者经过有效的康复护理使得其的康复速度快、康复效果好,均能按时出院。结论有效合理的临床护理能够降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临床护理 并发症 康复速度
  • 简介:摘要影像学在很多类型的疾病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患者通过尽早接受影像学诊断,有利于明确疾病类型,并为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脊髓损伤、关节内损伤、软组织的损伤中,主要通过给予MRI检测确诊,对于脊柱骨折的患者,利用CT检测的诊断效果更好。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必须根据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诊断方式。本文主要分析脊柱脊髓损伤影像学的研究进度与发展,便于为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属于临床严重骨损伤之一,临床治疗以纠正患者脊椎畸形、解除脊髓压迫和恢复脊柱稳定性为主要目的。对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分析。

  • 标签: 胸腰 脊柱脊髓 损伤的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脊柱手术体位引发损伤原因及对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了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我院进行脊柱手术后体位损伤患者共21例,回顾分析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对并发症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手术后给予肢体按摩、体位调整以及损伤护理等。结果经临床对症治疗及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6个月患者未出现以上损伤,恢复情况良好。结论不同脊柱手术体位引发损伤的原因具有多样性,临床上需要给予综合化的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脊柱外科 体位 损伤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半膜肌重建前交叉韧带,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半膜肌重建ACL。手术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16—51岁,平均34岁。所有患者均采取自体半腱肌、半膜肌。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14月。结果术前抽屈试验21例为(+);Lachman试验术前21例阳性,术后全部为阴性,膝前痛4例,术后2例患者出现膝关节屈曲功能受限。按照美国膝关节协会(theAmericankneesociety,AKS)优18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达91.3%。结论术中准确定位,胫骨止点采取挤压螺钉及锚钉双重固定是重建的关键,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予以康复指导,是ACL重建的好方法。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镜 自体半腱肌 半膜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腰段脊柱手术与脊髓血供损伤的相关性和设计合理脊柱手术提供基础。方法选择20例成人脊柱脊髓标本,对其中4例进行血管铸型处理,15例进行乳胶血管灌注处理。为充分了解脊柱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脊柱脊髓的血供及代偿通路,选择10例胸腰段脊柱手术,并对其进行超选择性脊柱脊髓血管造影等检查。结果胸段动脉的吻合点主要位于髂棘肌肉和椎间孔周围,腰段动脉的吻合点主要在腰大肌和髂腰肌,节段动脉发出跟随动脉的部位位于肋横突关节内侧椎间孔。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胸腰段、相邻的节段动脉之间及对侧同名动脉之间存在广泛吻合。结论跟髓动脉分支前是脊柱前路的矫形实施的理想位置,对多个节段血管行结扎处理;跟髓动脉分支后,经胸腰段相邻的动脉之间宜进行侧前入路;为减少血管损伤的发生,选择在经过椎弓、椎体中进行后入路截骨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 标签: 脊柱手术 脊髓血供损伤 超选择性血管造影 铸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54例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多发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3月之间我院接诊的54例多发骨折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ick组和Zplate组,其中Dick组25例,Zplate组28例。两组采取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对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手术治疗后,一段时间,Dick组患者痊愈14例,有效3例,无效8例,总治疗有效率68%,Zplate组患者痊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3%,两组比较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31、P=0.021),Zplate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Dick组(χ2=13.893,P=0.000)。结论54例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中采取前路减压ZPlate内固定的方法比Dick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胸腰段脊柱损伤 多发骨折患者 临床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急性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本文首先论述了急性肺炎损伤(ALI)及其与肺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急性肺炎损伤的急诊鉴别诊断与治疗。

  • 标签: 急性肺炎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性颅脑损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和配合,贯穿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结果对术前发生失血性休克,术中血压下降等严重并发症患者进行及时抢救,挽救了患者生命,仅1例死亡。结论良好的配合与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降低脊柱损伤合并截瘫的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损伤合并截瘫患者78例,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9例,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0%。结论循证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脊柱损伤合并截瘫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脊柱损伤 截瘫 并发症 心理护理 泌尿系统感染
  • 简介:急性损伤(AKI)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涉及多学科领域的常见危重症,总体发病率约为1%,住院患者的发病率高达15%,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1],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有研究发现,microRNA的表达变化影响着肾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且与AKI的发生发展有关。研究microRNA与AKI的关系,将为理解AKI发病机制和进展过程提供新角度,并可能成为AKI新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本文将对microRNA在AKI中的调控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MICRORNA MICRORNA 发病机制 诊断标志物 学科领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6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15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2例因失血过多,未能行手术,抢救无效死亡。7例因合并其它脏器损伤,手术后转相关科室治疗。结论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严密观察病情和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内脏损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抢救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闭合性腹部损伤 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及面神经急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对21例腮腺及面神经急性损伤患者进行急诊处理。充分术前准备后,针对腮腺、腮腺导管、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损伤,采取不同判断方法,即时行破裂修补及吻合术。术后随访并统计疗效。结果93%腮腺破裂及导管断裂的患者完全治愈,7%患者出现腮腺漏,经换药、抑制腺体分泌药物和加压包扎等治疗后康复;66%面神经吻合的患者基本恢复,24%的患者部分恢复,10%的患者未恢复。结论应对腮腺及面神经急性创伤进行严格检查,并对腮腺及面神经急性损伤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腮腺 腮腺导管 面神经 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