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脑血管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01月至2012年01月收治的58例急性缺血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选病例的临床特征、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2周的治疗,58例患者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11例。有效病例数为51例。有效率为87.93%。结论准确诊断、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以及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是治疗急性缺血脑血管的关键。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准确诊断 个体化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脑血管人的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对25例缺血脑血管患者针对实际情况给予有效地护理措施。结果25例缺血脑血管患者,治愈12例,好转10例,无变化3例,死亡0例,总有效率88%。结论缺血脑血管患者要依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脑血管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总结及干预方法。方法对比分析53例复发性缺血脑血管患者(复发组)及首次发生缺血脑血管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肥胖、吸烟、酗酒等缺血脑血管复发中的作用。结果复发组年龄>60岁、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肥胖、吸烟、酗酒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肥胖、吸烟、酗酒均为缺血脑血管复发的危险因素。加强这些因素的干预可预防缺血脑血管的复发。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复发 危险因素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栓通(冻干)治疗缺血脑血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60例为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冻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6%与45%,总有效率分别为86.66%与8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通(冻干)对改善缺血脑血管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提高生活能力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小。)

  • 标签: 血栓通缺血性脑血管病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脑血管(ICVD)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以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的临床关系研究。方法选取从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缺血脑血管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取血测定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IL-6的含量;采用彩超进行常规检查颈动脉内斑块的情况,分析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变化对颈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与缺血脑血管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呈正相关。结论缺血脑血管患者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均增高,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系,多种因素联合导致了缺血脑血管的发生。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斑块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优势。方法对2008年3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103例为实验的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患者的诊断价值。同时为7例合适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性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使用DSA发现患者的病变血管支数最多,与多层螺旋CTA检查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例部分合适患者使用介入治疗,效果均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7例,经过临床处理后恢复正常,随访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结论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诊断准确率更高,治疗效果较好,手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脑血管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易发人群为中老年人。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是现在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文章的研究目的是调查抗血小板药在缺血脑血管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对缺血脑血管的认识及治疗水平,保障人民有一个健康良好的体魄,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方法是收集临床医学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例,调查其使用率,并对不能使用抗血小板药的原因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缺血脑血管应因病制宜地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些病例则不能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结论是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脑血管的临床应用中意义重大,合理地使用药物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还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缺血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 标签: 抗血小板药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总结影响大面积缺血脑血管外科去骨瓣减压术临床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47例各种原因大面积缺血脑血管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临床疗效,以颅内病变原因死亡为评价终点,分析不同年龄、病因、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大脑中线移位程度与死亡的关系。结果57例患者术后因颅内病变加重死亡,60岁以上者死亡49例,合并风心病心房纤颤、感染性心内膜炎、高血压者死亡54例,死亡率最高,48h后手术死亡47例,大脑中线移位超过1cm者死亡48例。结论去骨瓣减压术临床预后与年龄、病因、手术时机及方式、大脑中线移位程度有关。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去骨瓣减压术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脑血管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

  • 标签: 脑血管病 预防 生活方式 国民经济 身体健康 中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脑血管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神经科住院部收治的128例缺血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与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晚/联合治疗,对照组64例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顿服。随访一年,分别在出院后1、3、6、9、12个月各随访一次,患者同时定期进行血脂、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下肢动脉斑块积分等检测。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一个疗程后(10d),两组间的发作控制率差异性显著,治疗组的9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9%(P<0.05);经治疗后一年随访,观察组缺血脑梗死总发生率6.2%明显优于对照组72.0%,两者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率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脑血管疗效显著,可有效延缓及逆转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少缺血脑梗死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阿托伐他汀 肠溶阿司匹林 联用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3月14例在包头市达茂旗医院内科就诊的患者,对于其缺血脑血管侧支循环现象进行研究,由目的、方法一步步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 标签: 脑动脉闭塞 缺血性脑血管病 侧支循环